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古今异义词举隅 <p class="ql-block"> 无论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古今汉语言文学文化已经变了,字形字音字意都有了变化,因而文字语言学家就从各方面探讨起来,从而有了音训,义训等学文。这样工作的学文,就叫训古学。有研究读音的,叫音训,有研究文字含义的,叫义训。以前我每看这些个资料,只侧重看它的意思,看音训还嫌它麻哩个烦。去你的,祖,啊祖宗,祭祀,什么且,而且的且,也是原来的祖,都读一个音而不也是且么,看且还是且,嘿唅,语言文字随着读音不同,意思早已也不一样起来,那么,究竟是洪洞县是洪洞县还是洪洞县。过来过去不就是说,洪洞县里没好人么,以前人们流传下来的一句话。从哪里说人家坏话来,该打!了。</p> <p class="ql-block"> 不过这无头官司是不好打的,连被告原告都找不到,没两把刷子也没胆量当这个判案的法官。这样的话就这样无厘头的传下来了,是苏三么,古戏剧中唱苏三起解。也许苏三受了不少委曲就埋怨起了洪洞人。古今异义异义词的出了现。也和这句话一样,不知谁一时用法便推广开来,大家伙一起这样用,这样认为。慢慢就约定俗成了。细细品味古今异义的词语读音变化有几个原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首先是语义变化,这是最主要的,醉了酒,不能红了心。这是句粗话,可说到古今词义的变化,也令人意想不到,把它比做人的话真想骂娘了,古今异义词中真有“红了心”的。因为他不仅变了,而且变得一反常态了,大家经常用“而且”这个词,这个表示递进语气的词,怎么来的?学者们认为,古人有这么样的语气读音,去表示递进,可是没有合适的词,谁来用以充当它的书面角色呢,这个读音和而且相同,就抓了而和且,原来这个“而”不是虚词,是象形字。表示男子的胡须的。古藉中讲。而本来的意思是男子的胡须,好象说文解字中统一了,长在颊上为之,长到唇上为髭,长到颐颌的垂下的部分为而。须和而可以互注。前边讲了,且也不是什么虚词,是祖宗,祖国的本字。另外而还有你的意思,也有如的意思,而“而”和“且”被抓了差之后几乎就成了表连接,转折,递进关系的连接语气词了,它们原来的胡须的须,也被什么胡须哪髭髯啊替代了,当祖宗讲的且,被后起字祖替代了,纯粹不务“正业”起来,现在的而且真正当了不以正业为业的差事,妥妥的一个长期合同工,又有不做老大好多年的感觉。唉!好比人一样,委曲着现在做了“体制”外的勾当,和它们原来的涵义一点关系都没有了。你看而且这个词,细细考证它俩的意义转换的过程。它们俩真有数典忘祖的嫌疑。为而且的“命运”骂娘了,不过,这类型的事情不单是它们,就连历来受人尊敬的闺房“小姐”也变了味,从前称大家闺秀,小姐脾气是狠狠的夸人,现在谁敢在有身份有魅力的女士面前,称呼一声小姐!现实教训我们,见了六十岁的大妈,也得叫美女。这是时尚!可见语言文字的变化不仅与需要有关,零时抓差回不来的有,时势改变人的有,小姐本来吃香千年,真是逼良为娼了。现在叫起小姐来,怎么那么的憋扭!不是不尊重人,时下叫“小姐姐”也比小姐好听,因为眼下色相吃香,比身份还髙贵。呵呵,所以“美女”升级了。小姐就坐台了,逼得啊!</span></p> <p class="ql-block"> 其次,古今异义词在书写方面也有了不同的变化有的字被简化了,劳动的劳,原来是勞,现在成劳,大衆的衆,现在变成众,心脏的脏,原来是臟,现在变成脏东西的脏了,集体的集,原来是这样的雧。简化字是时代要求,无可厚非,但有些字合并后,就失去了它们原来有的意义。必须搞清楚。姓氏中的范字,和模范的范成一个字了,而姓范的范,原来就有,不能繁体以后就成了这个範。这是错误的,百家姓中姓仇的仇,也不能写成讎,这是一个道理。另外,古今异义词远远还不止于此。好多古代的用词,本来是褒义词,现在看来它们的脸色也变了,也就是说,褒义词变成贬义词了,除了上面讲过的,“小姐”变“美女”的故事外,其它案例也不少。</p> <p class="ql-block">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知道,这句话是对父母心的悲悯,既可爱又可悯,按照现在的意思也能说通,但古代“可怜”一词大都就是可爱的意思,和现在可怜的意思是决不一样的。当然这两层意思可以古今同用但古诗词中大都是可爱的意思。和可惜怜悯是不一样的。要仔细甄别。“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居的《暮江吟》中这句诗里的可怜就是可爱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桃之夭夭…是《诗经》里的句子,说那桃儿的果实肥美的意思,是资深的绝妙好辞,可现代汉语中的桃之夭夭却成了,逃之杳杳的意思了,不按套路出牌?也不知道是怎么谐就谐过来了。和原来一点也不一样。此外,还有不求甚解,标新立异等词语在褒贬色彩上都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慎重对待。第三读音上的变化也要特别注意,“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其中的斜字读古读音xia。不能读成现代汉语的xie。那样就不押韵了。至于特殊约定俗成的读音是更是很多的,王维诗中的《鹿柴》中的柴是寨的意思,读寨zhai,四声,不读柴chai,洪洞县的洞念同,不读山洞的洞,这些词,正而不经说,有的是约定俗成的,有一些单字的词,是字的假借用法形成的。这涉及到另外一种造字法的话题,暂且不说。</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古今异义的字词现象是很多的,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口头禅”不能读作口头单,参差不齐。应该是cenci不齐,不能读成参茶不齐,不懂不怕,就怕不懂装懂。国学经典,应该得到尊重。有书法家写一毛笔书法条幅。“影后”,写成“影後”,还在网上晒了出来,岂不可笑,岂不悲哉!当然借题发挥,望文生义是允许的,只要不悖文道。有个《越战越勇》台上的嘉宾说,她和儿子是“人”字的两划,一撇如上进向上的儿子,一捺如她一样对儿子、家庭的支撑一样坚強,坚韧不拔,永不服输。其实人字的写法是个象形字。这也并不有悖国学的大雅之道。毛主席讲我们的工人阶级,力量比天还大,就用了拆字法,工字下边一个人字,上下加起来就是一个天字。这个天字是个会意字,这样讲没有什么不可以,是正能量的借题发挥。古代曹操的故事中是有先例的。曹操一天陪同他的谋士杨修,一起去考察手下工匠的工程,人们都想智道曹操的意思,曹操随手在门上写了个活字,没表情的就离开了。大家纳闷这是什么意思呀?随行的杨修说,主公的意思是说,这门子啊,修建的有点大了,大家愰然大悟,噢,门里一个活字,就是阔字,不过曹操这样的发挥还是正儿八经的形声字的拆字谜呢。古今异义词也好,字谜也好,都是中国汉语言文化的精华,希望同仁朋友们能不断地虚心学习,提髙自身素质,对国学文化保持一份敬畏之心,正名立身,共同维护国学这份宝贵文化遗产,摒弃丑恶与糟粕,为我们的国学之深之大之精奥,点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