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到了温州,江心屿必去滴!</p><p class="ql-block">乘渡船登上被誉为“瓯江蓬莱”的江心屿景点,在这座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孤屿上,除了众多的历史古迹和省级文保建筑、亭台楼阁,更被那些古树名木所倾倒,满岛的古树,数量之多,年轮之长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把爱留在江心屿,我想和你在一起!</p><p class="ql-block">百度了一下江心屿的来历:</p><p class="ql-block">江心屿位于温州市瓯江入海口上游二十公里,是中国四大名胜孤屿之一。南宋以前,江心屿由东西两塔隔江相望,中间有中川隔开,形成了一个孤岛。每逢海潮涨落时,中川水流特别湍急。南宋建炎四年,宋高宗赵构驻跸普寂禅院,因东西两塔隔江相望,来去不便,于是派高僧释青了填塞中川,将东西两塔连接起来,方便了旅客游人。</p><p class="ql-block">江心屿还被誉为“中国诗之岛”。历代著名诗人如谢灵运、孟浩然、韩愈、陆游、文天祥等都曾在此留下诗篇。岛上<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还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宋文信国公祠、浩然楼、谢公亭、澄鲜阁等省市级文物保护建筑。此外,江心屿还设有儿童乐园、游乐场、情人岛、盆景园、拓展园等现代化设施,</span>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p> <p class="ql-block">瓯江的水比我们甬江水还黄呢!</p> <p class="ql-block">从船上看江心屿,风景秀丽,东西双塔凌空,西塔飞檐翘角,东塔塔顶榕树成荫。听导游介绍,这两座塔不仅具有艺术观赏价值,还曾作为航标为瓯江中的船只导航!</p> <p class="ql-block">下了船,导游首先带我们参观了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p><p class="ql-block">这座旧址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具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民间建筑之韵味,为典型的欧式建筑。</p><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也是中国鸦片战争以来屈辱的历史见证:1842年,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并准许英国派驻领事。据不完全统计,鸦片战争以来,英国曾在中国至少20个城市设立了领事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明,此图为网络下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山顶塔下,看到有老师带着学生参观东塔,让他们了解历史!</p><p class="ql-block">据介绍:东塔也叫象岩,建于唐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六面七层,塔身砖砌,塔刹已毁,原高达30米,现高约28米:底径8米。原有木构塔檐和回廊,中间梯级盘旋,可登塔巅。</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年(1894),塔下建英国驻温领事馆。英人强令地方政府拆除塔檐、回廊,并盗走塔内的佛经等文物。</p> <p class="ql-block">这是西塔,也叫狮岩,</p><p class="ql-block">详细百度转载介绍:西信建于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一说建于唐咸通十年(869),明洪武、万历和清乾隆间曾经重修。一九八二年,人民政府又拨款修缮。</p><p class="ql-block">西塔系木檐砖身结构,六面七层,底经七米,高三十二米,原有盘梯可上其巅,后废。今塔主体完整,多数斗栱,构件仍保留宋代风格;每层壶门供石刻佛像一尊(现存宋刻像十五尊);底层东壁嵌有北宋“嘉祐六年岁次辛丑四月”修塔碑志一方。江心屿上江心西塔与江心东塔遥相呼应,成为温州市的一个标志。1981年东西双塔列为温州市第—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据《温州府志》,《孤屿志》等史料记载,自宋代开始清光绪年间,双塔塔顶夜灯高照,成为引导船只来往温州港的重要“灯塔”。宋代有诗云:孤屿今才见,元来却两峰。塔灯相对影,夜夜照蛟龙。这是对东西双塔为夜航船只指引方向的形象描述。两塔虽经历千古沧桑,仍然屹立!</span></p> <p class="ql-block">这鹅黄的建筑是江心寺,位于<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两东两塔中间,</span>始建于唐咸通七年,历经多次重建,内部设有三殿和钟鼓楼等,是重要的宗教和文化遗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