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来到竹海,一出门,处处是竹林。路,你只能看到眼前的一小段,因为前方就不知道它转向何处了;天,你只能看到雾蒙蒙一片,因为下着雨连鸟也飞不起来。因此,你得听的哥的安排,他拉你到哪儿,你就游到哪儿。</p><p class="ql-block">当的哥拉我们来到花溪十三桥时,已近下午一时半时也。他判我们可能对这里不大感兴趣,会很快看完的,故将车子开到前方等我们。那知,我却对这些桥极为看好,座座走近,一一拍照,竟然用去半个多小时。因为修桥补路是善事,而这里的第座桥都有不同的名儿,不同的形儿,不同的故事。你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如同这块土地下的水分,正在默默地滋润着这个国度里人们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视频:走进花溪十三桥,每座桥都有一则美与善的故事)</p> (图片:我们首先走过的是女儿桥) (图片:第二座桥叫古龙桥) (第三座桥 取名“长寿桥”,是一座小桥,但它有一段长长的故事) <p class="ql-block">(图片:清道光年间,十六岁的陈六安中了秀才,大家都感到意外。山民们看着他长大,憨厚不多言。陈六安不敢说出秘密 ,他除了私塾老师,还有另一位神秘的老师。陈六安心地善良。有次下山,见路旁矮小的土地庙被树压塌了,就把树搬开,将小庙修好。他虔诚的善心,感动了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从此老者成了他的辅导老师,一年后就考中了秀才。陈六安得意非凡,想修座桥作为纪念。他的提议得到山民们的支持,不久石桥修好,他把桥命名为“秀才桥”。开光那天,陈六安鹤发童颜的老师突然来了, 径直踏过尚未开光的桥。山民问老者年龄,老者回答:“山中无甲子,岁月不知年”,听老师此语,陈六安一下子明白了老师的用意,深感惭愧,随即打消用“秀才”命名此桥念头。而山民都羡慕老者的年龄,又是他信步走过为桥开光,此桥按山民意愿取名“长寿桥”。)</p> (图片:这座桥取名万顺桥) (图片:万顺桥是当地乡绅陈世蒲出资修建。清朝乾隆年间陈世蒲父子外出学艺,然后回乡开办纸槽(纸厂)。厂房要占用太量的土地 ,十多户人家需要搬迁,他为这些搬迁户新建了街道式的住房, 当地人称万顺民居。厂在水潦沟对面,材料进出不便,陈世蒲聘请大量的石匠和劳力修桥,完工后,也把桥取<br>名万顺桥。纸厂生产出来的土纸,质量上乘,非常畅销,纸上加盖“万顺号”印章。) <p class="ql-block">(图片:状元桥,建于清光绪年间,为乡民集资所建。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万里箐迁来很多人,经一代代繁衍,有些人没了,有些人发展壮大。到光绪年间,万里箐水潦沟以陈、李、黄、罗、唐五大户为主,数陈氏最旺。陈、黄两家两三人考中秀才。为激砺后生发奋考举人、进士,直至状元,五姓团结起来,修了一座石桥,桥两侧分别刻上了“鲤鱼跃龙门”和“百鸟朝凤”,桥直接取名“状元桥”。)</p> <p class="ql-block">(图片:接龙桥,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由于水潦沟年年发洪水,越来越凶,两岸被破坏得非常厉害,树都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庄稼也被冲光,</span>乡民们日子一天不如一天。龙吟寺慧空大师有次路过这里,仔细观察后召集大家家说,洪水把龙脉给你们冲断了,该怎么办?大家慌乱,不知如何是好,慧空大师冷静地说,断了,修座结实的桥接上便是。修桥得出钱,很多人糊口都困难。李秉乾站出来表示愿意出资修桥,桥修好后,背面刻上“信士李秉乾立,同治乙亥年”,桥名自然就叫“接龙桥”)</p> <p class="ql-block">(图片:忠义桥,民国时期,战乱频起,<span>强</span>盗土匪横行乡里。当时有一股民间组织叫袍哥会,宗旨是反清复明。以忠义立足于江湖。陈锡之是四川堂口的红旗管家,社会动荡,袍哥会也变质,他就从四川堂口拨出乡建立起一支以忠义为主的袍哥,从而有了资金和枪支的支持。小潦沟自从有了新袍哥组织,强盗土菲被制服了,乡民又恢复了平静的生活。陈锡之提议有其出资修一座石桥,修成后乡民们就很自然的称此桥为“忠义桥”。)</p> <p class="ql-block">(图片:同心桥,水潦沟人的生活环境恶劣,洪水后的流行病土办法无解。清康熙年间,突如其来一种瘟役,传染性强,只好派人去外乡请公周郎中 。周在蚂蟥沟开一家夫妻药店“同心堂”,两人都是郎中。一般郎中听说瘟疫,都会以各种理由推辞。周郎中和夫人不仅没推辞 ,反而马上关了自家的药店,带上店里所有能用的草药,来到水潦沟。此时瘟疫已经开始蔓延,周郎中带的药远远不够,他们夫妻冒着生命危险,又去深山老林采集。经过七八天的治理,水潦沟没死一人 ,所有得瘟疫的人都喝药免疫了。夫妻二人也不收钱,说瘟疫是天灾。水潦沟人过意不去,想方设法要感激他们夫妇。最后决定,在他们夫妻来的山路小道上,修两座紧密相连的桥, 取名“同心桥”。)</p> <p class="ql-block">(图片:嘉庆年间,水潦沟的黄秀才邀请多几位的秀才,效仿魏晋竹林七贤,在水草沟后山竹林里,喝酒吟诗。多数秀才家庭殷实,荒山野岭的生活很快就厌倦了。黄秀才提议,办个私塾就热闹了。乡里两家私塾都没了,他们正好弥补空缺。几位秀才提议同修延一座有史以来最大的私塾,师资力量也空前雄厚。此后男女学生都在这里,受益匪浅。水潦沟乡亲倍感骄傲,黄秀才是他们沟的人,十多个孩子在私塾上课,变化很大,孩子就是一面镜子。为了黄秀才,更为了孩子上学方便,水潦沟的乡亲捐款建了一座石桥,取名“集贤桥”。希望学校的师生都成为德才兼备者。)</p> 修桥补路人间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