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利长篇小说《今生今世》暨《华文月刊.杨红利文学专题》分享会综述

意水

<p class="ql-block"><b> 杨红利长篇小说《今生今世》</b></p><p class="ql-block"><b> 暨《华文月刊.杨红利文学专题》分享会</b></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25日,由灞桥区文联、《华文月刊》编辑部、杨红利艺术馆共同举办了杨红利长篇小说《今生今世》暨《华文月刊.杨红利文学专题》分享会。会议由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会长、陕西省职工作协会员李胜利先生主持。</p> <p class="ql-block">  参加会议的嘉宾有:灞桥区文联主席、西安市灞桥区政协原副主席李剑君;《华文月刊》《陕西文学》杂志副主编李印功;西安交大附属中学高级教师、陕西省教育督导学会、语文学科视导评估专家组原副组长黑永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游记名家联盟副主席、灞桥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王飞;灞桥区作家协会秘书长张娟;西安文理学院历史学教授陈正奇;西安武警学院教授杨若文;原中共西安市委党校教授、陕西省民政厅特邀区划地名专家王琪玖;西安联大教授王书萍;西安理工大学教授,诗人、作家、画家郑勐;陕西作家协会会员,诗人、作家、评论家李红;《李子红了》公众号主编李新社;碑林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翟红芳;文化学者、散文家、诗人,终南性灵社社长陈嘉瑞;网名“阳春白雪”“喜马拉雅”平台主播李晓萍;陕西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评论家协会会员、全国中高考作文辅导名师鹿丁联;西安市灞桥区作家协会顾问、灞桥区政协资料主编许卓良。</p> <p class="ql-block">  《华文月刊》副主编李印功先生向大家介绍了《华文月刊.杨红利文学专题》策划、组稿、编辑的过程和发行情况,以及发行后的反馈,他发言的题目是:“敲响杨红利老师文学专题这面鼓”他说:这期文学专题的目的是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打造杨红利老师的文学、书法形象。杂志出版前有策划,杂志出版后以纸质杂志为依托的网络平台推介宣传是重头戏,是华文月刊杂志的优势项目,拳头产品。我们有庞大的网络推送系统:一是国内的华文月刊写作网络培训基地的网络平台,即闻名全国的已经创办了16年的陈清贫网校(也叫陈家大院),后来与华文月刊杂志社战略合作,网校成了华文月刊写作网络培训基地。培训基地共有六个辅导群、两个班级群、三个交流群,在群人数超过万人,注册学员4037名。辅导名师和遍布全国各地的学员,他们都是网络传播的生力军。杨老师文学专题的精美电子版,经他们之手,广泛传播。二是海外华文作家交流群。华文月刊开设了四年的世界华文作家作品选栏目,架起了海内外华文文学交流的桥梁,在著名旅美华文作家评论家陈瑞琳老师的指导下,形成了北美、欧洲、亚洲和港澳台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传播网络。海外华文作家通过网络平台,领略了杨老师文学创作和书法创作的成就。三是把杨老师文学专题中的重点作品和鹿丁联、李红、杨若文、郑秉多老师和华文月刊王继庭总编写的评论,在首都文艺家、陕西文坛、鲁茅文学、三秦散文家等网络平台推送。四是动员文友在各自的朋友圈和自媒体平台推送,催生文学朋友圈效应。总之,我们想方设法让更多的人看到听到杨老师的文学专题。在华文月刊推出文学书法专题,对杨老师来说,是一件总结多半生文学创作和书法创作的大事,作为基层作家,这样的机会并不多。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做好!感谢杨老师对我给她多次说过的“作品就是作家的鼓,有了鼓就要敲;作家不能做窝里罩”的观点的认可,选择了华文月刊,给了我们在华文月刊上展示她文学书法人生风采的机会!也感谢各位老师对华文月刊的关注!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杨红利简单分享了长篇小说《今生今世》的创作感言,她说:</p><p class="ql-block"> 要说为什么选择写《今生今世》这样一个女性题材的长篇小说,大概有三个原因:第一,我的原生家庭重男轻女非常严重,我一直以来的强势实际上是一种心底里的叛逆。第二,是我在写汉字,研究汉字结构的时候,发现一个规律,撇画一般要写得收敛而捺画就要写得舒展,笔画粗壮有力才好。不知什么时候看到说,笔划也分阴阳,撇画为阴捺画为阳,联想到女为阴男为阳。我强烈的感觉到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根深蒂固,贯穿始终。所以书中就有了翻字典的一段。第三,男尊女卑还算罢了,女人时常不被看作是个人,女人是物件、是玩物、是用品,所以我书中就有写道女人可以换钱。我们站在高处看,残忍对待女性,是世界性的,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今天,世界各处依然不能用自然人的视觉对待女性,所以就有了《今生今世》。</p><p class="ql-block"> 倒不是为了写计划生育政策对与不对,实际上人类到了文明时代,计划生育是必然的,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计划,现在的育龄人群选择生育与否,实际上也是实行计划生育。只不过在计划生育那个特定时代,残酷对待女性的现象比较突出,比较集中。所以我选择了那个历史时期。</p><p class="ql-block"> 我在《今生今世》中为了充分表达内容,在表现形式上用了很多心思。我想全视角讲故事、讲人物心里活动,让表达符合逻辑,所以我尝试用人称转换,让作者先看了主要人物自己写的书,叙述起来就能得心应手。我想让小说丰富多彩,尝试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人物一实一虚的变化,主角两个丈夫的对比,书中两上莲花山的对比等。有些很难在故事情节中表达的人和事,我尝试了意识流、尝试了梦魇、尝试了人与灵的对话等艺术形式。