<p class="ql-block"> 天津知青图书简介(一)</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的二十年多年的收藏积累知青图书竟然摆满书架的上上下下,有自己购买的,有知青朋友赠送的,有知青活动互相交流的,有各地知青大老远邮寄过来的。这里所展示的知青图书都是我保留收藏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受上海知青文化研究会搜集整理知青图书辑录的启发,天津知青也搞了一本天津知青图书名录。因为是个工具书没有多少人看,也就自印了几本内部交流一下而已。还必须甄别看看是否天津知青编著的,内容是否大多数知青是天津的,其实社会上知青自己出书的很多,统计收集不过来,自印书很有收藏保留价值,原因大家都懂滴!</p><p class="ql-block"> 因为是草原下乡知青所以保留收藏的草原知青图书比较多,有的还没有拍照写出内容简介,这里只有部分图书有简介可以和读者分享。想到老知青已经古稀之年以后还能否有精力继续做知青文化方面的工作也说不好,只有慢慢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吧!</p><p class="ql-block"> 这几天经过进一步整理书架层层叠叠压在最下面的书,罗叠在书桌上一本又一本的查找才弄到现在这样。这也是个资料集中一起可以查找,搜索家底,保留心中。弄得我身心疲惫,不易啊!</p><p class="ql-block"> 乌兰花 2024年12月26日 </p><p class="ql-block"> 修改于2025年1月18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风潮荡落》(1955—1979)杜鸿林著 海天出版社1993年3月出版。 32开本, 424页 28.6万字。定价8.8元,印数20000册。</p><p class="ql-block"> 我曾是个知青。如今我已不年轻。我不能再坐视,坐视那些局外人士评论我们的历史,尽管那也是他们的权利,尽管那些评论也不无道理。</p><p class="ql-block"> 我不能再等待,等待那段历史沉淀得黑白分明,等待我的才智修成上乘,待我的才智修成上乘之际,惟恐我已模糊了对那段史实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这里,摈弃一切虚构与粉饰。功即功,过即过;喜即喜,悲即悲;苦即苦,甜即甜;白的,黑不得,黑的,白不得。历史要求我诚实,诚实才不愧对历史。</p><p class="ql-block"> 这里,充满激情,更富于理智。无激情的理智不免流于乏味;无理智的激情更有导致偏颇的危险。我告诫自己:应该让理智与激情同在。</p> <p class="ql-block"> 《难言青春》——“老插意趣“征文选 郭长久主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32开本 476页 18.7万字。定价22元,印数3000册。</p><p class="ql-block"> 在上山下乡三十周年之际的1998年天津《今晚副刊》借此之机,组织了“老插意趣”征文活动。一时间全国知青的稿件纷至沓来,看看作者名字这里有许多知青名人发来的稿子,如韩少功、何申、石磅、杨显惠、张抗抗、铁凝、邓贤、杜鸿儒、敬一丹、王爱英……本书分为:幽默不在、岁月如歌、生命之轻三个栏目,刊载了164篇文章。</p><p class="ql-block"> 知青朋友赠送</p> <p class="ql-block">《天津知青故事》天津政协文史委、天津口述史研究会编。主编: 方兆麟 执行编辑:于德宁 周德明 刘长青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0年7月出版。大16开 519页 55万字,定价48元。</p><p class="ql-block"> 本书是在数百篇知青撰写的回忆文章中精选出97位知青的106篇佳作编辑成书的。从地域范围看,本书文章基本代表了天津知青的足迹;从体裁看,又是很有可读性的散文;从内容看,它真实、生动、感人,又充满了真挚多彩的情感。本书虽然反映的只是那个特殊年代的缩影,但它充分展示了知青一代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 《写不尽的岁月》知青小说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6年出版 印数5000册 全书34万字。铁丽著(下乡四子王旗天津知青 于铁丘 娄向丽)</p><p class="ql-block"> 本书以天津知青下乡草原为背景浓墨重彩描写了知青与牧民之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故事,展示了草原的风土人情。并着力描摹了无情岁月中蒙汉民族的人情美及兄弟情谊。</p><p class="ql-block"> 2008年 作者赠阅</p> <p class="ql-block">《金色的小铃铛》娄向丽 著 当代文艺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32开本 369页 18万字。定价45元。</p><p class="ql-block"> 内容简介:本书为作者多年写作的作品集,共计18万字。成书时基本按照写作及发表的时间顺序编辑。大部分作品曾在各类报刊发表过。本书依作品体裁划分出散文、报告文学、小说三块内容,在占比较大的散文部分又列出了游记类、感悟类、杂文类三种,以供读者方便在目录中按二级标题选择阅读。</p><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 作者赠阅</p> <p class="ql-block"> 《心里话》第一集 何自力著 新加坡青年书局出版。2006年10月出版。32开本 254页 定价22元新币。</p><p class="ql-block"> 何自力 新加坡华侨知青。他在新加坡出生,小学中学在新加坡华语校读书。高中时期随父母回到中国正赶上文化大革命。此后随学校下乡到呼伦贝尔大草原,选调上学回到天津。