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行摄南国》~泸定桥

尚新战

<p class="ql-block">《泸定桥》:泸定桥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是横跨大渡河的一座铁索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1705年)”。</p> <p class="ql-block">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13根铁链吊承桥体,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优秀杰作!</p> <p class="ql-block">视频</p> <p class="ql-block">视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斗。1935年5月25日,红1团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后,蒋介石急调川军2个旅增援泸定桥。中革军委为迅速渡过大渡河,决定红1军团第1师及干部团由安顺场继续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夺占泸定桥,两路夹河而进。中央军委把夺取泸定桥的任务交给红四团,命令29日夺下。27日清晨红四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率领下,从安顺场出发,向泸定桥奔袭。320里的山路夹杂着大雨,杨成武大胆决定,点起火把,以刚刚被消灭的川军番号迷惑敌人,跑步前进。</p><p class="ql-block"> 29日6时许,红四团赶到泸定桥边,并占领西桥头。川军已把桥上木板抽掉了,只剩下玄黑冰冷的铁索悬在那里,桥的那头,有敌人把守,山坡上修筑了严密的工事,机枪集中在桥头附近,不断地向红四团扫射,迫击炮也连珠般地飞过来。</p><p class="ql-block">团里立即组织选拔突击队员,突击队由2连、3连的22名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连长寥大珠为队长。下午4时,总攻开始,司号员们一起吹响了冲锋号,全团火器一起向对岸开火,军号声、枪声、喊杀声振憾山谷。</p> <p class="ql-block">突击队员们冒着敌人的弹雨,爬着铁索,奋勇向对岸冲去。紧跟其后的是王友才连长率领的3连勇士,他们除了携带武器外,每人还夹着一块木板,边铺桥边冲锋。</p> <p class="ql-block">当廖大珠率突击队接近东桥头时,敌军狗急跳墙地使出了最后一招——火烧桥头,霎时,大火熊熊,浓烟滚滚,挡住了去路。“冲呀!”廖大珠高喊着第一个跃起冲进火海,突击队员们跟着廖连长穿过大火,冲进桥头,与敌人展开了短兵相接的战斗。随后,王友才率3连及时赶到,齐心协力,迅速占领了东桥头,打通了铁索桥。经两个多小时的激战,县城守敌被歼,红四团控制了泸定城,获得了战略性的胜利,红军主力由此跨越了天险大渡河。</p> <p class="ql-block">由于战争年代的特殊情况,飞夺泸定桥22名勇士的名字,如今只查到了13名,他们是:2连连长廖大珠,2连指导员王海云,2连副班长刘梓华,2连党支部书记李友林,2连机枪手赵长发,2连共产党员杨田铭,2连小战士云贵川,3连连长王友才,3连党支部书记刘金山。战斗中有4名红军勇士牺牲,他们的名字是:2连战士李富仁,2连战士魏小三,2连战士刘大贵,2连战士王洪山。向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们致敬!革命烈士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其中2连小战士云贵川,是从贵州入伍的苗族战士,长征中著名的“腊子口”战役,就是他只身攀爬绝壁,用绳索将突击队员拉上悬崖从敌后包抄敌人,策应主力正面攻破敌人堡垒,取得了胜利!此后他在其他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17岁。没有留下真实姓名,为了纪念他,缅怀他,以他的入伍地贵州和战斗过的“云南、四川”各取一字“云贵川”为名。“云贵川”烈士永垂不朽! </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起向红军前辈们致敬!向红军先烈们致敬!</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