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正定古城,古称常山、真定,是连接燕晋两地的咽喉之地,历史上曾与保定、北京并称为“北方三雄镇”。正定拥有丰富且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以“九楼四塔八大寺”为代表。“九楼”为四个门楼、四个角楼以及阳和楼;“四塔”指凌霄塔、华塔、须弥塔、澄灵塔;“八大寺”分别为隆兴寺、广惠寺、临济寺、开元寺、天宁寺、洪济寺、舍利寺、崇因寺(后三寺已毁)。其中广惠寺内的华塔(多宝塔)在中国古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著名古建大师梁思成称其为“海内孤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广惠寺是正定八大寺之一,</span>位于正定城的南门里,始建于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4)。<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清两代这里的香火极为兴盛,乾隆皇帝曾多次到寺拈香礼佛,临塔观景,并钦题额匾,曰“妙光演教”。</span>寺内原有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天王殿、前殿、华塔、地藏殿。<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因自然和人为的破坏,</span>寺内建筑仅存一座华塔,所以又称“华塔寺”。</p> <p class="ql-block">进入正定古城南门后,透过南门广场就能看到精美的正定广惠寺华塔。</p> <p class="ql-block">华塔的创建年代,现有资料记载多歧,普遍认为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5年)。现存华塔为金大定年间重修后的重要遗存,明、清历代均有修葺。在1999年重修时发现宋“太平兴国四年”题记,故现存华塔年代不晚于宋。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华塔因远望如巨型花束,俗称花塔,又因华塔内供释迦、多宝佛,故又名多宝塔。</span>华塔塔高33.35米,由主塔和四小塔组成,塔身分为四层,八角砖砌仿木构楼阁式塔,主塔立于八角形台基上,首层四周绕以回廊,四正面辟拱形门可出入。</p> <p class="ql-block">主塔四角各附建一座半六角扇形亭状小塔,小塔环抱主塔,高低错落,主次相依,精巧华丽,壮观秀逸。</p> <p class="ql-block">自主塔北门拾级而上,可达二、三层,二层仍设回廊,廊内壁置佛龛,外设平座。第三层无回廊,塔身骤小,平座宽敞,周边砖砌栏板,显得格外开朗。塔身东、西面为假门,余四面为斜方格假窗。</p> <p class="ql-block">华塔在正定四塔中占有重要一席,它属于花塔型,重要特征就是在塔身上半部分装饰有各种繁复的花饰,看上去好像巨大的花束。这种塔形成于宋辽金时期,元朝后几乎绝迹,国内现存华塔总数也不过十几座,正定华塔是现存为数不多的华塔中造型最奇特、装饰最华美的一座,其艺术价值以及在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已被古建筑界所公认。梁思成在《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中这样评价广惠寺华塔:“若由形制上看来,这华塔也许是海内孤例,其平面及外表都是一样的奇特。”</p> <p class="ql-block">第四层即华塔壁塑部分,也是华塔精华之所在,通体彩塑力士、兽首、狮、象、佛、菩萨等艺术造型,并以八角八面交叉布局,期间分别以莲座、单檐小塔间隔。华塔立面繁华富丽,既承袭了印度教的华丽,又兼具犍陀罗的形式,以及中国传统建筑的式样,在建筑史上尤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p> <p class="ql-block">塔之顶层,有高高耸起的八脊青塔顶,顶之最上冠以仰莲宝珠。塔刹早年坠毁,式样不详。</p> <p class="ql-block">临济寺外广场眺望华塔</p> <p class="ql-block">广惠寺华塔、临济寺澄灵塔、天宁寺<span style="font-size:18px;">凌霄塔三塔同框照。</span></p> <p class="ql-block">暖色调灯光下的华塔,进一步展示着这座古塔的魅力,让这座古色古香小城的历史底蕴在夜色中绽放。</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皇帝曾二次来此拈香礼佛并登华塔题诗作赋,<span style="font-size:18px;">题写匾额。</span>《冬十一月既望广惠寺多宝塔》、《辛丑暮春瞻广惠塔作》、《丙午季春瞻广惠寺塔作》,使得广惠寺华塔更加声名远扬。</p> <p class="ql-block">赵生明烈士生平简介</p><p class="ql-block">赵生明,1917年出生,陕北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6年入伍,是晋察冀军区四纵十旅二十九团副团长。</p><p class="ql-block">1947年8月24日,晋察冀野战军四纵队奉命解放正定城。赵生明率领的二十九团追击一股国民党军到了华塔附近。敌人躲进塔 内,从古塔的二层平台上,居高临下,频频向我军扫射。如果我军采用重型武器,清缴塔内残寇易如反掌,但是这座古塔也会毁于一旦,赵生明深知华塔的历史价值,权衡利弊后,他果断命令战士不用炮轰,改用轻武器进攻,以减少炮火对塔身的损坏。经过激战,敌人最终被消灭,华塔得到了保护,而赵生明却在战斗中不幸被敌人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0岁。战后,赵生明烈士被追授为“大功功臣”。</p><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这位保护古城的英雄,将他牺牲时所在的南门里改名为“生明街”。大功功臣赵生明,在战火中保护华塔的故事被后人永远传颂。他的这种忠义精神也成为了古城榜样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散落于寺院中的古碑、碑座。</p> <p class="ql-block">广惠寺多宝塔记</p><p class="ql-block">此碑刻立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碑文主要记述 了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至景泰二年(1451年)重修广惠寺 佛殿僧廊及弘治八年(1495年)重修塔座和弘治十四年(1501 年)建地藏殿等事宜。</p> <p class="ql-block">重修广惠寺塔殿记</p><p class="ql-block">该碑刻立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撰文、书丹者不详。碑文主要记述了嘉靖三十一年重修广惠寺塔殿之事。</p> <p class="ql-block">重修会馆过庭碑</p><p class="ql-block">原为南关山西会馆碑刻,后用于修筑护城河石桥。2001年7月护城河石桥重修时被发现。该碑主要记述了山西会馆由明代晋宁庵发展而来,后扩建重修及山西会馆建筑布局等内容。</p> <p class="ql-block">重修阳和楼记</p><p class="ql-block">碑刻立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大学士石瑶撰文。碑文主要记述了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真定知府熊逵重修阳和楼之事宜。此碑原立于阳和楼上的碑亭。</p> <p class="ql-block">河北自由行</p><p class="ql-block">时间:2024年9月10日——2024年9月19日</p><p class="ql-block">本景点游览时间:13日13:00点,30分钟</p><p class="ql-block">门票:15元,60岁以上免票</p><p class="ql-block">天气:晴•20——29℃</p><p class="ql-block">摄影:乡间小道</p><p class="ql-block">文字:乡间小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