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术一图一说之32大招

蒙眼看中国

<h5>摄影术发明180余年来,摄影术和摄影器材突飞猛进。仅摄影就有新闻,纪实,风光,体育,社会,民俗,文物,花鸟虫鱼之分,如何拍好照片,最近我在今日头条以一图一说举例撰文,分述各种摄影之技巧,今日汇集于此共影友参考。</h5><h5>摄影从本意上说应是摄取光的影子,而不是摄光。一切顺光照片缺乏立体感,缺少光的影调,若用此光摄影,那是照相。如果我们站得更高一点,应努力寻找一切不寻常的光,找到光留在人或物上的影。摄影原来只是专业人员的事,现在已发展到普通人都做的事,这就是摄影的发展史。(本篇中所用照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文作者所摄)</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摄影本不复杂,当你掌握了这三十余招后并能融会贯之,你就是大神。</span></p>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一招之空气感:《万马奔腾》</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空气感(透视感)之说来自于绘画,即距离越远,光比越小,反之距离越近,光比越大。一般在拍摄远山远物时或多或少都有这种空气感。我们这里探讨的是加深或扩大这种感觉。一是利用PS滤镜中fx键的去除薄雾功能增加雾,二是前期用渐变镜减淡远山,三是后期中突出黑与白的元素,都能加重这种近光比大远光比小的空气感。上图的空气感是自带,由于马匹奔腾,扬起的灰尘产生了近光比大,远光比小的空气感,尤为美丽动人。</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二招之追随法:《扬鞭策马》</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追随法是胶片时代诞生的技术,广泛用于体育摄影,目的是拍出正在运动中的感觉。技术要点是先调好并锁定摄者与被摄物之间的焦距,用1/60分之一秒的速度与被摄体一起同步移动中按下快门,图片产生背景虚化而被摄主体实的效果。如果速度过快,画面会凝固,不会产生主体实背景动的效果。追随法靠练,不可能一次成功。</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三招守候落日:《元阳坝达梯田落日》</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元阳梯田的美除了天生丽质外,更多地要借助于光线,光线可以把本来平淡的梯田,变得神密莫测。摄影师要干的事就是捕捉特殊光线下梯田的气质。这幅元阳梯田坝达落日,摄取的是一落日下的瞬间。当落日的余辉撒在梯田上时,余辉才是梯田万千气象和灵气的神助攻。我们也可以理解为阳光开始为梯田着装,梳洗打扮。由于水面的高低明暗不同,就有了不同的光感和色彩,这时我们才有机会看到坝达的七彩光芒。若是平时,坝达梯田没有变幻的光,就是若干个装水的冬水田,或曰若干水凼凼。若你拍出来的是一块又一块水凼凼的叠加,对不起,你的摄影真还没入门。</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四招鱼眼镜头:《福建东倒西歪土楼》</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鱼眼镜头很有用,180度的视场,能看到一般镜头所看不到。但他有严重变形,所以又不常用。这幅福建漳州东倒西歪土楼,就是用鱼眼头拍的,鱼眼就像大肚罗汉一样容得进天下难容之事,视场之广超越想像。</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五招低调照片:《千里马难倒伯乐》</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低调或叫暗调照片。画面中白与黑之比能达到三七开或更多,那就是低调照片。黑的越多越低调,但低调照片并不低调,它的表现力更为丰富,能在万黑丛中突出那一点白,就是人们最喜欢的高光,人们也渴望从极黑处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我们也可理解黑是一种高贵的衬托。常见的低调照片除了逆光勾勒轮廓光外之外,还有利用黑背景等手段。</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六招高调照片:高调照片《中国姑娘》张艺谋摄</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调照片与低调照片正好相反,变成白与黑的七三开或更多,画面中白色占比越多越高调。