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情怀

根号π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好久好久,没有提笔写字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最近参加单位组织的一次培训,突然拿起笔写字,手生得很。写出来的字怪怪的,左看右看,越看越丑。仔细端详手中的中性笔,突然就怀念起二十年前的学生时代的钢笔来,小时候上学的琐碎记忆慢慢涌现在了脑海里。</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大约到了五六岁,开始有了一些模糊的记忆。现在推算下来,大约在1972年七岁时,上幼儿园里呆了半年多,算度过了人生的幼稚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那时的幼儿园,处在人民公社生产大队时代,农村的成年人每天需要集体上工,家里白天没有大人,孩子们到了七八岁,就要入学。和现在大不一样,幼儿园既没有什么具体的学习要求,也没有正式的幼儿老师,不教写字。每个村由生产大队出面,在村里选择一名上过学的学生,就算园里的老师了。我们村的幼儿园和小学初中不在一起,好像是曾经的大队,有几间房子作教室。一个老师管一群孩子,孩子们来到幼儿园,在一起叽叽喳喳,打闹玩耍一天又一天,熬过半年,就到了上小学的时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大约到了8岁,就成为真正的一年级小学生。从此再也没有了幼儿园的自在,真正的学习生涯开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只要是学生时代,不管年龄大小,临近开学,总会有一种期待与欣喜的心情在心里萦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终于待到开学的前一天,早早就做好了开学的准备。一个手提肩背的书包,一个石板,一盒石笔,提前在石板上画来画去,看不看好不好用。再准备几只铅笔,预先用铅笔刀仔细削好。5分钱一张的粉练纸割成的本本,分别写上语文数学字样,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初开学的几天,最期待的是发新书。按照当时的惯例,新书一般在开学一周左右才能从县新华书店拉回来。上课没有课本,大部分时间先是整理学校的卫生。操场的杂草,教室的窗户,班级分到的清洁区,都是必须清扫干净的事。然后就是发动学生向升入二年级的哥姐们借用过的课本。借到的书保证不了和新发的书课文一样,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内容和次序上的变化,对于学生来说,这并不伤大碍,学过的就是赚到的,都算是知识的积累。一块石板或者铁板,用石笔在上面学习写字,写了擦,擦了写,作为练习,不用留痕,这样重复使用,既经济又环保。从学习汉语拼音到认识简单的汉字,不知不觉就完成了对文字的启蒙。再后来开始用粉练纸写字,买一张很大很薄的纸,一张能折叠割出16张(所以就叫16k),用针线缝成生字本,再备一支铅笔,一块橡皮,就可以认真地学习写字了。写错了字用橡皮一擦,再把正确的字改在错误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大约到了三年级,就开始使用钢笔了。那种情怀至今还记忆犹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还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了一支学生用的相对简陋的钢笔,一瓶蓝黑墨水。那时候,才开始使用钢笔,不熟悉钢笔的特性,出于好奇,就经常把钢笔卸来卸去。钢笔的构造很简单,先打开外面的笔管,里边一个笔尖,一个笔舌,一个装墨水的皮管,皮管里一根细细的吸管,就组成钢笔的全部。我先用嘴拔笔尖,然后满嘴都是墨水,指甲缝里也是一片漆黑。嫌写出来的的字或粗或细,又会忍不住钻到桌子下面,拿着钢笔在地上打磨笔尖。一堂课下来,往往修理钢笔占去写作业的大部分时间,非常耽误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最可惜的是好好的钢笔,卸来卸去,把管子拧的涨破了。无奈之下,用胶布之类的布条在管子上缠了又缠,或者弄点胶水粘一粘,还自作聪明地把塑料管放在油灯或蜡烛的火上烤,越烤越糟,不是变形装不上,就是缩成一团直接报废。若里边灌墨水的皮管破了漏了,墨水浸过胶布把手指头染成了一抹黑,作业本上也被染得一片狼藉,非常狼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我记得有一次,我正在课桌上折腾钢笔,结果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说:“怎么这么不专心上课?”我当时心里特别委屈,但又不敢顶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后来,慢慢长大了一些,开始懂得珍惜钢笔了。有时候嫌写出来不得劲,就缓缓用力在纸上压一压,左右摇一摇,再没有折腾的冲动。每次用完钢笔,我都会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文具盒里。有时候还会用橡皮擦把笔尖擦得亮晶晶的,感觉自己像个收藏家。那时候的钢笔,不仅仅是写字的工具,更是我们童年的一部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1981年初中毕业考入稷山师范学校学习,由于热爱写字,加入了学校美术组,对写好汉字包括毛笔字、美术字,有了更多的理解和领悟;1984年师范毕业,有幸成为一名学校教导员,学了刻钢板字;站过讲台,又学写粉笔字;1994年从事行政工作后,常年累月手写材料,常常因为追求速度而牺牲了耐心,失去了写好字的热情与兴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现在回想使用钢笔的岁月,感觉有一种久违的情怀。虽然现在已经基本不用钢笔了,但每次看到那些老旧的钢笔,心里还是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span></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钢笔慢慢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铺天盖地的中性笔。</p><p class="ql-block">说实话,钢笔和中性笔相比,优缺点各半。</p><p class="ql-block">钢笔的书写体验比中性笔要好。它有弹性的笔尖,对书写力度有敏感的反应,写出来的字有书法艺术的张力,可以重复使用,节约资源,用久了更有一种深深的情结。而中性笔笔尖笔直,书写流畅,更适合快速书写和日常记录,‌笔芯是一次性的,加之人们没有换笔芯的习惯,写完连笔杆丢弃,造成很大的浪费。</p><p class="ql-block">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为了方便快捷,把过去一些节约实惠的好传统也随之摒弃,着实是一种无奈。正如书法,过去因为有话要说,才欣然提笔,挥毫洋洋洒洒,练就一身本领,如今因为有字要写,作为艺术传承,对贴临摹,早已丢了力透纸背抒发情感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期望着未来,环保节约的钢笔能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陪伴着人们书写更多的人生故事。</p><p class="ql-block">如果你现在还拥有一支钢笔,不妨好好珍惜它吧!它不仅仅是一个写字的工具,更是每个人青春岁月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2024/12/2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