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中国非遗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展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忠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04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众多,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俗等。截至目前,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提出,要加强非遗国际传播,充分活化运用非遗资源,用非遗讲好中国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国际文化交流中,非遗极具艺术价值和中国的独特文化内涵,已经成为诸多外国人感受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桥梁。与此同时,我国非遗正以传统民俗、文创产品等不同形态成功“出海”,向全世界讲述着中国非遗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让世界更好认识和了解中国非遗,增进交流,还需要一定的传播和运营经验。中国优秀的非遗项目正以多样化的视听艺术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近年来,我国成立了专门负责非遗海外传播的机构,还在北京举办了世界非遗传承人大会,搭建世界非遗交流互鉴舞台,非遗文化机构及体系建设更加丰富完善,参加本次展活动的中国碑拓文化工作委员会就是新成立的专业非遗文化机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非遗在国际市场上受到青睐的类型通常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具有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和表现力,如京剧、川剧变脸、皮影戏和传统舞蹈等表演艺术;二是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元素、文化底蕴、高艺术价值的手工艺品,如瓷器、丝绸和剪纸等;三是与外国观众的价值取向产生共鸣。一些国风博主通过展示中国非遗制作工艺,呼应了现代人对于返璞归真、自然生活的向往;四是与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相关的非遗,如武术、太极拳、中医推拿、针灸、中草药等类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非遗出海可以帮助我国向外界传达全人类的文化价值共识,让国际社会感受到中华文明中“真、善、美”的表达,有利于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风俗习惯的理解,增进不同国家人民对我国的了解和尊重,拓宽国际交流合作空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通过培养非遗从业者的国际视野、利用现代技术扩大传播、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非遗的理解,助力讲好中国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非遗的国际化交流和发展任重而道远,从基础教育,职业培养,师资储备,产业融合,成果转换,文化赋能,市场运营等等需要做工作。要做好制度上的建设,体系化的运作,务实性的落地。非遗传播“国际语言”体系有待完善,部分非遗成功“走出去”意味着其短期“引爆”能力强,但要想“长红”还面临多重挑战。要研究困难,突破封锁,打破“围追堵截”,才能真正走向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拓展非遗文化从业者的国际视野也尤为重要。妥艳媜建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传播的人才培养,提高国际传播人才的专业素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非遗传承与体验中心,将非遗充分整合进入境旅游项目,增强外籍游客体验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可与海外文化机构和旅游组织建立合作关系,联合策划和举办非遗推广活动,鼓励国际学生和专家来中国深入学习和研究非遗,增加非遗的国际曝光度和认知度。还可以让非遗内容出现在文学、艺术、影视、游戏等领域,构建综合性的中国文化理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此外,非遗还需适应新媒体传播,形成全球性的非遗内容共享平台,更加全面、立体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日常生活,才能更好吸引国外观众的目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注重传播策略和效果重。叙事视角和平台转型升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需要坚持大历史观的叙事视角,通过议题设置、多元主体联动、数字化驱动的方式,创新文明交流互鉴的国际传播实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开展柔性化、故事化传播。通过科学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机制,以柔性化、故事化、碎片化的方式,创新宣传阐释方式,提升国际传播效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广泛社交媒体平台的应用。中国城市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通过持续输出、设置议题、高频互动等方式,积极探索有效的国际传播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非遗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国有效推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讲好非遗故事,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们坚信!中国的非遗文化一定会让世界为之惊叹,让中华大地上再现东方文明的辉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以鹤为媒,传播东方文化之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年)首届中国·北京大型国际非遗保护传承主题展专访李忠信先生</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时代背景下,“携手共同体,益起向未来|向新而行,艺同出发——(2024年)首届中国·北京大型国际非遗保护传承主题展”于 2024 年 12 月 20 日-22日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此次展览由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基金会携手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联合主办,旨在为非遗文化搭建展示平台,践行文化传承使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纽带。</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大型国际非遗保护传承主题展览通过丰富多元的形式,包括精彩展览、盛大开幕仪式、震撼人心的表演、高端国际非遗论坛、公益义拍义卖与技艺互动体验等,打造顶级的文化交流平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来自国内外各地域数百名非遗传承人、以及国外友人、各级领导、文化机构、专家学者、台湾同胞、各方媒体等万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各国传承者携精湛技艺与珍贵展品齐聚一堂,共同绘制世界文化的绚丽画卷。