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苦役”《韩氏成语故事新编》 撰文:槐卿 齐静(大众日报记者)读《韩敬体“圣人苦役六十载》有感 2024.12.26

六槐主人

<p class="ql-block">读《韩敬体:“圣人苦役”六十载》有感</p><p class="ql-block">七律:韩中清</p><p class="ql-block"> “圣人苦役”壮新猷,辞海扬帆智慧舟。</p><p class="ql-block">逐字谋章韩俯首,埋名隐姓老孺牛。</p><p class="ql-block">“怀胎十月”一朝娩,校印群书万卷收。</p><p class="ql-block">九秩长松根叶茂,文星光彩耀千秋。</p> 词作者:韩中清 <p class="ql-block">满庭芳.赠韩敬体语言学家 </p><p class="ql-block"> 追赶朝阳,无声《现汉》,六十载伴孤灯。“圣人苦役”,开水泡馍烹。多少精英俊侣,谁知道、心血皆倾。精刊校,万千卡片,忘却利和名。 拼争。当此际,怀忧出错,缮校寒更。众读者急需,征订发行。“热宝”横空面世,案桌上,辞典谨呈。情浓烈,追求理想,伟业更恢宏。</p><p class="ql-block">注:2012年10月10日3版《光明日报》刊登《追超赶太阳的人们》长篇通讯,介绍了韩敬体等语言学家们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成语出处</p><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30日,《大众日报》记者齐静发表了《韩敬体:“圣人苦役”六十载》长篇通讯。记叙了韩敬体先生参与《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7个版本编修工作的事迹。意大利历史语言学家斯卡利格曾写道:“十恶不赦的罪犯既不应处决,也不应判强制劳动,而应判去编词典,因为这种工作包含了一切折磨和苦痛。”出版家陈原先生则说:“编词典的工作不是普通人干的,是圣人干的。”编纂词典之苦由此可见。而《现汉》的编辑工作可谓白手起家,更是苦中之苦、难中之难。可谓是“圣人的苦役”。《大众日报》发行全国影响极大,从此,“圣人苦役”一词传遍了中国文化界,成为现代新成语。</p> <p class="ql-block">人物经历</p><p class="ql-block"> 韩敬体,1940年生,河南省柘城县人。1959年从河南省柘城县高级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4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工作。上世纪70年代后期,参与丁声树主持的《现汉》第1版的编写与修订,担任语文编写组组长;1993年至1996年,在与单耀海一同主持编写的《现代汉语大词典》的基础上,并主持修订《现汉》第3版;90年代后期,主持修订《现代汉语小词典》第3版;本世纪初,与晁继周一同主持《现汉》第5版修订工作。此外,韩敬体主持或参与编写、修订的辞书有:《新编实用汉语词典》《中华大辞林》《古今实用汉语词典》《汉语新词新义词典》《新华字典》等。</p> <p class="ql-block">主要成就</p><p class="ql-block"> 韩敬体在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从事半个多世纪的辞书编纂和研究工作,先后参与编写、修订或主持编写修订的辞书有十几种。在几十年来辞书编纂实践中,经过不断地分析、探求,对辞书学、词汇学的一些学术问题上有所研究,有所发现,先后发表过论文40多篇。不仅对辞书收词、释义等辞书编纂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还积极参与我国语文政策(如异体字、异形词、汉语拼音方案等)的研讨,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p> <p class="ql-block">韩敬体写了多篇文章评述语言学界、辞书学界前辈的业绩,树立业界学习、继承的榜样。对吕叔湘、丁声树等一代学术大家的学术成就和高尚道德修养进行论述。此外,还写文章对陆宗达、林焘、唐作藩等著名学者进行纪念或赞扬。</p><p class="ql-block">韩敬体在中国辞书学会担任多年领导工作,参与社会调研、质量检查、辞书评奖等工作,了解状况较多,写出不少文章对我国辞书编纂出版的发展历史、现状进行研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在辞书打假批劣的活动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韩敬体对我国古代集大成的字典《康熙字典》进行研究,肯定了《康熙字典》的成就、特点及对我国后来辞书的影响,指出值得继承的优良传统,也提出了字典存在的严重问题及形成这些问题的诸多原因,以使我们引以为鉴。