</p><p class="ql-block"> 总体来说,我感觉一部长篇小说要有厚重感,要有张力,要有穿透性,就要努力在历史事件和人物各人意志的交汇点上挖掘主题,结构情节,设置人物。尽力表达时代的悲剧性和人物性格的悲剧性。我在这方面努力了,但作得不一定很好,有些地方显得粗疏,有些地方合理化不够,欢迎大家点评。</p><p class="ql-block"> 会议在进入自由讨论时,大家发言积极,各有高评。</p> <p class="ql-block">王飞说:</p><p class="ql-block"> 认识杨红利老师是灞河边的一次活动,她说是蒲城人,感到非常的亲切。杨老师多才,在书法,绘画,摄影,文学等领域才华横溢。特别是对灞桥文史方面的贡献也非常突出,她遍访历史文化遗迹,独自完成了很多的文史书籍资料,在灞桥功不可没。同时,她悉心给孩子传授书法和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后继有人。</p><p class="ql-block"> 《今生今世》这部小说,一是古诗体的标题引人入胜。每一条标题就是一句典雅的诗句。给人美的享受。二是语言特色鲜明,干练洒脱。文如其人,不拖泥带水,句式讲究,有些地方谴词精致精到。三是直面女性现实,呼唤尊重女性关爱女性的好小说。小说整个是从心底对女性悲情婚姻人生的深切诉说。在来生来世的未来,女性同胞该以什么样的精神姿态活出自己的人生,这是一个沉重的人生课题,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这部应该是女性长篇小说的一部力作。祝贺杨老师!</p> <p class="ql-block">  王琪玖说: </p><p class="ql-block"> 《今生今世》的篇幅并不长,只有二十三万字,故事情节也并不是很复杂,出现的人物也不是很多,应该是个小长篇。但是,它的文学内涵却极其丰</p><p class="ql-block"> 一是,我认为,《今生今世》的主题向度多维,直面现实人生,文学意味深邃。这即是我所说的主题意蕴极其丰厚。就《今生今世》文本的叙事架构而言并不复杂,讲述的是吴一男、吴一男的闺蜜的婚姻爱情和家庭生育故事,这是作品的叙事主线;副线是社娃一家的家庭生活和生育故事,韩茂蓬一家的家庭和生育故事,张乡长一家的家庭生育故事。这几个小城镇和乡村家庭的生育故事,或明或暗,或紧或松,互相交织,这些看似荒唐怪诞的以生育为核心的日常生活悲剧、喜剧、闹剧中,不动声色地把艺术的笔触,伸向了家庭、爱情、亲情、家庭教育、家庭养老和啃老等等诸多方面。主题意蕴非常丰厚,不仅仅是女性生育问题,不仅是浸透了中国女性生命和生存血泪的血泪史,而且是饱蘸着中国女性身心苦难书写的屈原“天问”式的质询和控诉书。</p><p class="ql-block"> 第二,《今生今世》全方位地呈现了中国社会封建宗法伦理的罪恶,展示了中国当代女性在生育困境中的身心苦难,以及她们身陷封建宗法伦理泥淖无法自拔的悲惨命运。女性的祖先虽都有着神圣的光环,体现女性创造人类世界的伟大。但是,到了以父权和夫权崛起的尧舜禹时代,女性便降低为父权和夫权的附属地位,虽然这是文明进步,也就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但我们仍然会悲哀地发现,女性由于先天性的或者说是性别角色的影响,女性被逐出了神圣的祭坛,而且成了封建宗法制度祭台上的“活物”。封建宗法伦理,是中国文化之癌,这种文化的癌细胞,无迹可寻,无影可抓,是一种“无物之物”,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大众文化心理的基因,代代相传。所以,封建礼教,封建宗法伦理吃人,被吃者吃人,即是如此。所以我说,《今生今世》全方位地呈现了中国社会封建宗法伦理的罪恶,展示了中国当代女性在生育困境中的身心苦难,以及她们身陷封建宗法伦理泥沼无法自拔的悲惨命运。</p><p class="ql-block"> 第三,《今生今世》的艺术创造具有极为独特的艺术魅力。就《今生今世》小说文本的故事架构和叙事流变而言,我感觉到杨红利在《今生今世》的艺术表现手法上,借鉴和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艺术表现手法,在展示和揭示现实问题时,借助夸张、变形、隐喻、幻想等技巧,用梦境场景和情节,打通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文学表现形式壁垒,使现实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并且籍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从而更好地传递思想观念和文化价值。使读者更加积极地思考和分析作品中的文化、人性、社会和历史等问题,增强了读者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这个艺术创造很独特,很有创造性。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杨若文说:</p><p class="ql-block">《今生今世》给吾人的总体印象:为女人的性别叫屈,为女人的苦劳立碑。但,小说没有浮在这一浅层,而是抡起斧头挖向深处。 (一)社会现实有冰冷也有温热,总是需要去体察。究竟女性人生是怎样的温冷?男性想体验体验怎么也够不着的,女性作家对此却是熟透的了。写起来自然是行云流水,能给读者一个真来,这是此书的魅力。吾人,一名男性,在《今生今世》中遇见了诸多的想不到。原先的印象只是做女人很累很累,却对这一群体心理上的苦楚与人格上的受屈感觉很淡。这部小说让我触摸到,老天爷对她们太不公了!其实老天爷只是赋予她们生育时少不了的煎熬与生后养育中的一连串儿烦扰。这些。女士们还能承受。吾人要亮明的是,她们心理上的苦楚与人格上的受屈,却是人间给强加的。而兴风作浪者乃4个字:男尊女卑!这,带给妇女的精神之压,远远超越了老天爷的简单赋予。全书也围绕这4个字布局谋篇,整个 22章凸显的全是这个,甚至字里行间都散发着这4个字味儿,我嗅到后就有直冲喉咙的痛感。</p><p class="ql-block"> 不管天怎么旋、地怎么转,等级的底层仍是底层,等级底层的最底层的妇女,也就最卑微、最可怜了,等级观念就是这样生下了男尊女卑。杨红利目光之敏锐、笔端之锋利,是将等级观念血淋淋的真面给亮了出来,主题的开掘自有不凡之处。