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上海友人来泉城短暂停留,没上过千佛山,想看看,于是陪同由东路上下;冬阳十分慷慨,无遮无拦地撒下明亮的暖光,照得身上暖融融的。</p> <p class="ql-block">在四川绵阳、广东佛山、浙江遂昌等好几个地方也有千佛山,但不是一个概念,也无法同比,泉城的千佛山虽海拔只有285米,却因其久远的历史、文化和宗教背景而名誉天下,可与诸多高岭大山媲美。</p><p class="ql-block">春秋时,这座山称“靡笄山”,汉代称“靡山”“历山”,魏晋时又称“舜山”“舜耕山”。济南的许多路名建筑设施,如历山路、舜耕路、舜耕山庄、历阳湖……就是根据此山名称演变的历史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真正承载千佛山历史人文的核心区,应当就是半山腰间的兴国禅寺这一带,也是最值得观赏感受的去处。</p><p class="ql-block">隋朝开国帝王杨坚的母亲是济南历城人,公元587年,他为纪念母亲,命人在悬崖峭壁上雕凿各种造型的佛像,造像分布于"极乐洞""龙泉洞" 及周围石壁上,称为“千佛崖”,由此形成寺院雏形,称为“千佛寺”,此山也就更名为"千佛山"了。自此,佛教植根在了历山,又不断开拓建造石窟庙宇道路,引来众多信徒,使其逐渐成了佛教名山。</p> <p class="ql-block">今天还能看出全貌的造像约有一百三十余尊,表情生动,线条流畅飘逸,工艺精湛,显示出隋唐石刻艺术的高超,成为我国早期石雕佛像的上乘之作。</p> <p class="ql-block">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重修“千佛寺”,千佛寺随之改名为"兴国禪寺",之后又不断修葺扩展,增设了众多殿、堂、楼、阁,成为如今这样的规模。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142所汉传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兴国禅寺有7座殿堂,分为4个院落,虽并不宏大,却古朴庄严,静谧祥和,禅意幽深。</p><p class="ql-block">山门朝西,门楼上镌刻的“兴国禅寺”四字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大门两侧刻有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是清末秀才杨兆庆题写。</p> <p class="ql-block">寺内东侧是大雄宝殿,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塑像,两侧有菩萨、罗汉侍立,南北侧分别塑有普贤、文殊菩萨和阿难、迦叶等十大弟子。释迦牟尼塑像背后,南无观世音菩萨塑像面东站立,左右侍童子。</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北侧有玉佛殿,坐北朝南,殿中央佛龛内有释迦如来坐像,白玉石质,温润安详。</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南侧有菩萨殿,中央佛龛供观世音菩萨,东西两侧为地藏菩萨、千手观音菩萨。</p><p class="ql-block">寺院中央有一大殿,殿内有迎山门趺坐弥勒佛塑像,背后有韦驮菩萨面东站立。</p> <p class="ql-block">兴国禅寺南面崖壁间有个龙泉洞,龙泉洞里的泉水并非地下涌出,而是山岩裂缝经多年溶蚀而成,后经开凿,成为半天然半人工的长方形洞池。面积10余平米,水深2米左右。此外还有极乐洞、黔娄洞、吕祖洞等。</p><p class="ql-block">在南面山崖之上还有一幢藏经楼,我从未进入过,好像也不开放,我一直对那里感到神秘,不知里面还有没有佛学经书、典籍?那里曾发生过一些什么样的故事呢?</p> <p class="ql-block">在兴国禅寺东面坡阶上有一“历山院”,是为大舜而建,也称东庙,原是一处儒、道、佛三教合居的院落。山门内南墙镶嵌着《历山铭》碑刻,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阮元撰文,桂馥书写。院内有舜祠、鲁班祠、三圣殿、一览亭。依自然山势在崖壁上镌刻着30米长,6米宽,800余字的《舜典》。</p> <p class="ql-block">如果走马观山,几个小时好像也够了。多年前我的一位搞传统武术研究的同学好友,每天清晨都来千佛山跑山,他二十多分钟就能从北门跑到山顶,其脚力令我佩服。</p><p class="ql-block">其实千佛山除了历代遗存而外,也有许多新的创意和建设,对千佛山文化内涵也有充实。</p><p class="ql-block">比如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的“唐槐亭”,顾名思义就知道是纪念那棵饱经风霜的唐槐,又称四面亭、半山亭。</p> <p class="ql-block">又如“大舜石图园”,“图”为一语双关,有图像、图腾之寓。以神话、传说、古史三个系列解析舜文化。</p><p class="ql-block">也有“历山溯源主题园”,在千佛山景区东面至桃园区域,以雕塑小品的形式,体现历代名士及典籍中对舜耕历山在济南的认定与论证。设有“舜耕历山”“石耒”“玉璧”“玉璜”“文明之光”等雕塑组群。</p><p class="ql-block">再如千佛山北麓有万佛洞,那是个石窟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与沪上来的友人由东麓下山,一路盘桓下坡,路过“弥勒胜苑”,那是本世纪初与日本株式会社妙香园共同建造的,占地3万平米,由弥勒佛雕像、石壁浮雕、樱花园和附属建筑组成,融合了中日园林建筑精华。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金光闪耀、笑容万物的大肚弥勒佛坐像,那是中国民间最喜闻乐见的佛,通体高30米,号称“江北第一大佛”。</p> <p class="ql-block">多年来无数次登临千佛山,基本都是陪同朋友而至,季节不同,时间不同,走的路线也不尽相同,因而每次的感受也不同。</p><p class="ql-block">站在阳光下,透过稀稀疏疏的林木远观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身上、心中好似添了一分暖意,或许也是对千佛山印象的又一个注脚,与那冬阳一同收纳在了记忆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