</p><p class="ql-block">韩敬体还编写了一些语言知识普及读物和一些文集。语文知识普及性读物《语文应用漫谈》《语言的故事》都以浅显的文字和趣味性的故事普及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其中“漫谈”中有50多篇文章是他自己撰写的。他编辑的《〈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学术论文集》,汇集了语言所词典室资深的编写人员总结词典编纂经验,对有关《现汉》编写学术理论进行阐述。《〈现代汉语词典〉五十年》《学问人生,大家风范——丁声树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等是两本纪念性文集,前者汇集有关词典室的建立、发展历史及工作业绩的文献和有关文章,后者通过数十位有关人员的记述,对长期担任词典室领导和《现汉》主编的学术大家丁声树先生的博大精深的学问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反映。</p> <p class="ql-block">出版图书</p><p class="ql-block">50多年来, 许多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曾受益于《现代汉语词典》。这本词典因此获得了“无声的老师”、“智慧的扁舟”的美誉。《现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规范性语文词典,自1978年正式出版以来,已售出7000多万册,在海外也有多种版本发行,不仅对语文教育、语文应用以及文化普及、文化建设等方面,也对汉语的国际传播、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编辑《现汉》的苦还在于其极高的权威要求,词典是供人们识文断字、解疑释惑的工具,一定要求真务实、避免错误。丁声树先生曾说过,词典越编,胆子越小,就是怕出现错误,以讹传讹,误导读者,贻误后人。因此,辞书人特别注重精益求精,会把“严谨”二字诠释到极致。 </p><p class="ql-block"> 韩敬体也是如此。20世纪70年代,《北京晚报》上有篇讲“娘子关”的文章,说:“平阳公主(李渊的女儿)率领百万女兵,驻守娘子关。”韩敬体对此产生怀疑,先后翻阅《资治通鉴》、新旧《唐书》、《隋唐嘉话》等书,终于查明“李渊的女儿统帅的军队号称娘子军,并非女子成军,而是女子为统帅之军”。由此,《现汉》的“娘子军”词条,有了准确表述。正是这种对学术的谦恭态度,确保进入《现汉》的每个词条都是精挑细选、千锤百炼,读者才能在最短的篇幅里获得最有价值的知识。</p> <p class="ql-block">埋名隐姓</p><p class="ql-block"> 《现汉》的编纂者们,把学术当成理想去追求 ,淡泊名利、献身学术、埋名隐姓、服务社会的感人事迹,在辞书界、语言学界、出版界引起广泛反响。1978年《现汉》正式出版后,大家发现书上没有主编、编者的姓名,只署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这个事情是丁声树先生决定的。吕叔湘先生说:“一部词典的编成,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些言行是两位主编高风亮节的生动体现,也表明了词典编辑过程中“合力而为”的特点。韩敬体介绍,《现汉》(试印本)编纂时,除了语言研究所工作人员,还调动了全国300多个单位,包括杂技团、曲艺界、军事科学院等,词条涉及的所有专业部分,都送相关部门征求意见。为了保证词典的质量,《现汉》(试印本)初编阶段,成立了15人的审订委员会,其中7人来自语言研究所,其余的来自北京大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等机构。</p> <p class="ql-block">铸就《现汉》的经典,商务印书馆的专业编辑与校对队伍,人人都是“助产士”。作者经历千辛万苦,“十月怀胎”,但“一朝分娩”,离不开“助产士”的帮助。对于各个版本《现汉》的出版发行来说,语言研究所与商务印书馆汉语编辑中心都付出了巨大的艰辛与努力。</p> <p class="ql-block">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曾采访韩敬体,深入探讨了他一生致力于辞书编纂的非凡经历,展现了他对语言学的执着与热爱。敬体先生及其团队,如同追赶太阳的勇士,几十年如一日地投身于辞书编纂工作。他们默默无闻,却为无数读者提供了宝贵的知识源泉。韩敬体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语言学者,继续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