这,正是吾人看好《今生今世》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二)吾人提出并在多篇文章中反复重申:“情”分为情感、感情。前者指外界刺激下的的心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等;后者乃心理距离远近,包括亲情、友情、爱情。《今生今世》的亮眼之处,是巧借一个“情”字的“双互动”。第一个互动,书中的人物与作者的彼此呼应;第二个则是吴一男与闺蜜信件往来中的内心倾吐。说起友情,作者把同是受到男尊女卑深度伤害的两位女人惜惜相连,将长期累积的苦闷化为情感,通过信件往来按捺不住地喷发出来。小说很难容下的长段大论,在这里有了平台,便将主题开掘到深处,也新颖别致,增强了小说诱力,写作技巧上还是很讲究的。爱情,往往是不少小说的热点,在《今生今世》篇幅不大却很浓烈,体现在第二任丈夫胡源身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陈嘉瑞说:</p><p class="ql-block"> 1、 杨红利的《今世今生》是一部揭露、反抗、批判“男尊女卑”陋习的重头力作!在中国,男尊女卑的陋习几千了,不断有作品在揭露和批判,但把它和中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计划生育”结合起来,放在这个大背景下来揭露、声讨和批判,就更有典型性和血淋淋的批判性了。</p><p class="ql-block"> 中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奉行的“计划生育”的所谓“国策”,在中国、甚至在全球,都可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场运动。这场运动,今天在座的基本都是亲历者。所以读这部小说,是在作者文字锋利的撕扯下,重新撕开我们痊愈的伤口,让当年的记忆重新滴血。</p><p class="ql-block"> 作品中描写的场景和惊心动魄的故事,让我们更痛彻和痉挛般的体会到,那种失去人性、想象不到的血腥与残忍。所以,这部小说是对男尊女卑陋习的诉讼状,一篇声讨檄,一部控诉书。</p><p class="ql-block"> 作者是一个女性,又亲身经历了那场运动,她从一个受害者、亲历人的角度,再现、揭露、反思那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令人刻骨铭心的运动,是在替女性发声,替女性鸣冤,为女性呐喊。从这个角度来说,《今生今世》是一部反映中国当代史不可缺少的重头作品。</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替女性朋友们谢谢杨老师!替人类文明的进程谢谢杨老师!几千年来,中国妇女一直处在被奴役、被践踏、被忽视、被冷落的地位。她完成了宗族的传宗接代,在宗族的家谱上,却没有自己的本名,要依附男人改叫“某某氏”;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却必须从一而终;女性亡故了,男人可以再娶,那人亡故了,女人却不能再嫁;男人可以拈花惹草,叫风流韵事;女性却要守节,否则就要家法从事,重罪沉潭,为此,不惜祭出贞节牌坊。所以,男尊女卑的几千年,妇女的历史就是一部偏见史、奉献史、冤屈史、血泪史。</p><p class="ql-block"> 妇女就是生育机器,就是男人性发泄的对象。在士子文人心目中,女性就是男人玩弄欣赏的对象,比如风行华夏几年年的女性缠足运动(缠足始于北宋,明清是鼎盛,1912年,孙中山下令废除,1949年解放后完全废止),完全就是一种病态畸形的对女性的摧残和伤害。</p><p class="ql-block"> 2、这是一部十分成功的小说。看一部小说成不成功,就看他是否塑造出活生生的、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如同白嘉轩、鹿子霖、黑娃、田小娥,没有这几个人物形象的塑造,《白鹿原》不可能是成功的。如同孙少平、孙少安、田晓霞等,没有这几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平凡的世界》也不可能是成功的。《今生今世》塑造的人物形象,吴一男、社娃、胡源,还有计划生育办的主人韩茂蓬等等人物,都是乡间村巷、呼吸有热气的活生生的人。尤其是吴一男,是小说塑造最为成功的人物。</p><p class="ql-block"> 鉴于这部小说的深刻现实性和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以及主题揭示的深刻寓意性,能不能发动大家各方联系,促成其由小说改编成电视剧。</p><p class="ql-block"> 3、艺术特色上说三点</p><p class="ql-block"> (1) 结构上吴一男同学闺蜜的设计新颖出奇,很有创造性,这个做法还很少见。作者是以第三人称叙事的,在这个常用的机构中,作者又别出心裁地设计一个闺蜜同学来,通过她的存在,通过她们之间一直不断的通信来往,从另一方面映衬、呼应着吴一男的生活和苦闷,反映着畸形的计划生育带给妇女的苦难和家庭命运的变故。比如闺蜜的癫痫儿子,是在放置节育环的情况下怀孕生产的,那么癫痫病的来源和节育坏箍在胎儿头上到底有没有关联,谁也说不清。但因为是计划生育下诞生的癫痫儿,给这个家庭带来了灾难,却是无可辩驳的。总之,这个叙事情景的设计给作者的讲述带开了左右逢源、调剂余缺的极大方便,很有创造性。</p><p class="ql-block"> (2)典型的细节描写。写小说,故事完全可以虚构,细节一定要真实。作者有着真实的计划生育工作经历,本身也是一位母亲。大量的生活实践,让她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细节《今生今世》中最让人过目不忘的就是红塑料桶溺死胎儿的细节,桶盖当时还往上顶了顶,可见胎儿是活着的。这一幕让吴一男刻在了脑子里,一生也忘不掉。因为当时要完成计划生育指标,社娃的媳妇必须引产,不能活着生下来。所以大夫是不带犹豫地果断采取了措施,大夫当时还用手压了压桶盖,等胎盘下来扔进去以后,就让人立即处理了。这样一个细节同样也令读者过目不忘,很有画面感,凄惨而令人心悸。后面吴一男说社娃把红塑料桶种进土地里,长出一颗颗娃娃头,在长出一个个肩膀手臂,哗啦哗啦地摇摆,景象让人骇然而恐怖。另外一个细节同样真实不移,社娃暑天和老婆在厦房里,门窗大开着,赤裸做爱的景象让吴一男撞见,村里这样的景象实际中就有。这一个细节有力揭示了社娃夫妇生育力旺盛,连生五胎又怀一胎,而且不生男娃不罢休的原因。