展会以全方位呈现非遗魅力、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探索传承创新路径为目标,彰显其多元包容的特质。</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国地名学会名胜文化产业发展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五千年动画文化工程促进会碑拓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忠信先生,以守护赓续中华文脉为使命,以推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宗旨,携多位非遗艺术家以丰富内容、精彩作品展示,全方位互动参与奔赴本场多元文化非遗艺术的盛会。在传播 “历史底蕴”、“中国智慧”、“东方美学”之时,搭建世界与中国、现代与传统的文化桥梁,探寻传承创新之路,让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近距离走进大众,让大众感受非遗在新时代迸发的崭新力量,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激发人们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和责任感。</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忠信先生领军参展的非遗团队有衣惠春、茶一未子、闻娜、王贵琳、段丕文</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王卫卿、肖斌、赖鸿禧、李俊甫、刘玉英、李柠、张凤、王继昌等,此次展览共展出非遗产品、碑刻拓片、仙鹤文创、名家书画作品数百幅。共同描绘了一幅幅跨越时空的艺术长卷,可谓传统与创新交相辉映,历史同今朝共谱华章!</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中国非遗走向国际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讲好中国故事,构建生动感人的中国文化形象展会现场,李忠信先生受主办方邀请在“传承非遗,共享文明”国际高峰论坛上做主题发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忠信先生指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所在,更极具艺术价值和独特文化内涵,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和根基。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中国非遗已经成为诸多外国人感受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桥梁。</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与此同时,我国非遗正以传统民俗、文创产品等不同形态成功“出海”,向全世界讲述着中国非遗的故事。中国的很多传统工艺已经被国际市场采购和使用,国际上的一些奢侈品品牌也会采用中国的传统技艺。国外对于我国非遗产品非常推崇和热衷,充分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深厚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国非遗的国际化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小觑,部分非遗成功“走出去”意味着其短期“引爆”能力强,但要想“长红”还面临多重挑战。我们如何加快步伐搭建与国际的交流融合、市场化道路,帮助更多的国内非遗单位和个人以及非遗产品走出国门。</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忠信先生认为,要做好制度上的建设,体系化的运作,务实性地推进。近年来,我国成立了专门负责非遗海外传播的机构,还在北京举办了世界非遗传承人大会,搭建世界非遗交流互鉴舞台,非遗文化机构及体系建设更加丰富完善,参加本次展活动的中国碑拓文化工作委员会就是新成立的专业非遗文化机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中国非遗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在传统与现代展示交融中,致力于探寻非遗传承发展之路,借助现代科技助力非遗传播,让古老非遗文化焕发时代生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忠信先生表示,未来可与海外文化机构和旅游组织建立合作关系,联合策划和举办非遗推广活动,鼓励国际学生和人士来中国深入学习和研究非遗,增加中国传统非遗的国际曝光度和认知度。还可以让非遗内容出现在文学、艺术、影视、游戏等领域,构建综合性的中国文化理解。此外,非遗还需适应新媒体传播,形成全球性的非遗内容共享平台,更加全面、立体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日常生活,更好地吸引国全球观众的目光。</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非遗出海可以帮助我国向外界传达全人类的文化价值共识,让国际社会感受到中华文明中“真、善、美”的表达,有利于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风俗习惯的理解,增进不同国家人民对我国的了解和尊重,拓宽国际交流合作空间。</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了丰富非遗资源。通过整合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非遗文化元素,可以构建出一个更加全面、立体的中国文化形象。通过讲好非遗故事,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以鹤为媒,传播东方文化之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走入展厅,浓厚的“鹤文化”元素氛围扑面而来,北京展览馆正面大厅数百平方米展位呈现了震撼的视觉效果及精美展品的艺术感染力。</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忠信先生幼年学习书画,数十年来坚持不懈、笔耕不辍。特别是在画鹤的道路上,不断创新,承前启后,独步一郡,其作品里的仙鹤笔意简洁而神彩飞扬,形神俱备,近年来,创作出一批优秀的仙鹤题材的书画作品。在作品中除了呈现“仙鹤”优美飘逸的造型外,还表达仙鹤了尊贵与高尚的美德,赞美了“仙鹤”的高洁和傲骨。</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忠信先生在展会现场详细介绍了他的团队所展示的以鹤为主题的非遗作品及藏品,如国画、书法、拓片、瓷板画、宣纸刺绣、缂丝等,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巧,展现了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忠信先生介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鹤的地位崇高,有“一品鸟”的美誉,又常被称为“仙鹤”。其色清雅高洁、身姿优美,翩然有君子之风。鹤不仅代表着长寿、高洁和祥瑞,还象征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更代表了中国古代人们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信仰。中华民族古往今来崇尚鹤文化,以至于奉为神圣的图腾。鹤的形象与文化在东方文明中源远流长。</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中国人心中,仙鹤从古至今有着特殊与美好的记忆。殷商时代就有鹤的形象出现在雕塑中,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钟就有鹤体造型的礼器。“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早从《诗经》中有这样的记载,鹤的身影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演绎了千年。