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勤读会第102期分享会暨9周年聚会:2024年12月22日,大理古城风味庄,自由分享《大学》、《中庸》,主题是“儒学修养”。</p> <p class="ql-block">晓琴和晓岚进行了9周年纪念回顾:9年来,勤读会一共办了102期,我们一起读了102本书,共有102位朋友作为主分享人在勤读会上分享读书心得,约2100多人次参加了勤读会线下分享会,我们认真走心可以做自己,在现场我们有面对面的眼神交流、有有温度的思想碰撞、有对于观点的争论和共鸣。安静读书、快乐分享让我们多一些思考,变得更智慧、更温暖。</p> <p class="ql-block">晓岚把2024年我们一起读的书,写成了一首诗,如下:</p><p class="ql-block"> 《不会再回头》</p><p class="ql-block">穿过那片迷雾的丛林,</p><p class="ql-block">我毅然决然的离开了,</p><p class="ql-block">黑暗中《乌合之众》依然在狂欢,</p><p class="ql-block">不会再回头,</p><p class="ql-block">有什么好留恋的呢?</p><p class="ql-block">《乱世靡音》终会归于沉寂,</p><p class="ql-block">就像《大秦帝国》,</p><p class="ql-block">历史如一片树叶轻轻落下,</p><p class="ql-block">尘归尘,土归土。</p><p class="ql-block">我迈开脚步奔跑起来,</p><p class="ql-block">跑到我向往的那一片湖边,</p><p class="ql-block">黎明前那清冽的空气,</p><p class="ql-block">让心底升起一种澄明,</p><p class="ql-block">我知道《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抬起头,月亮还在,</p><p class="ql-block">六便士成了嘴角的一个嘲讽,</p><p class="ql-block">《大学》《中庸》所规劝的人生已渐行渐远,</p><p class="ql-block">忽然,一只海鸥振翅高飞,</p><p class="ql-block">黎明即将来临。</p><p class="ql-block">不会再回头,</p><p class="ql-block">既然已经有了《被讨厌的勇气》,</p><p class="ql-block">不如大大方方的做自己,</p><p class="ql-block">去迎接朝阳的曙光,</p><p class="ql-block">此刻,天边被粉色的云霞晕染着,</p><p class="ql-block">色彩变幻莫测,</p><p class="ql-block">那一刻,如果你在,</p><p class="ql-block">会和我一起想到《美的沉思》吗?</p><p class="ql-block">不会再回头</p><p class="ql-block">太阳在山后欢快地蹦出来,</p><p class="ql-block">我在心里哇的一声</p><p class="ql-block">《金刚经说什么》</p><p class="ql-block">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p><p class="ql-block">只有看过这一刻的美好,才知道所得即是无所得。</p><p class="ql-block">不会再回头,</p><p class="ql-block">去《做时间的朋友》</p><p class="ql-block">众里寻他千百度,</p><p class="ql-block">暮然回首,</p><p class="ql-block">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p><p class="ql-block">这一天过去了,</p><p class="ql-block">这一生过去了,</p><p class="ql-block">掬水月在手,</p><p class="ql-block">弄花香满衣,</p><p class="ql-block">《红楼梦》里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p><p class="ql-block">有谁懂得?</p><p class="ql-block">不会再回头。</p> <p class="ql-block">瑞诏为我们朗读了书名诗《不会再回头》。</p> <p class="ql-block">书目:《大学》。</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字子舆,被后世尊称为“宗圣”,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黄帝后代,亦为夏禹王后代,曾点之子,孔子的弟子,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七十二贤之一,儒学五大圣人之一,孔庙四配之一。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创作《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他提出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政治哲学体系,还有其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子为人孝悌、诚信,留下了“啮指痛心”(“二十四孝”之一)“曾子杀猪”等家喻户晓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书目:《中庸》。