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寨古画像石墓发掘始末~行走汶河(五)

镜头下的沂南

<p class="ql-block"><b>前言:</b></p><p class="ql-block"> 过了仙姑山,汶河改向南行。</p><p class="ql-block">又一千米,汶河左岸有一处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距今一千七百多年的东汉末年~魏晋时期的墓葬群。</p><p class="ql-block">1954年3月6日,在曾昭燏(曾国藩曾孙女)先生的指导下,华东文物工作队与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考古专家,对其中的一号墓进行了发掘。随后根据发掘结果,以曾昭燏先生为总编,蒋宝庚、黎忠义两位同志为副主编,于1956年发表了《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命其名为:北寨汉代古画像石墓。从此,尘封了一千七百多年的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逐渐被世人所知晓。</p><p class="ql-block">《世界美术史》、《中国美术史》、《中国建筑史》、《辞源》、《中国历史》等教科书将其收入其中。</p><p class="ql-block">“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作为“词条”,被收入《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p><p class="ql-block">北寨汉墓的名号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但一千多年来,它经历了怎样的风雨?又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被发掘的?也许就鲜为人知了。</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CCTV-10探索发现栏目,分上、下集,用雕刻繁复、奢华至极、叹为观止等词汇,对北寨汉墓的概况进行较为详细地介绍。</p><p class="ql-block">墓主人究竟是谁?几经修正,至今仍无定论。</p><p class="ql-block">根据1954年以来的数次考古发掘,以及众多民间搜集来的证据,档案史料分析,目前比较倾向于:1号墓的墓主人,可能是汉献帝初平年间的阳都候刘邈,2、3、4、号墓的墓主人都是他的后人,而4号墓的墓主人,很可能是“算圣”刘洪(约公元129年~210年)。而最为神秘的,1号墓中具有皇族身份的女主人,至今仍是个谜。</p> <p class="ql-block">北寨村位于汶河东岸,南边还有一个村子叫南寨村。<br></p><p class="ql-block">清雍正八年前,他们是一个村,叫做“墓冢村”。而改为“寨”,往往都与驻扎军队有关。</p><p class="ql-block">据村里老人回忆,老村西南,曾经有一通“圆头碑”,一米多高,不大。上面记载着“墓冢村”的名字,还记载了“雍正八年大洪水,村被分为南、北两寨的过程。”。公社化时期,修建村西南沟桥,这通石碑被填埋进了沟桥北。</p> <p class="ql-block">这里依山傍水。东边是西山,西边是小流域群山,南边是三角山,北边是仙姑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占尽风水之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年夏天,从小流域方向俯瞰北寨)</span></p> <p class="ql-block">据村里81岁的朱荣烈介绍:村子之所以叫“墓冢村”,是因为当时村前有一个高大的土墩,传说是一个“将军坟”。</p><p class="ql-block">据老人们说,老年间汶河发大水,将军坟上能安开十几个团瓢供人们躲避水灾。土墩还有很多的古树,有老槐树、老柿子树、核桃树,将军冢的东侧还有一棵两揽抱粗的老槐树。可见土墩之大!</p><p class="ql-block">将军冢东,有一个寺,名叫“东平寺”,后改为奶奶庙、关爷庙,再后来成了道观。</p> <p class="ql-block">北寨村现状</p><p class="ql-block">(2024.12.27日早8时航拍)</p> <p class="ql-block">一号墓发掘前图片</p> <p class="ql-block">1946年土改分地以后,家家户户从将军坟上挖土推土垫猪栏、牛栏,垫场、垫当门,大土墩迅速地减损,到后来露出了石条子。</p><p class="ql-block">1946年大参军时,县里在将军坟前开动员大会,那时将军坟前的土就已经被挖得差不多了,成了一片空地。</p> <p class="ql-block">再后来,到了1947年,村里人扒土修房子,在一块很厚的大石板下发现一个盗洞,有人拿着灯下去查看。进去后,里面很空旷,只是看见了石头上的刻画还有“涂着朱砂红的龙头”,其他什么也没有。</p><p class="ql-block">石坟露出来了,东边的寺庙也破了。“拉神运动”那一年,南寨村的王洪成,带人来将庙里的关公像、张飞像等拉倒、砸碎。很多年来,村里还有着“王八拉神”(王洪成排行第八,被人们戏称“王八”)的戏语。</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村里老人回忆1947年的挖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1, 51, 51);">1947年,</b>沂南县政府机关和“老四团”部队(八路军老四团即八路军115师教导2旅4团,人们称“老四团”。