人物照的高调可用白背景,白衬衣等来相衬。风光照可借助雾,白云等白色自然景观相衬,达到万白丛中一点黑的效果。高调的白不是苍白,而代表的是一种高贵,一种无色中的有色。</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七招合成照片:《飞向太阳的黑颈鹤》</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些照片一次不能完成或有难度,可考虑两底或三底合成,比如当下流行的星轨图,有的合成数量达到了百张以上。这张图是三张合成,两张单拍的黑颈鹤和一张单拍的日落图,合成时采用正片叠底技术,一次搞惦。而星轨图更多采用堆栈技术合成。不管哪种技术合成,其目的就是达到单一图片不能达到的视觉效果。</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八招之航拍:《恶魔的眼晴》</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果在地球上,无论我们选取何种角度,无法表达或不尽满意的表达江河的长度与蜿延曲折。但如果我们用航摄,以上问题迎刃而解。航摄注意的是速度应在1/250秒以上,因飞机在高速移动。</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九招之远摄:《多依树日出》</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都知道打鸟要600mm镜头,因鸟小得可怜,没有这头你打啥鸟呢?既要远摄,你就得有比打鸟以上更长的头。远摄就是要把那远之又远的人或物或鸟拍大,多依树日出就是用600mm头加增倍镜代之远摄头拍的,绝不是某些人想的是裁剪出来的片片。</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十招之微距:《蜂戏郁金香》</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说了远摄,就不得不说微距,常用的尼康微距头有180mm或105mm两只定焦头。拍树叶之脉胳,花之蕊,蝶之舞就得用上这两只头,若再配上增倍镜,近摄效果更佳。</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十一之守候日出:《苗岭的早晨》</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要拍千户苗寨,先要欣赏名曲《苗岭的早晨》。诞生于上个世纪的名曲《苗岭的早晨》有小提琴版,笛子版,民乐合奏版,不管哪种版本,都能用声音听到千姿百态生动有趣的苗人世界。从声音里领略苗人世界,反过来会提升我们在现实中捕捉苗人世界灵魂的特质。</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晨曦初露时,有炊烟,有鸡叫,有狗吠,当然更有阳光普照,这时的苗岭苏醒了。苗岭笼罩在雾霭,炊烟之中,苗家寨子被阳光勾出轮廓,也是阳光对苗岭的一次盛妆打扮和亮相。这时的苗岭是烟火苗岭,更是人间苗岭,也是摄影师想要的苗岭。摄影师这时要做的是准确的记录下来。设想这幅图没有日出的助阵,苗岭的早晨也许在图片上就没有云蒸霞蔚的绚烂,也许作曲家就找不到《苗岭的早晨》那种烟火苗寨味,当然擦不出灵感火花的曲作者也就创作不出这部名曲来。</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所有这些能点燃灵感火花的美妙,都发生在早8点以前。若以8点后出门,对不起,早晨的精彩演出完毕,大自然开始卸装了。</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十二招之背影:《人在风景中》</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像摄影大多拍正面,如果我们调换一下方向,拍个背面呢?其实背影携带很多信息,比如:身材,腰型,姿态,甚至健康年龄等等。另外,有些地方人可点缀风景,背面比正面更能诉说风景的故事。</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十三招之俯拍:《春耕时分》</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高处往下拍,那是俯拍。俯拍相当于航拍,不同点是航拍是高空往下拍,俯拍是高处往下拍,高度不一样。俯拍最大特点是图片像地图一样能交待相互间的位置关系,看起来更触目震憾。