</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孔伋(前483年-前402年),字子思,鲁国人,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作为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孔伋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子(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再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撄宁入舟”分享:《大学》《中庸》比较见性,在出世和入世之间架起了桥梁,道心克服万心,需要时时精进,儒、释、道三法是贯通的,儒家的道,明白了之后才能修,强调了平衡,修到就能平静。</p> <p class="ql-block">艳梅分享:“四书五经,三纲八目”据说是中国人成长第一课,教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然而比起孔孟之道,深陷体制尘网中的我,似乎更喜欢老庄。五十岁的这一年,一直在无尽的忙碌奔波,包里始终装着那本《金刚经说什么》,有空就拿出来翻翻,心会静下来。读书会时间临近,磨磨蹭蹭读了《大学》,也不知道自己能分享什么?</p><p class="ql-block">又到年末,是需要清理内心的时刻,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如何做到简单应对?读了《大学》,粗浅了解一些儒家的智慧世界,“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越复杂人生越需要用简单规则驾驭,简历过人心复杂,世事无常,更觉得单纯可贵。</p><p class="ql-block">读《大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感觉世事无常,光阴可贵,人来世上走一遭,应该成全自己,向理想的自己靠近,对于我这样的普罗大众,“治国,平天下”太遥远,但至少可以诚意、正心、修身,让善和美像静水流深,涤荡人心,做一个良善、有悲悯和宽容的人。写到这里忽然想起在无为寺药师殿看到的“三千红尘除修心无药可医”,希望新的一年可以安静读书、安心修身。</p> <p class="ql-block">莹丽分享:转眼间,勤读会迎来了它的第九个年头。回望这九年的时光,不仅见证了勤读会从一个小小的读书圈子成长为汇聚众多书友的温馨港湾,更是我个人修身养性、精神成长的宝贵历程。《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在这里,我从最初的默默阅读,到后来鼓起勇气分享读书心得,每一次的尝试都是对自己勇气和能力的一次提升。 晓琴的那句话——“读不读书,分不分享都没关系,照顾好自己就好”,如同一股暖流,温暖了每一位书友的心。九年间,勤读会的每一次活动,都离不开晓琴、晓岚、爱萍、泳姐等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 她们用心策划,精心组织,让大家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舒适。 同时,我也要深深感谢那些无私分享的书友们,你们的每一次发言,无论是深邃的见解还是简单的心得,都深深滋养了我。是读书让我学会了如何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愿我们在勤读会上继续快乐地玩下去。</p> <p class="ql-block">云雁说:喜欢听大家分享,能学到很多东西。</p> <p class="ql-block">捷华分享:有幸参加勤读会第102期分享会暨9周年聚会,被一群认真读书的各界精英们的精彩发言深深吸引、受益匪浅。我的肤浅认知已不好意思开口分享。</p><p class="ql-block">依然用自己喜欢的一段话来感叹:除了“闭门即深山”的内省与独处,和聪慧之人要保持有质量的对话,这是你与外界互换能量,让灵魂保持欢愉、思想保持精进的一种方式。</p><p class="ql-block">多和正能量、优秀的人在一起,聆听,切磋,交流,在学习中扩容,提升!</p><p class="ql-block">未来,不是穷人的天下,也不是富人的天下,而是一群志同道合、敢为人先、正直、正念、正能量人的天下。</p><p class="ql-block">真正的危机,不是金融危机,而是道德与信仰危机。</p><p class="ql-block">与智者为伍,与善者同行!</p> <p class="ql-block">秉林说:希望有好书一起分享,好友一起相聚。</p> <p class="ql-block">晓琴分享:每次的国学经典阅读和分享,对我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常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不甚了了。这次看南怀瑾《原本大学微言》和《话说中庸》,南师依文解义、以史证经,他的解说通俗生动,逻辑严密,取精用宏,融会佛道学说,贯通古今中外,一下子打破了我阅读古文困难的壁垒,从原本的字、词、句、段、章到儒家思想、孔门学养心法,抽丝剥茧、丝丝入扣,让我心生欢喜和叹服。