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陕西便饭:手工挂面</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陕西吃食之我篇(八)</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河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国地域辽阔,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各个地方特色传统美味,滋养着一代代生活于此的人们,折射出属于一方水土独有的饮食文化特色。我生在陕西关中,在鄂西北工作了35年,对两地的生活习惯深有体会。概括起来就是:十堰人讲究吃菜,关中人爱好咥面。所以能够把简单的面粉做出千百种花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面条有多少种做法,就有多少种吃法。关中人吃的面(不含馍)主要分为手擀面,烙面,挂面和饸饹面。手擀面、烙面和饸饹面前面专门谈了,今天我们聊一聊“手工挂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饮食文化互相交融、美食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随着制作工艺日趋现代化,我们不经意间发现,有些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饭食正面临味道不复从前的尴尬。记忆中的传统美食也许只停留于时光的某处,就说这“手工挂面”,旧时的味道也许只能在心头和脑际萦绕一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挂面分“手工挂面”和“机工挂面”,“手工挂面”以小麦面粉添加适量盐、水经加工挂面师傅一连串的制作,悬挂干燥后切制而成,是挂面师傅纯粹用手工制作的、一种细若发丝、洁白光韧,并且耐存、耐煮的面条。“手工挂面”因口感好、食用方便、易于贮存,向来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面食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师傅的手艺高低有别,所以“手工挂面”也有圆而细的,也有宽而扁的。据史料记载,“手工挂面”发源于唐代,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传说唐朝时期一位名叫张仪的将军,在出征前准备食物时发现自己只剩下一些面条和蔬菜,于是他将面条晾晒挂起,等到回来时发现面条仍然嫩滑,口感好,他便给这种面起名挂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时间的推移,挂面逐渐流传开来。在宋代时期,挂面经过改良,不仅仅是一碗普通的面条,而是成了豪华的宴席上的美食,备受高贵人士的喜爱。明朝初年,做挂面的手艺就已经在民间流传。清朝时期,挂面又经过改良,成为一道适合大众的美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 手工挂面”是传统美食,受许多人欢迎,但是因为时代产业的更新换代,机械设备替代人工,现在还在坚持做手工挂面的人屈指可数。“手工挂面”是制作工序最为复杂、耗时最长之一的传统美食。每一份正宗的“手工挂面”都要历经和面、开条、盘条、发酵、抻条、上竹棍、进面槽、上架晾晒等十多道纯手工工序。挂面的口感软滑,咬起来有一种嚼劲,而且很容易入口。除了口感好外,挂面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挂面中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而且热量较低,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食用。此外,挂面还富含大量的植物纤维素,能够促进肠胃蠕动,有利于保护肠道健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挂面的制作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手法需要得当,时间需要安排得好,而且不能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如果环境潮湿,面条就会发霉变质,如果环境太热,面条也容易发酵。因此手工挂面需要在适宜的环境下进行,这样才能保证口感和质量。农村人挂面,一般都在冬天,一是因为冬天是农闲季节;二是如果不下雪,有阳光的天气最适合面条晾晒;三是冬天挂一架面,过年时不仅自家享用,还可招待客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对于制作“手工挂面”,我比较熟悉。我父亲虽为一农民,但他手特别巧,庄稼行里没有能难住他的活。他面挂得好,是我们村方圆十几里外都出名的。耳濡目染,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挂面人的辛苦。每年一进入阴历十月下旬,他就开始忙活,一直到第二年的正月十五前后。他都是叹息着:初一十五二十三,老驴老马闲三天。我是一年到头,三百六十五天都没闲过!村里人每年到了冬天,都是提前多天排队。我父亲给人挂面,从不收工钱,人们实在过意不去,都是临走时丢两碗“呱呱牛”(挂面轴头)或两把挂面裁头。所以整个冬天,我们家都有“呱呱牛”吃。冬天吃然锅“呱呱牛”,既黏糊,又暖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所有面食的制作中,“手工挂面”算是最复杂的,一般需要两天时间。首先和面。选优质面粉,最好是当年的麦子,筋道,有劲。先天中午就开始在毛盆里把面揉成面团,和面时要加点盐,麦面劲大时少加些,麦面劲小时多加些;温度高时多加一点,温度低时少加一点。这完全凭的是师傅的感觉和经验。二是破条。和好的面放至午后,倒到案板上,再将面团用木铲切成粗长条状放如盆中,每放一层撒点玉米面敷,防止粘连。三是盘条。傍晚,油灯点亮后,再将粗条状的面条从盆中取出,拉成面绳,再盘到盆里。注意保证粗细一致。第一天的工作基本就算结束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黎明三四点钟起床,开始上竹棍。这是一道最讲技术也最磨人的活。熟练的师傅一小时能上三四十斤,手笨的人半天上不了一个竹棍。竹棍上好后,放入专门的醒面槽里醒面。一般经过大半个早晌,期间再拉上两次竹棍。醒过的面有超好的弹性,这时就可以将面拉得又长又细。等面到了一定的长度,就可以提出面槽挂到室外的面架上晾晒,阳光均匀的撒在拉过的面上,二至三小时就会晒干。最后就是收面,把晒干的面条收起来,切成和筷子长短相同的段,再用马莲花叶子捆起来就算QK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手工挂面”细如发丝、清如白玉,而且口感好,营养价值也很高:一是补血益气。二是养阴补虚,三是增强免疫力,而且耐储存,易消化,有美容养颜、滋阴补肾作用,适合男女老幼长期食用。关中人说,辣汤烙面,酸汤挂面。调(tiao)汤时,适当多放些醋,吃起来会更滑润爽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者简介 小河水,原名董怀禄,新浪博客和微博昵称:长安亦君;微信 和QQ昵称:细水长流。原中学高级教师,现已退休。十堰市首届十大名师,中国中学骨干教师。中国新文学学会、中华精短文学学会、中国作协十堰分会会员,原十堰市语言文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乡土文学作家,精短小说签约作家,西部文学副主编,咸阳文学院理事,曾任《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副主编。作品见诸多种报刊杂志和网站,多次荣获文学大奖。出版有个人专集《怀念与忧思》、《黄土魂》、《董怀禄短篇小说选》、《家在牛角塬》、《我是啷嘀当》(上卷)、《好好活着》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