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谒五台山(5)寻迹五郎庙

彭起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注:五台山五郎庙与五爷庙不是一回事</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台山的包袱也太沉重了。从当年两位印度高僧来到这里,它就开始了律动中化民族历史脉搏的艰难历程。从汉代、两晋南北朝直到明、清,作为佛教圣地的五台山从来就没有轻松过。虽为佛教净土,但终究跳不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桎梏。可以说,从汉代以来,中国封建社会每个朝代的影子都可以从五台山上找到。“五郎庙”,即宋朝开国之初杨五郎出家之处,就演出了一场当时中国封建社会中奸臣当道、忠良惨遭迫害的民族悲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杨五郎为宋朝开国名将扬业之子。宋朝的扬家父子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至今都是如此。当年宋太宗由扬家父子保驾游五台时,杨五郎结识了太平兴国寺(五郎庙的前身)的方丈睿见。杨五郎很赏识睿见的渊博才学,睿见也很敬佩杨家父子,因此二人情投意合,无话不说。在每次接触中,睿见总是有意无意地向杨五郎灌输一些有关佛教的思想和戒规,并旁敲侧击地劝杨五郎弃甲归山。关于出家当和尚,正直人生辉煌时期的杨五郎想都没有想过。也许睿见高僧有他的高明预见,也许是睿见高僧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保全这位宋初的忠臣良将,在临别时,睿见送给杨五郎一个包裹,并一再嘱咐道:不到关键时刻,不要打开这个包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听过评书《扬家将》的人,大概不会忘记,出山西大同南下五十公里,便是闻名的古战场金沙滩。在这里远眺,只见巍峨险峻的两狼山巍然屹立于西北,蜿蜒起伏的黄花梁坦然横卧于东南。方圆四十里的金沙滩,便是当年辽宋鏖战的沙场。北宋名将杨业父子,为了抗击北方辽邦的入侵,凭借雁门关和两狼山的天险,曾屯粮聚兵古金沙滩,使北国辽兵不曾入关内一步。杨家父子的威猛,曾威震骠悍的辽兵。提起杨家将,辽兵就闻风丧胆。后来,由于当朝丞相潘仁美有意陷害,杨家将大败,“七狼八虎”死了四个,被俘两个。当时,杨五郎突围到一片树林里,前无逃路,后有追兵,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想起了睿见送给他的那个包裹,急忙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顶和尚帽和一件袈裟。睿见高僧的良苦用心,使这个曾威震辽邦的顶天立地的汉子泪流满面,仰天长啸,他痛恨当朝奸臣当道的现实,万般无奈之下,便决定弃甲出家、寻迹空门。于是他当机立断,头带和尚帽,身穿黑袈裟,由树林里大摇大摆地走出来,辽兵见是位和尚并未在意。杨五郎也就凭借睿见高僧赠送的包裹摆脱了困境,幸免被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杨五郎再上五台山,投奔太平兴国寺,在这里开始了他后半生的和尚生涯。后来,人们出于对这位忠臣良将的敬佩和爱戴,将太平兴国寺改为五郎庙,其所在的山谷也叫成了五郎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杨五郎抛弃了人间的一切烦恼,在这里找到了彻底的解脱,他佩服睿见高僧的预见,也崇尚佛国的清净。但惟有一点放不下的是,由于他是武将出身,每天不习武,就觉着浑身难受。但他已是出家人,刀、枪、剑、戟是属于兵器不便使用,于是他就选用了一根八十一斤重的铁棍,当作习武之器。他每天晨起习武,风雨无阻。久而久之,不便组织起了一支“僧兵”,每天习武不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事情就是这样的奇特,宋王朝与杨家始终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杨家在忠心效力于宋王朝的历程中由于当朝皇上的昏庸使杨家将死的死、亡的亡,但忠臣毕竟是忠臣,良将也不愧是良将。当年金沙滩一战,辽兵大胜,杨家将死亡惨重,也就剩那杨六郎逃回。不可一世的辽兵便视大宋无人,萧太后即令大将韩昌带兵来犯。