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高平故城考

乐山乐水

<p class="ql-block">  高平故城位于今微山县两城镇驻地两城。夏商时,属任国。西周属茅国。春秋后期,茅国被邾国所灭,其地属邾国。</p><p class="ql-block"> 鲁哀公七年(前488年)秋,鲁国攻克邾国。尔后,此地又复归任国。汉初,置橐县,属山阳郡。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年),封丞相魏相为橐县侯。橐县为西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东汉明帝永平二年(59年)橐县等5县增封给东平宪王苍,为东平国的食邑国。东汉章帝改橐县为高平县,仍属山阳郡。三国魏因之。曹魏正元中(254~255年),封镇东大将军诸葛诞为高平侯,食邑3500户。高平国,晋置。据《晋书·武帝》载: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封车骑将军陈骞为高平公,都昌邑城。《晋书·地理志》载:“兖州,高平国,统七县:昌邑、巨野、方舆、金乡、湖陆、高平、 南平阳。”东晋太宁二年(324年)七月,尚书令郗鉴被封为高平县侯,食邑1800户。南朝宋初,高平郡辖高平县等9县,郡治从昌邑县迁至高平县。宋武帝永初三年(422年)十二月,北魏入侵,高平、泰山、金乡等地一度陷入北魏。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元年(457年),省湖陆县并入高平县,扩大了高平县辖区。北魏因之。高平郡,晋为高平国,东晋末国除,刘宋为郡。据《晋书·陈骞传》载:“(刘)宋受禅,(高平)国除。”据《宋书·州郡志》载:兖州刺史,高平太守,领县六:高平、方舆、金乡、巨野、平阳、亢父。治高平(今邹县西南)。</p><p class="ql-block"> 北齐天保元年(550年)五月,高平郡迁治于任城(今济宁市中区),废高平县,其地大部分划归方与县,小部分北入任城、邹县,南入沛、滕2县。此后,其地不复置郡、县。</p><p class="ql-block"> 据《续山东考古录》济宁州条下载:北齐,兖州高平郡,……。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废高平郡,县属兖州。从汉初置囊县至高平县废历约750年。</p><p class="ql-block"> ( 山西高平县名是从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529始有,但泫氏和高平县并存,隶属长平郡。北时高平县治在陵川平城。北齐末年泫氏和高平合并,隶属高都郡,此后只称高平再无泫氏,治所也由王报迁至现高平城。)</p> <p class="ql-block">上篆书“晋故”(此二字在碑顶部,如额之状)2字。志文从右至左竖行排列,共7行,满行9字,共55字:“侍中、使持节、安北大将军、领护乌丸校尉、都督幽并州诸军事、关内侯高平刘公之铭表,公讳宝,字道真,永康二年正月丁巳朔二十九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