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的“泡汤”,却不是在“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桃月,而是在“空山雪意冷禅怀”的冬月。“神水”之称的五龙汤泉,水气氤氲,清幽雅静,虽是岁暮天寒、寒气逼人,但疗养院的泉水余温犹在,暖意融融。</p> <p class="ql-block"> 懂事的外甥去火车站接我,一线部队指挥官的风霜和辛苦写在帅气的脸上。进入疗养区一切是那么的熟悉:珍贵的百年日本五针松在寒风中迎接我;文体中心门前石立草丛,“静养”二字醒目;11科的疗养楼酷似2024年流行色“安可拉红”,与楼门前两棵樱花树相互映衬令人感觉温馨而亲切;特别是见到熟悉的孙医生、小刘、小郑、小高等理疗师如亲人般温暖如初。</p> <p class="ql-block"> 一切看似未变,其实在变化之中。最大的变化是温泉水疗泥疗康复治疗中心已搬进四层新楼,治疗条件得到改善。这里的温泉泥疗是全军特色治疗项目,黑色的矿物泥为火山灰沉积而成,常年经温泉水浸泡,敷在膝盖和脚踝上热乎乎的很舒服。据说通过热传导和内含氡离子,黑泥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炎止痛等作用。现在泥疗室设有洗浴室,比以前方便多了。每天的雷火灸、正骨康复疗法、温泉泥疗及磁振热疗法,对我的脚踝伤痛、肩颈和腰脱都有缓解的作用。冬天的晚上泡浴更是妙不可言,虽说昨日的陶瓷浴缸变成了浴盆,但不变的是大自然馈赠的那千年流淌的热泉,浸润其中,令人飘飘欲仙,悠然自得。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柔和起来。</p> <p class="ql-block"> 与五龙汤泉堪比神奇的是小刘技师的正骨手法。我到疗养院的第二天不小心腰闪了一下,经他几下正骨手法就归位了,当时走路就不太疼了。隔天,当我告诉他坐着看书不舒服时,他风趣地说:“我光管你腰直起来了,没管你坐着的事”。我笑到:“你还留一手啊”。经他按了几下穴位,晚上坐着写东西,果然不疼了,真是妙手回春。摸着自己的腰和脚,想起上个月去希腊旅行,往返坐了20多个小时的飞机,8个小时的轮船,一个人拖着箱子狂奔了10天,居然安然无恙。人的身体真是很神奇,它们在默默地帮助着我。现在我要呵护它们,并给它们放个舒服的假期。</p> <p class="ql-block"> 温泉游泳是午后最惬意的时光。我喜欢人在水里的感觉:自在、放松,仿佛回到了生命的原点。在家的时候每天游泳千米,不累的游法35分钟左右,游泳馆的水温在26℃—28℃。而这里的水温36℃,刚入水时身体一点不冷,感觉很舒服,但游起来却容易倦怠且产生困意。这似乎与心理学的“舒适区”同理,人久在舒适的区域和状态中就会禁锢自我的思维和行动,很难主动改变自我、发展自我和超越自我。所以,任何一点点改变都是有意义的。我发现温泉水由于富含矿物质增加了水的密度,浮力比较大,练习蝶泳竟不累。四种泳姿,只有蝶泳还没有合格。本想在冬疗期间将蝶泳练成,没想到游泳馆又装修了。不知何故,每次疗养都会赶上游泳馆装修。游泳馆的师傅戏语:我这是买彩票中大奖了。但失望中总会有希望,水疗大厅在平安夜那天终于开馆了。我<span style="font-size:18px;">兴奋得像个孩子,</span>第一个下水而且开始只有我一个人在游泳,虽然水深只有1.4米,却像鱼儿一样游的自由自在,其乐融融。手机传来平安夜的问候很温暖。一个人的平安夜并不孤单。</p> <p class="ql-block"> 疗区自然环境幽静而优美。现有百年日本五针松、银杏、厚朴、红松、龙柏、冷杉、玉兰等珍贵树种4000余棵。每天饭后我会去山上散步,喜欢那片静谧的树林。冬天的疗养院因天冷人少,路上竟遇不到一个人,我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虽然没有绿色和鲜花,却有冬的空寂之美。出生于冬天的我,喜欢冬的宁静和雪的洁白。走上山坡有个岔路口,让我想起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一首深邃的哲理小诗《未选择的路》:</p><p class="ql-block">黄色的林子里有两条路,</p><p class="ql-block">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p><p class="ql-block">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p><p class="ql-block">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p><p class="ql-block">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p><p class="ql-block">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p><p class="ql-block">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p><p class="ql-block">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p><p class="ql-block">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原来,冬日的寂静会让人“矫情”,散步时还可以读诗。</p> <p class="ql-block"> 在路上,不能停止学习。哪怕人已老去。因为最好的调养莫过于精神的充盈与愉悦,自我的正念和冥想。博士外甥女与我分享清华大学赵昱鲲老师的《积极心理学》课程与身体的调养具有异曲同工之妙。30讲的课程听完,最大的收获是将以前碎片化的理念、想法和做法,自觉地对应《积极心理学》进行梳理和思考,并寻找内化为积极行动的体验。“知而不行,是为不知”。学习“展望理论和主动性理论”,是为了更好地“自主地决定一生”,这是全部讲座的核心所在。看似简单的问题,需要我们一生去探讨和实践。而“拥有自主的心流、培养成长型思维、寻找意义感”等,不是鸡汤,而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所有的外在世界都是我们人心的产物。调整心态,开阔视野,都可以改变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而承认自己的无知和有限性,会让我们坦然和乐观地应对一切。我以为“认识自己,找到自己”让生命回归原点,就是最佳的生命状态。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与自己和解的过程。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则认为:坚强的心理韧性是一个人健康长寿的秘诀。我们何不去尝试呢?</p> <p class="ql-block"> 随身带来两本诺贝尔获奖作品《悠悠岁月》和《太古和其它的时间》这两本书买来好长时间搁置书柜里,现在疗养闲暇时间多,而且在年末岁终阅读跨越时空和跨文化的作品,似乎也是对时间的一种敬意。时间是这样一种东西,当你意识到它的存在时,它已经离你远去。无论痛苦,还是快乐,我们都无法停止脚步,会不由自主地被时间裹挟着往前走。但我们可以选择生活的态度。</p> <p class="ql-block"> 冬疗的日子舒心而安静,幸福其实很简单。短暂的调养是为了更好地面对老去的生活。感恩生命中的一切美好。望着窗外静谧的树林,似乎有雪花在飘落,想起作家迟子建的散文“我的世界下雪了”,而我只期待着与雪有一场美丽的邂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