后到美国留学,取得语言学博士学位。学成后辗转回到出生地,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任教。</p><p class="ql-block"> 他是新加坡《联合早报》"四方八面"版专栏作家,这是他七年专栏的合集。他的“心里话”涉及到方方面面,如关于他童年的回忆、与父母亲的关系、儿子的成长、想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攻读音乐的计划、经历过在呼伦贝尔大草原放牧的日子、在美国求学的生活等等127篇小短文。</p> <p class="ql-block">《心里话》第二集 何自力著 新加坡青年书局出版。2011年5月出版。16开本 147页 定价18元新币。</p><p class="ql-block"> 何自力,1950年生于新加坡,原籍广东番禺。曾就读于工商小学及华侨中学。1989年取得美国堪萨斯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他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英文系和中文系任教。他是新加坡联合早报副刊的专栏作家,也是一位活跃的画家。</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本《心里话》续集也是短篇文集。短文,短而精;有散文,也有杂文;有个人、家庭、朋友、社会、国家,乃至天下事,全部浓缩在一篇篇短文里。尤其是,每篇短文标题精致而用心,从一字、二字、三字递增叠加,一针见血,环环紧扣,都是点睛之笔,总能给人以出乎意料的兴奋,甚至心灵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她是一位知青,也是一位优秀的老师。</p><p class="ql-block">张莉莉老师是一位研究型的语文教师,出身在书香门第,且勤于笔耕,</p><p class="ql-block">她把自己的创作,以及平时所写的教学体会,汇聚成了《耕耘文集》。</p><p class="ql-block">本书是她创造性劳动的结晶,体现了她超凡脱俗的勤奋工作精神。</p><p class="ql-block">-﹣著名小学语文专家苟辛生</p> <p class="ql-block">《难忘红格尔》这是为纪念下乡三十周年,四子王旗红格尔公社天津知青出版的一本自印书。</p><p class="ql-block"> 本书知青作者赠阅</p> <p class="ql-block"> 《情系内蒙古》 副标题——天津知青赴内蒙古30周年纪实 1999年10月出版 印数1000册,执行主编:张亚中,副主编:王意 (内部资料 内部交流)自印书 全书53.8万字,16开本,图片150张,页数370页。本书真实反映了天津知青从1965年下乡以来到下乡运动结束,在内蒙古这片土地上,北从呼伦贝尔草原,南至阴山山脉,西到阿拉善大漠到处都有天津知青的身影,在那里留下了他们青春岁月的奋斗历程。</p><p class="ql-block"> 2000年个人购买</p> <p class="ql-block"> 《那魂牵梦萦的地方》王国征主编</p><p class="ql-block">中国三峡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16开本 359页 38万字。定价36元。</p><p class="ql-block"> 本书简介:1964年是极具意义的一年。从这一年开始,至1966年,有万名天津支边知识青年赴新疆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们的足迹遍布天山南北,创造了情系新疆的伟大业绩。</p><p class="ql-block"> 40年的岁月留在每个天津支边青年的心脉血液之中,每个人都有坎坷曲折的经历。屯垦戍边的风云、战天斗地的磨砺,严峻而不可回避的现实对正届年少的天津支边青年无疑是深邃而沉重的,甚至是几千年文明史绝无仅有的涤荡和洗礼。40年后的今天,这一代人有一种新的思考萌发,又有一种新的理念在升华。</p><p class="ql-block"> 40年的感悟,使这一代人懂得了生活,明白了存在,理喻了这一代人的全部人生。40年,这一代人付出了多么巨大的代价,却也收获了空前的精神财富。这一代人的奉献和牺牲是整整的一个时代,对于每个当年的支边青年来说是整整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新疆建设兵团知青赠送</p> <p class="ql-block">《草原冰凌》新右旗天津知青李国强著</p><p class="ql-block">自印书 2006年出版 16开本 340页。</p> <p class="ql-block">《邢燕子》天津市北辰区委宣传部编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发行。32开 222页 14万字 定价28元。</p><p class="ql-block">内容简介:她是共和国最早树立的知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早在1958年,她初中毕业后就毅然放弃城市就业机会,主动回到农村,组织带领铁姑娘队战天斗地,流血淌汗,为改变家乡穷困面貌作出了突出贡献。那时的报纸报道她的模范事迹,说她"创大办农业范例"。大文豪郭沫若则专门为她作“燕子之歌”。 </p><p class="ql-block"> 1960年她以农业和知青代表的双重身份随"英模"慰问团赴福建前线慰问,并在全国各地不断为学生、农民、干部作报告,从此成为全国妇幼皆知的模范典型。</p><p class="ql-block"> 她两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五次当选全国党代表、三次当选中央委员。曾同时担任天津市市委书记、天津市政协副主席等十六个职务,但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却始终是农民身份,是人民共和国靠工分养家的中央委员。