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城:城景, 内城伊钦卡拉, 皇宫古堡———2024‘中亚五国行之八

游客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2024年5月27日至6月13日,我与两位大学同学一起参团,前往位于中亚的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五国旅游观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文章作者为同行团友应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6月1日,星期六(续)</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顶着骄阳,冒着酷暑,在西瓦古城内参观游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城中有很多个经学院,现在它们大多数已改为博物馆,供游客了解希瓦乃至中亚的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有乌兹别克斯坦专馆、哈萨克斯坦专馆、土库曼斯坦专馆。还有医学专馆、科学家专馆、文学家专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位叫穆罕默德的数学家。此人在印度人发明的1到10的数字基础上,完善了算术上的阿拉伯基本数字,今天我们运用的算术阿拉伯数字,就是其第一个在他的文章里发表的。同时,他在代数、天文、地理方面也颇有造诣,特别是代数,被后人尊为代数之父。我想不到的是,在中亚这么一块不发达的地方,竟然还有如此昌明的伟大科学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据《百度百科》的介绍,该位数学家全名穆罕默德·本·穆萨·阿尔·花拉子密,波斯族人,780年出生于花拉子模州西瓦市,后长期在巴格达居住,并于850年在那里去世。为了表彰他在天文学领域所做的贡献,1973年世界天文联合会以“阿尔·花拉子模”的名字命名了月球上的一处环形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希瓦城采用双重城墙建筑形式,分外城和内城两部分,内城名叫伊钦卡拉,是联合国历史文化遗产。城墙南北长约650米,东西宽约400米,墙高10米,四面都有城门,城内随处可见装饰着马赛克、大理石的重要建筑遗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伊钦卡拉曾是通往伊朗沙漠商队的最后一个驿站。城内是独特的伊斯兰城区和文化博览城,是中亚保存完好的穆斯林建筑群的典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尤马清真寺就是其中之一。公元十世纪创建的尤马清真寺曾经过多次改建,至十八世纪才改建为现状。213根圆柱环绕中院,圆柱上雕有花卉、星座、几何图案组成的雕饰,上面搭建的木质天篷可以隔绝卡库拉沙漠的酷热。寺内原设计建造一座109米高的高塔,但由于统治者死去而停工,现高度为28米,塔身由蓝绿彩釉砖装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城中还有一座美丽的古堡,堡中是希瓦汗国的皇宫,宫墙为沙黄色,没有窗户,犹如一座奇特的碉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城堡始建于公元十二世纪,十七世纪希瓦汗国时期,可汗对其进行了扩建并作为自己的寝宫使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宫殿内的建筑被作为花剌子模历史博物馆使用,礼堂、监狱也分别建成了展厅供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领队和团员们的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参观了一个造币厂,其造币制作工艺相当落后,手工操作效率低下。在造币厂旁边有一个乌兹别克斯坦货币陈列馆。陈列着当地货币从一元两元五元的硬币,一直到如今市面上流通的20万面值的纸币。我粗略的换算了一下,这张20万票面的钞票,大概可兑换我们人民币120元。从货币面值的演变,可以看出通货膨胀是多么可怕。纸币的信用是多么不可相信。举一个直观的例子,在乌兹别克斯坦上一次厕所,收费3000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希瓦古城虽说常年少雨,但为了保护古城,以防万一,还是需要建设下水道工程。前几年希瓦古城的下水道工程获得中国某国际文旅项目的资助,开挖重建。在重建过程中,该项目还帮助复建了一个经学院和一座清真寺。于是,在古城的某个指路牌上,我看到了中文和乌兹别克语并列的指示语。在异国他乡的中亚西瓦,能看到祖国的文字,有点亲切和激动。激动之余,我在想,就为了这么几个字,不知又要我们掏出多少银子了。好在这里的民风蛮淳朴,对中国人还是很热情友好的,掏点银子就掏点吧。帮朋友就是帮自己,人类命运共同体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希瓦古城的商业气氛也相当浓烈,到处可见售卖当地特产和纪念品的商铺和摊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恰逢周末,西瓦古城里的孩子特别多。看得出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相当普遍。由于有波斯和突厥的混血,这里的孩子是真漂亮。他们不怕生人,有的还会讲几句中国话,挺可爱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晚就在古城里用晚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餐厅三楼的阳台上远眺,希瓦城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主食是用绿色蔬菜汁拌和后制成的面条,加一小碗牛肉和一份奶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夜幕降临,在璀璨灯光的烘托下,希瓦古城显得更加的庄严肃穆、美轮美奂。</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i>未完待续……</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