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一直以为过喜事的日子只能在腊月选择。</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十来岁之前,确实没有见过别的月份有人家过喜事。一年到头,村落清清寂寂的,特别是冬天,睡着了似的安静。但只要腊月的日历翻开,就天天都是好日子了。腊八、腊十、十六、十八,过喜事的人家就排了队,这家过喜事,那家也过喜事,好日子一般是错开过的,好找乡亲撺掇。但过喜事的多了就真错不开了,比如腊八,年年有三四家过喜事的。</p><p class="ql-block"> 长大了才知道,喜日子集中在腊月,是乡亲们日子贫穷,平时忙着农活,没时间、没心情也没能力张罗喜事。到了腊月离年近了,地闲人闲,准备了一年,家具啥的有了,才有能力把新人娶回家来。还有重要的原因是就着过年的喜庆气氛,杀猪、蒸馒头,喜日子更喜一些。再就是天冷了,准备的酒菜能招待好几波亲戚,不浪费。</p><p class="ql-block"> 旧时的酒席其实都是与猪肉有关的,猪肝、猪耳、猪心、猪肺,难得切盘芡肠,也是星星点点的猪肉馅儿做点缀的。不杀一头猪,真的摆不开宴席。</p><p class="ql-block"> 到了腊月,村落就是喜村落了,就连天气都带劲儿,要么红红的落日映红村庄,要么白白的小雪倾洒庭院,光秃秃的树枝在乡亲们眼里都带了仪式感,乡亲们都笑盈盈的。晴天自不必说,刮风的话就说刮风团圆,下雪的话就说下雪团圆,总之所有的天气都是好天气。</p><p class="ql-block"> 全村的乡亲都出动,大人们忙着去撺掇去看热闹,孩子们去抢画去要糖。旧时娶新媳妇,乡亲们都要送礼品的,关系近的送块红彤彤的布,喜庆贵重,算是实惠的礼品。年轻人喜欢送镜匾,边侧用漆写上祝贺谁的、谁和谁送的、日期,挂到新房,有纪念意义。关系稍远些的送幅画,礼轻情谊重。就是没礼的往来,也可去喜事人家转一圈,要块糖吃,露个面,说两句祝福话,都算是祝福送到家了。</p><p class="ql-block"> 小孩子们想得到的东西真是简单,就是要块糖甜甜嘴巴,运气好的时候抢一幅画就觉得幸福得很了。在旧年代,一块糖在孩子心里的分量是难以形容的。一般情况下,孩子生病了、哭闹了,大人才买一块糖哄哄。孩子们想吃糖的心思不是缠磨大人给买,是通过两种方式展示内心对糖的渴望的,一个是玩泥巴时把泥巴捏成糖块的形状,捡张糖纸包上放到口袋里,时不时拿出来剥开看看,闻闻;再就是打听谁家快娶媳妇了,然后催着大人去要喜糖。</p><p class="ql-block">遇到条件好的人家就发财了,管事的提半袋子红花柳绿的糖站到房顶扔,一把一把的,一群人哄抢。孩子们手疾眼快,比大人拾得多。这样发的糖块可以拾好几天,孩子像夏天找肉牛那样,墙缝里,柴垛下,总能捡到糖块。甚至喜日子过去好几天了,还能看到孩子弯腰寻找糖块的情形。喜糖块像被施了魔法生了根,永远也捡不完似的。</p><p class="ql-block"> 含着糖,穿着红袄在挂满红布的巷子里走走是种幸福,一块糖让腮帮子鼓鼓的。不幸的是,因为太高兴,糖块在嘴里太活跃,不经意间,糖块哧溜一下就咽进肚子里了。糖块小也就罢了,毕竟快嗍完了,就怕刚刚含进嘴的糖没砸吧两下就咽下去了,这种可惜的感觉让人意难平好久。</p><p class="ql-block"> 一张画也是贵重的。好的画像中堂之类的,管事的舍不得贴出来,凡是贴在院里土墙上的,都是允许乡亲们抢走的。我一张画也没抢到过,个子小的缘故,比不过个子高力气大动作快的男孩子们。记得为了抢一张画,我早早就到了那户人家,等了满满一上午。风俗里的规矩是,新媳妇一进门才可以抢画的。等啊等啊,双手紧捏着画的底边,就等稍用一点点力气拽下来时,那家的婆婆突然嚷起来,决不允许孩子们抢走画,无奈,管事的憨笑着撵孩子们出了院子。从那以后,我再没有抢画的心思了。</p><p class="ql-block"> 新媳妇是坐着牛车马车来的,低眉顺眼盘脚坐在车上,送亲的与抱包袱的孩子们围着她,后面的车拉着一对木箱子与丝绸被子。新媳妇进门,是坐到炕角的,也不怎么吃饭。年轻人爱热闹,往炉洞里扔红辣椒,炝味把人炝跑了。还要把纸窗户捅破。夜晚,一堆年轻人蹲在窗户下听小两口说话。</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是看新媳妇的日子,从村西看到村东,能得到好几块糖。新媳妇不出门,拜完了年就守在家里,一出门就遇见摘围巾脱袜子的年轻人。孩子们静静地站在新房里,看新人打开箱子翻看一下再锁上箱子。新媳妇叠的被子也特别,不是城里人喜欢的那种豆腐块的,也不是庄稼人那种直接卷到后面的,是折成整齐的条条状摞在炕后的。大约在新人心里,守着娘家陪送的被子与箱子是最温暖的。</p><p class="ql-block"> 我母亲的生日是腊八,年年腊八被过喜事的人家请回去,吃喝一天,说一天的喜庆话。想来,也许是老天爷特别给母亲安排了别开生面的生日宴会吧,在故乡,在情谊浓浓的乡亲家,在腊月这喜气洋洋的月份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