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可园

欣赏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东莞可园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1850年),由张敬修创建。可园以其“小巧玲珑、设计精巧”著称,占地面积约2204平方米,建筑面积1234平方米。园内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应俱全,布局高低错落,曲折回环,空处有景,疏处不虚,是岭南园林中的珍品。</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可堂是东莞可园的主体建筑,也是园内最有气派、最庄严的建筑。它三开间,坐北朝南,不仅是园主起居的地方,还是张氏家族喜庆宴会的场所。可堂楼高15米,底层大厅名为可轩,也被称为桂花厅,因其地板砖铺呈桂花状而得名。桂花厅的地板中间有一个小孔,过去用于送风送香,以消解暑气。</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假山涵月亭是东莞可园中的一个重要景点。根据搜索结果中的描述,假山涵月亭位于可园的东北景区,这个景区的平面较为方整,假山涵月亭就坐落在这里。假山上修有小径通往旁边的四方形西式凉亭顶,这个凉亭就是“假山涵月”亭,而亭顶的凉台被称为“拜月台”。此处还有景点名叫“狮子上楼台”,假山的形状酷似狮子,用珊瑚石垒砌而成,珊瑚石上绿草蔓生,看上去还真像披在狮子身上的毛发,让整个假山更像是一头雄狮。假山涵月亭的设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建筑艺术,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观赏和休憩的好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老榕树的存在与可园的古朴雅致相得益彰,成为了可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见证了可园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每当人们来到可园,老榕树都是他们首先注意到的自然景观之一,它的存在让人们在游览园林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一种宁静与历史的交融。</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可湖区又名花隐园,湖中有钓鱼台、可亭、拱桥、可舟、水榭等[^0^]。湖堤上有红砖拱桥,堤边有水榭,据说居廉、居巢以前就常在这里写生,而园主和家人就在这里读书写诗[^1^]。这座拱桥不仅在园林中起到了连接两岸的作用,也是园林艺术的一部分,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欣赏湖光山色和园林建筑的绝佳视角。拱桥的设计和建造体现了岭南园林建筑的精致和对美学的追求,它与周围的亭台楼阁、湖水、植物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span></p> <p class="ql-block">黑天鹅与锦鲤</p> <p class="ql-block">可园最高处是当年东莞县最高的楼阁--邀山阁,高约17.5米,平面近方形,这么高的建筑在园林建筑中较为罕见。 整个邀山阁屋顶仅用10根杉木柱支撑,却无一根铁钉,历经百年风霜,岿然屹立,展现了可园建筑者的精妙技艺。 登上邀山阁,可以俯览园中美景,向外则可眺望远近诸山,若黄旗、莲花、南香、罗浮,以及支延蔓衍者,莫不奔赴、环立于烟树出没之中,沙鸟江帆,去来于笔砚几席之上,令人豁然开朗。</p> <p class="ql-block">可园主人张敬修。</p><p class="ql-block">张敬修(1824年—1864年),字德圃,亦作德父,是广东东莞县莞城镇博厦人,清朝官员,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园主,官至江西按察使署理布政使。他青年时期投笔从戎,一生三起三落,宠辱不惊,充满了传奇色彩。张敬修不仅是一位官员,也是一位文人,广涉金石书画、琴棋诗赋,同时也是一位雅士,广邀文人墨客雅集于可园,抚琴吟诗。他还是一位伯乐,延请岭南画派鼻祖居巢和居廉在可园长年作画,奠定岭南画风。</p><p class="ql-block">张敬修喜爱兰花,并有《题蕙》《题泉石蕙》等作品;其画作《盆兰图》现藏于东莞市可园博物馆。他的人生轨迹在17岁那年发生了重大转折,县试落榜后,其兄张熙元为他捐了个同知,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张敬修在仕途上经历了“三起三落”,最终在可园广邀文人雅集,使可园成为广东近代的文化策源地之一。期间,在可园长期供养“居派”创始人居巢、居廉,让两位大师可以无视衣食之忧,潜心作画数十年,创建造没骨法、撞水撞粉法,为岭南画派开创先河。1864年正月,张敬修卒,享年42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可园博物馆中的夹心墙是岭南园林建筑中的一种特色结构,它体现了岭南地区建筑工艺的精巧和对空间利用的极致追求。夹心墙通常指的是墙体内部有空隙,可以用于隔热和隔音,同时也增加了建筑的坚固性。在岭南地区,由于气候炎热潮湿,夹心墙的设计有助于调节室内温度,提高居住的舒适度。</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莞可园博物馆的建筑特色之一就是其精巧的设计和对空间的高效利用。虽然可园的占地面积不大,但是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使得园内空间感和距离感得以延伸,不产生压抑感,实现了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这种设计不仅体现在园林的布局上,也体现在建筑的结构上,夹心墙就是这种设计理念的具体体现之一。通过在墙体中设置空隙,不仅增强了建筑的隔热性能,也提升了建筑的美观性和实用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蚝墙,也称为蚝壳墙,是岭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传统建筑方式。这种墙使用蚝壳一层层堆砌起来紧密排列,不仅具有隔音效果,而且还冬暖夏凉,坚固耐用。在可园博物馆里,可以看到这些硕大的蚝壳,它们足足有两个手掌那么长,这种蚝壳墙展示了岭南建筑的独特魅力和古人的智慧。蚝壳墙不仅实用,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是岭南传统建筑中的一大特色。,</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