</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中,鹤亦被广泛运用于中国的文化艺术中,如水墨丹青、诗词歌赋之中,已成为中国文化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元素之一。鹤可谓神奇的生灵,其声韵之美、色彩之美、形体之美、姿态之美,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即使艺术家穷尽构思,也难于表现鹤天然的美感,因此鹤这一文化元素堪称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艺术源矿。</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如今,鹤文化的发展已经深入到百姓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能接触到的各领域,均可见到鹤的身影,鹤题材在文学、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文创产品开发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与利用。比如,工艺品摆件、雕刻、陶瓷制品、标识设计、灯具造型、风筝、玩偶、布艺、剪纸、绘画、城市雕塑,几乎所有方面均能见到鹤的身影,可以说鹤在创意设计方面的应用范围是十分广泛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仙鹤作为东方文化的象征,在传播东方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首先,鹤的形象和艺术表现形式具有独特性和辨识度,能够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兴趣。其次,鹤文化所蕴含的长寿、吉祥、和谐等寓意,与东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有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东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通过对鹤文化在文艺作品中的艺术表现的分析,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最后,通过鹤文化的传播,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共同发展。鹤作为非遗元素,在国际化传播中起到了融合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方面,鹤的形象和艺术表现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化产品中,如屏风、刺绣、雕塑等,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受到欢迎,也通过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走向世界。另一方面,鹤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得到了广泛传播于。李忠信先生通过多年的实践努力,致力于打造鹤文化的特有符号,将鹤文化与中国传统非遗项目、技艺相结合,发挥中国传统非遗文化资源优势,运用独特的技艺将鹤文化进行全新的呈现,以鹤为原型开发文创产品,让“鹤文化”以更加亲近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走向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金石拓片,一纸一墨,拓古传今</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除鹤主题的非遗作品藏品外,李忠信先生为我们带来了珍贵的金石拓片藏品以共飨本次非遗文化主题盛宴。拓片,也称金石传拓艺术,是人们对流传至今的古代铸刻在金属或石头上的文字、图形进行拓制和研究的古老艺术,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复印机,也是集金石学、考古学、美学三位一体的高层次艺术门类,其作品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已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拓片,不只是一张纸,乃是记录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精神之所在。古代铸刻的金石器物现在或已不存人间,但是拓本却可以将它们原始的风貌真实地保留下来。传拓技艺可以将所拓内容通过复制印刷化成千万,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和琳琅满目的艺术发展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忠信先生介绍,拓片作为中国收藏史上辈分最高的品种之一,自隋有捶拓,宋见收藏,历来为贵,仅宋拓《麓山寺碑》及《画像赞碑》两种拓片,明代的市价就高达百两黄金。圈内称拓片为“黑老虎”。碑拓收藏历经沧桑,有的为孤本,尤为珍贵,有的从海外回流,有的为后人复刻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1年,李忠信先生无偿捐赠并创建了“龙门碑拓展览馆”,捐赠的作品共有数十套珍贵碑刻拓片,有部分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碑刻拓片以及海外回流拓本真迹,唐代《道德经幢》不仅是重要的国学文化经典、史学资料,对研究书法艺术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李忠信先生倡议修建了房山古碑林。先生希望让这些文化遗产能够展现给社会,回馈给社会,真正让“文物活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此次非遗国际主题展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中国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世界非遗保护传承事业注入了新的动力。我们深感荣幸,能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为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未来,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非遗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之路,让古老的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受访者简介:李忠信,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著名书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地名学会名胜文化产业发展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五千年动画文化工程促进会碑拓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创作研究会会长、中国美术家交流网总编、国际青年艺术家联盟主席、北京执观美术馆理事长。</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忠信先生幼年学习书画,数十年来坚持不懈、笔耕不辍。擅长人物、花鸟、山水,尤专画鹤,其作品注重内在精神力量,将中国文化精髓融于笔墨之间,体现更高的艺术境界和审美价值。在画鹤的道路上不断创新,承前启后,独步一郡。近年来李忠信先生发表和出版了各类美术作品和艺术著作,出版有《李忠信的艺术世界》、《李忠信的焦墨作品精选》等画集。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他所创作的各类艺术作品有着极高的审美境界和艺术价值,广泛被中外友人喜爱并收藏。我们祝愿李忠信先生艺术生命长青!祝愿李忠信先生带领的文化队伍为中国文化复兴、为世界文化长廊绘制出更美更好的画卷!</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 记者:东方</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