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洱海 是白族人民的母亲河,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源头出自罢谷山,北有弥直河注入,东南收波罗江水,西纳苍山十八溪水,面积约251平方公里,南北长40公里,是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p> <p class="ql-block">洱海 古称昆明池、洱河、叶榆泽等,洱海之所以最终以“洱海”为名,要么说它“形若人耳”,要么说它“如月抱珥”因而得名,而“海”的叫法,则源于云南的民俗</p> <p class="ql-block">洱海 宛如一轮新月,静静的依偎在苍山和大理坝子之间,洱海共有三岛、四洲、五湖、九曲,洱海属断层陷落湖泊,湖水清澈见底,透明度很高,自古以来一直被称作“群山间的无暇美玉”</p> <p class="ql-block">洱海 风光水天一色,满目皆景,如同一片珍珠镶嵌在大地上,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给人带来无尽的惊喜,蓝天白云下湖水波光粼粼,风光旖旎,所有的美好一览无余,自然的美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喜洲 一个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白族历史文化名镇,这个宛如世外桃源的古镇,位于云南大理西北,坐落于苍山洱海之间,是大理曾经的中心,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历史上有过名动四方的富商大贾</p> <p class="ql-block">喜洲 以四方街为中心,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徜徉在这种古朴而典雅,历史厚重且不失繁华的老街上,人心不再浮躁,一切是那样的恬静、散淡、充满着岁月的静好</p> <p class="ql-block">大理古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城内由南到北横贯着五条大街,自西向东纵穿了八条街巷,整个城市呈棋盘式布局,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p> <p class="ql-block">城楼的屋顶采用了中国宫室建筑中较高等级的重檐歇山式,保留了明朝时的建筑风格,斑驳的古墙凝聚着百年时光,厚重里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高大的城楼遥望着千载往事,静谧中透露出历史的沉香</p> <p class="ql-block">崇圣寺 始建于唐代,由南诏国王段思平创建,原名“开元寺”,后经多次重建和扩建,成为南诏和大理国时期的皇家寺庙,大理国时期</p> <p class="ql-block">崇圣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当时佛教文化的中心,寺内保存了大量的佛教文物和艺术品,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塔和千佛岩</p> <p class="ql-block">进入崇圣寺大门,左为财神殿,右为药师殿,钟楼鼓楼依次分列两侧,沿中轴线向上走,经过放生池,顾不上细看左右两侧的转经箱和金刚杵,直径走向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与内地寺庙格局不同,殿内供奉的是大黑天神,三头六臂,手持长矛,四大护法天王分列两旁,大黑天神在云南被白族视为舍身救民的天神,体现了白族特有的“本主”崇拜</p> <p class="ql-block">然后依次登临的是弥勒殿,十一面观音殿、罗汉堂,再往上就是大雄宝殿了,举目但见金光闪闪,壮丽宏伟,气势恢宏,大雄宝殿两侧的高僧殿里,铸有九位大理皇室在此出家的国王法像</p> <p class="ql-block">登上一重平台,又是高高的台阶,仰之弥高,寺殿之雄伟,衬出行人之渺小,一路向上不停攀登,来到镌刻“慈航普渡”的阿嵯耶观音阁前的九龙浴佛池</p> <p class="ql-block">佛教故事说 释迦牟尼的母亲回娘家途中,路过蓝毗尼花园,在繁花盛开的婆罗树下生下太子,此时正逢天雨香花</p> <p class="ql-block">天上九龙飞来,吐水为太子沐浴,九龙浴佛池是根据这一传说雕刻而成的景观,用现代艺术手段复活了历史传说</p> <p