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被迫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p> <p class="ql-block"> 在这场艰难且伟大的征程中,有30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汉子”,用“铁脚板”踏上了征途,坚定不移地跟党走。无论是爬雪山、过草地,还是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她们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勇气。她们不仅参与了军事行动,还在后勤保障、医疗救助等方面为长征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这30名女红军是:</p> <p class="ql-block"> 第1名:蔡畅</p><p class="ql-block"> 蔡畅(1900年5月14日-1990年9月11日),汉族,原名蔡咸熙,湖南湘乡(今双峰县)人。李富春的夫人。她是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卓越领导者。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成员,蔡畅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青少年时期受进步思想影响,开始关心国家前途与命运。1915年进入长沙周南女子师范学校求学,参与反帝反封建运动。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 回国后积极投身大革命浪潮,与何香凝等人致力于中国和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经历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与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央红军长征中年龄最大的女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出任陕甘省委统战部部长。</p><p class="ql-block"> 建国后,历任全国妇联第一、二、三届主席,第四届名誉主席;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她的贡献被广大人民所铭记。她的坚定信仰、革命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p> <p class="ql-block"> 第2名:邓颖超</p><p class="ql-block"> 邓颖超(1904年2月4日-1992年7月11日),河南省光山人,生于广西南宁。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p><p class="ql-block"> 早期参与领导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组织觉悟社,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积极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和争取中国的和平、民主斗争。</p> <p class="ql-block"> 建国后,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第六届全国政协主席等多个重要职务。她提出了许多关于女性权益的重要观点和主张,如女性应求学、有一技之长、参与社会劳动等。参与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为妇女获得婚姻自由等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p><p class="ql-block"> 邓颖超与周恩来是亲爱和睦、关系融洽的夫妻,他们的相处模式令人羡慕。她艰苦朴素,与周恩来一样,将个人生活置于革命事业之后,为国家节省开支,体现了高尚的个人品质。</p> <p class="ql-block"> 第3名:康克清</p><p class="ql-block"> 康克清(1911年9月7日—1992年4月22日),女,汉族,江西省万安县人,朱德同志的夫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卓越领导人。历届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席,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副主席。</p><p class="ql-block"> 1925年开始投身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早期参与农民运动,积极投身革命。跟随红四军上井冈山,参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在江西瑞金担任红军总司令部直辖的女子义勇队队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两次翻越雪山,三次䠀过草地,历经艰辛,展现出极高的革命精神和军事才能。</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革命中,康克清不仅是朱德的坚定战友,也是一位出色的革命领导者。她严于律己,心系群众,始终坚守党性原则和群众路线。她在新中国成立后,致力于妇女儿童工作,成为全国妇联的重要领导人。推动《婚姻法》的修改,关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被誉为“康妈妈”。</p><p class="ql-block"> 康克清1929年与朱德结婚,一生未育,但两人相互扶持,共同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在朱德去世后,康克清每年清明都亲自祭奠,持续15年未曾间断。她的一生都在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以及妇女儿童的福祉而奋斗,她的贡献和影响力深远而持久。她的一生,是对"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最好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 第4名:贺子珍</p><p class="ql-block"> 贺子珍(1909年9月28日—1984年4月19日),女,汉族,原名桂圆,又名自珍。江西省永新县人。贺子珍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既是毛泽东的第三任妻子,也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妇女运动领袖。</p><p class="ql-block"> 贺子珍在大革命前后入党,并积极参与游击战争,成为井冈山第一位女党员,第一位女红军战士。她曾任共青团永新县委书记、中共吉安县委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等重要职务。</p><p class="ql-block"> 贺子珍1928年与毛泽东结婚,并在湘赣边界特委和红四军前委机关做机要和宣传工作。1934年,她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在长征路上为掩护为保护担架上的钟赤兵,身中17块弹片。头、背、肺部被炸入弹片,终生没有取出,后被定为三级甲等残疾。</p> <p class="ql-block"> 贺子珍与毛泽东共生有三子三女。然而,两人的婚姻关系在1939年终止。1937年,贺子珍因伤前往苏联治疗,但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包括被强制送入精神病院拘押。直到1947年,她才得以回国。</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贺子珍曾在东北任东北财经委员会党支部书记,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浙江省妇联主席等职务。1979年,她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这是党对她历史功绩的肯定。</p> <p class="ql-block"> 第5名:刘英</p><p class="ql-block"> 刘英(1905年10月—2002年8月26日),女,原名郑杰,张闻天同志夫人,湖南长沙人。刘英同志是原中央纪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他是张闻天的夫人,不仅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也是张闻天同志的忠实伴侣和战友。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刘英出生于1905年10月,早年在长沙女子师范学校学习期间接触到了革命思想,并于1925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丈夫被敌人杀害后,她作为革命遗孀只身赴苏联深造。在苏联期间,刘英学习了革命理论与无线电技术,并认识了张闻天。</p> <p class="ql-block"> 回国后,她被派到中央根据地工作,主要从事宣传与组织方面的工作,并逐渐与张闻天熟悉起来。1934年,她踏上了长征之路,与张闻天逐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在1935年11月喜结连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她主要在张闻天身边从事机要以及宣传、组织方面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建国后,刘英跟随张闻天担任了驻苏联大使馆参赞、外交部部长助理等职务,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贡献。在张闻天受到错误批判后,刘英受到牵连,被撤销了党内外职务。“十年特殊时期”开始后,她继续受到冲击,但与张闻天一起度过了艰难的时光。刘英于2002年8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p> <p class="ql-block"> 第6名:刘群先</p><p class="ql-block"> 刘群先,原名刘琴仙,1907年生,江苏无锡人。幼时当过童养媳,后在纱厂做童工时接触到了革命思想。她是博古的妻子,一位杰出的革命者和女工运动领袖。</p><p class="ql-block"> 刘群先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当选为无锡总工会委员,同年6月到武汉参加全国劳工代表大会。