类似真实的细节作品里还有不少。</p><p class="ql-block">(3)梦幻与现实的无过度切换,丝滑无痕迹。作品里,许多梦幻和真实场景之间,亦真亦幻,真假莫辨,紧密围绕着叙事,灵活巧妙的无缝过度,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语言表达功夫,也是作品的一大特点。四、杨红利是一个多面手,具备一个传统文化人的基本素质。古代的文人,琴棋书画、礼乐射御书御都能懂,都有修养。杨红利也一样,除过这本小说,之前还有一本《郭家大院的姑娘们》出版。不但小说能写,她还能写散文,吟诗、制联、作画、书法,样样精通。古代文人所具备的技能,她基本都具备。再加上她的坚定信心、持之以恒、敢想敢干,杨红利的文学创作基础扎实,爆发力很强,期待能有更大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  陈正奇说:</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我叫陈正奇,是个学历史的,对文学是个门外汉,也属于业余爱好。记得忠实先生曾讲过一句话,没有读过作品,就没有发言权。因此对杨红利《今生今世》分享会很高兴应邀参加,但没有发言权。然对作者杨红利本人还是有认识的,说几句不关痛痒的话,请大家凉解。</p><p class="ql-block"> 认识杨红利整整20年了,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一个不大爱说话,好表现自己的人。但近几年来,尤其是退休后,特别是与卓良先生珠联璧合以后,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又是书法,又是绘画,又是小说,又是散文,即有现代诗,又有近体诗,几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文化人。</p><p class="ql-block"> 他继长篇小说《郭家大院的姑娘们》之后又新推出长篇小说《今生今世》。这是难得一见的文化现象,与卓良先生的三个”博士”长篇相得益彰,交相辉映。</p><p class="ql-block"> 我祝愿他们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走的更长,更远。</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李红说:</p><p class="ql-block"> 《今生今世》,这是一个决绝的书名,决绝的爱,决绝的恨,决绝的赴汤蹈火,决绝的断舍离……总而言之,《今生今世》的书名,瞬间点燃了我心里的小火苗,引发出我无数猜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独树一帜的交错结构:小说的主角是“我”的同学吴一男。但作者并不单纯以第三人称推进,而是通过吴一男的“自传体小说”,和“我”这个看似局外人的看和诉说,交相辉映,或纠缠,或分离,张弛有致,疏密互补,旋转着螺旋样地滚动前进。</p><p class="ql-block"> 这是有一定难度的结构方式,但杨红利把握得很好,对接得严丝合缝,没有一点割裂感,游离感,不管是“我”对吴一男的补充介绍,还是吴一男和“我”血淋淋的述说,都给人无限的亲切感、在场感和淋漓感。</p><p class="ql-block"> 淋漓尽致是小说的最好状态!</p><p class="ql-block"> 2、《今生今世》的淋漓感,还表现在对生育,对生命的深入思考和深刻认知上。</p><p class="ql-block"> 小说第一章就以吴一男的自传体小说推出吴一男六亲不认的二儿子,并由此引发出吴一男对生命,对女人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孕育生命从头至尾,本质上就是一场新生命对母体的掠夺,儿奔生娘奔死啊。该死的上帝当初就这样设计了女人。”</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段让人惊骇让人震颤的认知,没有血淋淋的经历,发不出这振聋发聩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然而,这声音并不是无由头的孤立存在,它弥漫在整个小说的每一个角落。作者以倒叙的手法,将这个当头挑起,悲怆又震撼地拉开了吴一男——一代女人悲剧的帷幕。</p><p class="ql-block"> 3、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p><p class="ql-block"> 对吴一男这个人物,作者是很费了心思的:小个子,但利索,倔犟、好强、自主性强。</p><p class="ql-block"> 为了突显吴一男的性格,作者列举了两个例子:蹲在炕上看书,彻夜,高兴了就蹲跳;拉架子车要驾辕,被车辕架得老高,不得不放弃。</p><p class="ql-block"> 吴一男看着医生用特制的铁钩子把女人的一堆小肠和输卵管从深如老井的腹腔里勾出来,摆在女人肚皮上一根一根地捋,一根一根地辨认着输卵管,感觉“仿佛受术者就是自己”,“薛医生每捋一下受术者的管肠,吴一男的肠子就痉挛一下,一会儿工夫大汗淋漓”。</p><p class="ql-block"> 4、闪耀又豪阔的语言特色</p><p class="ql-block"> 《今生今世》的整体语言风格算得上快人快语,少顿挫,少修饰,少啰嗦,正与吴一男的直爽决绝相吻合。</p><p class="ql-block"> 但就具体笔法而言,又处处亮色,彰显着一个艺术人的生动和活跃。</p><p class="ql-block"> 比如:稀里糊涂把饭倒进脑袋上这个洞里,倒下就又睡了。</p><p class="ql-block"> 比如:一头短发都站在了头上。</p><p class="ql-block"> 比如:吴一男难堪的悲哀的情绪写在她扭曲的脸上。</p><p class="ql-block"> 比如:一脸的笑容还在笑着,神已经梦游去了。</p><p class="ql-block"> 写到这里,突然感觉吴一男对苍龙脊的比喻,正可以看作《今生今世》语言最好的概括:快人快语的主体风格,构成了那“背无一仞宽,旁有万丈垂”的苍龙脊;那些妙趣横生的句子,正如苍龙脊上闪动的鳞片。五颜六色的爬山人把苍龙脊盘活了,灼灼发光的具体描写,让《今生今世》的叙写豪阔中透射出诱人的明亮与生动!