</p><p class="ql-block">原来,从孔子、曾子、子思,到南怀瑾、刘雨虹,他们是圣贤先师,也是饮食男女、血肉之躯,他们至诚至善,身体力行,更象家中身旁的老人智者,谆谆教诲、孜孜不倦,引领我,去质疑,去省思,去体验,去活好。</p><p class="ql-block">原来,《大学》启智明德,《中庸》至诚中和,是由个人到家族、再到国家、天下的完整修养体系。原来,内明外用,至善至诚是方向,也是方法。原来,儒家经典博大精深又简要美丽,高山景行又温柔敦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p> <p class="ql-block">瑞诏说:勤读会给我们滋养,拓展了阅读范围,读了不在舒适区的书,打开了视野,争取每年主分享一本书。</p> <p class="ql-block">红莲分享:今天又是开心的一天,听书友的读书分享收获很多。</p><p class="ql-block">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对提升个人修养,增强内在力量以及指导家庭教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大学》开头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它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能够弃旧图新,追求积极向上,不断进取。</p><p class="ql-block">《中庸》有很多文字是谈真诚的,提倡生命不息、真诚不止。让我们一直走在追求“向上、向善”的路上脚步不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爱华分享:我们一起分享《大学》和《中庸》,有思想的激烈碰撞,正所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p> <p class="ql-block">卫强分享:《致广大而尽精微 极高明而道中庸》,12月是全年压轴的月份,今年12月勤读会分享的书目是《大学》、《中庸》。翻家里的藏书,有《大学》、《中庸》读本,但没有认真读过,还有两本是相关书,一本是周善甫的国学论著《大道之行》,一本是魏承思的《我们时代的中庸》。那就先抄写了一遍《中庸》,然后在网络上也寻找了一些解读,颇有收获。</p><p class="ql-block">《我们时代的中庸》作者魏承思先生认为,学习儒家经典,《论语》是“基础课”,《孟子》是“提高班”,《中庸》代表“儒家文化的精微处”,不啻是“研究班”。“《中庸》有3544个字,要一字不绕地读出其微妙处,颇难。但真能这样去读,则乐在其中且其乐无穷,一辈子受用。”</p><p class="ql-block">《中庸》中对于我启发最大的段落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鼓励人们不断学习和实践,这对培养人们的的终身学习态度非常有益。没有读《中庸》的时候,一直以为是折中主义的东西,一看到听到中庸两个字,认为中庸就是折中,折中也是中庸。读了《中庸》以后才恍然大悟,感情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其中的奥妙无穷。原来中庸的‘中’是一切情感态度等都没有展露出来的时候,不偏向任何一方,这时叫‘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法规也适度,恰到好处叫做‘和’,中是天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运行的标准,到了中和的程度和境界,一切都会各有其所,各遂其生,这才是中庸。</p><p class="ql-block">《中庸》中的许多句子简洁而富有哲理,有助于培养人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中庸》中的许多内容需要结合具体情境来理解,这有助于培养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中庸》提倡自我反省,教导人们要不断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这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有益。《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强调的是在行为和思想上保持适度、平衡的原则。历史上有许多学者、政治家和思想家都对《中庸》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其理念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陶渊明、苏东坡、范仲淹、王阳明、曾国藩、蔡元培等人物是历史上学习并实践《中庸》原则的高手。这些历史人物通过他们的学术研究、政治实践和个人修养,展示了如何将《中庸》的原则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他们的努力不仅丰富了《中庸》的内涵,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他继续说:我们云南人也有这样的范例,例如《大道之行》的作者周善甫(1914-1998),名凡(又名樊),字善甫,1914年10月生于丽江。毕业于东陆大学土木系,1957年划为“右派”后,颠沛流离于矿山、农场劳动改造。为养家糊口,他曾从事裱水泥袋、杂工、园丁、木工等职业。