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巴彦淖尔市红色收藏博物馆,历代钱币收藏展,在铭记光辉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红色资源价值的关键是能带给我们思考和精神滋养,能补我们的精神之“钙”,要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回望峥嵘岁月、感悟历史巨变,红色文化资源是最好的营养剂,让人受益匪浅,传承好红色基因,能够坚定理想信念,启迪智慧、推动中华民族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百年筚路蓝缕,百年接续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继续“赶考”的任务仍未结束,红色文化资源在巴彦淖尔市红色收藏博物馆,旧貌换新颜,要挖掘红色记忆、传递民族情谊,讲述红色历史、凝聚民族情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提高公众政治素养,确保全过程、立体化融入;要增强公众的辨别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公众血脉,培养新时代接续奋斗者、辉煌历史书写者。在红色文化认同中推进各民族共创共有精神家园。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就是增强红色认同,要常态化讲好红色文化故事,让红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要用心讲好红色文化故事,通过红色文化资源促使各族人民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通过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使其成为全社会主流价值观,共创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晋察冀边区纸币简介</p><p class="ql-block">晋察冀边区,是1937年“七七事变”促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八路军北上抗日首战平型关大捷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它包括山西省的东北部,察哈尔省的东南部,热河省的南部和河北省的大部分地区。在创建初期,面积仅有40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统辖着36个不完整的县政权。经过八年浴血奋战,到抗日战争胜利时,边区政府已拥有2个省政府、3个行政公署、20个专区、8个市、163个县、27个旗的抗日民主政权,人口达2500多万。</p><p class="ql-block">晋察冀三省沦陷之时,金融异常紊乱,货币极为复杂,省有省钞,县有县票。这些纸票的流通地区界限又极为严格,省钞不可进临省,县票不能出县境。山西、河北两省仅一山之隔,也不能拿着河北票到山西买粮食,同样,山西票也不能到河北买棉花。各省各县的钞票离开了本省本县就如同废纸。这种货币金融上的割据、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晋察冀边区的物资交流和贸易,</p><p class="ql-block">国民党政府于1935年11月实行了“法币”政策,宜布白银“国有",禁止现银流通,并同时规定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后增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是唯一合法流通的货币。但抗战开始后,晋察冀三省流通的法币却大为减少,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富商大户相继逃亡,法币亦多随之流向后方;其二,日寇大量地吸收法币,用以窃取外汇,掠夺物资。法币的减少,使货币不足以流通,严重影响了商品的交换,也造成了华北各省地方银行发行的钞票在价格上对法币贬值的现象,给三省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p><p class="ql-block">最严重的是,日本侵略者还利用占领天津之后所得到的旧河北省银行钞的底版,大肆印发并伪造河北省银行票,用以掠夺中国的资源,榨取华北人民的膏血。</p><p class="ql-block">因而,维护三省边界的金融秩序,改变货币金融的混乱局面,密切各地经济上的联系,更好地活跃边区经济,逐步恢复边区货币金融建设就成了当务之急。而形成自己的统一本位币,打击日本侵略者破坏法币和垄断华北金融的阴谋,运用和筹划基本资金,保证军需并保证边区经济建设计划的实现,就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p><p class="ql-block">1938年1月在具有历史意义的晋察冀边区军政民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根据边区人民的迫切要求,大会通过了“边区为统制与建设经济设立银行、发行钞票”的决议案。</p><p class="ql-block">由此,晋察冀边区成立银行、发行货币就作为一件头等大事摆到了议事日程之上。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对边区的货币政策非常重视。1938年8月17日,党中央、毛主席专电指示:边区应有比较稳定的货币,作为浩大军费的主要来源,已备同日本帝国主义作持久的斗争;纸币发行的数目不应超过边区市场需要的数量,而且应该有以工业品为主的准备金,如纸币发行过多,就会像法币、伪币那祥贬值;可以用边币购买一些法币、伪币,主要用来购买工业品,部分送八路军总部和延安,以备需用;同时用各种方法使杂钞流到边区以外去;要重视边区和敌占区的贸易,以作边区货币政策的后盾。上述指示,为边区货币的发行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指明了方向,也将货币印制的重要地位提到了新的高度。因此,边区货币的印制与发行就成为全面抗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1937年12月中旬,负责筹建银行工作的人民自卫军军需官关学文就带着上级的指示来到河北省安国县,在当地较有声望的</p><p class="ql-block">进步人士冯国俊等人的协助下,找到安国县的鸿记、义文斋、美玉、玉麟阁、瑞兴斋、义文、天主堂及南关第一工厂等小印刷局的掌柜和工人,向他们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并且经过协商,很快地集中起来了十余台小石印机、手打号码机和其他辅助设备、材料,以及冯纪元、安国清、张惠忠等近二十名技术工人,在安国县城南关药王庙附近的大院子里,建立起人民自卫军军需处印刷所。</p><p class="ql-block">为了加快筹备工作,关学文还调选了有设计制版技能的赵毅林、李德义着手制作票版。关学文对他们说,钞票图案的设计上要突出抗日,“就设计搞好生产、支援抗日的票子吧!”赵、李两人按此意见,设计了壹圆券的票样。