1940年9月改编为山东纵队第2旅第4团,1942年8月编入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2旅第4团。)驻扎在南寨,县公安局、司法科设在北寨村里,住在郭树文、王坤他爷等人家的房子里。</p><p class="ql-block">政府穷、“老四团”也穷,县里就想扒“将军坟”,扒点宝贝换点钱;也有保护墓内文物,不被盗掘的用意。</p><p class="ql-block">来挖将军坟时,是袁区长带人来看的,还弄来了不少的犯人干活。那些犯人白天干活,晚上住在胡家田、张秀臻等人家的院子里。因为是押着犯人干活,县公安局就派了人白天晚上站岗。有一天晚上,站岗的人听得将军坟旁边的水汪里被人扔了一块石头,响了一声,就报告了公安局。公安局怀疑有人搞破坏,就把住在将军坟西边的孙某某逮了,关在张步堂家的屋子里关了一天,审问了一通,原来是柿子树上掉下了柿子。</p><p class="ql-block">这一次挖坟,除了从上边的洞口进去,也从墓门处挖了大坑,当时墓门外两旁还有“砖把子”,“砖把子”和墓门一样高;墓前门是石头门,严丝合缝的,打不开,被用大锤砸开了,石门也被砸碎了。</p><p class="ql-block">县里本想挖点宝贝,可是大墓早就被人盗过了,里边空空的,只是在门口一边有一碗小钱,是五铢钱;后室门前有人骨,是小腿骨,小腿骨很长;“都说将军坟埋的将军一丈二的身材,看来不假”。</p><p class="ql-block">没挖着东西,县里就把石坟又用土填起来了。填土太少,到处露着,到处有窟窿。以后,里面积满了雨水,长着“青央”,成了蛤蟆蛙子汪、垃圾汪。</p><p class="ql-block">这次挖掘,有保护文物的考量,但更多的是一次破坏。</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村里老人回忆1954年的挖掘</b></p><p class="ql-block">四十年代后期,村里住户在将军坟西边、南边盖了房子,西边西南住的是孙太成、孙太明、朱文烈等户。</p><p class="ql-block">1954年,省里老蒋、老邰、老孙、老王、小张等人来挖掘将军坟,也是用的劳改队里的犯人干活。还雇了一些民工干活,一天七八毛钱一个工或者是一天挣二斤谷子。老蒋等人住在将军坟西边朱万成家的三间房子里,雇着村里胡法玉给他们办饭。</p><p class="ql-block">这次挖坟子,不是为了挖宝贝,就是想着“捶花”(捶拓片)。他们在石坟前挖了个通道,直通着门口,好向外推土。又把墓顶全都挖开了,开了上口。</p><p class="ql-block">为了“捶花”,他们把墓里淤泥都打扫干净,把刻花的石面都用水刷了清理干净后,又在石头上铺上纸,用捶包沾着墨汁子“捶花”;捶下来的花纸,和石头上的画一模一样;也有不合格的,挑出来都摞到屋角上。</p><p class="ql-block">“捶花”的那些日子,老蒋他们的工具都放在墓里,晚上需要人站岗,村里的民兵王忠义、朱凤奇等等都给老蒋等站岗,一晚上挣八毛钱。</p><p class="ql-block">“捶花”完成后,老蒋等人又叫人来把墓全部用土填死了;埋土之前,找了冯家村的石匠国文光、国兴隆爷俩、还有胡家旺的姓胡的老石匠做了两扇石门,石材取自团山西坡赶集路子旁边石塘,墓顶上、墓后边缺的石头也都做了合铆合榫的石头堵上了。</p><p class="ql-block">这样,将军坟又埋到了土下,以后,村里人还在上边打场。</p><p class="ql-block">老蒋等人那时候从济南来,都是步行到界湖,再步行到沂河东公路上坐汽车。老蒋走的时候,村里张秀春等还挑着挑子过沂河送他到辛集坐汽车。张秀春说,他把老蒋等人送到辛集,老蒋还给买了一个大锅饼,让他吃;吃不了,还带回家一大块。</p> <p class="ql-block">老百姓只是用眼睛见证了事物的发展过程,但并不懂其中的意义。</p><p class="ql-block">其实,1954年的这一次发掘,是一次系统的、专业的、科学的文物发掘,由此,于1956年3月出版的《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将沂南北寨汉墓展现于世人面前,才得到了学术界和国家的进一步认可,进而得以进一步重视和保护。</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概况</b></p><p class="ql-block">1954年,北寨画像石墓的发掘是一次科学的文物发掘。发掘以后,于1956年3月出版了《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p><p class="ql-block">《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的总编辑,是南京博物院院长曾昭燏,其中的“画像石内容考证”、“年代考证商榷”、“在艺术上的价值”等主要内容,都是曾昭燏执笔写作的;蒋宝庚协助写作了“画像石内容考证”,又写作了“发现过程和发掘经过”;黎忠义写作绘制了“墓的结构”章节。《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是科学严谨的考古态度和缜密丰富的考古知识的集大成之作,是老一辈考古学者的心血之作;加上精美的印刷质量,一直在国家考古著作界享有盛名。</p><p class="ql-block">2001年,《中国文物报》组织了“二十世纪文博考古最佳图书”评选,该著作还被评为“二十世纪最佳考古发掘报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发掘现场照片)</span></p> <b><font color="#ed2308">《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中,关于北寨汉墓地理环境的记载:<br></font></b>——“北寨村在沂南县城西八里,处于一个四面环山的小盆地的北部,北负县崮山,南面荆山,西临汶河,汶河之西南为灰山,东倚团山,又名界湖山。