</p><p class="ql-block"> 2008年知青图书交流赠送</p> <p class="ql-block">《回忆录》武强著 自印书 2008年12月出版。32开本 422页 33.5万字。印数200册。</p><p class="ql-block"> 武强 甘肃兵团知青,本文真实记录了他二十五年人生的轨迹,反映了甘肃兵团的地理位置,生活环境及风土人情,讲述了鲜为人知的人和事,再现了当年兵团战士的思想、学习、生活、劳动场景。讴歌了一代热血青年,屯垦戍边,保卫边疆,战天斗地,不为困难的坚强信念!</p><p class="ql-block"> 2009年2月 作者赠阅</p> <p class="ql-block">《白桦林记忆》王建著 自印书2019年12月出版。32开本 232页 12.7万字。</p><p class="ql-block"> 2018年是我们下乡赴黑龙江兵团五十周年。我们曾经历的六团二十五连,自1968年我们到达至离开仅仅存在八年。1976年宣布黑龙江兵团转制农垦系统,连队的编制和称呼就没有了,又改称为河北队。尽管二十五连只有八年的历史,可她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那里人们已经迁移到各处,那里的住所夷为平地,可是对生活了八年的那片地域、那块山林,我们永远不会忘记。</p><p class="ql-block"> 本书分为:生活篇、劳动篇、人物篇、轶事篇、文娱篇、抒情篇、史料篇、书评篇等八个栏目记述了二十五连的八年知青生活。</p><p class="ql-block"> 2020年4月 作者赠阅</p> <p class="ql-block">《知青文物写真》 由黑龙江七星泡农场返津知青联谊会编著。自印书 2008年出版 16开本 358页。</p> <p class="ql-block">《黄土放歌》胡曰钢著 亚洲文化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32开 266页 16万字。印数3000册 定价:30元港币。作者下乡在山西晋南芮城县</p><p class="ql-block"> 内容简介:它是一部纪实文学著作,但它不同于一般纪实文学作品。它写的是亲身经历,又充满着真挚的感情,把经历与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记录了历史真实,又展现着感人肺腑的生动描写,把纪实与描绘自然融合在一起;它以第一人称叙述,又夹带着画龙点睛的精辟点评,把叙事与评点恰当交会在一起,成为一部鲜见的写知青的佳作。</p><p class="ql-block"> 知青图书交流获得</p> <p class="ql-block">《因为特别 所以难忘》王金萍著 为纪念下乡四十周年而作 2008年 自印书16开本。</p> <p class="ql-block"> 《寻梦草原》 鄂温克族自治旗委政协编 常胜杰主编 2008年12月出版,全书15万字,插入新老照片200余张,共计282页。登载了70篇文章44名知青作者,天津知青作者27人撰稿37篇。鄂温克旗有天津知青970人,上海知青48人。 知青,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历史片段,为纪念这段历史,旗政协编辑出版这本“寻梦草原”。此书真实记录再现了40年前鄂温克草原知青与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场景,他们用热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青春赞歌。</p><p class="ql-block"> 2008年鄂温克旗编著者赠阅</p> <p class="ql-block"> 《刻骨铭心科尔沁》陈祥其著 自印书 2008年1月出版,32开 325页。本书收录作者历年来创作的知青题材文稿及诗歌散文辑录成书。书中共分:插队轶事、农活十八般、下乡曾吃、岁月悠悠不了情、回城之后、往事重温、散文集萃七个栏目。</p><p class="ql-block"> 回眸知青岁月,深感那段时光可歌可泣,她是共和国红旗下成长起来一代人在特定时期用青春用生命写就的一段不寻常历史,她是深远影响着上山下乡亲历者及其父母、子女几代人命运的一曲难以忘怀的歌。</p> <p class="ql-block"> 《草原思歌腾》 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知青纪实文集 “本书为纪念知青上山下乡四十周年文集” 2008年7月出版。 </p><p class="ql-block"> 骈江芳主编 自印书 全书42万字 354页,大16开,彩页24张,书中插入新老照片300余幅,刊载文章170篇,作者69人,印数1000册。并刊登知青名单和知青(附带个人照片)个人简介181人。本书回忆文章大多出自天津知青之手,他们用亲身经历诉说了一代人的青春岁月,留下一部真实的时代印记。他们从各个角度描写了四十年前的草原生活、劳动的历史画卷,这里浸透着他们曾经的历史沧桑和草原情结。</p> <p class="ql-block"> 《知青岁月》 内蒙古额尔古纳市政协文史委编辑(额尔古纳市文史资料第五集)2009年出版(内部资料)本书27名作者撰写了43篇文章,记录了天津知青下乡额右旗的知青生活。4.《知青•七星泡农场》胡毓梁著 2010年出版 自印书 印数300册 本书所展示的是黑龙江七星泡农场六分场(三连)天津知青当时的生活、生产场所及衣食住行情况,时间在1968年底至1979年初。详细描述了当年、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以及知青的境遇。是值得保留细读的资料书。</p> <p class="ql-block">《走向海涯》何宴欣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32开 229页 16.4万字。定价280元(全10册)。</p><p class="ql-block"> 内容简介:现今出国旅游者众多,大都是乘机坐车走马观花,寥寥数日难以深入当地人文。