</p> <p class="ql-block">翟红芳说:</p><p class="ql-block"> 作者透过这些血淋淋的故事,将中国传统观念的“重男轻女”思想对妇女的毒害,展露在读者眼前,引发读者的回望与思考。譬如,吴一男闺蜜给其来信写道:“人类控制数量,要女人来承担痛苦,以女人的健康为代价,甚至还有孩子”!“我依然迷茫。生育的是女人,节育的还是女人?本来男性节育比女性节育可操作性和伤害性都要小,为什么对女性这样残酷”?“人类需要女性生育能力,而社会不需要这个能力了,代价和牺牲也需要由女性来承担”。吴一男的闺蜜本来有着很幸福的家庭,就因为避孕戴了节育环,孩子头顶着节育环出生了,胎里带来了癫痫的毛病,一个幸福的家庭也从此走上了血泪历程。读到这里,读者自然地会产生这样的联想:节育带给女人的不仅是身体的伤害,更是心灵的重创。</p><p class="ql-block">官僚作风的轻视践踏主管计划生育的韩茂蓬主任因为儿子患白血病去世,为了传宗接代,先是不顾妻子的身体状况,让其去做试管婴儿,失败后,又找社娃的大姑娘“借腹生子”。社娃女儿因为父母离散,无依无靠,加上复仇心理,和韩茂蓬苟合,一个存心不良,一个心有不甘,都使用避孕药,造成生下的孩子不男不女,社娃女儿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跳崖自尽。韩茂蓬利用官僚手段把社娃姑娘变成自己地下情人,对社娃姑娘始乱终弃,导致她走上了绝路。还有张乡长利用职权,开假证明,挤占吴一男合理的二胎指标,造成吴一男没指标的二胎孩子四处躲藏等等等等。</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杨红利的长篇小说《今生今世》,是一部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是一首特殊历史环境下女性命运的悲歌,也是警醒女性争取自由平等的呐喊。其呼吁全社会尊重女性,关注女性身心健康的主旨,颇有意义。作者借助作品启发人们思考:有了独立自主的女性,才能有美满幸福的家庭,也才会有稳定和谐的社会,健康精劲的人类。在</p> <p class="ql-block">鹿丁联说:</p><p class="ql-block"> 一.以深刻敏睿的描写视角,震撼人心的女性叙事,填补了被人们忽略的题材领域。杨红利的长篇小说《今生今世》,视角独特,题材新颖,主旨深刻。她以敏睿的洞察力和文学表达,描绘出上个世纪现实生活中那一段波澜起伏的社会生活,用笔锋利、深刻、纵阔,文史兼具,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可读性。在这部二十余万字的长篇叙事中,作者将笔触伸进上个世纪罕为人们关注的计划生育事件中,站在历史的纵深处,叙写出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男尊女卑思想对广大妇女身心的摧残和戕害。生命与非生命的轮回,女性用苦难为历史背书,应是时代远去的长长的沉重的叹息。</p><p class="ql-block"> 《郭家大院的姑娘们》在历史事件与个人意志的交汇点上构思情节、设置人物、挖掘主题。将几十年间中国社会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切入,以纺织工业建厂为契机,以纺织厂所在地郭家滩一户殷实之家众姐妹的人生轨迹为线索,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地展开描写,从而以直观形象的画面,勾勒出了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与普通百姓命运的跌宕起伏,以及平民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不懈努力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展示出纺织女工的婚恋、生活和精神追求,以及困惑、辛酸和坎坷的命运。特别是通过不同人物生存状态的描述,体现出个人命运与社会变迁的交集,塑造出了郭慧珍、郭慧川、郭慧月、郭昆仑、伊万诺维奇等性格各异、时代特征鲜明的人物群像。读来令人百感交集,浮想联翩。其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极其坎坷的人生轨迹,不断地敲击着读者的心扉,令人心生感慨,思绪绵绵。</p><p class="ql-block"> 二.广阔的视野,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构成杨红利诗歌、散文的独特意境和张力,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与熏陶。打开出版于2020年杨红利与丈夫许卓良的合集《竹林之风》,映入眼帘的是短短的自序:《携手指夕阳》。开篇一句:“我们在人生的半途,走到了一起。”短短的十五行文字,不足五百字的短文,交代了成集的经过和书名的来由。尤其是开头那句,不遮不掩,率真而入,尽显直爽与开朗,杨红利散文的风貌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三.笔力雄浑大气,洒脱飘逸,字体犹如铁画银钩、点画流畅,可以说是新一代现代常规板的字帖。 杨红利诗文本佳,而书画更绝。她参加“秦东红袖书画展”,为《秦东红袖书画展集》撰写序文: “ 红袖秉椽绘日月,烟霞先后不同春。秦东女子竞须眉,但使山河面目新。大秦之东,南依雄伟壮丽的西岳华山,北粘妩媚温柔的渭河之水,这一片艺术家沉香破茧的沃土,孕育了无数书画名家。但看秦东红袖一展,笔墨丹青勾勒挥洒中,或见理趣,或抒志向,或寓禅意,或写儿女情长,确不输须眉之笔。” 可以看出,杨红利的笔力之雄浑大气,磅礴与非凡。真可谓情涌笔端,挥毫绘画,吟咏唱和。秦地多才女,巾帼引人醉!</p><p class="ql-block"> 四.艺术人生集中展现的“杨红利艺术馆”,名作荟萃,精品云集,呈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学造诣。 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正街现代花城社区B座地下大厅的“杨红利艺术馆”,面积近200平方米。馆内分布硬笔书法教学区、软笔书法教学区、文学作品展示区和讨论分享区等几大区域。走进“杨红利艺术馆”,浓郁的文墨气息扑面而来,仿佛步入琳琅满目的文化长廊。