此时的宋皇才又想起了杨家将,几经周折找到了逃回的杨六郎,并命杨六郎出兵迎敌。六郎深知韩昌的厉害,想邀五哥出山助战,遂派大将焦赞火速急奔五台山。这黑焦赞实为一介武夫,只想是拿皇上的圣旨就可压杨五郎出山了,但谁知出家之人,岂认圣旨,被激怒的杨五郎当即就把黑焦赞轰了出去。到是八贤王肚子里道道甚多。八贤王主持正义,爱护忠良,有恩于杨家,他亲笔给杨五郎写信,情真意切,并以自己的名义邀五郎出山。又派黑焦赞二次上山。五郎见到八千岁的亲笔信,顾不及其它,遂点起五百名僧兵昼夜兼程,火速赶往雁门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骄横的韩昌根本就没有把宋朝领兵元帅杨六郎看在眼里。虽然他曾多次领教了威震辽邦的杨家将的厉害,但那都已成为了过去,大宋单凭一个身单力薄的杨六郎,怎样也不会重现往日的威风。他打着心中的如意算盘,攻克雁门关,直捣京城汴梁,大宋的江山唾手可得。韩昌,这位沾了潘仁美的大光、在金沙滩一战力挫宋军的北国辽将,正趾高气昂地布置辽兵于雁门关下安营扎寨时,杨五郎也赶到了雁门关。只听的号炮齐鸣,战鼓震天,杨五郎率兵杀出关来,见韩昌也不答话,劈头就是一棍,韩昌连忙挺叉相迎,只听“喀嚓”一声,韩昌手中的叉断为两截。好五郎,此时的国仇家恨一齐集中于手中的铁棍,也就是因为韩昌的坐骑久经沙场,急速往回一跃,使他在这重棍下得已保住了一条性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北国辽邦,人们只是相信杨五郎当年也在死亡之例,突遇这种情况,韩昌总有一种活见鬼的感觉,适才的美梦早已被杨五郎的铁棍击得烟消云散。他知道五郎的功夫,自己决不是对手。管他是鬼是人,现在只有逃命为上了。刚才还在打着踏破汴梁城、擒大宋皇帝进呈萧太后的韩昌,此时只管拨转马头向北仓慌逃串了。韩昌马快,五郎的棍更快。只见五郎策马迎上,再一棍下去,韩昌被劈成了两截。雁门关下,五郎的两棍退了辽兵,重震了大宋的威风,也报了五郎的国仇家恨。只是五郎手中的铁棍由于用力过猛,力劈韩昌之后,又打在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石头被打的粉碎,铁棍也震下了一条一尺多长的裂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条铁棍如今存放在显通寺“佛国藏楼”,是五台山的珍贵文物,也是五台十景之一。此次五台山之游,我在显通寺看到了这根英雄手中的铁棍,只是那一尺多长的裂缝现已焊接完好。这根铁棍长八尺,粗一寸半,棍的一头镌有小字“共重八十一斤谢荣榄段四礼造”。它竖立在那里,仿佛在叙诉着这段悲惨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到这条“五郎铁棍”,使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随即产生出一个强烈的欲望,我要去看看那座郁结千百年恩怨的“五郎庙”。但听导游小姐说,昔日的五郎庙早已不复存在,它不是毁于战火,也不是剥落于历史的风尘,是因当年林彪要在那里修建“茅蓬山庄”而毁于一包炸药。说到此,导游小姐带着一种不无嘲弄的口气讲,恰逢几年前炸掉五郎庙的那个日子,林彪就葬身于蒙古的温都尔汗。说这是一种报应,一种佛界的报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选在一个晾爽的傍晚,我只身一人去了五郎庙。五郎庙真的不复存在了,但在五郎庙的遗址上,用铁围拦围着一根栓马桩,这是当年栓杨五郎坐骑的地方。五郎庙不复存在,五郎铁棍也锈色斑斓,惟有这栓马桩,还是那样真切和不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于落日红霞中,我矗立在这栓马桩前,追溯着历史的脚步,仿佛回到了我国历史上那多事之秋的宋朝。栓马桩啊栓马桩,你能栓住驰骋疆场的战马,却栓不住忠臣良将的拳拳报国之心。林彪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他可以炸掉五郎谷旁的五郎庙,却永远也炸不掉一代又一代国人心中的五郎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郎庙,无论今昔,五台山在为你悲歌,历史在为你悲歌,民族在为你悲歌,整个华夏大地也在为你悲歌。您看,于落日余辉中,山风吹响了松涛,不正是日日在为您祭奠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