本书作者以海员的独特视角,记录了航行三大洋游历四大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个城市,以及多次经过"世界风口"好望角和"百慕大魔鬼三角"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向读者展现出一个有着神秘莫测的地域、浩瀚凶险的大洋以及离奇怪异风情的斑斓大世界。</p><p class="ql-block"> 2009年作者赠阅</p> <p class="ql-block">《走过大荒》何宴欣著 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15年出版,32开 249页 22.2万字。定价30元。</p><p class="ql-block"> 文集记述了一位知青在黑龙江省德都县(现五大连池市)永丰农场的下乡经历,以大荒之苦、大荒之乐、大荒之泪、大荒之恋、大荒之缘,讲述了当年在北大荒炼狱般的艰苦劳作和生活以及其中的酸甜苦辣。</p> <p class="ql-block">《躬耕南阳》主编于德宁 2008年出版 16开本 398页 320余张照片 31万字。</p><p class="ql-block"> 当年南阳的知青,在花甲之年讲述已封存四十年的往事,再现北大荒生活和劳作的场景,释怀人生感悟。</p><p class="ql-block"> 2009年知青图书交流会赠送</p> <p class="ql-block">《津门儿女在赤峰》范郁森 著 作家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18开本 380页 42万字。定价38元,印数3000册。</p><p class="ql-block"> 本书介绍了了二十名天津知青在赤峰克什克腾插队的下乡经历,他们是留着当地的有作为的优秀知青,为城乡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p><p class="ql-block">农村需要知识,需要人才,需要千千万万的郑克、周健、范玉珍、马宏升、薛葆英、于凤兰……</p><p class="ql-block"> 2010年知青图书交流获得</p> <p class="ql-block"> 《伊敏河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这是《寻梦草原》的续集)柏青主编 2013年出版,全书14万字209页,老照片近百张,印数1000册,本书刊载30名知青作者的42篇文章,其中天津知青作者22人撰稿31篇。 本书反映了鄂温克草原上知青们的生产生活,抒发了知青们对草原的挚爱深情。</p><p class="ql-block"> 2008年鄂温克旗编著者赠阅</p> <p class="ql-block">《五大道的孩子》孙加祺著 时报回忆录系列丛书 32开 227页 13万字。2014年出版 定价35元。</p><p class="ql-block"> 作者是从小在“五大道”长起来的孩子,从1953年初到1974年夏在这里生活了21年。虽以后多次搬家但住的最长时间的是五大道。脑海里印象最深的最难忘的,也是五大道。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正是观望触摸外部世界的阶段。五大道上的少年时代已成遥远的故事,早已消失的场景,却在中年以后越加清晰的浮现在脑海里……</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的人生旅程飞逝而过,当年五大道的充满童趣的故事,却仍然放在心里挂在嘴上,成为乐此不疲的话题。</p> <p class="ql-block">《军垦人的一百个故事》邓恒著 自印书 16开 256页 15万字。</p><p class="ql-block"> 内容简介:文集收录了81篇文章,记载了140多个知青故事,都是作者亲历的真实故事。其中近百个故事展现了当年甘肃生产建设兵团军垦人在茫茫戈壁滩上与命运抗争,艰难探索边疆开发建设的史实。文集还有部分篇幅记述了知青返城后命运转折之际、之后的生活场景。</p><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 作者赠阅</p> <p class="ql-block">《路在脚下》赵志强著 自印书 16开本。作者下乡河北省柏乡县,1979年大返程回津。进入工厂不久几年后下岗自谋生路,为养家做过许多职业生存不易,终于熬到退休有了养老金。</p><p class="ql-block"> 本书收录了他的许多文稿,有我与老乡、有下岗之路、有回忆下乡生活、有他回第二故乡的感言……不幸“走错了”老哥得了癌症,于2022年去世。</p><p class="ql-block"> 本书为作者赠阅</p> <p class="ql-block"> 《难忘草原》 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文史委员会编辑 2012年出版 印数1000册,28.3万字,458页。 </p><p class="ql-block"> 天津知青作者41人刊录了65篇文章。这是一部反映在新巴尔虎左旗下乡天津知青纪实性题材的文史专辑。</p><p class="ql-block"> 新左旗天津知青联谊会赠阅</p> <p class="ql-block">《从白桦林走来》王建著</p><p class="ql-block"> 当"青春无悔"冷却之后,王建先生多了几分书卷气,他拿起久违的笔,陷入了深深的回忆和思考中,峥嵘岁月给他留下了累累伤痕,他没有埋怨、没有懊悔,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用美文整合出一盘别有风味的文化大餐。</p><p class="ql-block">-﹣散文家憨仲</p> <p class="ql-block"> 《塞外春华》 张秉全、于德源 主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5年出版 32开本,517页,38.6万字,插页4张包括老照片40幅。 定价69元。</p><p class="ql-block"> 本书为“1965年天津首批赴内蒙古五原县插队五十周年纪念文集”,本书共收录了50篇文章,其中37篇为1965年插队知青撰写,9篇为1968年和1969年下乡知青撰写,其他为各地知青所写。