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团长走了我想起了那篇报道——我的军旅往事回忆之二十八

随遇而安

<p class="ql-block">  12月18日,我在《美篇》编发了一篇“团长报道改变了我的人生走向”的图文,缅怀正师职退休干部、原184团张新进老团长。刚过3天,21日早晨周宗怀战友微信告诉我副军职退休干部、原184团施文求老团长昨晚走了。我不信,反复问了几遍,他说听成都战友说的。我立马查看微信,10月11日重阳节老团长还在群里发过祝福,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p> <p class="ql-block">  施文求团长是我在184团服役期间的第五任团长,前面是张新进、徐海滨、房峰辉(违纪违法被查处)、韩传芝,施文求是1989年由副团长荣升团长的。1991年初,我调到63师政治部报道组,后来他也到了63师先后任参谋长、副师长、师长,2004年又到武警陕西总队任副总队长、江西总队总队长,少将警衔。</p><p class="ql-block"> 我和施文求老首长相识算起来也有十六、七个年头,他是部队领导,我是机关干事。我本人有先天不足的缺陷,就是不会和领导套近乎,用现在的话说叫情商太低,单纯认为把工作干好就是对领导最好的情感,更多的交往是工作,接触方式就是呈送文件时寒暄几句,没有庸俗的特殊关系,只有纯真的友谊,退休后我们仍保持联系。突然听到他走了,心里很不畅,希望是误传、假消息!到了中午12点,微信群有人发了讣告。群里顿时炸开了锅,惋惜辞哀悼图一波接一波,唉,还真的走了。</p> <p class="ql-block">  76岁,这真是天妒英才啊,我只能对天遥祝老首长一路走好。随即以个人名义拟草了唁电,托战友送治丧小组表达我的哀思和对其家人的慰问。</p><p class="ql-block"> 老首长走了,回顾过去,往事历历在目,教诲回荡耳边,关怀情暖我心,我为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师长而深感痛惜。</p><p class="ql-block"> 施文求担任团、师军事主官期间,平时给人印象很祥和,但脾气上又展现出威严,训人不留情面,这是表象,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透过外表其实他还有一副非常重视官兵生活条件改善、厚爱基层官兵的热心肠。记得有一年春节拜年,他带机关人员到家属楼挨家挨户走访慰问,累的满头大汗。2020年9月部队创建80周年庆典,好多领导都说,你看这大门、办公楼、硬化的操场、招待所、首长院……都是施师长当家时修的。他当师长时的老搭档、政委刘春灏这样评价他:<b>“他在基层与士兵广交朋友,他把孤儿的成长放在心上,他为士兵的疾苦排忧解难,他为身患绝症的干部倾囊相助,他为军嫂就业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他有父母之心、公仆之行、爱兵如子、带兵如虎,他身为一师之长,为人师表,德高而望重。”</b></p> <p class="ql-block">  施文求走了,火化那天,他当团长时的搭档姬文战政委,当师长时的搭档刘春灏政委,两个古稀老人千里迢迢赶到南昌来为他送行,可见他的为人。这两天,看到各种缅怀短文,我想起了一篇写他的报道,那时2001年武警宣传部俞泳江干事来师,刘政委特意安排我,一定要多宣传老同志,主要任务就是宣传施文求师长。那年我和俞干事一起共同采写了他把战士冷暖挂着心上的二三事。全文如下:</p> <p class="ql-block">  <b>驻守在六盘山下的武警某部官兵,人人都能说出不少部队长施文求关心爱护士兵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段佳话。</b></p><p class="ql-block"><b>  伤了身体不伤心</b></p><p class="ql-block"><b>  战士尹继常70年代初因公致残,瘫痪在床多年,是一位特等甲级伤残军人。</b></p><p class="ql-block"><b>  这位来自沂蒙老区、长年卧床不起的伤残战士,从不愿向组织上叫一个“苦”字。他靠自己的津贴费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为了照顾他的生活,妻子熬白了头发,孩子变得寡言少语,一家人日子过得相当艰苦。</b></p><p class="ql-block"><b> 施文求任部队参谋长不久,来到尹继常家慰问。了解到一家人的生活状况,施文求愧疚地流泪了。他对同来的干部说:“我们当领导的不能让伤残战士伤了身体再伤心啊!”</b></p><p class="ql-block"><b> 当天,施文求召集司令部机关干部开会,要求以实际行动弥补过去的失误,并带头捐款,为尹继常购置生活用品。