粉刷一新的墙壁上悬挂着杨红利的60余幅书画作品,山水、花鸟系列佳作营造出浓郁的书卷氛围,小楷、大楷、隶书、篆书跳跃着生命的激情,展现出笔墨的意趣。</p><p class="ql-block"> 十多米长的条形木桌上,陈列着数百本文学著作。杨红利、许卓良的6部约200万字书籍和原稿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俩人编辑的20余部约900万字的书籍格外引人注目,120多部文友赠书,仿佛在叙说着两人和文友之间的友谊和往昔的故事。透过这些珍贵的作品,可以看到俩人内心的丰盈,襟怀与气度的饱满。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丰富的作品,见证着他们立足于灞桥文化这片丰厚的文化热土,在这片热土上获得了滋养,又将其回馈于这片热土的情怀与胸襟。</p> <p class="ql-block">《喜马拉雅》主播阳春白雪李小萍说:</p><p class="ql-block"> 听了各位老师的点评,我要更加努力的把杨红利老师的作品搬上喜马拉雅,让更多人用听力读杨老师的作品,品杨老师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郑勐先生为祝贺杨红利新书发布、《华文月刊.杨红利文学专题》出刊,赠送国画四条屏“梅兰竹菊”</p> <p class="ql-block">张娟说:</p><p class="ql-block"> 杨红利老师的新作与前期的作品《竹林之风》、长篇小说《郭家大院的姑娘》相比,人物形象塑造更鲜明突出、情节叙述更精彩曲折、主题意蕴更深厚宽广、写作手法更多元娴熟、思辨探索力度更深刻全面。作品真实、细腻的呈现、记录让具体背景下的具体事件更具历史感和时代性,引领当下的人们了解历史、反思历史,在此基础上积极思考时代洪流与个体生命发生激烈冲突时,如何更加理性、清醒地走出封建传统宗法道德观念的桎𥞴,走出“男尊女卑”内在对立束缚,在更高的层面实现自我意识的提升,自我认知的觉醒。以通往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最终目标,以时刻“在路上”的主动警醒踏出一条不念前生前世,不惧来生来世,只求“今生今世”的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的超越之路。</p> <p class="ql-block">李胜利说:</p><p class="ql-block"> 我一口气读完了杨红丽女士的长篇新作《今生今世》,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可不是吗?我们这一代人正是史无前例的基本国策的推行者和实践者。“一对夫妇一个娃,少生优育为四化”的宣传语至今仍在记忆深处。所谓“天下第一难”“一票否决制”存续了近40年。在有史以来数千年的农耕文化中,“养儿防老”“儿女双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观念根深蒂固。人们由“不接受”到“基本接受”转变为“接受并适应”,委实不易。尤其是从事这项工作的职能部门,所经历的酸涩苦辣,至今让人不寒而栗。在“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和“特殊举措”乃至产生的后果,利弊共存,见仁见智。经常成为过来人茶余饭后的谈资。</p><p class="ql-block"> 作家杨红丽女士以其独特的视角,细腻的语言,锐利的笔锋,有温度的文字,为我们讲述了那个特殊年代的故事,给我们留下的不只是一声叹息。</p><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剧,出生率下降明显,人口红利面临严峻挑战。尽管从国家到省市,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以应对人口的老龄化,然而收效甚微,以至于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对这种不容回避的、正在发酵的社会热点,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并以文字的形式加以反映,目前鲜有人敢问津,因为太过敏感,尚需时间疗愈。而杨红利女士则斗胆下笔,愿做先吃“螃蟹”的“碰海人”。愿以文学艺术形式,复原了那年那月发生的故事。将自己从事医务、国策宣教的经历以及走街串巷、下村入户,接触到的无数育龄妇女为“节育”派生出的“悲喜剧”,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现给读者,实属难能可贵,在现了其所担当的社会责任。</p><p class="ql-block"> 《今生今世》的故事和人物事件、关系比较简单。然而,每读起来,让读者,尤其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我们这代人,感同身受,苦涩有加。文中虚拟的这些故事就曾发生在我们周围,至今历历在目。加之通过作者精心的编构,精湛的专业知识、深厚的文学积淀、以至于书中的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杨红利女士生长在纺织城,父母、丈夫都曾是纺织厂职工。本地的风土人情、山川人脉、文化渊源,都让她如鱼得水。尤其是对文化艺术的钟爱,让她老有所为,乐在其中。唱歌、书法、绘画、诗词、联赋,无不精通,故有“才女”之雅称。三年前,大手笔、高视野、多角度创作了以纺织城纺织厂兴衰为原型的长篇小说《郭家大院的姑娘们》,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次写《今生今世》更是得心应手,从构思到完成,不到两年的时间,让人刮目相看。</p><p class="ql-block"> 当你看到《今生今世》中的人物刻画、环境描写、心理活动,饮食服装,交通工具等等,包括人物的身份、职业、性格、语言都是非常精到的,甚或是无懈可击的。这足以印证了“熟悉的人写熟悉的生活,事半功倍”所言不虚。另外故事的发生地滋源,莲花山……这些环境、背景是让书中的人物“得其所”“畅所想”“有所为”。但其身上所发生的故事,包括身份、行为、习惯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书中的人物既有“追求美好,积极向上”的理想色彩,也有感叹“命运无常,生不逢时”的无奈与捉弄。