1977年获得平反,才脱离困境。1986年周善甫由个旧二中高级教师任上退休回到昆明,他晚年定居于昆明翠湖北路31号,以72岁高龄开始于陋室之中发愤著述。在12年的时间里先后出版了《简草谱》、《春城赋》、《善甫文存》、《骈姆词辩》、《大道之行》、《老子意会》等百多万字的思想性论着和文化研究著作,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他为人宽博大度、恬淡清虚,这种性情使他在苦难中能独善其身、穷且益坚,于古稀之年全身心投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致广大而尽精微。他一辈子远离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却撰写了《大道之行》、《老子意会》等学术著作。</p><p class="ql-block">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善甫先生就开始致力于儒学的研究,1985年他完成了四书新注本《四书选读》,那时受极“左”思潮禁锢已久的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研究还很抵触,对儒学更是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他的研究无法得到周遭的认同,但却得到了梁漱溟先生的肯定与激赏。当时,年已92岁高龄的梁先生在北京亲笔为《四书选读》题写了书名。云南著名民族历史学家马曜教授评价说:“言必信,行必果,是为醇儒。善甫先生足以当之。”</p><p class="ql-block">《大道之行》完成于1996年,先后为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民族出版社以不同的版本推出,被我国学术界认为“是一部在中国哲学思想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著,也是当代儒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大道之行》全书12个章节,周善甫先生以广大精微的识见,融汇古今,贯通中西,全面深刻地诠释和体证了中华文化的真谛。他在书中系统梳理了中华文化的演变传承,例如,世界上从事农耕的文明所在多矣,为什么偏偏中华文明没有发展出强大的宗教,而是更相信人本身的自我力量,称为天地人三才呢?善甫先生解释说,因为孕育中华文化的黄河流域,“这一广袤的农耕大地,论其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仅如《禹贡》所说‘阙田唯中中’,只属不好不坏的光景。所以要出力耕织,方能不虞饥寒;要众力改进,才有望丰裕。于是养成尚勤俭、重实际的民风。不似埃及之有沃壤而习奢纵;或如印度之兼具天候水土之宜而乐与冥想。于是克勤克俭,护惜斯土斯邻。”这段说明,真有让人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以为,这很好地解释了中华文化重视人的主体作用,不信鬼神,明达通变的特点。他从这一观点出发,系统考究了中华文化传承中的流变,把握到了他心目中的“大道之行”的确凿轨迹。善甫先生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儒家文化维系了中华几千年文明的,而诸子百家百花齐放其实融会贯通了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我们的文化自信是有迹可循的。</p><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儒家的精髓未曾失去它的光辉,而那些懂得阅读《四书》的人,便能够领会其中的智慧,从而修正自身,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之道。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回归中华民族的古代经典,或许便是我们走向内心和平的良方。如果说,大学之道在导人向善,中庸之教在使人心安,那么更高的一个层次是摆脱各种束缚和羁绊,获得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自由,并使别人也获得这种自由。我想,这是我们阅读《大学》、《中庸》等中国传统经典所应抱持的一点理想和希望,对普通人而言,“成圣成王”的理想太过遥远,而心灵的快乐和精神的自由却可由自己把握,也更为真实。</p> <p class="ql-block">“快乐与你”说:每次听大家分享,都有不一样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慧君分享:通过阅读,让我知道《大学》是以修身为核心,开篇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中的“明明德”是自我内心修养的基石,将修养品性作为学习的根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作为修身的主要方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为我们铺就了一条从个人修养到兼济天下的层层递进的清晰道路。只有先精心雕琢自我,锤炼品德与才能,才有可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家庭和谐、国家治理乃至天下太平。《中庸》的开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铺陈出一条不偏不倚、中正平和的处世大道。