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龙回塘

王才福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潭清水,南边一座大坝,东北西三面浅山环绕,山上长满松树为主的植被——地处金华北山山脚的龙回塘水库,位于婺城区罗店镇后溪河村东侧山坡间,这里人迹稀少,幽静淡雅,有冬天的萧瑟,深山空谷朝着远方迤逦而去;也有大潮初涨的急迫,挨过冬天,春天的浪漫摇曳似乎就在山坡的转弯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站在水库大坝上纵目四顾,北边是莽莽苍苍的金华北山,多条呈东西走向的山脉往北层层抬升,关山万重,群山奔腾的恢宏气势,跃然眼前。群山间白雾隐隐约约,更增添了大山的神秘气氛。湖光山色,远近高低,既有层次感,更有丰饶厚重感。往南望去,两侧低矮的山岗夹一山垄,远处的村落白墙黑瓦,幢幢建筑,缥缈如歌,人间烟火气油然而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龙回塘水库始建于1953年,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小(2)型水库,水库集雨面积1.1平方公里,正常库容25万立方米。坝顶长98米,最大坝高18.5米。经过多次修建修饰,大坝整洁光鲜,整齐放置的一盆盆茶花,有花朵绽放,也有花蕾含羞低垂,昂然与惆怅,执着坚定与委屈求全,相互交织,演绎着冬天生命的多姿多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过大坝,沿着人工开掘的踏步台阶,走进平缓山坡的林间,我们开始环水库行。稀稀拉拉的灌木丛,一片片大多在十多米高的松树林,刚好让行走的人看到山坡地面岩石山背的纯净,地面金黄的树叶和松针这里一堆那里一撮。林下看树林,树林不再是远处看到的绿色一片了,而是绿色和黄色夹杂着,甚至金黄色彩更浓烈些。往树林深处走着,很快就走在山坡顶部的防火道上了,坡度不大,走着也不吃力。透过稀疏的松林枝桠,看到天空的湛蓝高远,心情就显得十分平静。周围无人,只有偶尔从头顶空中一晃而过的飞鸟。不时可以听到树叶飘落和松针及松果脱离树枝后碰撞树叶松枝的声音——真正的天籁之音,在这远离尘世的山间絮絮奏响,此时此刻,许多事情都可以暂且放一放了,且让自己聆听这山林真挚自然的祝福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环绕水库而行,开始还以为很简单,但很快我们感到高兴太早。山势开始陡峭起来,上坡下坡,一些坡度大的,需要抓住身边的树枝一步步挪移,身体才能不至于滑倒。地面状况变得复杂了,在库尾的低洼处,细小的毛竹丛长得密密麻麻,边上地面清澈的浅水里似乎有鱼在游动,仔细一看,哎呀,不得了,是幼小的娃娃鱼,看来这里的生态环境不错。我们赶紧离开,别去打扰这些娇贵的生灵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翻越一个陡长的山坡,来到水库西侧的山岗。这一段山岗很是平坦,宽度也有三四米不等,西边不远处的后溪河村可以看得较为清晰,村庄与山岗间的南宋末学者、理学家、“北山四先生”之一的何基墓背依山岗,正对更低处的后溪河村庄,视野开阔,藏风纳气,真可谓是一处风水宝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下山岗,来到水库的水边,只见山坡树林的倒影在平静的水中呈现,水库中央不时游过来一只只水鸭,划破镜子般平静的水面,人字形的水面起皱线煞是好看。水鸭似乎也看到了我们,掉头往对岸方向游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绿水静思,青山不语。这一刻,我们面对这一片天空下的山林库水,感受到自然和人类的关系是如此紧密,我们的先辈建造了这座水库,为农业的大发展创造了很好的基础。时代在进步,今天的水库功效变得多元了,我们生活的色彩更加丰富了——行走龙回塘水库四周,大家都深深意识到,珍惜成果,保护环境,是责任,也是道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