其主色为金红色,底纹粉红色,主景是黑色壮马耕地图案,票券为横式。这块版于1937年打出了样张。</p><p class="ql-block">1938年春节刚过,晋察冀边区第一张钞票样张红色壹元券“小黑马耕地”被送到军区,由聂荣臻司令员审批。聂司令员看了这张票样很高兴地说:“好! 不错!赶快印吧。”于是李德义、赵毅林就在阜平县城立即赶制印版。其他印刷工人经过短暂休整,前往阜平县城西八里地的法华村,在一个小学校靠南边的几件平房里,安上七八台小石印机{留下一两台在阜平城做版打样),正式开始印刷晋察冀边区银行的“小黑马耕地”壹元券</p><p class="ql-block">1938年3月20日,晋察冀边区银行在山西省五台县石嘴村宣告成立,经理关学文,副经理胡作宾。总行设有发行科、出纳科、会计科、营业科、秘书室、文书股、庶务股、运输队和警卫队。边区银行成立的同时即发行晋察冀边区银行第一张纸币一一小黑马耕地。边区货币发行的历史序幕也同时拉开。此后,在古佛寺,赵毅林、李德义又做出了壹角券、贰角券版,刘英设计了伍角券版。该券面“晋察冀边区银行”行名由边区主管财政的副主任张苏书写。到6月底,这批角券的印刷就完成了。</p><p class="ql-block">因为处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晋察冀边区银行成立后曾多次进行战略转移,因此晋察冀边区银行也被广大军民称之为“游击银行”。在石嘴村,因敌人扫荡,银行就途经龙泉关,转移到河北完县的杨家台,而后又从杨家台迁到阜平县的上庄,1940年初迁到麻棚,1941年春 再迁到灵寿县的南枪杆村,以后又搬到平山县王家湾。在灵寿县境内先后到过大湾村、东寺岭、南刁窝村、魏沟等地。随着战争形势的不断变化,后又迁到阜平县双庙村,最后到闸北村。1944年3月份在闸北,边区银行进行了缩编,并和财政合并。日本投降后,边区银行即迁往张家口的长清路</p><p class="ql-block">1946年7月,国民党打通平绥铁路,隔绝我军关内与关外的联系,并向晋察冀解放区展开进攻,进攻的中心目标便是边区首府张家口。8月,边区银行随边区政府撤出,重回老根据地,先到灵丘县城,后转移到阜平县的光城村。</p><p class="ql-block">1947年11月12日我晋察冀人民解放军攻克华北重镇石家庄,边区银行进驻石家庄市。次年4月15日晋察冀边区银行与冀南银行合署办公。7月22日两行合并组成华北银行。至此,晋察冀边区银行完成了其历史使命。</p> <p class="ql-block">晋察冀边区银行纸币收藏展</p> <p class="ql-block">冀南银行纸币收藏展</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银行第一套纸币收藏展。</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银行第二套人民币收藏展</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银行第三套人民币收藏展第三套人民币简介</p><p class="ql-block">第三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继1948年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和1955年发行第二套人民币之后于1962年4月15日开始发行的。</p><p class="ql-block">该套人民币1958年进行原版设计,1959年拟定设计方案,并经中国人民银行上报国务院批准,故又称“五九版”人民币。这套人民币从1962年4月20日发行枣红色壹角券始,陆续发行7种面额(10、5、2、1元和5、2、1角),12种标版(10、5、2、1元各一种,5、2、角各二种,1角四种)。第三套人民币原版设计由美术专家罗工柳、周令剑,候一民,陈若菊、郑澍和印钞专业设计雕刻人员张作栋、吴彭越、鞠文俊、宋广增、高振宇、刘延年、贾洪勋等39人共同合作完成。票面设计图案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当时我国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并举的方针。在印制工艺上,第三套人民币采用传统的手工雕刻与机器</p><p class="ql-block">雕刻相结合的制版技术。风景、人物、花纹线条精细,使用中国印钞专家研制的具有国际先先进水平的平凸板接线和双面多色印刷机等,印出的图案颜色复杂,层次丰富,套接准确,甚至在一根线条上可以表现出几种不同的颜色。钞券用纸全部采用国产高级印钞纸并自力更生抄造出“天安门”固定水印纸应用到十元券上。这套钞券是中国第一套全部在国内印刷完成的,标志着我国印钞技术进入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时代。</p><p class="ql-block">第三套人民币券别结构合理,设计思想鲜明,印制工艺先进,图案美观大方。发行第三套人民币,增强了人民币的反假防伪能力,为健全我国货币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银行第四套人民币收藏展</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银行第五套人民币收藏展</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银行第四套人民币连体收藏展</p> <p class="ql-block">中国银行</p><p class="ql-block">BANK OF CHINA</p><p class="ql-block">证书</p><p class="ql-block">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银行于一九八零年四月一日开始发行外汇兑换券。</p><p class="ql-block">外汇兑换券有一百圆、五十圆、十圆、五圆、一圆、五角、一角七种面值,分为一九七九年和一九八八年两个版,</p><p class="ql-block">其中一九八八年版只有一百圆和五十圆两种面值。</p><p class="ql-block">外汇兑换券于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起停止发行,于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起停止流通。</p><p class="ql-block">外汇兑换券虽然已经完成了作为支付手段的历史使命,但由于其在国家特定历史时期所起的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停止流通后的外汇兑换券仍具有很强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p><p class="ql-block">本纪念册收集了中国银行发行的全套九张外汇兑换券,为两个年版七种面值,由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印制,</p><p class="ql-block">印有冠字、连号,是曾参加流通的外汇兑换券。</p><p class="ql-block">谨此证明</p><p class="ql-block">中国银行董事长、行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