教我们要遵循天性,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来达到“中和”的境界,即内心的平静与和谐,以及言行的恰当适度。在纷繁世事中寻找“度”,不走极端,适可而止,恰到好处。</p><p class="ql-block">《大学》、《中庸》两部经典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和践行,不断修养身心,完善自我,以更加从容、淡定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种种境遇,向着人生的至善之境稳步前行。</p><p class="ql-block">感谢大家的精彩分享,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分享过程中出现不同观点、思想的碰撞,让我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阅读和思考,更好的理解古圣先贤穿越千年时空的深邃智慧。</p><p class="ql-block">感谢勤读会组织者的精心组织和安排,让我们度过收获满满、快乐多多的周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烟花易冷”说:我们读小学时正是批林批孔的时代,那时不能提这些书,慢慢的内心会有排斥。</p> <p class="ql-block">晓岚分享:读了两遍,依然觉得囫囵吞枣,很多地方不明白,纵观中国3000年历史,得失成败,你方唱罢我登场,讲了那么多道理,用了那么深奥的文字,什么是在明明德,为什么要慎独?</p><p class="ql-block">读这些儒家经典,感觉就像冬天里晒太阳,晒的时候身体暖呼呼的,其实能量已经渐渐积聚在身体中,有了这些能量,可以看到更美的风景,爬到更高的山顶,也才能够慢慢体会“倚仗听江声”的豁达。</p> <p class="ql-block">兴泽分享:《学以致用,经世济用之学》,本期分享主题是我十分喜欢的,自己虽未系统全面研读,但于读过的部分章节亦有所获,又觉自己学养不足,特想听闻老师书友们的见解心得,果断报名参加分享会,奈何着实有事,不仅迟到还早退,错过了很多精彩的分享,实为憾事!为弥补遗憾,我将自己不成熟的一点看法进行线上分享。</p><p class="ql-block">我认为儒学经典《大学》《中庸》不仅是修身养性、正德厚生根本和准则,为人做事应该遵循的价值观,更是经世济用的法宝,是告诉普通人如何通过学习修炼成为有用有为的人,乃至成为圣贤名士,安邦济世为民之才。常读之,可养浩然正气,可立远大之志,可成栋梁之才。这也是千年来各朝各代选贤用能科举考试必学必考的原因,古代传统教育和成长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而“修身”是最为根本和基础,修身包括内修德行品性、才学智慧,外修体魄武艺,骑射剑术,内外兼修,文武双全的。谓之“文而不武则弱,武而不文则暴”,千万不要被批林批孔的一些错误观点所影响。</p><p class="ql-block">还是选取一段做例子。《中庸》里面有一段话:“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第一句)</p><p class="ql-block">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第二句)</p><p class="ql-block">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第三句)</p><p class="ql-block">第一句话,说了“中”与“和”是修身根本和要求,做到了就天地万物和谐共生。最大的根本是“中”(第一声zhong)这一状态,中庸是最高境界,喜怒哀乐要能控制住,但这何其难啊!因为是人就会有情绪,就有七情六欲,就会表露发泄出来,就是孔子圣人,也还说了“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之类的话,何况是我们普通大众。所以有了后面一句,“发而皆中(第四声zhong)节,谓之和。”我们要能发而有度,有节制,能自律,合乎规矩。就是和,是天下的遵循。只要我们提高修为,时时自省,换位思考,还是可以做到的。这就使得修身之可行了。</p><p class="ql-block">第二句话是说如何学习的。做学问或读书学习五种方法: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要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深入谨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要学而行之,切实履行。要么不学,学就要学到,不学到学会不罢休 ;要么不问,问就要知道,不知道不罢休 ;要么不思,思就要有得,没有所得到不罢休 ;要么不学辩,辩就要清楚明晰,不明不罢休 ;要么不行,行就要有成效,没有成效不罢休。</p><p class="ql-block">第三句话是做学问要勤要恒要刻苦,特别是普通人,有的人(极少数)学一次就会就能,我(大多数)就学一百次下百倍功夫,有的人学十次就能就会,我就下千倍苦功。终有所成一天。</p><p class="ql-block">我记得四年前,姑娘上初二,有一点点逆反,加之课程量加大,我就给她写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装裱好,在她生日时很郑重送给她,挂在她房间,不管她是否懂了。现在回想起来,对她学习习惯的养成应该还是有积极影响的。