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国: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藏晋察冀边区影像原件》编辑手记

少军

中国摄影出版社 <b>碾盘沟</b><br> 2024年12月24日 09:05 河北 晋察冀边区影集原件<br><br>1946 年 6 月前后,为向世界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晋察冀画报社洗印出唯一一套 12 英寸大小的照片。此后,这批照片经由美国进步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带去美国,准备择机发表。斯特朗回到美国后不久,因麦卡锡主义开始横行,照片在历史中沉寂下来。1958 年,斯特朗女士第六次来中国前,将这批照片精心制作成影集藏在一座教堂的储物间内。1970 年斯特朗女士在中国去世,几年后这批照片被拍卖收藏,2016 年辗转回到中国。<br><br> 历史从未被遗忘,只是在沉寂的岁月中,静待有心人将它启封。 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编辑出版这部《影像中国: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藏晋察冀边区影像原件》,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只为最大程度保留及呈现这批原件的历史原貌。 <br><br> 高度还原原件的历史原貌 <br><br>在编辑过程中,我们如获珍宝,怀着极大的责任感小心翼翼地处理这些原件,因为我们深知即使是一个破损的纸角、一笔淡淡的划痕都在述说历史的真相。 作品原件按专题分装在四本影集里,四本影集对于其中专题的归类有着自身的逻辑。其中,第一、二本影集均为军事斗争专题,即“军事斗争(一)”“军事斗争(二)”;第三本依次含了“民主建设”“生产运动”“文化教育”三个专题;第四本依次含了“日寇暴行”“群英大会”“国际友人”三个专题。四本影集共有八个专题,我们在编排时将“日寇暴行”专题移至画册最前,既有利于揭露日寇丧心病狂的侵略行径,也有利于揭示中国人民水深火热的处境和晋察冀军民展开艰苦卓绝的军事斗争的背景。其他七个专题顺序未作改动。 <br><br> 晋察冀边区影集原件 《影像中国: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藏晋察冀边区影像原件》内页翻拍 <br><br>为高度保持作品原件的历史原貌,我们对原件进行了精确到毫米的测量,并在书中等大还原。而对于中英文图片说明、专题名称的纸质原件,由于其不仅尺寸大小不一,裁剪不规则,而且时间长远造成纸张老化,个别原件有损边缺角的现象,为使版面美观工整,我们没有按等大还原的方式展示,但我们还是取最大的长度和宽度进行了测量,在版面下方标注了原件尺寸,供读者参考。 对影像原件进行精确到毫米的测量,并在书中等大还原 对于<br><br> 中英文图片说明、专题名称的纸质原件,取最大的长度和宽度进行测量 专家学者严谨考证,查漏补缺 <br><br>书中的 130 幅图片,影集中没有标注其拍摄者。现在我们标注的拍摄者,是根据顾棣先生口述录音整理,并参考《〈晋察冀画报〉文献全集》《透过硝烟的镜头》《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经典丛书·晋察冀抗战摄影集》《沙飞摄影选集》等文献资料核对完成的。尤其是顾棣先生,他在战争年代就进入晋察冀画报社,从事过 13 年的摄影底片档案管理工作。这批影像原件经他亲手交付边区交际处,今天又由他对回流的影集进行完善,这也可以说是一段完满的历史因缘了。 作品原有的中英文图片说明上,留存着斯特朗女士和原收藏者的修改痕迹,向我们展示着这套作品的整体性和历史性。盖因它们诞生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下,同时又几经转手,这些文字说明存在个别的错漏或误输入,因此我们重新输入、整理,并根据专家考证和审读意见对有误处进行了更正,加注补充说明。<br><br>本文转自中国摄影出版社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