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据“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消息,正阳门箭楼即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试运行开放,即日起可预约2024年12月26日后参观。箭楼内一至三层设有《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专题展览,分为遗产描述、遗产价值、保护与管理三个部分。四层为文化客厅,设有非遗展示区域。正阳门箭楼地面、北侧城台及展厅一至四层对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前门,这座巍峨矗立在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宛如一部活着的史书,镌刻着京城的往昔岁月。始建于明正统四年的前门,原名正阳门,由城楼、箭楼与瓮城构成,气势恢宏,庄重典雅。其城楼高耸,飞檐斗拱似展翅大鹏欲飞;箭楼坚壁箭窗森列,尽显防御之威;瓮城环抱,如城之壁垒。</p> <p class="ql-block">登上前门箭楼,<span style="font-size:18px;">领略中轴线壮观,</span>中轴线上的古老的建筑尽收眼底,一条无形的中轴线贯穿南北,将永定门、天坛、天安门、故宫、景山古楼等重要建筑一一串联,构成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让人深刻领略到中轴线的壮观与威严,感受到北京城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前门建筑示意图。正阳门,原名“丽正门”,俗称“前门”,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南端,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明正统二年开始修建城楼、箭楼及瓮城,正统四年并改名“正阳门”。正阳门是中国古代城市防御性建筑,也是北京城内唯一城楼、箭楼保存完好的城门。</p> <p class="ql-block">老北京人常说:“前门楼子九丈九,四门三桥五牌楼。”内城九门中正阳门楼最高,城楼和箭楼下各一门,瓮城东西两侧闸楼下各一门,共“四门”;箭楼南有护城河,正阳桥横跨护城河,为并排三座,就是“三桥”,中间一座只供龙车凤辇通行;桥南有五牌楼一座,木结构,“五间六柱五楼”柱出头式,额枋间镶“正阳桥”匾额。</p> <p class="ql-block">为何老北京人喜欢把正阳门叫做“前门楼子”,民国时期,英美烟草公司于1916年推出了大前门香烟,当时其广告语是“大人物吸大前门落落大方”,不过这种宣传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该品牌及“大前门”一词的传播,外省人也从“大前门”烟盒上领略了“前门楼子”的风姿。“北京城方又圆,四十里走不完,就属前门楼子好,前门楼子九丈九。”这些流传在京城的民谣、俗语,饱含着老北京人对前门楼子的浓厚情感。</p> <p class="ql-block">提起北京的标志性建筑,有人说是天安门和长城、天坛。然而天安门位于皇城,天坛是皇帝祭天等祭祀场所,平民百姓没有亲临的机会。长城主要是军事防御工程。所以从前门在城市功能和百姓生活认知的角度来说,几百年来前门在老北京人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标志性地位。</p> <p class="ql-block">过去正阳门前护城河上,曾有一座形制精美的石桥,桥身为三券,桥面用栏板分为三路,中间是御道。2021年考古发现正阳桥遗址,历经岁月沧桑的古桥述说着前世今生。正阳桥石桥修建于明英宗正统四年,是中轴线上单体最大的桥梁,也是内城九门外桥梁中规制最高、规模最大的。民国年间,为适应城市交通发展,正阳桥改建;20世纪70年代,护城河加盖,道路改造,古桥被埋入地下。在层层覆土下,发现了一座体量庞大的镇水兽。一座石质镇水兽匍匐在雁翅泊岸上,头朝东南,尾向西北,身被鳞甲,双目圆睁,不怒自威。</p> <p class="ql-block">正阳桥考古方舱。</p> <p class="ql-block">出土的桥拱。</p> <p class="ql-block">镇水神兽。</p> <p class="ql-block">正阳门不仅是展现皇家威仪的国门,更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烟火气满满的“大前门”。前门一带烟火气最盛的是民间商业。元代,此地天下物产“不求而自至,不集而自粹”。明永乐初年,前门外建有铺房,“召民居住,召商居货”;嘉靖时期,前门外一带已经成为繁华的街市。进入清代,内城商人迁徙外城,前门传统商市愈加繁荣。</p> <p class="ql-block">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清末,正阳门箭楼东、西两侧先后建立起两座火车站。京汉铁路正阳门西车站位于正阳门箭楼西侧。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位于正阳门箭楼东侧,1906年正式启用。车站建筑为欧式风格,是中国近代铁路车站建筑的早期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正阳门自明正统初年至清末,四百七十余年间,因兵燹或失火曾多次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见于史籍的有五次,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清末。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城楼毁于八国联军手中。侵华联军进攻北京,德国军队在天坛设立炮兵阵地,炮轰正阳门箭楼和城楼。9月27日,驻扎瓮城的英国雇佣军(印度兵)在正阳门城楼燃火取暖,发生火灾,将城楼全部焚毁。</p> <p class="ql-block">八国联军以“义和团在西总布胡同打死德国钦差克林德”为导火索,引发了以英、美、法、德、俄、日、意和奥匈帝国为首的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大清王朝无力抵抗,慈禧、光绪逃往西安。