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王朝与五台山有着解不开的因缘,这除了清皇室笃信佛教外,还与当年顺治皇帝出家五台山不无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顺治是一位儿皇帝,事事都得听从于母命。十五岁那年,因迫于母命,不得不与卓礼亲王吴克善之女结婚。这种没有爱情的婚姻从一开始就为他埋下了不幸的种子。婚后两年,顺治曾和宫内董鄂妃一见钟情,顺治帝竞把他封为贵妃。皇后为正宗的皇室,而董鄂妃却是汉人,又加之顺治将皇后降为静妃,改为侧宫。这种事在清王室中一开始就被认为大逆不道,并遭到了顺治母亲的激烈反对。也是好景不长,后来董鄂妃一病不起,医药无效,于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八月十九日去世。顺治对此悲痛欲绝,又加之顺治的母亲公然下嫁给顺治的叔父摄政王多尔衮,这种奇耻大怒曾使顺治耿耿于怀。所有这些,使本来就好佛的顺治遂产生了悲观厌世、寻迹空门的想法,终于在顺治十七年正月扔下那显赫的皇位出家五台山当了和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廷出了这样的事情,自然被认为是一种伤风败俗的大事。皇宫内找不着了当朝皇帝,只好以“驾崩”来掩盖,以大丧告天下。而大清王朝接下来的皇帝,就是被人们称为“风雅皇帝”的康熙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康熙的一生中,曾有五次巡幸五台山的壮举。这在中国古代皇帝中是很少见的。说是朝台,实为奉母命上五台山寻找其父顺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说,康熙有一此巡幸五台山,于一天早晨来到镇海寺,见殿前有一和尚在打扫庭院。康熙住足观看,只见此人身穿半新对襟袄,下身是深蓝色夹裤,脚穿一双圆口布鞋,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使人见了就有一种非同一般的感觉。因康熙寻父心急,便急忙上前问其姓氏,只听那和尚说道:“出家人无姓”。康熙这才想起问其法名,那和尚只告诉康熙他叫“八X”后,就只管低头扫院。康熙无奈,只有悻悻而归。但那位和尚的影子时时在其眼前浮现,他顺手拿起笔在纸上随便写着“八X”二字,当一行行的“八X”写满一页纸时,他突然发现,“八X”俩字上下连在一起,竟然是个“父”字。他欣喜若狂,几次巡幸五台山没有白来,终于找到了父亲。他急忙返回镇海寺,可那位和尚却早已不知去向,问此寺僧人,僧人回答的更妙:“我们这里的出家人从不穿那种圆口布鞋。”就在康熙遗憾万千、万般无奈之际,忽然发现山门右侧的墙上添了一首新诗:离俗当僧花山寺,不慎破碗被感出,古有子债父来还,今希父债子来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康熙只好把这首诗的笔迹,拓印后拿回京城,他母亲断定这是顺治的笔迹。原来,顺治一开始出家就在花山寺,由于不小心把该寺主持的碗打破了,被赶出寺院。顺治写这首诗的含义是要求其儿子康熙,即当朝皇帝来赔尝老和尚的碗。没找到父亲的康熙,只有按照父亲的嘱托让江西景德镇特意烧制一窑瓷碗,分送给五台山所有的寺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窑上乘的景德镇瓷碗,算是康熙替其父顺治圆了一个梦。但当年康熙五上五台山,五次寻父未着,真不知这位清代著名的皇帝做何感慨。假如说以上传说为真(这种事,只有传说,不可能有正史记载)的话,康熙会不会因自己的一时疏忽,与其父失之交臂而终生遗憾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事只有康熙知道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