几代人身上传统观念延宕、现代思想冲击,以至于决定了他们的意识和行动,成为故事中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冥冥之中,隐隐的“轮回”影子笼罩,让人扪心自问。 此外,人性的弱点,如贪婪、自私、私欲、性欲也通过人物的故事得以展现。在社会、家庭、父母、学校诸方面,对后代的影响和教育也不可忽略。忤逆、叛逆、无情、报复,继而走向极端,无不让人联想到生态平衡,尊重自然,回归自然,顺应自然,谨慎干预的现实意义。总而言之,《今生今世》,生逢其时,是一部描写现实题材的力作,值得称道。其所展示的场景,对那些对国策“知其表,不知其里”的人们是一种深度普及。带给人们的深层次思考,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彰显出来。</p><p class="ql-block"> 最后,谈点写作感受,那就是通篇“悲剧味太浓”,或可以通过“微调”的方式得以稀释,比如“胡源的眼睛一只失明,另一只能看见”“低血糖昏迷6小时内是可以抢救过来的”其子“存厚和志远,可以有一人体恤父母,成其事业……”等等……</p> <p class="ql-block">  杨红利中学老师黑永先说:</p><p class="ql-block"> 我在纺织城工作了25年,纺织城是我的第二故乡。今天回故乡有幸参加杨红利作品“分享会”,非常高兴。刚才分享到了诸位关于杨红利作品的鸿论,使我受益匪浅。现在,我从杨红利人品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两点感触:一、祝贺;二、祝愿。</p><p class="ql-block"> 一、祝贺</p><p class="ql-block"> 热烈祝贺杨红利长篇小说《今生今世》出版!热烈祝贺《华文月刊》“杨红利文学专题”面世!热烈祝贺“分享会”完美召开!杨红利的作品取得骄人成绩,是由她端好的人品作基石的。她在学生时期就是一个多才多艺,品学兼优的三好生。她是我在四厂中学带的第一届学生。从1971年初一到1976年高二毕业(当时学制是初中3年高中2年),5年间,她是我班的团支部书记、宣传委员、班长。她思维高屋建瓴,学习专心致志;她热心助人,是团结同学的核心。她积极协助我管理班级,我们班年年都是先进集体。走出校门,她多经磨练,终有如今建树。我品读过她的诗歌、散文、小说、楹联;鉴赏过她书法、美术,无不为她的真挚情感、生动文笔、优美画面所吸引。她的作品的思想和艺术高度,正是她端美纯善的人品的映照。我向杨红利表示衷心地祝贺!</p><p class="ql-block"> 二、祝愿</p><p class="ql-block"> 12月10号我收到杨红丽的报喜短信,说:“老师,学生在文学杂志《华文月刊》出专题了。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味道,请老师指正。”我回短信说:“美宁,热烈祝贺!打开手机,映入眼帘的是封面的头像下,赫然‘著名’二字的顶冠。我也要随之飘起来了。”看到学生胜于蓝,取得如此骄人成绩,做老师的我,怎能不心花怒放,舞之蹈之?但在高兴之余,还是有点难以名状的担忧。 让我没有料到的是,我还没有把我的“担忧”说出来,杨红利的短信就来了。她说:“老师,我清醒着呢,这只不过表示文友们对您学生的认可。这些都是虚名头。我是知道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越是这样,我就越要有好的文学作品。所以,好好学习要紧。”没啥说的了!看到红利这样的话,我可真要飘起来了。我对她说:“你的头脑如此清醒让我特别高兴,特别放心,有了这个境界,新的成就已经在向你招手了。1996年我刚到交大附中的时候,发现这里的学生一个比一个气傲,于是我给他们定了个班训:“力争上游,不物虚名”,这也是我的自律铭。20多年后,还有不少学生说,这个班训成了他们的座右铭。”杨红利立刻回信说“牢记老师的教诲。”这就是杨红利!一个处誉不乱的杨红利!杨红利的乳名叫“美宁”,她现在把“美宁”作为笔名用了。非常名副其实。外在才高美丽,内在德馨宁静!</p><p class="ql-block"> 我祝愿红利美宁百尺竿头,期待她更好更多的作品问世!谢谢!</p> <p class="ql-block">  灞桥区文联主席李剑君作总结发言,他说:</p><p class="ql-block"> 杨红利曾是我的同事,工作上杨红利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单位开的多次大型会议,从会议室布置、会议摄影、出会议剪影展板,交给他的任务都能很好的完成。</p><p class="ql-block"> 杨红利这个人性格、情趣都很好,从她所有作品里你都能看到,她悲天悯人,乐善好施,勤奋好学,乐于助人。</p><p class="ql-block"> 学习孜孜不倦,人虽然退休,学习没有间断,这些年书法方面,文学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她的书法小楷在灞桥区来说达到这个水准的人还不多。文学方面格律诗、自由诗都是上程,散文、游记、书评都写的很好。今天有听到大家对她长篇小说的评论,我作为灞桥区文联的人,也感到非常高兴,这也是我们灞桥区文联的荣耀。</p><p class="ql-block"> 希望杨红利对自己的两篇长篇小说,作进一步打磨。希望杨红利保持旺盛的创作精神,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会议介绍了《华文月刊》总编王继庭,他为杨红利中篇小说《树》写了长评,书评题目是:“对生存和死亡的诠释解读---读杨红利中篇小说《树》”。</p><p class="ql-block"> 王继庭总编因路途遥远不能参加会议,委托李印功传达对杨红利的祝贺,并祝分享会圆满成功。</p> <p class="ql-block">  会议介绍了评论家郑秉多,他写的评论文章的题目是:“历史的反思,现实的关照---杨红利长篇小说《今生今世》赏析”。因故不能参加会议,在微信里送来祝福。</p> <p class="ql-block">  会议介绍了网络文艺家协会会员段小芸,她评论文章的题目是:“唤女性意识的觉醒---读杨红利长篇小说《今生今世》”。她在微信里祝贺分享会圆满成功。</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主持人说:</p><p class="ql-block"> 今天,杨红利长篇小说《今生今世》暨《华文月刊.杨红利文学专题》分享会非常成功,大家一致认为,杨红利是一个有着魏晋雅士风骨的真正的文化学者。