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冬至日一行六人自驾平山六岭关和盂县万花洞。一大早从温塘下高速后沿平山崎岖不平的60公里山路7点半左右到达六岭关村附近,我们车停在枣沟附近一座桥边。冬至寒风凛凛,我们稍事装备沿桥下河道踏冰而行。</p> <p class="ql-block">六岭关距河北省平山县六岭关村0.5公里。古时从盂县月湾村到六岭关口要翻越六座山岭而得名——六岭关。该关口现存有人工开凿的山口,旧关建筑已无存。关口南北山丘上尚有石头垒砌的城墙基石遗痕。有传说是战国所置,有说东汉所置。众说纷纭。有历史记载设置六岭关是在“明代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设置六岭关(四镇三关志)”。“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筑城置戍“(《方舆纪要》)。历史上,这里曾是北方少数民族偷袭和进攻中原的路径,是一重要的军事咽喉要道,是内长城 上的重要隘口。至今约600年历史,此关原有关门一座,门高约2米,关口两侧各有一个巍峨的土石墩台,俗称战台。后因驼队通过不便,关门于民国期间被拆毁。现六岭关的关门及附属建筑已荡然无存,两侧的墩台也只剩两堆土石山丘可供观览,山坡上现还存有城门岩。城门岩即六岭关关门处,残墙基石分布在关口南北两侧,据资料称全长758米,全部由自然山石垒砌,现已全部倒塌无存,不到近前很难分辨出来有残存的城墙基石。</p> <p class="ql-block">万花洞 在盂县东北白马山摩云岭之东崖,洞深邃,其壁如石柱攀龙,严若宫殿,有的又如奇花异果,珍珠连串。如此种景象系石灰岩受地下水浸蚀,流滴凝固而成。万花洞乃北方罕见的大溶洞,系石岩溶洞。周围群山环绕,灌木丛生,环境极优美,洞口朝西南方向开,正面右壁上刻有民国年间盂县知事王育昌书写篆体“万花洞”三个字,侧身而入,洞渐宽大,洞内支岔较多,洞底高低不平,内分三洞五厅,即东洞 、隔扇洞、蛙鸣洞,前厅、中厅、后厅、隔扇厅、蛙鸣厅。</p> <p class="ql-block">六岭关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六岭关附近的拦水坝,沐浴在金色阳光下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到山谷尽头有一天生桥和一正在行程的大冰瀑。</p> <p class="ql-block">从大冰瀑回返30米左右左转进入一大山谷,沿山谷碎石路急剧攀升,来到一断崖处,这里有几根破木头靠在山崖处,看来要靠这两根木头上去了。不过上去并不容易有人从后面推,前面人拔石缝艰难上去。上去后又放绳子,连拉带拽,六个人终于折腾上这个断崖。上断崖后还有一个坡度五六十度的大坡照样还是先上去放绳艰难往上爬升六七十米。</p> <p class="ql-block">上来后进松林往下走,一路苍松翠柏树木郁郁葱葱。</p> <p class="ql-block">进入这个门后爬升七八十米进入万花洞。进的洞来,外面有供奉黄大黄二石碑,和盂县民国执事所提“万花洞”石刻。</p> <p class="ql-block">小洞口进入后里面另有乾坤,大洞套小洞,洞中有洞左旋右绕,或高或低或上或下,简直如入迷宫。洞中钟乳石形态各异美不胜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