</p><p class="ql-block"> 2016年 五原县天津知青赠送</p> <p class="ql-block">《塞外春华》撰稿人</p><p class="ql-block">(按音序排列)</p><p class="ql-block">蔡淑琪 蔡玉祥 陈 平 陈秀珍 陈膺尧</p><p class="ql-block">陈玉芹 陈俊荣 郭震玉 韩卫平 韩玉仙</p><p class="ql-block">胡新萍 黄文斌 贾肇光 蓝秀娟 李 瑛</p><p class="ql-block">李桂苓 栗风如 刘 愈 刘敬泉 刘硕琪</p><p class="ql-block">刘晓军 罗春荣 乔文娟 宋怀伯 孙晓霞</p><p class="ql-block">王 方 王爱英 王衡生 魏玉琴 吴天成</p><p class="ql-block">武文伟 谢 强 徐根生 徐淑敏 杨 弘</p><p class="ql-block">杨勃森 杨建华 杨维国 杨雅正 於培林</p><p class="ql-block">于德源 俞继安 袁明礼 张 晶 张 静</p><p class="ql-block">张秉全 张慈和 张静珏 张先珏 张亚中</p><p class="ql-block">郑 善 郑秀璞</p><p class="ql-block">(天津出版传媒集团 天津人民出版社)</p> <p class="ql-block"> 《一个烈士的生前身后》纪实文学 张贵山著 自印书 2016年3月出版,本书24万字330页,16开版本,插入照片76张,印刷400册。 这是发生在呼伦贝尔草原的真实故事。19岁的天津女知青张勇在克尔伦河边放羊不幸遇难。从此围绕着她的生前、死因、身后事,众说纷纭。40多年后记者寻踪觅迹,剥茧抽丝,通过几年的采访调查,将当年曾经轰动全国的“英雄壮举”一一揭开……</p><p class="ql-block"> 2016年作者赠阅</p> <p class="ql-block">《春水沽澜》1955年——1966年天津青年学生下乡支边史稿</p><p class="ql-block"> 本书是经过老三届知青走访、挖掘,早期下乡支边青年的采访记录。没有这次行动,许多史料将淹没在历史的大海中流逝。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p><p class="ql-block"> 《沽水春澜》首发签售活动在天津美术馆举行2014年2月18日,由黑河市委、市政府和天津文化局主办的“知青博物馆《与共和国同命运》全国巡展天津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沽水春澜》首发签售活动,知青典型邢燕子、侯隽、赵耘、王培珍为广大读者现场签名。</p><p class="ql-block">附:签名、购书等照片 参与作者赠阅</p> <p class="ql-block"> 《情系巴尔虎》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知青纪实文集 本书为《草原思歌腾》续集,为纪念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知青下乡五十周年而编辑。 </p><p class="ql-block"> 2017年12月出版自印书 骈江芳主编 全书49万字420页,大16开,彩页16张,照片300余幅,作者94人,录入文章196篇,印刷1000册。本书如同草原知青的集结号,涵盖了他们几十年来走过的路,这里有后知青时代的联谊活动,有知青离开草原的人生轨迹,有草原知青不老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 《呼伦贝尔之恋》知青小说 中国言实出版社 张贵山著 2018年1月出版,全书35万字364页,16开版本,印数100册。本书以天津知青下乡巴尔虎草原为背景,生动描述了他们历尽艰难,勇闯三关,融入牧区生活,用青春和生命演绎的草原情怀。</p> <p class="ql-block"> 《草原日记》知青小说 程燕君著 自印书 2018年12月出版。16开本 272页 本书20余万字,印数300册。</p><p class="ql-block"> 本书以知青日记的形式记述了在鄂温克旗草原下乡的三位天津女知青的草原生活经历,忠实的艺术的再现了五十多年前那段女知青在草原生活劳动的方方面面。</p><p class="ql-block"> 2018年12月 作者赠阅</p> <p class="ql-block"> 《永远的孟堤》 孟堤集体户知青集体完成。主编刘平林 自印书 2019年7月出版。16开本 170页 8万字。 </p><p class="ql-block"> 本书记录了知青集体户的下乡历程和青春足迹。歌颂了他们团结友爱的知青情谊。他们的知青故事很有代表性是有集体精神的知青,也是50多年来一直珍惜知青友谊不断有来往的知青集体。</p><p class="ql-block"> 2021年本书知青友人赠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李琦文集》李琦 著 自印书 2020年12月出版。16开本 303页 20余万字。以后又多次加印。 </p><p class="ql-block"> 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天津知青李琦的个人文集,他搜集了多年来发表在报纸刊物和知青杂志上的有关草原的稿件,累计成册出版了自己第一本书。</p><p class="ql-block"> 2020年作者李琦赠送</p> <p class="ql-block">《绿缘情深》1963年天津支农青年文集 2007年 李吉生编写 </p> <p class="ql-block"> 《围场知青记事》夏中生编著 这是一本比较简陋的知青图书,但内容真的是其他地方下乡知青很难遇到的艰难困苦,记述了河北省围场县坝上的恶劣环境和艰难的知青生活。</p> <p class="ql-block">《草原故乡行》骈江芳著 自印书 16开本 152页 11.6万字,文中插入照片288张。