</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十四招之仰拍:《矮寨大桥》</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俯拍相对应的仰拍。不是所有题材都适合仰拍,但确有题材仰拍更好。比如这幅矮寨大桥,它像匕首一样刺向苍穹,又浑身沾满雾中的仙气,给你飘逸舒展的视觉亨受。上图武隆天坑,他能交待“坑”的大小,“坑”的形态。摄影不光要在光影上着力,更应该追求画面语言准确,能准确表述“坑”的形态,才是我们需要的画面语言。</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十五招之决定性瞬间:《壮歌》</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决定性瞬间的最初表述出自法国摄影大师布列松,他的《给爸爸买啤酒》的照片为这句话作了最好的诠释。“多一分则长,少一分则短”也是这个意思。看上图《鸟与落日的共生》,三组鸟与落日都在最好位置上,晚一点揿下快门鸟就飞过了,早一点还未飞入画面,这就是决定性瞬间。再看《壮歌》画面,那托举沙袋的大手和伸手相接的大手刚好入戏,早晚画面都掉戏份,这就是决定性瞬间。</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十六招之曲线:石墩曲桥(作者不详)</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河上曲线石墩桥是S型构图,暗合“云横则山高,路转则水长”的古语,这句话中国画中常用,比如画中山腰栓一根腰带,看上去山就高了许多,路画得弯弯曲曲,水路就长了。摄影要表现“山高水长”,只能去现实中寻找弯弯曲曲的山路,或寻找云雾中的山峦,除此别无他途。</span></h5> <h5>第十七招之丁达尔光:《霞浦杨家岭牧牛图》</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所谓丁达尔光是光源遇到障碍后突围成功产生的特殊的一束束的光,民间称电筒光,由于视觉上很神圣,又称耶酥光。耶酥光是摄影的好帮手,只要这种光一出现,照片平地生辉。摄影师捕捉此光无甚难处,若要突出效果,可用遮光罩把野光档在镜头外,光圈放在11或更小,以及包围曝光,即过欠一二挡,过曝一两挡,正常曝光。</span></h5> <h5>第十八招之雾的渲染:(作者俄罗斯摄影师)</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雾的功能是让人的肉眼看物似现非现,天然的摄影装饰光。雾多在雨后第一个晴日出现,整个大地山川笼罩在雾中。摄影师要做的事是事先到达景点,架上脚架,等飘来飘去的雾正好落在你想要的画面中。图上这幅画面,杂乱背景正好被雾抹去,五条帆船破雾而出,正好被一运气极佳的俄罗斯摄影师摄下。</span></p> <h5>第十九招之摄影用减法:《都金香》</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人说,绘画是用加法,加到无加之笔,便成一幅画。倒过来说,一幅好照片应是裁无可裁,减无可减 ,减到最后成了一幅照片。当然一幅好照片决不是通过后期裁剪,而是前期通过长镜头或微距镜头把被摄物物像最大化,或背景通过大光圈虚化,让主体突出,这才是摄影最靠谱的减法。</span></h5> <h5>第二十招之倒影:《茶卡盐湖上的舞者》</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水中的倒影是人或物的一个虚像,由于他上下吻合,生动有趣,让照片更耐看。倒影照除了现场拍摄,还能在PS中通过后期制作。其实后期制作倒影是一种无奈之举,功夫下在前期拍摄上才是正解。</span></h5> <h5>第二十一招之冷暖同体:《金山岭长城的冷与暖》</h5><h5>此图网上下载,作者不详,这里只作理论诠释,不作他用,谢谢作者理解。通常一图上色调只有一种,要么冷调,要么暖调,绝对排他,同时出现会产生不和谐或脏兮兮的感觉。但凡是都有例外,这幅航拍金山岭长城,以长城作中轴线,左面是热调,右面是冷调,同处一画面却和谐共生,平添金山岭长城的另一种魅力。</h5> <h5>第二十二招之集锦摄影:(作者郎静山)</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集锦摄影是郎静山先生的发明,特点是“无中生有”,即同一画面中出现多处景点,相当于优化组合。上个世纪中页郎先生凭此技摘取世界十大摄影人物桂冠。他的每一幅照片都是在暗室里经过手工制作,妙到毫巅,香港拍卖行曾创下他的一幅照片拍卖到140万港币的纪录。