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志"彬彬诲子弟, "良"风习习桃满园</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二(10)班 李景泰</div> 在高中时期,我遇到了一位特别的老师。上课时有些同学总会上眼皮和下眼皮打架,可是在他的课上却能够适时地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和气氛,让同学们也精神抖擞。曾记得他开过这样的一个玩笑:“平常不认真的同学上课睡觉,老师会训斥说上课了还在睡觉;若平常认真同学上课睡觉,老师会说,这位同学睡觉还在上课,这就是惯性思维的影响……"既把课上内容讲解了一遍,又点醒了睡意重重的同学,可谓一举两得,真是巧妙而又智慧。<br> 他,就是我的语文老师——杨志良。<br> 杨老师戴着一幅眼镜,显得很斯文,站在讲台时循循善诱,引人入胜。他的课堂总是那么不拘泥常规而又生动有趣的。记得有他在教授孔子《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时,他让同学们们分角色扮演孔子和孔子四位弟子的角色,并要求同学们用客家方言去演绎孔子与弟子“问志—述志—评志”的情节。在演绎过程中,同学们心中与古文的隔阂悄然化解,与此同时,观看演绎的同学也被熟悉而亲切的客家方言逗得捧腹大笑,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也让同学们耳目一新,获取新知事半功倍。<br> 杨老师还喜欢找一些热点时事逢周五时在班上给我们去了解,并要求我们以周记的形式撰写时评。到下个周五时,杨老师就会向同学们反馈上周同学们周记的完成情况,并分享部分同学的佳作。因此,周记成了同学们倾诉和发泄的好出口。杨老师课堂的另外一个特色是课前的三分钟演讲。他通常会课前提前3分钟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演讲,并在同学们的演讲之后给予恰如其分的点评。课前三分钟演讲是培养同学们胆量和了解不同故事的平台,也渐渐地变为了同学们上语文课的盼头。<br>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被老师和同学们推荐到学校举办的普法演讲比赛,虽然比赛前我已将稿子内容烂熟于心,可不免还是紧张。在比赛前一天,杨老师亲自帮我规划了比赛流程,并且点评了我的演讲表现,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杨老师还让我在班里彩排了一回。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和鼓励给了我莫大的心灵慰藉,才使最后的我站上讲台,大放异彩,拔得头筹。<br> 杨老师还是个丰富多彩的人。杨老师在公众号上的一篇文章《灭鼠记》以第一视角出发,叙述了杨老师夫妻两人与老鼠斗智斗勇,来回周旋的经历。那是我头一次了解杨老师的文章,一字一句都特别准确细腻,辞藻朴实无华,字里行间将"斗鼠"的趣味,活灵活现地展现于读者眼前。<br> 在一个春光无限好的黄昏,我漫步在校园的操场边,正面遇上了杨老师,我放慢脚步,挥摆着手,正要向老师问好,可张开的嘴却忽得没了音响——杨老师没看我这边,目不转睛望向不远处的母子俩。“看好儿子……"他的眼中满是慈爱。树叶揉碎了夕阳洒落在他板直的身躯上。定格的那一刻,仿佛是世上最美最动人的油画。我不忍打破那份宁静,心中记下这幸福的一幕就知趣的走了……<br> 以上就是我印象中的杨老师:课堂别开生面,有趣有效;文字真实生动,有血有肉;生活温馨惬意,有情有爱。文"志"彬彬诲子弟,"良"风习习桃满园,何其有幸,在高中遇此良师,值此教师节良机,祝愿杨老师节日快乐,家庭幸福,年年桃李,岁岁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