两次印刷共22册。</p><p class="ql-block"> 作者以激情永远的草原情记录了20多年来九次回到草原的感情历程。把那里的人和事以散文形式或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讲给草原知青一个追忆草原的故事。让那些没有机会再次踏上那片神奇土地的知青一个直观的感受和认识。</p> <p class="ql-block"> 原以为自己这本小册子只是给自己一个回忆草原的记录,只自己留下美好的记忆。没想到还有许多知青想保留一本,只好又印刷了第二次。又增加了2023年7月回草原参加全国知青馆发展交流研讨会的一段段小故事。</p> <p class="ql-block">《春天的耕耘》张何平著 新华出版社 1998年4月出版 32开 496页 38.8万字。定价24元。</p><p class="ql-block"> 简介:本书收录了改革开放最初几年的新人新事。他先后撰写了几百篇有文稿,其中有不少曾经发生重大影响的文字,这同作者青少年时代当知青、当工人的经历有直接关系。不管做什么工作始终坚持“手不离笔”才有这样的成绩。本书分:通讯特写篇;人物专访篇;会议采访篇;中外合作篇;经济评述篇;言论杂谈篇;域外风情篇;影剧评介篇;影人素描篇;艺坛纪实篇等10个栏目。彰显作者驾驭文字的多方面能力。</p><p class="ql-block"> 作者为新右旗草原知青,后选调到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当工人,经历了各种艰苦繁重工作的磨练成长为《人民日报》海外版高级记者。</p> <p class="ql-block">《秋天的收获》张何平著 人民日报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16开 397页,36.2万字。定价98元。</p><p class="ql-block"> 简介:本书真实记录了祖国迎来第二春后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各行各业取得的重要成就。如,有对核工业、航天、航空等国防科技和石油工业的成绩报道;有对两弹一星元勋人物的访谈;有对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起到推动作用的典型案例剖析等。书中还以大量的通讯特写、人物访谈、综述、评论等对“台港澳侨”进行了内容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采访报道。</p><p class="ql-block"> 此书,文图并茂,内容丰富,文字清晰,观点明确,笔锋犀利,颇有文采和可读性。</p><p class="ql-block"> 2023年 作者赠阅</p> <p class="ql-block">《天津优秀散文选续集》散文福地编辑部 编 “天津之眼”文学系列丛书。</p> <p class="ql-block">《天津知青文化十年纪事》(2001—2010)骆中启编著</p> <p class="ql-block"> 文革前下乡知青李吉生编著的《情满夕霞》有回忆纪实,有照片刊载,记述了他们那一代知青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放歌科尔沁》刘学通著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32开本 341页 28.5万字。定价22.8元,印数2000册。</p><p class="ql-block">作者后记:我是喝海河水长大的,然而我的根却扎在了科尔沁。我情系这片沃土。经过近40年风霜雨雪的历练,使我成了一个真正的科尔沁人。科尔沁的人民培育了我,广阔的草原给了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因此,我有责任和义务讴歌她、赞美她。今天,我把《放歌科尔沁》奉献出来,权当是我的一份答卷和自我人生的总结。</p><p class="ql-block"> 我在新闻战线已经从业37年,撰写的稿件成千上万篇。《放歌科尔沁》中采撷的只是其中的一少部分。(作者 2007年3月20日)</p> <p class="ql-block">《青春纪事》——情系北大荒 孙加祺主编 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16开 303页 27万字。定价48元,印数3000册。</p><p class="ql-block"> 本书简介:四十年前,数千名天津六九届知青奔赴北大荒。从此,遥远的边陲成为我们的第二故乡,知识青年成为一代人的历史名片。</p><p class="ql-block">.日出日落,四季轮回,岁月的长河将多少情怀更改,唯有知青情结未曾改。因为黑土地上留着我们年轻的足迹,白桦林里回荡着我们高亢的歌声,马架子飘出的炊烟还在缭绕,麦海中的康拜因犹在耳畔轰鸣。我们在那里飞扬过激情与理想,也承受过苦闷与彷徨……</p><p class="ql-block">今天,一本忠实记录当年知青生活的文集呈现在读者面前。荒友们,请你在字里行间打开记忆之门,让我们一起梦回北大荒,再燃黑土情,拿起笔来,记述曾经的青春故事,守望携手走过的如歌岁月!</p> <p class="ql-block"> 《我的知青观》邱静波著。他1965年下乡甘肃生产建设兵团的天津知青,如今落户山东济宁市,本书是他特意由山东邮寄给我的。是他参加全国各地知青活动的见闻和多知青问题的不同见解,很有意义值得保留收藏的一本书。</p> <p class="ql-block">《七彩丹霞》邱静波 著 16开本 中国人文科学出版社出版。</p> <p class="ql-block">《片羽》随笔集 吴双著 中国文化出版社2024年7月出版。16开 310页 30.4万字。定价65元。</p><p class="ql-block"> “片羽集“是作者继《双手拾柴》后的又一本新作。书中择取了在报刊上发表的部分散文、随笔和杂文,从内容上分为回顾知青生活的"尘封底片"和感慨尘烟往事的"岁月剪影"。