当代人如果要做集锦照片,只需在PS里敲动键盘,轻点鼠标即可,天壤之别啊。</span></h5> <p class="ql-block">第二十三招之侧面人像:侧面人像。(作者不详)</p><p class="ql-block">侧面手法不常用,一用往往有奇效。<span style="font-size:18px;">拍人像时,网友们大都喜欢正面人像。不光是网友,所有证件照都是正面照,其实有些轮廓长得很有型的人,为啥我们不用侧面表现他们呢?侧面的强项在于突出了脖子,鼻翼,眼线与睫毛,从侧面更能摄出女人“三倒拐”的精彩,有些风光你从正面是看不到的。此外侧面为营造画面的空间和手段预留了很多位置,只要你善于想像,侧面会给你提供很多惊喜。</span></p> <p class="ql-block">第二十四招之创意人像:(作者不详)</p><h5><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像摄路历来有写实与写意之分,现代的婚纱摄影更倾向于写意,也就是大幅度的后期制作和现场摆弄画面。虽然人像有固定套路,但你也可信马由僵,随你思绪飞扬,想咋拍就咋拍,我的人像我做主。创意人像就是这样,比如你可以安排一些风马牛不相甘的凑合到一起,不为什么,只为挑战传统。</span></h5> <h5>第二十五招之时代印记:《现代女着旧时装》</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代人喜欢民国风,维多利亚风,主要在于穿这两种风格的服装极具个性,穿之能美人。上个世纪北京城不得不看的风景林徽因就有一幅民国风的学生照,曾引领无数人模而仿之。旧时装还应配古建筑,古家俱才会相得益彰,与之搭调。拍民国风与之相对应的还有民国表情。</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成都的宽窄巷子就是一条具有民国风的老街,上图就是在宽窄巷子里拍。</span></h5> <h5>第二十六招之框式构图:作者法布列松摄</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框架式构图,顾名思义,是用前景景物做一个“框架”,形成某种遮挡感,框架有利于增强构图的空间深度。有了框架,人像在框架内挪动,形成装饰效果,让人像更有韵味。</span></h5> <h5>第二十七招之线条:《新都桥输电铁塔》</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图仅用线条就表达出了电力输送的相关关系。提炼线条是线条摄影的关健。</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利用线条,是提高摄影构图的有效方式。只要运用得当,线条可堪重任。现实中,所有物体都有线条,如何提取线条,让线条当主角,是摄影师追求的一个方面。在处理线条时,有以下几种方式:水平线、垂直线、对角线、锯齿线和不规则线。高光下,银色铁塔高反光,其他如地面建筑处于阴影中,阳光造就了高反差,这时唯有线条在阳光中闪烁,处于阴影中的物像恰好阳光这只手为我们作了隐身。</span></h5> <h5>第二十八招之朦胧:花园中的女人</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朦胧照片很温柔,让人有微微一醉或联想的小感觉。朦胧照约有三种拍摄方法,比利时摄影家用的是摇摄,即相机安放在脚架上,当一切准备就绪后,按快门瞬间或同时完成对相机上下或左右的摇动,这样就能得到一张朦胧照。</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二是两次曝光,对同一地点,一张调虚焦,一张调实焦,这样你就有了一张朦胧照。这样的目的是有虚有实,虚实相间,朦胧才成立。</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三种是直接调虚焦,这样的朦胧是全朦胧,不太可取,一般不用。</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这张用的是两次曝光,拍摄地点是成都花舞人间。</span></h5> <h5>第二十九招之形式感(作者不详)</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幅好的照片应有一好的形式感,标准应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上图本来是一人体艺术作品,结果作者恰到好处给她穿了一黑色风衣,露出一条像河流一样的人体线条,反倒成了介于时装与人体之间的艺术品。透过这幅图,我们仿佛看到了人体的很多,又仿佛什么都没看到。