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家楼的前世今生

淄博黑哥

讲述家乡故事 <p class="ql-block">在淄川区寨里镇西周村中心大街南端路东,屹立着一座独具特色的建筑——殷家楼。这座楼由本村的殷茂业于一九四三年(民国三十二年)所建。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当地小有名气,是建国前此地唯一的楼房。</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上下两层的砖木结构小楼,占地面积38.5平方米,总面积约77平方米。建造时用料十分精细讲究,根基部分选用当地青石,每块青石凿面平整,长0.8米,厚0.3米。三层青石打底,其上再用青砖砌到顶,四角以叠层挑石加固。房面的大梁、檩条皆为优质木材。檩条之上用方木做成0.2米大小的木格搭建,上层再铺上方砖。</p> <p class="ql-block">整座楼房的石材、砖瓦之间的粘接全部采用石灰泥浆作为粘合剂,坚固无比。楼房顶部覆盖着小青瓦,原本凸出房脊的装饰瓦当在战争年代被驻扎于此的军人当作靶子练习枪法而毁坏殆尽,如今只剩下残破的碎瓦座子。</p> <p class="ql-block">殷家楼上下两层各有四个和两个窗户,窗顶呈拱形,高1.2米,宽0.9米,窗户为方格木窗,用毛纸裱糊。楼下第一层用1米厚白石灰垫底,防止地面返潮,再以青砖铺地。楼上地板则全部用长0.8米、宽0.3米、厚3厘米的木板铺成。楼梯及扶手均为优质木材结构。这栋楼凝聚着无数心血与智慧,从西周村西北方向3公里处的贾村请来的建筑工头丁世昌带领着瓦工们精心施工。他们精湛的房屋建造技术在当地备受认可。</p> <p class="ql-block">据说,楼房四角的挑石都是丁世昌一人扒着架子扛上去的。过去农村人家有相互帮工的习俗,殷家盖楼也不例外。殷家楼建造之时,前来帮工的乡亲们络绎不绝,殷家每天每人发两斤白面锅饼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楼房主人殷茂业,字训臣,是西周村大户人家。他见多识广,头脑灵活,做事公道,在大家心中威望很高,备受尊重,村民们经常推举他主持村里的大事。一九二九年,西周村最早的学校——淄川国立第二小学就是由他牵头兴建。建校之初缺少木材,殷茂业便从自家莹地砍伐树木当做房梁和檩条。建国前学校的两次扩建,也都是由他主持,后来学校有了小学高级部,西周学校成为淄川区国立第二完全小学。殷家楼建造时,殷茂业时任淄川县第九区区长,人称殷区长。</p> <p class="ql-block">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建国后土地改革,殷家的部分家产和宅院充公,其中这座建成于民国时期的二层小楼成了寨里供销合作社的营业房,产权归供销合作社所有。1995年3月供销社进行大范围改革,他们以低廉价格将殷家楼卖给了当地董姓村民,殷家楼历经三次易主。</p> <p class="ql-block">据新主人董曰孝介绍,楼房主体建筑非常结实,墙体厚度0.6米,冬暖夏凉。2000年秋天,他修缮楼房时发现室内地面全部用白石灰打了足有1米厚的垫层,上边再铺青砖,防潮效果非常好。房顶瓦面下也全部用石灰泥衬平,打造成拱檐挑斗状。修缮当天恰逢大雨,揭去瓦面的房顶竟然没有一处漏水。董曰孝感慨地说:“没想到这座楼房的建造质量竟然这么好。”不过他也有些遗憾:“在修缮时,楼房的外立面我全部用瓷砖粘贴,遮盖了原来的面貌,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p><p class="ql-block"> (感谢乡亲殷曰祥 董曰孝提供帮助)</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马运昌,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西周村人。笔名黑哥。网名昵称:淄博黑哥。抖音达人。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1976年淄博四中高中毕业后,父亲退休接班,从事煤矿工作34年。其中,有13年都是在煤矿一线工作。酷爱摄影和文学创作。在煤矿机关历任宣传科长、工会副主席、党委办公室主任等职。曾经举办《三只眼睛看淄矿》个人摄影展,主编《煤海履痕》文集,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创作出版的文学作品集《大山那边》在当地引起了较大反响。2022年被淄川区摄影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优秀摄影家称号。2023年被评为淄博市摄影家协会优秀会员。下一部文学作品集《大山这边》正在策划筹备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