</p><p class="ql-block"> 记录下知青时代是老知青对历史的一种责任,支离破碎的知青生活就是一地散落的羽毛,精心地拾取几片飞羽,讲述自己在岁月长河里捞起的几片漂浮的羽毛,它虽然轻盈,但不孱弱,片片都有着拨动人心弦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 作者赠阅</p> <p class="ql-block"> 《知青年代》由天津中老年时报编辑,搜集整理了历年“中老年时报”知青版的文稿集成本书。</p> <p class="ql-block"> 《历•练》扎兰屯天津知青联谊会 编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16开本 638页 79万字。定价148元,印数3000册。</p><p class="ql-block"> 前言:整整40年的光阴,曾被默默深锁在我们的记忆里。当我们带着美好的怀旧情感,穿越历史的时光隧道,去重读那段曾经属于自己的20世纪60年代、再次回眸艰涩沉重的成长轨迹、体味冲腾的青春激扬,我们哭了,笑了,醉了….</p><p class="ql-block"> 作为社会长河的一朵浪花,"上山下乡"成为了过去,并即将被遗忘。但作为我们这些亲历者,对自己的不寻常的青春历史却是铭心刻骨的。</p><p class="ql-block"> 忆激情岁月,思沧海得失。在为40年的壮举而激动、为时代的蓬勃而感叹之余,我们希望这本小书能把渐渐远逝、飘散的往事留下来,能与战友一起分享记忆。</p><p class="ql-block"> 扎兰屯天津知青联谊会赠送</p> <p class="ql-block">《春历秋思》天津知青文选 为纪念上山下乡四十五年而编著。《中老年时报》读者文库 于2013年出版。32开 310页。</p><p class="ql-block"> 本书8位知青编委:卫扬、许仲英、孙加祺、张韵秋、陈祥其、黄守智、黄守信、董贵森。</p><p class="ql-block"> 本书选编了67位天津知青撰写的97篇文章,既有知青年代的青涩故事,又有回城后艰辛的奋斗经历,还有退休闲赋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深刻思考。</p><p class="ql-block"> 2013年个人购买5本</p> <p class="ql-block">《耕耘岁月》孙加祺 主编 16开本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 百花文艺出版社2018年出版。</p> <p class="ql-block">《心田耕韵》天津知青诗集 主编:陈祥其 自印书 32开 292页 6.5万字 2021年4月出版。工本费40元。</p><p class="ql-block"> 本书作者涵盖了天津下乡在各地:黑龙江、内蒙古、甘肃等地的兵团知青、农牧林场知青,亦有来自内蒙古、河北、山西和天津郊县的插队知青乃至回乡知青。天南地北,诗友咸集;诗风各异,百花竞放。以诗代言,以诗抒怀,这本诗集浓缩了天津知青上山下乡的历史影像,寄托着知青一辈百味杂陈的真情实感,表达了知青群体对"诗与远方"的殷殷向往和孜孜追求。 </p><p class="ql-block"> 本书选录了55位作者的160余首诗作结集,本书按作品内涵划分编排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回味山乡岁月,倾诉依依乡情;后半部分写意老知青回城后的境遇心态,退休后抱团取暖的夕阳生活。</p><p class="ql-block"> 知青朋友赠送2本</p> <p class="ql-block">《知青•七星泡农场》胡毓梁著 自印书 2010年7月出版。32开 388页 28万字。印数300册。</p><p class="ql-block"> 前言:笔者是知青,是有着十年基层经历的天津知青。</p><p class="ql-block"> 每个知青的经历就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卷是由无数个像素构成的。每个像素细小若无,平淡无奇,单色彩、不生动,有它不多、无它不少。但是,倘若失去了这些像素,整个画卷就不存在了,波澜壮阔的内容也就无从谈起了。</p><p class="ql-block"> 这些像素就是发生在那个时空的客观存在。本书向读者展示的就是这些像素。由于那段历史相当久远了,留在头脑里的"像素"有的点位已经模糊;有的色彩已经不鲜。好在农场返津知青联谊会活动得很频繁,许许多多知青伙伴给我讲述了许许多多的经历和故事,它不仅唤醒了我的记忆,充实了我的积累,还开拓了我的眼界,深化了我的思想。使我的投入更加翔实和具体。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书实际上是集体记忆的结晶。</p><p class="ql-block"> 2010年作者赠阅</p> <p class="ql-block">《七星泡农场•知青》胡毓梁 著 自印书16开本 。</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本经历了十年磨砺的知青画册文集。七星泡农场六分场天津知青胡毓梁,为了这本书特意报名老年大学,学习了三年速写素描,为七星泡农场的所有厂房、劳动工具、生活用品等……进行了客观的素描,这是一本十年功夫的画册式七星泡农场场景。他克服了身体的不适,眼睛的病痛,改了画,画了改,终于完成这部难度超大的著作,令人唏嘘不已,敬佩又加。</p> <p class="ql-block">《归去来兮南北情》陶知敏编著 中国文化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 小16开 336页 33万字,插入照片485张。</p><p class="ql-block"> 陶知敏天津知青,1969年下乡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五师三十一团。本书介绍她的家庭,她的下乡经历及同学情战友情,及在桂林灌阳做为带队知青干部的经历。及后知青时代参加各地知青活动的走过的脚步。</p><p class="ql-block"> 2018年 此书首发式作者赠送</p> <p class="ql-block"> 《五•二六与二九一》黑龙江兵团天津知青(小六九)宋广仁著 。