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福建行(12)

人爱人

<p class="ql-block">12月26日,阴天,在福州。福州简称“榕”,别称榕城,古称闽都,是福建省省会,下辖6个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人口大约850万。</p> <p class="ql-block">由于酒店不提供早饭,张步深先生一早约上我们去福州老市区品尝非常有特色的福州小吃。</p><p class="ql-block">我们去吃的第一家是可胜鱼丸店。这家经营多年的鱼丸店最经典的鳗鱼丸汤配胡椒粉。</p> <p class="ql-block">已经做好待销的鱼丸。</p> <p class="ql-block">鲨鱼丸,一碗5粒,11元。量太大了,我们两个人分一碗。</p> <p class="ql-block">两个人分一碗肉燕,一碗10粒,11元。</p><p class="ql-block">肉燕又称太平燕,是福州的一道传统小吃,属于闽菜系-福州菜,福州人逢年过节,婚丧喜庆,亲友聚别,必吃“太平燕”,即取其“太平”、“平安”之吉利,故“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p> <p class="ql-block">服务员在包肉燕。肉燕别称扁肉燕。肉燕皮是由猪肉加番薯粉手工打制而成,是福州的特色小吃,燕皮薄如白纸,其色似玉,口感软嫩,韧而有劲。肉燕馅料则是将鲜鱼肉、猪腿肉,一起剁为肉泥,虾干、荸荠剁成末状,加适量骨汤、蛋液、味精、绍酒、虾油(或精盐),用筷子拌匀为馅。</p> <p class="ql-block">这两种特色小吃对于我们这些部分人来说都是第一次,过去听都没听到过。</p> <p class="ql-block">吃完鱼丸和肉燕,张老师又带我们吃旁边的另外一家叫捞化的特色小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依土捞化。捞化‌是一种福州特色小吃,属于米粉类食品。其制作方法简单,将米粉放入沸水中快速烫熟,然后加入预先熬制的高汤,撒上葱花即可食用。</p> <p class="ql-block">看看人家是怎么制做的。</p> <p class="ql-block">捞化的配料丰富多样,包括猪血、猪肝、猪腰、猪大肠、牛肉、牛肚、羊肉、鸭胗、花蛤、老蛏、章鱼、鱿鱼等肉类和海鲜,以及青菜、蘑菇、木耳等蔬菜。</p> <p class="ql-block">两人一碗已经吃不动了,现在是八个人两碗。张老师还要带我们去三四家特色小吃,我们只好“举手投降”,“缴枪不吃”啦!</p>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开始于晋朝,成形于唐、五代,完善于两宋,鼎盛于明清,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三坊七巷以南北为中轴,西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东巷(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合称三坊七巷。三坊七巷是福州最具代表性也是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p>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住着以林则徐、沈葆桢、林觉民·冰心、严复、甘国宝、林徽因、郑孝胥、陈宝琛等知名人士。</p> <p class="ql-block">张步深先生过去就住在三坊七巷中的衣锦坊,今天他主动担任我们的导游。我们首先从衣锦坊开始参观。</p><p class="ql-block">衣锦坊是“三坊”中的第一坊,旧名通潮巷。据说由于坊内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之后衣锦还乡,荣耀乡里,所以坊名也改为了“衣锦”。过去称“通潮”,则是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福州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p> <p class="ql-block">步深先生小时候曾经住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大家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拍片。</p> <p class="ql-block">张老先生偷着乐我们。</p> <p class="ql-block">两位老友在巷子里漫步。</p> <p class="ql-block">面姐开心地摆了一个pose。</p> <p class="ql-block">文儒坊是“三坊”中的第二坊,该名在宋时就已存在。据《榕城考古略》载,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居此,改今名”。郑穆任国监祭酒,是国家最高学府的重要官员,从三品的官附。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林则徐母亲故居。‌林则徐的母亲陈帙(1759-1824年),福州人,家住文儒坊‌。陈帙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是陈圣灵,是陈高后裔家族的一员。陈帙在18岁时嫁给了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婚后他们共同养育了11名子女。</p> <p class="ql-block">文儒坊第一个文明公约。</p>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南北贯通的主要街道。</p> <p class="ql-block">官巷,也叫郎官巷,为三坊七巷之一。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因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清代名人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巷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严复外,另一位是17岁从郎官巷呼啸出门,24岁就在北京菜市口英勇就义的林旭。这位被尊为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少年才俊,参与康有为发动的"公车上书",成为中国近代杰出的维新志士。</p> <p class="ql-block">陈先生的几张作品受到张老师的表扬和鼓励。</p> <p class="ql-block">沈葆桢故居。沈葆桢(1820年-1879年),原名沈振宗,字幼丹,又字翰宇,福州人。晚清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严复故居。</p> <p class="ql-block">福州天后宫建于元代,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宗教建筑,主要供奉妈祖。</p> <p class="ql-block">福州天后宫。</p> <p class="ql-block">林觉民.冰心故居。</p> <p class="ql-block">下午,步深先生又亲自陪我们去鼓山。鼓山,平均海拔800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鼓名山牌坊位于涌泉寺山门前,上书“石鼓名山”为鲁迅笔迹,1972年兴建。牌坊由八根石柱支撑,石梁、斗拱均施彩绘,飞檐四翘,上覆青瓦。</p> <p class="ql-block">入门时刚好碰上一群参观考察的和尚。</p> <p class="ql-block">鼓山摩崖石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刻于宋代。鼓山的摩崖石刻共有文字摩崖石刻712段,其中现存653段,在福建诸名山石刻中居首位。上起北宋,下迄当代,前后延续近千年,字体篆、隶、行草、楷俱全。</p> <p class="ql-block">通往鼓山十八景的古道。</p> <p class="ql-block">更衣亭。</p> <p class="ql-block">明天我们将去宁德和霞浦,步深先生即将与我们分手告别,另外老友在观景台上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再次感谢步深先生陪同我们游览泉州和福州,感谢老人家给我们带来终身难忘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在鼓山十八景观景台远眺大雾中的福州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