现在又上高二了,学习压力更大了,也更为关键,极其考验毅力和韧性。我就写了这段话,和她进行分享。我希望以后这两幅都能一直陪伴她。附:写给姑娘的两幅字。</p> <p class="ql-block">一片云李老师分享:大理勤读会的年会和12月分享会如期而至,分享的书籍竟然是我心头的挚爱——《大学》和《中庸》。可气的是,这日子竟然和研究生考试撞了个满怀,我这个监考老师只能无奈缺席。不过,监考一完事儿,我立马骑上摩托,风驰电掣地赶到大理,和大家共享了一个欢乐无比的夜晚。</p><p class="ql-block">说起《大学》和《中庸》,这两本书可是科举时代的“教科书”,对中国人的三观影响深远。也正因如此,中国历史上虽然分分合合,但总能追求大一统。反观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那些,一旦散了,就再也聚不起来了,为啥?因为他们缺了咱们儒家思想这根“纽带”,缺乏共同的价值观。</p><p class="ql-block">《大学》的核心思想,说白了就是“三纲领”和“八条目”。三纲领,就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意思是咱们得发扬内心的善,关心老百姓,还得追求道德上的最高境界。至于八条目,那就是实现这三纲领的“路线图”,从个人修养到国家治理,再到天下太平,一步步来,全面指导。</p><p class="ql-block">“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口号喊得响亮,也实用得很。因为它讲究的是先易后难,从自己做起,再慢慢影响集体。修身这事儿,全靠自己,不用靠别人,咱们自己就能搞定。</p><p class="ql-block">对我来说,修身的最高境界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也不强加于人”。至于齐家嘛,我的标准就是“怕老婆100年不动摇,Happy wife,Happy life”,哈哈!</p><p class="ql-block">至于“治国、平天下”这种大事儿,就不是我这等小老百姓能操心的了。</p><p class="ql-block">再来说说《中庸》,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修“道”,也就是“中和之道”。简单来说,就是“执两用中,和而不同,过犹不及,允执厥中”这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啊,把儒家文化中关于中庸之道的精髓体现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随着年纪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凡事都不能走极端。当然,这可得有极高的智慧才行,因为那个合适的“度”啊,真是太难把握了。</p> <p class="ql-block">铭潞线上分享:《大学》《中庸》初读于南师的《话说中庸》,我属于比较懒的那一类人,喜欢读白话本,很少会去主动读文言文版本,哪知移不开眼睛,很好奇的去了解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很多时候局限于寺庙里双手作揖,高大威猛的形象,是否也有很多人有这样的印象,摇头晃脑,跺着步子一把戒尺握在手里,嘴里念咒一般的念着“敏儿好学不耻下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只要不会背便先打三下,他会不会像叶子老师那样和蔼可亲以及拥有大爱的老师呢?于是带着疑问我找来了很多资料,记得大话西游里有一句话“你看那个人好像一只狗”其实这真实的是形容周游列国与弟子走散的孔子的,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为了有教无类一直向前走去的那份无人可敌的坚定不移,孔子弟子三千最有名的72人,有鲁国的颜渊,卫国的子贡,宋国司马耕,贱民冉壅,贵族南宫适,大盗颜涿聚,有人说如果世界上多几个像孔子那样的老师文化会前进几千年,醍醐灌顶、教学方法从不拘泥一格,根据自己的学生来随机设置自己的课件,孔子评价颜渊有仁爱之心,子贡口若悬河,子路勇敢过人,这样的老师学生会不喜欢他吗?学生的成绩会差吗?………</p><p class="ql-block">《大学》我觉得体现在大字上,大是包容、是接纳,它可能不能称为书,更应该称它为散文,它是讲述先修身后治国之道的一篇散文,字数不多,2000到3000字,大是从“格致诚正”,一直到“修齐治平”,很喜欢大学里的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以前的我内心是不能平静的,急躁,脾气暴躁,后来慢慢的读读佛经、看看书、跑跑步内心平静了不少,其实静下来所看到的世界完全是不一样的,孩子没有那么害怕你,心情好多了。</p><p class="ql-block">《中庸》何谓“中庸”孔子认为中是喜怒哀乐之情未表达出来,“庸”是感情表达时合乎节度,是天下事物立世的根本,是一切万物的规则,《论语》中有句话叫“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儒家之道是通过修养达到自身的和谐,再推广到“人与人的和谐”。物守中道,不偏不倚,有利而作,无利而歇,所有的关系都处于良好的关系中,上下级都可以得到满足,上级对下级成绩上给予肯定,在待遇上合理分配,在生活上适度关心,下级对上级圆满完成任务,这样的关系才能够长久维持,这也是中庸的体现。