妙在看到与没看到之间的摇摆。下图也是利用服装的线条和夕阳的余辉做文章,更好地表达了人像内涵。</span></h5> <h5>第三十招之后期加工:《草原帐蓬城》</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张图从前期来看很普通,后期加工时压暗阴影,增强高光,即让亮处更亮,弱光更弱,这样就得到一张有艺术效果的图了。</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利用photoshop即PS制作照片,就是人们常说的后期加工,也即电子暗房,与胶片时代暗房相比,前进了一大步,表现方法和加工手段更加丰富多彩。过去在暗室鼓捣几个小时才能成功的照片,现在也许只要几分钟。</span></h5> <p class="ql-block">第31招之用树叶练手</p><p class="ql-block">苏联诗人马雅科夫斯基有句名言,每片树叶都有人在吟诗。换句话说,如今的世界,每片树叶都有人在摄影。</p><p class="ql-block">摄影技术要练,不然难以成功。练要找对象,不要钱且好看的对象就是普通的花花草草,这些花儿草儿到处都是,不需出门,不用花钱,这是摄影天然的模特。问题来了,模特有了,咋练?掏出相机或手机三。</p><p class="ql-block">若是手机拍花花草草,那就简单了,手机有微距也有远摄功能,这些功能能助你一臂之力。若是相机拍花花草草,那就复杂了,第一需要一只微距镜头或远摄镜头,有时甚至还需要一个三角架,备好后,就能派上用场了。你要拍好一片叶子,别想得太简单,首先你得选好你钟爱的那片叶子,万千叶子,大同小异,但确有好看和不好看之分。你得找光线,不同的叶子在不同的光线下有不同的缤纷。比如,逆光下树叶呈透明状,纹理清晰,与背景有一种立体感。顺光下,树叶平常,但平和安祥。这时,你若备一水洒,带上凡士林之类的东西,往叶上一抹,再用水洒作雾状喷洒,有一种苍翠欲滴之感,或曰清晨带露的花草,让人惊艳。这时你若按下快门,你的第一幅作品就问世了。</p><p class="ql-block">其实拍花草有多种,拍山川园林的全貌是一种,拍花草局部细节是一种,拍出朦胧味又是一种。朦胧味比较复杂,你得备片玻璃,备些色纸,把花草铺在纸上,隔着抹了凡士林喷了雾状水的玻璃去拍花草,这时你按下快门,花草如仙子一般,朦朦胧胧走进你的童话世界。</p><p class="ql-block">当你能用手机或相机自如拍摄花花草草后,你可走向大自然,去寻找那些不是凡品的花草,这时你就真的能驾驭花花草草了。为啥你拍的花花草草不耐看,大多情况下你是写实,你得源于生话,高于生活,展开想象的趐膀去想去实践,一天不行,第二天接着来,反正不花钱,直到你拍的花草有味了,有一种高级感了,树叶开始有艺术感了,恭喜你,你已神功初成,可以下山去打老虎了。</p> <h5>第32招之基本功:光圈直观图为网上下载,只作理论表述之用,谢谢作者理解。</h5><h5>摄影必会三知识:光圈,快门,感光度(ISO)</h5><h5>光圈:一般镜头的光圈从2.8到22,也有更大光圈如2.0,1.8,1.4,1.2。制造一只镜头,光圈越大越难,也就越贵。</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光圈有大有少,决定进光量,大光圈如大窗户,进光量大;光圈小如小窗户,进光量少。</span></p><h5>数字小,光圈大,景深浅。光圈大,意味着进光多,快门相应快。即大光圈高快门。</h5><h5>数字大,光圈小,景深深。光圈小,意味着进光少,快门速度慢。即小光圈慢快门。</h5><h5>快门(速度):快门速度慢的有30秒,甚至B门,快的如闪电1/10000秒。</h5><h5>镜头长短决定手持稳的快门时间。标准镜头50mm,理论上用1/60秒;200mm镜头,理论上用1/200秒。若端不稳,建议用三脚架。</h5><h5>ISO(感光度):同样光线下,感光度越高,快门速度就高,同时片子质量下降。反之,同样光线下,感光度越低,快门速度就慢,片子质量就高。</h5><h5>相机P档,M档,A档,S档咋用?</h5><h5>P档:P档是程序档,光圈快门按厂家设制组合,用户不能控制,但他能保证组合后的曝光准确。</h5><h5>M档:M档即手动档。光圈快门由摄影师自定。</h5><h5>A档:光圈优先。即光圈摄影师定后,速度自动配合。实际操作中光圈优先可一招走天下 ,其余档可不用。</h5><h5>S档:速度优先。即速度定后,光圈自动配合。为啥不推荐用速度优先,因速度优先有盲区,光圈最多只有f1.2,没有更大的光圈配合,有可能造成曝光不足。而光圈优先有无限的速度配合,至少曝光不会造成失误。</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