界湖山为一石山,供给当地人丰富的石料,村中房屋皆为石建,覆以草顶,村里居民在农业生产间暇的时候,多以采石为副业。<br>古画像石墓位于北寨村内的打谷场里,当地人叫它作“将军冢”,四周均临着民居。据村中八十二岁的郭伯巨说,此墓原来封土很高,有如土山,顶上长着合抱的大树,往年山洪暴发,墓上可供数家避水居住。又据村中六十岁的老人魏来田说,由于村人历来在此取土垫栏,封土渐次挖去,至1947年间,突然露出墓顶;当时民主政府怕文物流失,曾组织力量发掘,用了三百多个工,只得到灰陶狗一件,五铢钱若干,随后又填死了。 <b><font color="#ed2308">《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中,关于北寨汉墓发掘过程地记载:</font></b><br>1953年,沂南中学(当时设在北寨村南半里的南寨村内)教师周克,从群众口中得知有此墓,便把消息反映到文艺报。<br>同年5月30日,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派蒋宝庚、台立业两人前往调查。1954年春,华东文物工作队奉中央文物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指示,与山东省文管会合组力量前往清理。3月3日,蒋宝庚、台立业二人由济南乘火车到益都,再由益都乘汽车到苏村,然后由苏村步行至界湖镇——沂南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在界湖镇联系好工作,3月6日一早便开工。<br>发掘工作,先从墓道开始,挖出墓道,以便取土,然后清理墓室;墓内淤土很多,并杂有乱石,一个星期才清理完毕。------在清理时,发现墓顶曾经人动过,墓顶石并有部分被砸毁,落到墓里,为了清理墓顶,又将墓上封土起去。此后一面清洗墓室,开始为画像石作拓片。一面报告华东文物工作队,请派人来作绘图和协助捶拓工作。3月18日,工作队派王文林、黎忠义、张世全三人前往,在北寨村住了五十天。绘好墓的结构图,做好画像石拓片。4月28日,工作队又派李连春前去拍摄图片。在以上工作完成后,请沂南县建设局协助,将墓加以修理,顶上石块移动的归还原位,缺少的补上,并装安新的封门石板,墓顶及石门用石灰浆灌抹,墓道用土填塞,顶上加一公尺厚的封土,最后打了一个石标树在墓门顶上。<br>为庆祝五一劳动节,同时加强文物政策的宣传,我们在沂南文化馆举办了个展览,将画像石部分拓片展出,到场观众2000余人。<br>全部工作于5月14日结束。” <b><font color="#ed2308">曾昭燏先生在《序言》中叙述了“发掘报告”的成书过程:</font></b><br>“这墓的发掘工作和这报告的编写工作,是由华东文物工作队和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合作而成的。田野发掘由蒋宝庚、台立业两同志负责,摄影工作由李连春、蒋宝庚两同志负责,制拓片工作由王文林、张世全两同志负责,测量和绘图工作由黎忠义同志负责,这报告所有的插图也全是黎同志绘制的。报告的文字部分由曾昭燏、蒋宝庚、黎忠义三位同志合作写成。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曾昭燏女士简介:</b></p><p class="ql-block">曾昭燏女士,<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曾国藩的曾长孙女。</span>南京大学毕业后,赴德国进修考古学,是新中国考古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时任南京博物院院长。有考古界“华东门神”、“南霸天”、“考古女杰”等称谓。</p><p class="ql-block">也正是曾昭燏女士的参入,才使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的发掘和研究,提高到了时代的顶层高度。其研究成果至今还是教科书般的被世间奉若神明,无人超越。</p><p class="ql-block">1964年,曾昭燏受运动折磨,像北寨汉画像中的“飞人”一样,纵身从南京钟山灵谷塔跳下,自尽身亡。</p><p class="ql-block">斯人已去,天地含悲。</p><p class="ql-block">《沂南北寨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是一部经典的考古巨著!是一部精美的顶级图书!</p> <p class="ql-block">北寨汉墓的石刻具有极好的历时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中,画面“车马出行图”,作为《中国历史》高一教科书的封面内容,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沿用了几十年。</p><p class="ql-block">画面“粮仓庖厨图”中的收粮部分,曾以“大地主收粮食”“豪强地主田庄的粮仓”为题,两次编入初中《中国历史》教材中。</p><p class="ql-block">“乐舞百戏图”之局部,被1956年版高中《中国历史》课本用作插图。</p><p class="ql-block">画面“七盘舞”收入《辞源》,并作为词条“七盘舞”的插图。 </p> 多幅拓片曾在1954年5月在北京故宫午门正殿举办的“全国基本建设出土文物汇报展览”上展出。<div>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发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币,第一枚的主景为中国古代马术运动,图案中的马术体育造型,取之于“乐舞百戏”中的“马术”表演。</div><div>中国邮政于2020年6月18日发行1套“木轺车”纪念邮票(小型张),邮票背景图案和边饰取自中室北壁横额东段“车马出行图”局部。