所谓中庸就是为人处世要遵循事物内在的规律,顺乎事物的自然秉性,就像以前跟着阿润老师练瑜伽席地而坐那样遵循自己的一呼一吸,遵循这个世界的阴阳调和,遵循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p><p class="ql-block">《大学》《中庸》可以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篇幅虽短小,但它是精神个人修养的升华,让我们不停的审视内心,修正自我修养,完善自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水无颜线上分享:不好意思了,一是没有认真读,不敢乱说。二是我对国学是有微词的,虽然生于斯长于斯,没有人能完全跳出传统文化的影响,但传统文化中的相当部分在我看来已经腐朽,过于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下功夫,所谓的礼,不过是严格的等级制度,基本站在掌握权利的一方。同时所宣扬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类,不过是要挤进权利机构;不能直面人性的黑暗却要振振有词,然后从上到下都是说一套做一套(内法外儒就是证明),结果很多人成年以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最后成了捞到好处才是真的。</p><p class="ql-block">当大家文化自信,洋洋自得的时候,能不能清醒认识自身弱点,不正是我们三省吾身的传统吗?世界在变化,若是抱残守缺,我们热爱的国家将会如何?</p> <p class="ql-block">国润分享:我是传统文化爱好者,勤读会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有时候不一样才精彩,我们只是观点不同,丝毫不影响以书会友,我们和而不同。</p> <p class="ql-block">他也对不一样的观点,表达了自己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最后,用晓岚的诗来结尾:</p><p class="ql-block">窗外三塔被光照亮了</p><p class="ql-block">风呼啸而过</p><p class="ql-block">大青树被吹得左右摇晃</p><p class="ql-block">冬樱花细碎的花瓣飘落在池塘</p><p class="ql-block">我们在三楼</p><p class="ql-block">四面的风景都落在眼中</p><p class="ql-block">喝着糊米茶</p><p class="ql-block">讲着我们心底想要说的话</p><p class="ql-block">我的手有点冷</p><p class="ql-block">但心里却有说不出的愉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弦子弹起来了</p><p class="ql-block">开始掌灯了</p> <p class="ql-block">勤读会9周年,一路走来,每一个眼神,每一次交流,每一场精神的盛宴,汇聚成今天的热爱。感谢所有人!</p> <p class="ql-block">图文来源于“勤读会”微信群书友和网络,“勤读会”工作组人员搜集整理。</p>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读书活动安排:</p><p class="ql-block">1、1月,大理作家一苇主分享自己的作品《爱如长风》。</p><p class="ql-block">2、现场分享有诵读环节,具体内容工作组酌情安排。欢迎参加,敬请关注!</p> <p class="ql-block">近期书单:</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大理作家一苇主分享自己的作品《爱如长风》。</p><p class="ql-block">2月,瑞诏主分享蒲松龄《聊斋志异》。</p><p class="ql-block">3月,瑛子主分享【美】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p><p class="ql-block">4月,振泳主分享雷殿生《信念》。</p><p class="ql-block">5月,水无颜主分享【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p><p class="ql-block">6月,卫强主分享【俄】顾彼得《被遗忘的王国》。</p><p class="ql-block">7月,爱萍主分享【韩】韩江《素食者》。</p><p class="ql-block">8月,秉林主分享周桦《褚时健传》。</p><p class="ql-block">9月,烟花易冷主分享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p><p class="ql-block">10月,艳梅主分享雨果《九三年》。</p><p class="ql-block">11月,国润主分享南怀瑾《维摩诘的花雨满天》。</p><p class="ql-block">12月,10周年年会,自由分享《孟子》。</p><p class="ql-block">2026年1月,秉林主分享潘富俊《草木缘情》。</p><p class="ql-block">2月,正祥主分享【英】迪克·威尔逊《周恩来传》。</p><p class="ql-block">3月,晓岚主分享金庸《天龙八部》。</p><p class="ql-block">4月,云仙主分享琼瑶系列作品,书目待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