他以现实手法描写了屯垦戍边的二九一经历,以回忆纪实讲述了天津知青身边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作者宋广仁赠送2本</p> <p class="ql-block">《长风》知青文集 骆中启 编著 2006年6月出版 内部资料交流。</p> <p class="ql-block">《草原生活追忆》周光明著 自印书 16开本 98页 8.3万字 2022年2月出版。</p><p class="ql-block"> 周光明 新右旗天津知青。曾经在草原下乡、工作、生活了二十六年,本书收录了他在那里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录了新右旗草原早期的牧民生活和民族特色和人文地理及生活习俗。</p> <p class="ql-block">《天津知青书目辑录》(1961~2021)黄守信主编 自印书 2021年12月刊印出版。32开 106页 3.6万字。工本费10元。</p><p class="ql-block"> 本书共辑录天津知青书目375册,其中包括正式出版书目118册,非正式内部资料24册,自印书219册;丛书类4种24册;报刊类8种165期,通讯类2种600余期。本书做为工具书受众面比较狭小只刊印了十几册。</p> <p class="ql-block">《情在第二故乡》一套共计7本,第一册由四子王旗政协2004年组织出版。此后,四子王旗天津知青联谊会于2008年再次出版一套知青文集共6册。我这里保存的是全套7册。</p><p class="ql-block"> 四子王旗政协文史资料</p> <p class="ql-block">《双手拾柴》随笔集上下册 吴双 著 书艺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发行。16开本,上下册共计81万字(上册462页 下册581页)定价136元(上下册)。</p><p class="ql-block"> 作者的话:记忆需要恢复,也需要唤醒,还需要校正。今天的展览是恢复记忆,唤醒回忆和校正记忆最好的课堂。</p><p class="ql-block"> 知青是一个时代,它承载着年轻的共和国艰难的步履和喘息,踌躇、徘徊、沉重而铿锵;</p><p class="ql-block"> 知青是一段人生岁月,他们经历了坎坷和砺炼,有血、有泪、有汗水,有理想的破灭,更有奉献后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知青是一部厚重的书,字里行间浸透了蹉跎与奋斗,有风、有霜、有雨雪、有电闪雷鸣,更有彩虹缀天,留给人们刻骨铭心的记忆和深深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知青是一朵历史的浪花,经历了惊涛骇浪后的水滴又融入了浩淼的大海。</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希望历史在后代身上重演,却希望后代能了解我们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祁连山下》上下册 原甘肃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一师(天津)战友文集 编委会 编。</p> <p class="ql-block">《我们南开老三届》(山下册)程新建 主编 中国文化出版社2018年出版。</p> <p class="ql-block">2021年《克尔伦通讯》合订本</p> <p class="ql-block">2022年《克尔伦通讯》合订本</p> <p class="ql-block">2023年《克尔伦通讯》合订本</p> <p class="ql-block">天津知青书法家毛瑞中给新右旗天津知青联谊会 会刊《克尔伦通讯》题诗。</p> <p class="ql-block">《大地》天津知青文化交流读物 大地文学社主编。2010年10月 第二期。</p> <p class="ql-block">《天津知青》2007年 第1期 创刊号</p> <p class="ql-block">《天津知青》2007年 第2期 </p> <p class="ql-block">《天津知青》2015年简易版杂志 第1期</p> <p class="ql-block">《天津知青》2015年简易版杂志 第2期</p> <p class="ql-block">天津知青网 网刊《年轮》第二期</p> <p class="ql-block">天津知青网 网刊《年轮》第三期</p> <p class="ql-block">知青图书收藏</p> <p class="ql-block"> 奖 状</p><p class="ql-block">骈江芳:</p><p class="ql-block"> 感谢您参与由天津市春蕾志愿服务队、天津中老年时报社共同发起的"为贫困学童捐书"公益活动,谢谢您的微爱善举。</p><p class="ql-block"> 特颁此证,以示感谢!</p><p class="ql-block"> 天津中老年时报社</p><p class="ql-block"> 天津市春蕾志愿服务队</p><p class="ql-block"> 二0一八年四月</p> <p class="ql-block">天津问津書院</p><p class="ql-block">捐證书人:骈江芳 先生/女士:</p><p class="ql-block"> 尊處捐赠的关于天津知青的图书资料114册/份已由間津書院雅雨堂妥藏。天津地方文獻中心公益項目銘記您的贊襄。</p><p class="ql-block">謹此恭祝安康</p><p class="ql-block">並致謝忱。</p><p class="ql-block"> 天津市河北區問津書院</p><p class="ql-block"> 理事長:王振良</p><p class="ql-block"> 2019年5 月25日</p><p class="ql-block"> 追尋津沽记憶 守望文化家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