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据业内人士说,脱口秀在中国是在2012年前后正式发端,真正大火只是近几年的事。但中国脱口秀火了好几年了,我一直没现场观看过,上个星期才有机会在北京的“大笑喜剧”剧场第一次现场观看。</p><p class="ql-block">2,一个半小时的演出,共有五位演员上场,都是三十上下的年轻人,听口音至少四个是东北人。“出了山海关,都是赵本山”,诚然也。由于东北人的特质,小品、主播、搞笑视频、脱口秀等等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发挥才智的舞台。</p><p class="ql-block">3,总的来看,我感觉这几个演员的表演娱乐性还是不错的,具有较好的幽默感,内容编排、节奏把握、与观众互动等等,都还使人感觉比较得体,没发生什么使人尴尬甚至起鸡皮疙瘩的场面。</p><p class="ql-block">4,在表演内容方面,多是以调侃演员自己的生活经历或外貌身材为主,特别是有一位身材瘦小,长相比较“困难”(用他们行内的话说)的演员,几乎从头至尾一直在拿自己的相貌身材不足之处抖各种各样的包袱。给我的感觉是,整场表演内容取材范围比较窄小,社会生活那么丰富多彩,老百姓关心的那么多热点话题,似乎都不在他们的视野之内。整场表演我听到的最尖锐的一个话题,是调侃北京大街上骑电动车的如何骑得飞快,脾气如何大等。</p><p class="ql-block">5,因为感觉这场表演的娱乐成分还算可以,所以散场后我向表演主持人问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一个星期以后还来,你们说的内容会和今天有变化吗?”没想到她回答说:“拜托,您千万别来!我们这几个演员每天说的都是同样的东西。因为演员编一套台词本就不容易,批准的时间又很长,大概要三个月至一年的时间,所以演员的表演内容很难在短时间内有变化。”</p><p class="ql-block">6,这次现场看表演,还使我感到有点意外的是,观众(大部分是年轻人)与演员互动的积极性相当高,幽默感也相当强,对演员在台上的各种提问,包括涉及隐私或具情感色彩的问题,都很直率坦然的应对。以前认为国人比较拘谨的印象,可能需要有所改变。</p><p class="ql-block">7,以上所说,只是我对某个特定剧团的某场特定演出的一点儿个人观感而已,完全不涉及对中国脱口秀业现状的任何概括性评论。请读者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