当部队长后他派人到地方民政局等有关单位联系,将尹继常妻子的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后来,尹继常的儿子报考军校,施文求建议以部队党委的名义请求上级给予适当照顾,自己又多次打电话讲明情况,终于使尹继常的儿子考上了军校。这一切,使这位卧床多年的特等伤残战士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哽咽着对儿子说:“部队领导这样关心咱,你一定要努力工作,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党组织和部队首长的关怀!”</b></p><p class="ql-block"><b> 此后多年,施文求多次登门慰问,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并专门批示有关部门定期联系、跟踪服务。</b></p> <p class="ql-block">   <b>一束鲜花表真情</b></p><p class="ql-block"><b>  一天夜里,施文求刚刚入睡,屋外传来一阵敲门声。他迅速披衣下床,开门一看,不见人影,门口却放着一束鲜花,并附了一张纸条,上面写道:“首长:感谢您对我的关怀。白天我给您送礼您不收。今晚,特意献上这束鲜花以表达我对您的感激之情……”署名是:“一个您曾关心过的退伍兵。”</b></p><p class="ql-block"><b> “这个小张呀,真拿他没办法。”施文求感叹道。</b></p><p class="ql-block"><b> 献花者叫张启祥,现为兰州市一个小饮食店的经理。3年前,小张退伍后,工作无着落,做生意又亏了本。无奈之下,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施文求写了一封信,请求帮忙。看信后,施文求十分同情小张的处境。他想,退伍战士能想到我,这是对我的信任。小张在部队时是训练尖子,立过三等功,如今有困难,我不帮谁帮啊!</b></p><p class="ql-block"><b> 一周后,施文求利用去兰州出差的机会,按信封上的地址找到了小张。他鼓励小张说:“打一次败仗有什么可怕的,失败是成功之母”。随后,施文求替小张还清了3000元债务,又帮助小张贷款两万元,办起了一个小饮食店。</b></p><p class="ql-block"><b> 一年后,小张赚了一些钱,还成了优秀个体户。他专程跑到部队感谢施文求。白天去家中送礼金,施文求执意不要,他就特意买了一束鲜花夜晚送来。</b></p><p class="ql-block"><b>  让孤儿战士享亲情</b></p><p class="ql-block"><b>  除夕之夜,当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结束后,施文求家里飘出《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唱这首歌的是几个孤儿战士,他们用歌声道出了此时此刻从未感受过的亲情。</b></p><p class="ql-block"><b> 施文求说:孤儿战士从小失去双亲,吃百家饭,穿百纳衣。如今参军了,地方政府把他们交给了部队,我们就应担当起父母般的责任,不能让他们再失去亲情。每逢节假日,他都把孤儿战士请到家里,和他们一起吃蛋糕、包饺子,把一句句暖心窝的话送到孤儿战士的心坎上。</b></p><p class="ql-block"><b> 孤儿战士吴斌在部队想学技术,一天下午,他冒昧闯入施文求办公室,说明了情况。小吴走后,施文求想,孤儿战士想学技术的并非小吴一人,多少孤儿战士在热切期待着我们的关怀,得到一分亲情啊。于是,他在首长办公会上提出:“凡孤儿战士学技术,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予以照顾”的提议,得到大家一致赞同。仅这一条“优惠政策”,去年就使6名孤儿战士走进了部队的司训队,3名孤儿战士参加了等级厨师培训。年底,这些孤儿战士个个成为优秀学员。</b></p><p class="ql-block"> 以上是《解放军报》2001年12月9日头版对施文求爱兵事迹的报道。如今老首长走了,再次翻出,掩卷沉思,让我多了几份伤感,一个人能活在大家心里,不在于他当了多大的官,赚了多少钱,而在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干了什么样的事?大家还能记得他,是因为他干了让人们忘不了的实事、好事、善事。</p> <p class="ql-block"> 林云安 2024年12月24日写于咸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