</div>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北寨汉墓石刻欣赏</b></p> <p class="ql-block"><b>沂南古画像石墓大事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b><b>1号墓,1947年发现。</b></p><p class="ql-block"> 1954年,南寨村的沂南中学教师周克了解古墓信息后,写信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反映,周克的这封信引起考古界的重视。1954年3月6日~5月14日第一次发掘。1994年夏,第二次发掘。</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b><b>2号墓,1966年北寨村扩建村内小学时发现。</b></p><p class="ql-block"> 1994年6月,第一次发掘。</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b><b>3号墓,1970年村民挖地时发现。</b></p><p class="ql-block"> 1994年6月,试掘后回填。</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b><b>4号墓,1994年10月村民挖姜窖时发现。</b></p><p class="ql-block"> 遭到村民哄抢。</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b><b>5、6号墓葬,1994年6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勘探时发现。</b></p><p class="ql-block"><b> </b> 考虑到对文物的保护,没有进行发掘。</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b><b>1994年~1996年4月,沂南县北寨汉画像石墓博物馆建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b><b>2005年10月,村民上交一枚,来自4号墓的,雕刻着“刘洪”字样的印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b><b>2010年10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北寨汉墓群进行了第四次勘探。</b></p><p class="ql-block"> 经过系统的勘探,共发现各类遗迹55处。其中,墓葬44处,灰坑7处,窑址3处,古井1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94年6月,5号、6号墓发现示意图)</span></p> <h5>  (令人期待的六列神秘文字)</h5> <p class="ql-block">古墓内景</p> <b>2024年,这里正在打造一处北寨汉墓博物馆。</b><div>(2024年12月20日航拍)</div> <p class="ql-block"><b>后记:</b></p><p class="ql-block">目前,北寨村已发掘了四座结构相近的古墓。专家推测,这应该是一处家族墓葬群。</p><p class="ql-block">各种迹象表明,北寨古墓群的建造时间,应该是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正是那个战火连绵、英雄辈出的三国后期。</p><p class="ql-block">可惜的是很早就被盗掘过。有民间盗墓贼的偷盗,也有军队、官方的大开挖式的“官盗”,在挖掘四号墓的过程中甚至遭到过村民地哄抢。</p><p class="ql-block">一号墓,是一座精雕细刻,设计、建设都是无与伦比的大石墓,无论从建筑规模、艺术手法、雕刻技艺、设计构造上,都是惊人的!然而,由于破坏严重,这位或许与军队、战争、西域,皇室、甚至珠算,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墓主人到底是谁,已经很难知道了。只能通过壁画的内容,推测他是一位等级较高的将军,而女主人的地位要高于男主人,应该是一位皇室。</p><p class="ql-block">二号墓的墓主人应该是一位文臣,那具宋代盗墓贼的尸骨和已经熄灭的油灯,给人无尽的遐想。庆幸的是,四号墓中,失而复得的那枚印章,给迷雾重重下的古墓点点曙光,也是一个巨大的惊喜。</p><p class="ql-block">古老的文明,历经血雨腥风地洗礼,让我们唏嘘不已。</p><p class="ql-block">如今,在汉墓群以南的不远处,新的博物馆正在建设。环顾四周,闭上眼睛,时间仿佛穿越到了一千七百多年前。汉墓主人远征归来,大宴四方。。。霎那间,心,豁然开朗了。</p><p class="ql-block">其实,历史一直都在。我们今天的创造,明天,也将会成为历史。</p> <h5>(北寨汉墓石刻中的“西域文化”元素)</h5> <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冬雷,一级警督,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临沂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沂南县摄影家协会主席。</p><p class="ql-block">著有纪实文学、散文集、游记、摄影等各类作品五百余篇。</p> <p class="ql-block">(说明:部分图片和内容引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