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谢的美篇

老谢

<p class="ql-block">金陵名胜绘画杂记(二十三)芥子园(原创)</p> <p class="ql-block">芥子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老门东三条营32号,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是清初名士李渔的旧居,始建于康熙七年,已有约四百年的历史。这个名字源自佛经中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寓意即使面积小,也能容纳大千世界。</p> <p class="ql-block">李渔移家金陵,先居住于金陵闸附近,后来于清朝康熙七年建筑芥子园。芥子园虽小不及三亩,但经李渔苦心经营,达到“壶中天地”的意境,在中国园林史上有着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这座园林虽然规模不大,却充满了巧思和特别的意境。园内有房屋、假山、流水和各种亭台,相互映衬,山水林筱,相得益彰。中式园林美学在这里得到了娴熟的运用,每一帧都像一幅画。</p> <p class="ql-block">走进芥子园,仿佛穿越了历史的尘埃,置身于一个清雅而又精致的江南私家园林之中。园内的景观布局紧凑而又不失雅致,山水亭榭、窗棂花木,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经过精心雕琢,尽显园林之美。假山、花草、池塘等景观元素错落有致,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园林画卷。</p><p class="ql-block">芥子园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里曾是李渔的居所,他在这里著述、创作,并编刻了《芥子园画谱》这一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著作。这本书是中国绘画入门级画谱的取景之地,对后世影响极大,许多著名画家都曾将它作为进修的范本。因此要了解芥子园必须要了解它的主人一一李渔。</p> <p class="ql-block">李渔(1611年—1680年),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改名渔,字笠鸿,号笠翁,别号觉世稗官、笠道人、随庵主人、湖上笠翁等。金华兰溪(今属浙江)人,生于南直隶雉皋(今江苏如皋)。</p> <p class="ql-block">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p><p class="ql-block">李渔自幼聪颖,及擅长古文词。明崇祯十年,考入金华府庠,为府学生。入清后,无意仕进,从事著述和指导戏剧演出。清顺治八年,迁居杭州。后移家金陵(今江苏南京),筑“芥子园”别业,并开设书铺,编刻图籍,广交达官贵人、文坛名流。康熙十六年,复归杭州,在云居山东麓修筑“层园”。于康熙十九年病逝。</p> <p class="ql-block">清朝康熙元年,李渔52岁时举家迁居南京,一住就是近20年。他在金陵营建了自己的私宅——芥子园。经历历史的沧桑,李渔的金陵芥子园在中国园林史上的重要地位却没有动摇,李渔在南京的文化活动也与南京这座历史名城紧密联系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芥子园建于康熙七年。为了营建芥子园,李渔四处筹集资金。终于筹集到建园资金———“不足营三窟,惟堪置一丘”。芥子园之名正来源于此。李渔说:“地只一丘,故名‘芥子’,状其微也。往来诸公,见其稍具丘壑,谓取‘芥子纳须弥’之义。”</p> <p class="ql-block">李渔一生没有做官,也没有固定职业和收入,生活来源主要是靠别人的馈赠和宴请,以及为别人题联写诗的酬劳。但有了芥子园以后就不一样了。在芥子园,李渔组了个家庭戏班四处演出,又开了书铺印卖图书,芥子园里的生活是李渔一生最惬意的日子。李渔在芥子园完成了《无声戏》《一家言》《闲情偶寄》等著作,度过了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p> <p class="ql-block">芥子园的生活是李渔经济状况最好的阶段。但或许因为负担太重、开支太大,或许因为书铺经营不善,芥子园终因入不敷出而日渐颓败。康熙十六年春天,67岁的李渔举家迁回杭州。</p> <p class="ql-block">同样以芥子园命名的《芥子园画谱》在中国的画坛上,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孕育名家,施惠无涯者,《芥子园画谱》当之无愧也,(亦称《芥子园画传》)它是一部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典课本。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把《芥子园画谱》作为进修的范本。</p><p class="ql-block">“芥子园”是清初名士李渔的居宅别墅之名。其婿沈心友首次于康熙十八年(1680年)套版精刻成书,即以“芥子园”名义出版。这是《芥子园画谱》第一集。</p><p class="ql-block">《芥子园画谱》此后一再翻版,到光绪年间,需要这部画谱的人很多,而原书因多年翻版,已磨损得不能再印。于光绪二十三年在上海有正书局以石印法影印出版重新再版。从此使得《芥子园画谱》得到更广泛的流传。</p> <p class="ql-block">画谱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浅显明了,宜于初学者习用,故问世300余年来,风行于画坛。许多成名的艺术家,当初入门,皆得惠于此。称其为启蒙之良师,是一点不过分的。</p> <p class="ql-block">本人在少年时曾从长辈那里得到芥子园画谱线装本二册,从中获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总之,南京芥子园是一座集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的园林瑰宝。它不仅是李渔艺术生涯的见证者,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走进芥子园,就是走进了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种艺术的传承与体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