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浪漫骑行,环游海南之旅14

温馨

<p class="ql-block">  两天来从三亚亚洲区沿海骑行166公里经乐东县到东方市,总骑行1328公里。</p><p class="ql-block"> 昨天(24.12.24)住乐东祥瑞海景商务酒店,住宿费98元。今天住东方市忆海拾光客栈,住宿66。</p><p class="ql-block"> 两天来有悲有喜,悲的是自行车助力线路出现问题;喜得是游览了莺歌海盐场、尖峰花乡三角梅风景区、鱼鳞州风景区、海南铁路博物馆,参观了日军侵琼八所死难劳工纪念碑等。</p><p class="ql-block"> 昨天从三亚亚洲区出发骑行大约15公里左右,突然发现自行车助力出了问题。经与郑州陇海路捷安特店高老板沟通,遥控查找原因,最后得知是插头处焊接头断裂。断裂的线头必须焊接,能焊接这样的线头,也只有找手机维修师傅了。查找地图返回7公里处有手机修理店,只好慢慢骑行返回。手机维修店老板是一个中年男子,开始不太愿意接活,这种活是掏力不挣钱。最后师傅还是费了好大劲,好长时间终于把线头给接上,老板只收费10元,我觉得收费太少了,我付款20元。要不是老板肯帮忙,骑行计划可能泡汤。</p> <p class="ql-block">总骑行路线</p> <p class="ql-block">两天(24.12.24-25)骑行路线</p> <p class="ql-block">  这两天游览了不少小景点,各有千秋,最有特色的要数尖峰花乡三角梅游览区。园区占地150亩,种植有多达300多种的三角梅,数量达30万盆,是国内三角梅品种较为齐全的观赏地之一 。</p><p class="ql-block"> 园内三角梅颜色丰富,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若雪,它们相互交织、蔓延,如同天边的云霞飘落人间。花枝肆意伸展,或蜿蜒曲折,或低垂如丝绦,或挺拔向上直指蓝天,还有传统球形 。每一根枝条都挂满了花朵,层层叠叠,密不透风。走入三角梅的世界里,忘却了尘世的喧嚣与纷扰,只愿静享此刻的美好与宁静。</p><p class="ql-block"> 三角梅游览区门票20,但是赠送一盆三角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是游览三角梅游览区赠送的两盆三角梅</p> <p class="ql-block">  在从崖州区沿旅游公路到乐东的途中,经过莺歌海盐场驿站,满怀希望去看天空之镜,寻找盐田。也许我没有找到真正的盐场,只看到这里是废弃是一望无际的废弃盐田。但是盐池内没有水,更没有盐,当然没有天空之镜了。现在成了纪念地,有“烧干盐水变银山”的豪言壮语,有当时盐工奋斗的雕塑,有表明盐堆的假盐堆。</p> <p class="ql-block">  路过乐东县的黄流镇和佛罗镇,一望无际的浅蓝色的蔬菜大棚惊呆了。远看大棚与天与海一色;近看大棚整齐划一,棚内蔬菜生气盎然,细看大棚内部,原来靠近大海的大棚里全是沙地,不含土壤。感叹这些菜农能在沙土地上种植这么好的蔬菜瓜果。</p> <p class="ql-block">大棚哈密瓜</p> <p class="ql-block">菜农在铺地膜。地膜上有两排小圆孔,是用来种种子的。</p> <p class="ql-block">西瓜五元一个,一个西瓜大约六七斤。这个卖瓜人是吉林人,他从吉林拉一车当地特产来海南,一路上免高速费,产品卖掉挣得钱够油费。过冬后,他再拉一车海南特产,回吉林,这样一来一回挣够了路费钱。在海南期间再做一点蔬菜瓜果买卖,这样一来,来海南过冬不但不花钱,还能挣钱,这老弟真有经济头脑。</p> <p class="ql-block">离海最近的旅游公路,到海边不足二十米。</p> <p class="ql-block">‌海南日军侵琼八所死难劳工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纪念碑<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海南省‌东方市‌八所港旁的荒滩上。</span></p><p class="ql-block"> 海南八所和九所的命名与明朝军队的卫所制度有关,现在八所、九所成为了东方市的一个地名。</p><p class="ql-block">费了好大劲才找到纪念碑,除了纪念碑以及碑前的一个小广场外,周围很荒芜,给人一种不重视历史,也使人感觉阴森恐怖。</p><p class="ql-block">参观这座纪念碑,让人深感震撼,同时也引发了对历史的深思。</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为了掠夺海南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石碌铁矿,采取了极其残忍的手段。他们诱骗和强抓了大量劳工,包括来自上海、广州、香港等地的劳工以及英国、澳大利亚和印度等盟国的战俘,人数超过三万人,强迫他们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修建八所港等工程。这些劳工在日军的皮鞭下受尽凌辱,过着非人的悲惨生活,大量劳工因此丧生,从1938年到1942年完工,只有六千劳工幸存。死去的劳工被日军草草掩埋在八所港旁的荒滩上,形成了白骨累累的“万人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途中美景欣赏</p><p class="ql-block">明天继续向海口方向进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