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福寺摩崖石刻

挺好

<p class="ql-block">  静福静福寺位于香山玉皇顶木兰柁山麓山腰,原名玉皇庙,俗称玉皇顶。建于明代,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重修,天启元年(1621)建玉皇阁,清道光三十年(1850)建吕祖殿,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修,改名静福寺。</p><p class="ql-block">  原寺依山势而建,坐西朝东,三面环山,一面临涧。由并排三座院落组成,分别是玉皇阁、吕祖殿、关帝殿。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静福寺被拆除,现仅存山门一座,面阔一间,无梁架构,歇山顶,石券门,门额书“静福寺”三字。房屋遗址三处,中院北墙上有明万历四十八年《修殿后日岸记》摩崖刻碑,院内原散落有大清光绪二十九年《重整玉皇顶静福寺碑记》碑首、天启元年《敕建玉皇阁碑记》石碑碑身,以及碑座和其他石构件若干。</p> <p class="ql-block">额书静福寺三字,楹联为“乾地耸高峰,皇图巩固;天门增王气,圣寿无疆”,</p> <p class="ql-block">  为保护静福寺散落文物,西山林场已将静福寺表层的石碑碑座等转移到西山公园内,另有石碑保存在北京植物园碑林中。</p> <p class="ql-block">植物园的碑林</p> <p class="ql-block">“修殿后泊岸记”碑</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统靠山碑,位于进山门后大殿遗址北侧墙基处,巨石面南。</p> <p class="ql-block">碑额: 修殿后泊岸记</p> <p class="ql-block">  此段碑文取自颐和吴老的博文《静福寺暨最早建造年代考》,在此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辑录碑文如下:</p><p class="ql-block"> 己未(笔者注:1619年)冬,诸善信官作X成胜事代覩</p><p class="ql-block"> 西山逼水为毁害,而富、冯二公率众施财,于庚申孟春建三跌岸,以障土X开X……</p><p class="ql-block"> 昌XXX府太监,信官王X、张其、王升、察成、王臣、……(此处人名不少,没有辑录)</p><p class="ql-block"> 灵丘公主府X府XX富大用</p><p class="ql-block"> 仙居公主府X府X首冯忠</p><p class="ql-block"> 本庙山X碧云寺住持同相</p><p class="ql-block"> 明万历四十八年(笔者注:1620年)孟春吉日同本庙焚修住持全真龚大川刻石</p> <p class="ql-block">“静观”摩崖石刻</p><p class="ql-block"> 位于遗址北侧沟内。</p> <p class="ql-block">其上署“民国癸亥秋”。</p> <p class="ql-block">落款“渔阳张乐清题”</p> <p class="ql-block">“泉声”摩崖石刻</p><p class="ql-block"> 位于遗址北侧的沟内,在“静观”石刻下。</p> <p class="ql-block">  其上镌“民国癸亥冬月”</p> <p class="ql-block">落款“堂阳程吟冰题”。</p> <p class="ql-block">  “何如此地学长生”石刻</p><p class="ql-block"> 其上署“民国癸亥秋”,其下落款“武城王湘汀题”。</p><p class="ql-block"> 词句取自唐朝诗人崔颢的《行经华阴》。</p> <p class="ql-block">《行经华阴》</p><p class="ql-block">崔颢</p><p class="ql-block">苕蛲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p><p class="ql-block">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p><p class="ql-block">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峙平。</p><p class="ql-block">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地学长生。</p> <p class="ql-block">王金钰,字湘汀,武城县老城镇东屯村人。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入北洋陆军速成学堂。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飘洋过海,留学日本,入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学习。在日本,王金钰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当时蒋介石(此时名蒋志清)亦在日本,王金钰与蒋介石同学。1911年(宣统三年)毕业回国。此时,武昌起义业已爆发,他和二哥王金铭与冯玉祥、施从云等密谋在滦州举兵响应。但因滦州革命力量薄弱,不宜起义,王金钰遂赴南京,请求援军北伐。 [滦州起义时,王金钰为龙口大都督。起义失败,王金铭为革命捐躯。王金钰为陆军上校,历任山东省陆军小学总办、北京陆军部科员等职。后王金钰又投奔在湖北清军王占元部任师长的长兄王金镜,任湖北省学兵营教育副官,又任陆军第十八师参谋长,暂编第二混成旅旅长等职。1924年至1927年,充两浙盐运使,后投国民党,任讨逆军军长,第十四路军总指挥,湘鄂赣清乡剿匪督办等。 </p><p class="ql-block">1931年,王金钰率第五路军去江西参加第二次“围剿”,进攻革命根据地。第五路军从北方新到,立足未稳,力量薄弱。毛泽东以一个伟大战略家的洞察力,决定首先进攻王金钰。在毛泽东率领的根据地红军的沉痛打击下,王金钰一败涂地。 王金钰看到国民党政府不得人心,日暮途穷,遂诈称北结张学良,从蒋介石处骗取巨款,隐居北京西山寺院,于1951年病逝。 </p> <p class="ql-block">  此地三处石刻,均是民国葵亥(1923)年所题。“泉声”是堂阳程吟冰题,“静观”是渔阳张乐清题,不知此二人何许人也,也不知是否与王金钰同来于此???。</p> <p class="ql-block">参考文献: </p><p class="ql-block">1. 颐和吴老,静福寺暨最早建造年代考,2013.8.14</p><p class="ql-block">2. 百度百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