10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与无锡同乡秦邦宪(博古)相识,1928年5月二人结婚。1930年5月回国,在总工会担任宣传干事、妇女部部长。</p> <p class="ql-block"> 1933年6月,她陪同李德经由汕头进入闽西、江西苏区,在苏区总工会负责女工运动。1934年2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委会委员。同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并担任妇女队队长。到达陕北后,在总工会女工部任部长。</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武汉、重庆两地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由于操劳过度,高度紧张,且常被国民党特务跟踪追捕而突发神经性疾病,被送到澳门治疗,未见成效。1939年,被送往莫斯科治疗休养。1942年,她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不幸牺牲。</p> <p class="ql-block"> 第7名:李坚真</p><p class="ql-block"> 李坚真(1907年1月14日-1992年3月30日),女,原名李见珍,广东丰顺人,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李坚真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也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政治家。</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广东丰顺县革命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央苏区第一位女县委书记,中共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并参与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均担任了重要的领导职务,为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东省粤中区(今佛山市)党委书记、第一书记,广东省委书记兼省纪委书记,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是中共第八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在中共十二大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著有《李坚真回忆录》。</p><p class="ql-block"> 1992年3月30日,李坚真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她一生生活简朴,反对浪费,始终坚守信仰、克己奉公、严于律己。她献身祖国革命和建设事业60多年,身后没有为自己的亲人留下一分钱,用“廉”字写下了浩然正气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李坚真的丈夫邓振询(1904—1943.8.3) 又名邓仲铭,江西兴国县人,是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1926年参加革命活动,1928年春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8月随新四军部队转移时,任中共江南区委副书记的邓振询遭国民党军队袭击牺牲于秦淮河高桥渡口,时年39岁。</p> <p class="ql-block"> 第8名:李伯钊</p><p class="ql-block"> 李伯钊(1911年3月20日-1985年4月17日),原名李承萱,曾用名戈丽。出生于重庆市渝中区大梁子。戏剧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主席杨尚昆的夫人。1925年,在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读书,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因参加爱国革命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1926年赴苏联学习。1928年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p><p class="ql-block"> 李伯钊1929年与杨尚昆结婚。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到闽西苏区工作,曾担任红军闽西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彭杨军政学校政治教员等职务,并在瑞金任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教员及《红色中华》报编辑。此外,她还创办了蓝衫团戏剧学校(后更名为高尔基戏剧学校),并担任校长,为红军培养了一大批革命文艺骨干。</p> <p class="ql-block"> 李伯钊不仅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展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还多次主演话剧、舞蹈等,深受红军指战员的喜爱。1934年10月,她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干事,为长征途中的文艺宣传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1935年9月,被派到红四方面军办文艺训练班,随军南下川康边。1936年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工农剧社社长。</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李伯钊继续投身于文化艺术事业。她曾任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顾问以及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此外,她还创作了歌剧《长征》和话剧《北上》等表现红军北上抗日艰辛历程的优秀作品,为中国戏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p><p class="ql-block"> 然而,这位杰出的女性革命家和艺术家在1985年4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她的离世让许多人感到惋惜和悲痛,但她留下的革命精神和艺术成就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第9名:钱希均</p><p class="ql-block"> 钱希均(1905年-1989年9月11日),女。浙江诸暨人。1922年入上海平民女校学习。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入党,1926年与毛泽民结婚。毛泽民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被称为红色大管家,后英勇牺牲。</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时期,钱希均曾任中共中央出版部发行科科长、交通员,中共顺直省委组织科、机要科科长,中央苏区《红色中华》报发行科科长。1934年参加了长征,是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30名女战士之一。</p> <p class="ql-block"> 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后,钱希均任陕甘宁边区国民经济部秘书长。1946年任中共上海沪西,浦东区委组织部部长。曾参与领导上海申新第九棉纺织厂工人罢工。</p><p class="ql-block"> 建国后,任轻工业部办公厅副主任。是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钱希均是一位具有深厚革命背景和丰富革命经历的女性,她的一生都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p> <p class="ql-block"> 第10名:陈慧清</p><p class="ql-block"> 陈慧清(1909年12月8日—1983年4月8日),广东番禺人,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发的夫人。她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致力于革命斗争和工人运动。参加过省港大罢工,并被选为省港织造总工会常委。参与了广州起义等重要历史事件。</p><p class="ql-block"> 1929年陈慧清与邓发同志结为伴侣,共同为革命事业奋斗。1931年至1934年,随邓发到江西中央苏区国家政治保安局,任党总支书记及邮政检查员。在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进行的五次大“围剿”中,陈慧清和部队一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p> <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她跟随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入云南,组织派她随陈云经香港前往苏联,因怀孕数月,且在途中患病,陈慧清不得不折回部队,继续随红军长征。陈在长征途中,前后为时两年,途经11省,历尽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一直跟随主力红军于1936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展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斗争精神。</p><p class="ql-block"> 建国后,陈慧清担任了广东省民政厅副厅长、省总工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她还积极参与广东省妇联、广东省政协、广东省人大常委等工作,为广东省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她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她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p> <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