大清国都彻底沦陷,偌大个北京城也被八国联军瓜分。</p><p class="ql-block">这次事件称作“庚子之乱”。直到次年,也就是辛丑年、公元1901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为代表与八国联军进行谈判,最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实就是“谢罪”、割地、赔钱的(白银4.5亿两,以关税、盐税等作担保,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亿两)各种不平等条款。</p> <p class="ql-block">以前,北京有“九门十庙”的说法,内城九门除正阳门外,其他八门瓮城内都各有一座庙,而正阳门瓮城内却有关帝和观音两座庙。清朝皇帝每逢去天坛祭天礼毕回城时,都要到正阳门瓮城内关帝庙上香,可见正阳门关帝庙的人气之旺。</p> <p class="ql-block">正阳门城楼由于在庚子之变时受到炮火的严重损毁,为了迎接两宫回鸾,匆忙之中拆除掉已经损毁的城楼,采用传统技艺中“扎彩”的方式,用杉篙、苇席搭架,再绕以彩绸的方式做了一个仿真门楼。</p> <p class="ql-block">慈禧返回紫禁城时在翁城关帝庙向迎接的中外人士招手的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1914年,为缓解交通拥堵,袁世凯支持的内务总长兼北京市政督办朱启钤主持改建工程。正阳门瓮城被拆除;在城楼两侧城墙各开门洞两座,形成东西车站广场;箭楼增加了“之”字形登城马道,并用欧式风格装饰。今天的正阳门城楼、箭楼,是清光绪三十三年重建和民国初年改建的成果。</p> <p class="ql-block">前门翁城拆除前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瓮城被拆除后变成了两条弧形马路,路边和箭楼前还种植了行道树。至于箭楼,今天我们仍能看到德国人罗克格的设计。他在箭楼东西两面加了两个悬空的白色月台,在北面修筑了两组可以登上箭楼的楼梯,光秃秃的小窗户上,也被加了白色的窗楣。</p> <p class="ql-block">由于清末民初美国大使馆处在前门东北侧,在《辛丑条约》后的十多年里,正阳门城楼及东侧部分城墙均由美军设岗管辖,而靠近崇文门的一段城墙则由其他国军队值守。即使进入民国以后,也只是在每年“国庆”之日(十月十日),才允许中国军队在正阳门城楼值守一天。</p> <p class="ql-block">正阳门改建工程完成后,城楼及城墙仍继续由美军控制,这种状况又延续了四年之久。自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签订,到1919年11月1日中国人收回了正阳门城楼的管辖权,外国士兵居然名正言顺地在正阳门上持枪游弋了6000多个日日夜夜。具有中国“国门”之称的正阳门,竟有18年时间变成了美军设岗管辖的禁地,可想而知旧中国所遭受的苦难和屈辱,以及那段历史给人们留下了多少深刻伤痛。1919年(民国八年),在经过多次交涉后,中美双方终于在当年10月31日就正阳门管辖权的移交问题达成了最终协议。1919年(民国八年)11月1日,美方正式向中方交还了正阳门城楼。</p> <p class="ql-block">日本军队是1937年7月29日占领北平。日本侵略者曾在北京前门等地耀武扬威举行阅兵式,这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羞辱与挑衅。</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蒋介石的近三层楼高的画像悬挂在前门箭楼正中央,其画像虽挂在高处,却无法代表全体国人的意志和愿望。</p> <p class="ql-block">1949年1月31日,北京和平解放。解放军装甲车、大炮入城经过前门大街。此时箭楼门洞是封死的,有射击孔。</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前门大栅栏地区浓缩了老北京的民居文化、商贾文化、会馆文化、梨园文化、民俗文化,是老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街区。北京人提起的“前门大栅栏”,是以中轴线上的前门大街为中心,旁及两厢胡同的商业街区,其中以大栅栏、鲜鱼口、西河沿、打磨厂最为著名。</p> <p class="ql-block">大栅栏。</p> <p class="ql-block">始于清同治年间的老字号“瑞蚨祥”绸布店。</p> <p class="ql-block">位于前门大街上的“全聚德”烤鸭起源店。</p> <p class="ql-block">同仁堂药店。</p> <p class="ql-block">前门大栅栏的祥义号始创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即1896年,最初是由浙商冯保义与清宫末代总管太监“小德张”张祥斋合资开设的绸缎庄。如今里边布满了售卖、打造银器的档位。</p> <p class="ql-block">大北照相馆。</p> <p class="ql-block">广和戏楼。</p> <p class="ql-block">六必居酱菜,历史悠久。有传说六必居的招牌是明朝大忠臣于谦题写。</p> <p class="ql-block">前门大街上如今还运营的铛铛车,宛如一部流动的时光机,承载着老北京的过往回忆。那一声声清脆的“铛铛”声,仿佛是历史的回响,带着人们穿越回了百年前的北京街头。</p> <p class="ql-block">前门箭楼东侧。</p> <p class="ql-block">已开放参观的箭楼北侧夜景。箭楼后侧的登楼马道呈“Z”字形,方便人员和马匹上下箭楼,它是古代建筑智慧的体现,也为箭楼增添了独特的建筑风貌。</p> <p class="ql-block">大前门,历经磨难却不失辉煌,于时代浪潮中起伏,它既是北京往昔荣耀的见证者,更是中华民族坚韧精神的象征,其深厚底蕴与不屈身姿,将永远在京城的土地上闪耀光芒,成为世人心中难以磨灭的京城印象,持续演绎着这座城市的不朽传奇,承载着历史走向未来。</p> <p class="ql-block">本文部分历史图片、文字来自网络,在此一并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