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高原看到和想到的那些事儿

行云流水

<p class="ql-block">小城商洛市,海拔高度不过700米略有余,比起中国四大高原,简直微不足道。中国的地理地貌十分神奇。太神奇了,便产生出《三海经》那样的奇书。</p> <p class="ql-block">人们习惯上认为九洲大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其实未必尽其然,比如京、津大地,海拔多不过50米左右…​旅游人到了第三大高原,即使足涉滇池水,也是海拨1866米;一想,小城的海拔还占不到昆明个零头(昆明海拔1500~2800米),难怪有人就直叫头晕。初到乍来,多少人还疑惑导游有意故弄玄虚,“谁不说自己的家乡多神夸,海拔那么那么的高”!​​​</p> <p class="ql-block">这云贵高原,300年前的故事,也算得上中国历史长河中一个惊心动魄片段。吴三桂不惧高原反应,反正是个人物。吴三桂先为晚明重臣,有22年“工龄”之久,资历不算浅;“怒发冲冠为红颜”,为了一个陈圆圆,降了大清,甘当“贰臣”,口碑特差。明朝降将,官封平西王,自然牛气冲天。吴三桂称得上“知明知清还知李自成的大顺王朝”,清朝第一个“带路党”。</p> <p class="ql-block">到后来,吴三桂官封云南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儿媳也娶了大清公主,十数载渐渐作大。真不知吴大人是怎样适应高原反应的?后来还把事儿搞得那么大?以致成了坐大坐强“三藩之乱”出头鸟。可见在那时,西南边陲,清朝门户,仍是边塞防务重中之重…</p> <p class="ql-block">要说大清,对你吴三桂不薄,公主给你儿子当老婆,为你吴家传种接代;你“高高在上”,青年皇帝康熙爷,只差把你老吴叫爷。1678年吴三自封周王,登基称帝,新瓶装老酒也没折腾出个啥,过了短短数月皇帝瘾,便政息人散,枉予世人作笑谈…</p> <p class="ql-block">从海拔高度2800米到4000米左右一路高攀提升。​满车同行人,有人笑着说“从一个秦岭大山,跑了几千里,还是来看山,看来一辈子都走不出大山”。旅游大巴在中国第三大高原上奔驰,犹如一个脾气特好的人,天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却不见发脾气,使性子,败一车人的游兴。</p> <p class="ql-block">旅游大巴,一路从不见使上那怕一个小性子,让游客们本就烦躁的心里再添一堵墙。​​​“从那儿来的,回到那儿去”适应旅游,也适应当年的平西王。这样的地名,那样的关口与名胜,成就了云南千姿百态,旅游大省,鼎鼎大名。</p> <p class="ql-block">当然不乏令人捧腹大笑的大笑话。大巴沉着冷静。听导游介绍,急欲回到“朋友圈”,耐心走完自己的流程…登高过程,也不见大巴气喘嘘嘘。想来这高原反应,也是“杀生只认熟”。</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起先喊高原反应的同团人,经过这几天“高反”锻炼,也渐渐适应起来,不再蝎蝎吼吼。我闭目睱想,这中国的版图真够神奇,不论是五胡乱中华,三国南北朝,分裂也罢,动乱也罢,总会有风流人物出世,重整破碎山河,大一统格局谁也改变不了。</p> <p class="ql-block">我在驰骋大巴上,一次次,睡了醒,醒了睡,不时进入迷迷糊糊的梦乡。如此这样,放心大胆睡一觉,也不必担心大巴越境,一车人集体性“里通外国”!</p> <p class="ql-block">康熙大帝,削三藩,平边乱,云南灭吴,耿精忠,尚可喜,谁也当不了漏网之鱼。康熙也是顺势而为,自是丰功伟绩,彪炳史册。</p> <p class="ql-block">要不是康熙及时削“三藩”的话,我们今天车轮碾过的地方,就不是中华版图了。叙利亚说不定要亡国,中国的版图却永远是大一统形象。​</p> <p class="ql-block">别了,第三大高原。别了,云南,云之南,梦连连。愿今夜做个好梦,内存云南!</p> <p class="ql-block">随风顺水,旅途平安。</p> <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