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周次: 第17周 </b></p><p class="ql-block"><b>时间:2024.12.25</b></p><p class="ql-block"><b>主讲人:王琳琳</b></p><p class="ql-block"><b>课题:《伯牙鼓琴》</b></p><p class="ql-block"><b>地点:六16班</b></p><p class="ql-block"><b>参加人员:六年级语文组成员</b></p><p class="ql-block"><b>教研主题:听课、评课</b></p> <p class="ql-block"><b> “同品文言之韵,共享素读之美”,为了更好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推进“国学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的课题研究,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12月25日上午第二节课,六年级语文组王琳琳老师与六16班的孩子们为全体六年级语文老师献上了一堂古风古韵的经典素读示范课——《伯牙鼓琴》。</b></p> <p class="ql-block"><b> 《伯牙鼓琴》是语文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22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一篇文言文。本文不足百字,叙事简洁,余味悠长。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间的真挚情谊。根据高年级孩子的特点以及本课的教学目标,王老师播放了一段古琴的音乐进行导入,教学环节紧凑,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地引导孩子学会生字,读好课文,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高山流水遇知音!</b></p> <p class="ql-block"><b> 所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正因知音难觅,伯牙子期才分外惺惺相惜,这篇佳作才会历久弥新。在王老师的讲解下,学生也对这篇佳作有了独特的领悟与了解。王老师首先拓展积累有关“伯牙子期、知音密友”的诗句,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迈,亦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明志,在诗情画意中开始本节课的教学。</b></p> 【纵情吟诵识知音】 <p class="ql-block"> <b>在余音绕梁的古曲中,在清风徐徐、炊烟袅袅的对子中拉开序幕,王老师从容大方的教态,甜美动听的语调,将孩子们吸引在课堂之中⋯⋯王老师用“读准、读通、读懂、读诵”四步法带领同学们学习了这篇古文,在各个环节都是启发、诱导、层层铺垫、水到渠成,同学们仿佛在古乐“高山流水”中,穿越了时空,重温了伯牙遇知音的喜悦、失知音的哀绝,于阅读间将这对知音的深情润入孩子的心田,配乐绝妙,让听者置身其中。</b> </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课堂上,老师范读、学生自读、划分节奏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王老师紧紧抓住“朗读”这一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朗朗读书声重现课堂。一步一个脚印地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准确到位的朗读中,领悟到水到渠成的阅读乐趣,形成扎实的语言能力。</b></p> <p class="ql-block"><b> “琅琅书声,换朗朗乾坤”,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汉语言极具音韵美,文言文语言优美,韵律工整,音调和谐,读好节奏,每一篇经典都是一首优美的歌。</b></p> <p class="ql-block"><b> 读有方,诵有法。课堂上,孩子们在朗读中感受伯牙遇到知音的欣喜,感受着伯牙痛失知音的痛心,一次又一次地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共鸣,学生情感得到震撼和升华。</b></p> <p class="ql-block"><b> 课堂中王老师抑扬顿挫的指导朗读使学生再次了解全文的断句、读音等基本知识,学习的同时也领悟文言文的韵律美、节奏美。如拂面春风让学生和全体同仁沉浸其中。小组合作贯穿于整节课,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目标明确呈现,使学生对整堂课要掌握的内容了然于胸。老师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师生碰撞出一次次智慧的花火,将课堂氛围一次次引向高潮……</b></p> <p class="ql-block"><b>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王老师深知单纯通过简单通读,学生是无法感受文言文背后的真正含义。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王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学生们便能流畅说出文章大意,再次训练朗读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b></p> <p class="ql-block"><b> 听课的老师们也被王老师的课堂深深吸引了,伯牙,子期的深厚情谊不仅温暖了孩子们的心灵,也感动了老师们的心田!王老师的课,朴实无华却感动满满……语文组的老师们认真听课、做记录。 </b></p> 【评课交流促成长】 <p class="ql-block"><b> 课后,我们及时组织了评课活动。六年级语文教研组各位老师就这堂公开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老师们既指出了王老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也指出了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教研组长希望各位老师依托互听互评活动平台,取长补短,要求教师们要以课为例,引发思考,在平时要多积累多学习,讲究方法,思维要跳出来,有创新。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给我们的教师关于文言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在文言文教学的探索中前行,寻求经典中的一缕幽芳,让学生在阅读中领略古文的魅力。 </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此次教研活动,对于我们六年级语文组的教育教学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学习永远在路上,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愿我们都能做一个身体与思想永远在路上的人,二实小语文教育之花一定会越开越盛,更加绚丽多彩!</b></p> <p class="ql-block"><b> 高山流水两相和,伯牙鼓琴弄冬色。这次教研活动又拉近了老师们之间的距离,我们在教研路上并肩前行,一路欢歌……</b></p> <p class="ql-block"><b>统筹:邓振杰</b></p><p class="ql-block"><b>策划:李瑞芳</b></p><p class="ql-block"><b>审核:石先锋</b></p><p class="ql-block"><b>编辑:魏冬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