她不仅擅长书法绘画,吟诗作文样样精通,而且思考深刻,视角独特,建树非凡。</p><p class="ql-block"> 杨红利为各位嘉宾准备了她写的小楷书法作品,赠送大家,表示诚挚的感谢。感谢黑老师为她播种了文学基因!感谢灞桥区文联对她一直一来的文学艺术造诣的培植!感谢各位嘉宾在百忙中阅读作品并写书评!</p><p class="ql-block"> 杨红利为大家每人书写了两幅对联,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p><p class="ql-block"> 灞桥区文联</p><p class="ql-block"> 《华文月刊》编辑部</p><p class="ql-block"> 杨红利艺术馆</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26日</p> <p class="ql-block"> 杨红利艺术馆介绍</p><p class="ql-block">杨红利,女,1958年出生,西安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有诗词、散文、中篇小说文集《竹林之风》、长篇小说《郭家大院的姑娘们》《今生今世》。陕西妇女书画家协会会员,灞桥区老年书画学会副会长。擅长硬笔及秦篆、隶书、行书、楷书。</p><p class="ql-block"> 杨红利艺术馆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正街现代花城社区B座地下大厅,面积约160平方米。馆内分布硬笔书法教学区、软笔书法教学区、文学作品展示区和讨论分享区域。馆内现展出杨红利部分书画作品60余幅;展出杨红利、许卓良文学著作6部约200万字成书和原稿;编辑书籍20部约900万字;文友赠书120部。杨红利曾在西安美院版画系学习绘画结业,素描、水粉、国画、版画都有涉及。也曾进行过专业的摄影训练,一段时间的工作以摄影为主,大型会议摄影居多。自幼习书,工作期间一半时间排版写字,跟毛笔打交道。</p><p class="ql-block"> 艺术馆展出的书法作品是杨红利书写的各种书体。楷书最先临摹颜真卿《多宝塔》,后学欧阳询《礼泉碑》,最终偏爱欧楷,小楷、榜书都以欧楷为主,参以隶法。学书以来,敬羡欧阳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故不断研学各类书体。大篆常临《毛公鼎散氏盘》、小篆始于李斯《峄山碑》常临邓石如《千字文》;隶书学有《张迁碑》《曹全碑》;行书学习王羲之《圣教序》欣喜赵孟頫的《桃花诗》、文征明的《滕王阁序》;大草酷爱怀素一挥。</p><p class="ql-block"> 硬笔书法教学多年,认可二田硬笔书法教材,认为笔画优美,结子有据。软笔教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性格爱好推荐教授不同书体,桃李葱郁。</p><p class="ql-block"> 馆藏文集《竹林之风》,收录杨红利、许卓良多年来创作的诗、词、联、赋、散文、小说,约五十万字。能够从各个侧面反映作者对生活的认知和感悟。杨红利长篇小说《郭家大院的姑娘们》选取纺织工业题材,塑造郭慧川、郭慧珍等郭家七个女性人物形象,她们个人的喜怒哀乐与时代的变迁水乳交融。她们不同的人生经历和落幕方式令人扼腕。既是一部中国当代纺织女工家庭生存状态的生活史,更是一部当代工业题材的发展史、兴衰史。呈现在读者眼前的这部小说,其内容,尤其是纺织工人生活细节的描述,是其他小说中不多见的,其中的人物形象也是文学画廊中少有的、立体的。因而,这部小说,具有当代工业发展的史诗般的意义和价值。杨红利长篇小说《今生今世》,以计划生育时期为历史背景,纵及远古造字,广射世界各处,通过虚构计划生育工作者吴一男和计划生育对象之间生与生、死与死,人与人、鬼与鬼的恨与仇的纠缠,为女性发声。《今生今世》,其思想意义和创作手法,借助于作品的形象和内容,值得长久地琢磨和品咂,描写视角深刻敏睿,以震撼人心的女性叙事,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p><p class="ql-block"> 许卓良长篇小说《杜兰若博士》故事贯穿了清朝未年、民国至上世纪六十年代。杜兰若的命运与沈汉轩、沈汉光兄弟的一生紧密纠缠。全书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一代女知识分子的情怀,还有她们在时代洪流面前的窘迫。许卓良长篇小说《新冠新冠——顾雪利博士》以顾雪利、沈一云博士为主线,反映他们在世纪之交创办隆回生物医药公司的艰辛和坎坷。微小的病毒撬动了时代车轮。他们的命运烙满了自己性格的悲剧色彩。许卓良长篇小说《杜雨生博士》以主人公杜雨生博士的爱情事业为主线,展现了在经济体制改革转型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生的跌宕起伏。围绕这一主线,塑造了田建国、马鸿君、朱志强、韦英、李娟等诸多人物群像,面对改革大潮不同的命运归宿,其中尤以杜雨生、田建国两个典型人物的命运令人瞩目。它展示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生的欢乐与悲凄、伟岸与渺小,拷问了生命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取向,具有极强的批判意义! </p><p class="ql-block"> 朋友赠书非常珍贵,有陈忠实先生各个时期出版的散文和短片小说,还有陈忠实文集全套,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以及著名陈忠实研究家邢小利先生所著的《陈忠实年谱》《陈忠实转》等有分量的著作。朋友赠书多种多样,诗词歌赋散文小说,文学艺术百花齐放,不一一列举。后期,艺术馆将这些书籍登记造册,方便浏览。艺术馆开设书法教学活动,开设书法硬笔班、书法软笔班。软笔学习开设隶书班,学习《曹全碑》《张骞碑》;开设楷书班,学习欧阳询《礼泉碑》、颜真卿《多宝塔》。学习对象老少皆宜,有教无类,常年招生。现已有学生初见笔力,作品在馆内展出。艺术馆欢迎书画爱好者来馆自习。艺术馆开展笔会活动,接展书画同人各种书画展,接办文学爱好者新书发布及研讨会,文学讲座、读书会等事宜。 </p><p class="ql-block"> 杨红利艺术馆 </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