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的美篇 故事里面的故事

青城景华

<p class="ql-block">文章作者:DM</p> <p class="ql-block">故事里面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世界读书日”,想起一件往事。</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年轻时》在大年三十那天坐“大疯车”去成都的事吧?对此感兴趣的弟兄可能要问,到底干什么去了?嗯,情况是这样子滴,主要办了两件事: 1. 专程推送 “再生资源” ;2. 买 “需” 。</p><p class="ql-block"> 老兵们都知道,早先兵哥的腰包没有现在这么“鼓”,或者说是根本就没有腰包。当时的绝大多数的部队官兵,生活上其实都是非常简朴的。以勤俭为美,以节约为荣,生活水平向低标准看齐,政治觉悟自然就向高标准迈进。多年的潜移默化,艰苦奋斗的作风早已化为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究其根本原因,是前有老兵传承,后有孜孜不倦的政治学习,所以体现在行动上,那真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人民军队所具有的“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在我们的大院里,早已蔚然成风。说句心里话,生活在那个年代,其实全军的战友差不多都是那个样子。比如,学雷锋,每个人都积极参加。那时,个人有针线包,班组里有节约箱。日常散落在地上的螺丝帽或者铁钉子,角落里的旧报纸,工作上用过的边角碎料和零七八碎,都不胡乱丢弃,全都堆着攒着。本着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的原则,说不定啥时候就能派上用场。比如在生活中,连普通人都不一定能搭上眼的牙膏皮,几年下来,竟也洋洋洒洒的攒了一堆。再加上有老兵哥哥的支援,居然也堆满了二层铺的半个床板。(这里解释一下。早先,一个寝室都住着七、八个人。后来条件改善了,二层铺上面一般就不住人了。)</p><p class="ql-block"> 东西多了也犯愁,因为不知道该怎样处理才好。勤俭节约的精神固然是可贵的,但破烂换钱的买卖却不知道如何达成。当时真的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玩意儿,谁收啊?院子里面有哪位好心的大叔收啊?即便是这样,也没好意思公开四处打听。悄悄问了一位好友,他倒是给我推荐了一个绝好的地方——成都。成都?您没听错,是成都。好家伙,我当时就感觉这事情是不是闹的有点儿“出圈”了?艰苦奋斗肯定是好事,但就这么容易出彩么?就这样我也得感谢这位老兄。幸亏他的思路整齐,没有斗胆向我推荐去北京。</p><p class="ql-block"> 我决心采纳他的建议,去成都试一试。虽然没去北京,可偌大的成都,也让我满世界的好找啊。终于在“闹热”的春熙路附近,找到了一家不怎么起眼的店面。因为那玻璃上面写着“旧物回收”几个字。好了,就在这碰一碰运气吧。小店颇有特色,半扇木制小门,旁边杵着四块门板,外加一个清瘦的老头。那老头好像正在里面鼓捣着什么东西。我心怀忐忑的走了进去。不知为什么,那时就感觉自己不像是个军人——明明是自己攒的牙膏皮,是艰苦奋斗得来的,不是翻垃圾箱或是外面捡来的,怎么突然底气就像少了半截呢?这是咋回事啊?嗯,大致原因我找到了——这呀,一定是因为到了大城市!成都么,祖国西南的大都市,人员稠密,多长时间都难得去“耍”一次。大家也知道,这小城市里办事是“客大压店”,但大城市绝对是“店大压客!” 但又一想,这也好像不怎么符合逻辑。因为这家店面并不是很大,也就那么四块门板,外加一个小老头,能压住啥?肯定是那个老头一脸严肃给弄的。是的,很严肃。嗐,都已经照面了,丑媳妇还不怕见公婆呢。再说,人家可能根本还不知道你是来干啥的呢。于是我鼓足勇气,抬头挺胸嗫嚅地对那老头说: “您这里收不收牙膏皮呀?”老头一看就是见过大世面,红口白牙大声地对我说: “收!你有好多?” 我理亏般地把背在自己身上的书包摘下来,端端地放到那老头的柜台上。“就这些。” 那柜台与我差不多高,用举案齐眉形容再合适不过了。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仰视着面前的这位老者,觉得老先生此时的形象异常高大。事到如今,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就算求他老人家,您只要收,免费的都行,不然的话我还得背回去。谢天谢地,苍天有眼,他老人家开始“验货”了。</p><p class="ql-block"> 我睁大眼睛看着他在那里一丝不苟的验货。心想,您老人家就好好地验吧,咱革命军人没假货。您即使仗着技术领先,也别指望在这堆牙膏皮里能把牙膏挤出来。咱这里品种齐全,但咱解放军绝对不会以次充好。那就一个字,纯。果然,好事如期降临。不大一会儿,老人家发话了: “铅皮儿的无(五)分儿,钕(铝)皮儿的凉(两)分儿。看好噻,一共是一块七觉(角)五。” 说罢,他将几张毛票和一堆钢镚儿一股脑地推到我的面前。一共一块七毛五?这么多?这让我有些喜出望外。于是我连声对那老人家说 “谢谢、谢谢啊 ” ,老先生也回答说“ 再来、再来嘛 ”……</p><p class="ql-block"> 这下好了。派点儿啥用场呢?</p><p class="ql-block"> 买“需”,就买“需”!可啥叫“需” ?这您得懂湘语。住在我们楼里的那帮湖南兄弟平时太爱看“需”了,他们没事儿就看“需”。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受他们的影响,我没事儿也跟着学看需。再说,我宿舍里自己的那套鲁迅丛书,比如《野草》、《呐喊》、《狂人日记》、《彷徨》、《二心集》、《三闲集》、《且介亭杂文》还有《集外集拾遗》等等,估计再有几本差不多就凑齐了。</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逛了一大圈儿新华书店,逛得腿好酸,但是真的好满足啊。</p><p class="ql-block"> 对了,回来的账也跟大家报一下: 往返班车票一块五。两本书,加一起还不到九毛钱。那时的书可真便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