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长篇有声书《萍踪乐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管是当兵,还是退伍回来这段时间,张乐萍还是和五年前一样,把自己的作品寄往各个编辑部,但是频率低了些,作品更精细了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中益阳文化馆是一个寄信比较多的地方,他和里面一个音乐干事有书信往来,这个人给了他很多的鼓励,欣赏他也推荐发表过他的作品。其实这个人就是上文中给他很高评价的杨干部杨运镇,但是当时张乐萍不知道,文化馆回信都是落款的单位名,他知道有这么一个人,但不知道具体是谁,以为是一位处理信件的工作人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句话是说一个人的前行,离不开朋友的相帮和贵人的提携,杨运镇对于张乐萍,可以说是贵人提携的知遇之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当时张乐萍的心里,人家是国家干部,自己只是一个业余音乐爱好者、民间乐器手,两人有着身份上的差距,他心里知道这个人赏识自己,是感激而快乐的,互相认识了以后并没有想过借助这层关系去给自己谋什么福利。但杨运镇不想看着张乐萍就这么消耗光阴在舞台的角落,在与张乐萍又打过几次招呼,观察了几次之后,他推荐了张乐萍去益阳县广播站面试文艺编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对于当时的张乐萍无疑是一道劈开乌云的闪电,他高兴地差点失态,但是压制住了,他让自己迅速冷静下来,诚恳地说着感谢话,咨询了一些面试的相关要求,言语间尽量表现的成熟可靠一点,其实心里激动地在跑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天晚上获得了更多的消息,岗位只有一个,临时工,不带编制,但后面有机会可以转正。面试者总共有三十来人,其中不乏一些有身份有关系的子弟,都想调进去,这样一比,张乐萍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胜算,有些失落。但很快骨子里的拼劲就出来了,既然杨干部都推荐了,他自己总要博一次的。于是他积极准备,把自己得过的奖、上过的报纸、入伍证、荣誉证书等等都翻出来,因为听说有笔试,又把家里和音乐有关的书翻出来看,秉烛夜读,最后笔试了好几场,竟然脱颖而出,被单位的人选中了,考试那天,广播剧的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文艺编辑邓先凯老师都参加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得知被选中的张乐萍一时不敢相信,好运总是在人不期待的时候飘然而至,让人产生一些不真实感,张乐萍担心自己是在梦里,仔细地前前后后想着,确保所有的情节都对得上才喜极而泣。其实命运对张乐萍这个小伙子的磨砺也不少了,是应该表达一些善意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乐萍就这样走进了益阳县广播站,走进了坐落在贺家桥的那个四合院。广播站不大,影壁过去两边都是平房,对面是两层楼房,楼上放着信号发射机,一个小小的院落,但是是国家单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刚开始他还有些担心,自己不是编制内正式岗位,是一个吃“背米”的临时工,别人会不会瞧不起自己?但是同事们都很好,对张乐萍这个农村来的小伙子表达了好奇与欢迎。现在想一想也有可能是这些人自身素养高,不会随便去小瞧一个人,但在当时这种态度给了张乐萍莫大的鼓舞,他本来就是一个开朗爱笑的人,之前在剧团有时候会约束着自己,现在这个约束慢慢消失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逢喜事精神爽,张乐萍在这里可以说是全身心地投入,希望干得好了有转正的机会,这是目的。工作有干劲,什么活都愿意干,干什么都觉得喜欢,这是热爱。当目的和热爱关联起来,张乐萍燃起了真正的工作激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前广播台的工作没有现代化的机器和网络,张乐萍一开始的工作是负责广播台音乐节目、文艺节目的录音和播放,有一些节目有录音带可以用,大部分节目需要外出采风,自己跟各个优秀的剧团联系,去现场录音,回来之后自己编辑、按目录整理好、接着还需要和播音员合作制作节目、计划后期播放时间。有时候还会去门市部买唱片,找好听的古典音乐、流行歌曲……还做了一件自己以前很好奇的事情,就是看节目来信、写回信。以前总寄信给别人,现在竟然坐到了对方的位置,很是有趣,他把信里大家的反馈、喜欢、对节目的意见都整理下来,作为改进要求。工作很杂,但是时间很自由,张乐萍很喜欢,每天睁开眼就扎进工作里,精力充沛,不知道疲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事和领导也发现张乐萍这个小伙子很能干啊,什么事情上手都快,也不说难也不喊累,关键还都干得很好。大家开始对张乐萍表达出真正的善意,跟他交流工作内容,在他不懂的时候给他帮忙,如张钟声、汤建华、徐淑玲和杜宇,他们年龄相近关系要好,都给与了他一定的帮助。同事杨亚夫看出来张乐萍每天风里雨里地在外面跑,跟大部分人一样在饭堂打二三两饭的话根本就吃不饱,同时也看出来张乐萍不好意思多打饭,为了让他不饿肚子竟然跟他打赌,说赌张乐萍个子小吃不下多一份的饭,张乐萍当时也是憨直,说自己别说多吃一份,多吃两份都没问题!然后真的多吃了两份饭。一边开心自己吃饱了,一边开心自己打赌赢了,等意识到这是同事的善意时心中又是温暖又是苦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工作内容又喜欢,工作氛围又好,张乐萍只恨机会来得太晚,十分努力。他住在后院食堂旁边的一间小房子里,房间的昏暗和简陋可以写一个现代版的陋室铭,这也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总想再努力一点早点转正。房间的主要家具是一张床,床上搭着半新不旧的蚊帐,床边的蚊帐钩子用来勾蚊帐的同时还勾着张乐萍的二胡,床尾一条腿不齐的木板凳。这样的房子总让人觉得里面应该住着一个弓背的老头,但是你喊一声“张乐萍”,就会从里面出来一个热情洋溢的小伙子。他有时候是忧郁的,但一旦投入到工作中,他就开怀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夏天最热的时候,张乐萍还是早出晚归地在外面跑,有一次去一个镇上的剧团里去录音,结果中暑了,被人家抬着送到了医院去,醒来之后张乐萍“拼命三郎”的外号就传遍了,领导开会也大肆表扬了一番,张乐萍是别人越认可他他越有干劲,觉得不能辜负了别人的欣赏。接下来的热天他也没有休息,包里备着藿香正气水,继续在外面寻找新鲜的节目血液,有一些民间音乐、个人演唱他觉得好的,也录制下来,有时候还组织表演以获得自己想要的效果,就这样积攒了丰富的素材,可以说张乐萍在自己每一期的节目编排上都是用了心的,好几个音乐节目在后面的一些比赛和活动中都获了奖。他还根据自己的经验写了一篇论文,叫《县级广播电台文艺编辑应该一专多能》,这篇论文在当时一篇论文征集活动中也获了奖,影响比较大。还有由张乐萍编辑、吴竹溪创作的戏曲广播剧花鼓戏《白兰花》获得了省里的大奖,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多次反复播出。这在湖南县级广播台站尚属首次,反响强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在张乐萍的工作获得了一致好评,连张乐萍自己也开始感觉良好的时候,生活和他开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玩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