class="ql-block">再往后就是位于苍山山麓的望海楼,又称藏经阁,是崇圣寺所有建筑的制高点,站此高点,整个寺宇群落起伏跌宕,满目金碧辉煌,雄伟壮观,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初春的樱花绯红似云,装点着这座佛教殿堂,蓝天如洗,白云飘絮,风铃叮咚,传递出不同凡俗的韵味,无论是游客还是信徒,在这里都可以做出自已的思考和感悟</p> <p class="ql-block">丽江古城 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十三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p> <p class="ql-block">水 是丽江古城的精灵,雪山融化的泉水进入古城后,分出无数支流,如经络般绕街穿巷入墙过屋,三百多座形态各异的石桥、木桥,连接起了街道与房屋,呈现出一派家家淌清泉,户户重青柳的水乡景观</p> <p class="ql-block">木府 木氏土司府衙暑,位于丽江古城区大研街道光义街光院巷49号,木府的建筑展示了明代中原的风采气质,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p> <p class="ql-block">木府 留于世的明 清古建筑,建筑之宏伟、宫殿之辉煌、雕刻之精致、构件之玲珑、绘画之灿烂,真可谓美轮美奂,无与伦比</p> <p class="ql-block">辉煌的建筑艺术充分体现了明代建筑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融入了纳西白族各地方工艺风格,同时又是纳西古王国名木古树奇花异草汇集一所的园林</p> <p class="ql-block">木府 如今已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它不仅见证了丽江古城的历史,也承载着纳西族文化的灵魂,每一块石板,每一枚雕花,每一道门楣,都在默默讲述着属于丽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黑龙潭公园 位于城北象山脚下的丽江黑龙潭,又名玉泉公园,从古城四方街沿经纬纵横的玉河逆流而上,约行一公里处,见一晶莹清澈的泉潭,即为中外闻名的黑龙潭</p> <p class="ql-block">潭水从石缝间喷涌而出,依山斛清泉汇成四万平方米,潭面四周山清水秀,柳暗花明,依山傍水造型优美的古建筑点缀其间,流光溢彩的风光,常引人驻足流连</p> <p class="ql-block">黑龙潭始建于乾隆二年,其后乾隆六十年,光绪十八年均有重修记载,潭旧名玉泉龙王庙,因获清嘉庆 光绪两朝皇帝敕封“龙神”而得名,后改称黑龙潭</p> <p class="ql-block">黑龙潭内依山近水错落有致的古建筑,有龙神祠、得月楼、锁翠桥、玉皇阁、五凤楼、光碧楼、文亭等,真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移步换景,古韵悠悠,实乃秀美风景这是独好</p> <p class="ql-block">玉龙雪山 在丽江西北,主峰在丽江县城抬头便可以看到,雪山矗立在横断山脉之南的滇西北高原上,主峰海拔5596米,雪山终年积雪,在碧蓝的天幕映衬下,像一条银色的蛟龙蜿蜒而来</p> <p class="ql-block">玉龙雪山 以它绝妙的风姿和奇异的景观,吸引着远道而来的旅游观光者,雪山还是一座处女峰,未曾被人类征服。雪山大小山峰八九十座,其中较大的十三座,俗称玉龙十三峰,主峰为扇子陡</p> <p class="ql-block">玉龙雪山 不轻易被人看到他白雪皑皑的顶峰,因为他喜欢身处云雾缭绕中,只有当太阳出来时,才会让你一睹芳容,但很快便会消失,好似与你捉迷藏,让人在留恋中期待</p> <p class="ql-block">当你走近玉龙雪山,连绵的山峦在视野的尽头起伏,辽阔壮美,脚下是幽远草甸,眼前是蓝天白云,透过牛羊清脆的铜铃声,那种远离城市喧嚣的清静和安宁随之而来,让人轻松愜意</p> <p class="ql-block">玉湖 是明代以前由木氏家族组织人挖的一个人工湖,木氏在湖畔筑避暑夏宫,玉龙书院,建养鹿场。这里最早的民居是为纳西王护宫养鹿的人</p> <p class="ql-block">玉湖在雪山脚下,湖水清澈,水草摇曳,羊马成群,蓝天白云衬托着高大的玉龙雪峰倒映在湖中,大自然仿佛都沉淀在湖底,这“玉湖倒影”便是著名的“玉龙十二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村子依山而建,房屋保持着原始风貌,墙由大石堆砌而成,山木青瓦覆盖屋顶,斑驳的石头路被岁月打磨的棱角光滑,家家户户门口都养有多肉与鲜花</p> <p class="ql-block">走进玉湖村,仿佛来到一个远古的地方,疏离清冷,遗世独立,沿着光滑的鹅卵石村巷迤丽而行,别有一番韵味,纳西风情民居与雪山交相辉映,好一幅入画风景</p> <p class="ql-block">摄影•制作 时光—秀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