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色瓷》

辛勤

<p class="ql-block">【秘色瓷】12月16日。现在很少看报纸。无巧不成书,今天突然看见《都市快报》上头版头条新闻:《全国文史专家齐聚临安》。好消息。这个报道在后面整整占了三个版面篇幅,看见了“秘色瓷”。</p><p class="ql-block">关于“秘色瓷”的兴趣,我大约在2004~2007年期间,在写《浙江省旅游志》时发现的。当时在查史料中,翻看《余姚志》《上虞志》《绍兴市志》等发现,浙江有个神秘的窑址叫上林湖,生产一种神秘的瓷器叫“秘色瓷”。形容这种秘色瓷是“胎如蝉翼,色如蜂蜜,晶莹剔透<span style="font-size:18px;">”,成品且都是孤品。据说</span>秘色瓷的工艺到唐末已经失传。后来多次去浙江省博物馆,没有看到实物。志书上提到的上林湖,后来就是上林湖遗址,发掘出来的全是碎片,没有一件完整的成品。</p><p class="ql-block">2009年,我随杭州市委宣传部赴陕西。在法门寺,看到地宫发掘出的秘色瓷盘,只有两只,很多人擦肩而过,没引起注意。但对于我,大喜过望。因为规定不能拍照,我偷偷拿手机拍了两张。那时摄影技术差,看见实物让我高兴得忘乎所以,居然连说明牌都没拍进。应该是法门寺建塔时,唐朝某皇帝送的。后来塔倒了,在地宫里发现这些宝贝——中国“秘色瓷”,是绝品。法门寺地宫门口还有两位武警战士站岗,守护着举世无双的宝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你看图一,法门寺的秘色瓷盘,就如粘稠的蜂蜜一样,泛着浅咖色幽幽的油光。正如县志文字记载那样 ,中国的文字魅力就是如此博大精深,描写的与现实版的竟如此契合与真实。</span></p><p class="ql-block">今天报纸看见复旦大学沈岳明教授也有对“秘色瓷”的评价,称“秘色瓷”是越窑中的珠穆朗玛峰。沈教授<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古代陶瓷学会副会长。他说:</span>中国最早出土的秘色瓷在法门寺。不知道沈教授有没有我这两张照片?</p><p class="ql-block">2018年,我在苏州博物馆,看见一标有“秘色瓷莲花碗”的藏品(见下图)。莲花碗的胎釉虽然油光蹭亮,造型也独特精致,肯定是瓷器中的极品。但,我肉眼看看,胎坯比法门寺的要厚,胎色发黄发绿,与志书记载有差距。当然,文献只能参考,不能作为鉴定文物的标准。定论是需要有科学依据、考古专家的鉴定来检验真伪。</p><p class="ql-block">前几天,我在浙江博物馆参观“问羽”时,特地拍了“妍色”瓷器展。似乎标有秘色瓷,但我认为与法门寺相距太大了。尽管我不是专家,但多本文献记载它是皇家贡品,工艺极难,早在唐已失传。所以,看见一些博物馆标注“秘色瓷”,胎釉很厚,没有透度。我总怀疑。</p><p class="ql-block">现在临安也弄出个秘色瓷,我是不太相信的。绍兴一带人,对于卡其色系,都叫“秘色”。外婆是绍兴人,穿什么衣服?穿“秘色”。秘色?我们的印象里就是接近蜂蜜的颜色系列,古时越国一带人都叫“秘色”。不过,法门寺的秘色瓷盘还有通透的青蓝色,颇让我疑惑。</p><p class="ql-block">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展出的瓷器,已经完全不同了。无论是颜色,还是烧制的工艺,其釉色青灰,纹路细碎,完全不在一个风格上。</p><p class="ql-block">不知道沈教授肯定了临安有“秘色瓷”没有?</p><p class="ql-block">“秘色瓷”<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中国最高等级的瓷器,现世存量极少极少。</span>既然在唐已失传,皇家独有的宝贝,难道吴越国还保存着或挖掘到“秘色瓷”?存疑。钱镠是武将,在临安一直打打杀杀到杭绍一带,秘色瓷还会有吗?</p> <p class="ql-block">苏州博物馆藏品——《秘色瓷莲花碗》</p> <p class="ql-block">法门寺地宫发掘藏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