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题字:郭庆利</span></p> <p class="ql-block">《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24年十大流行语”中,有一个流行语叫“班味”。他们对此解释说,上班工作后,由于任务繁重、条件艰苦、关系复杂等,人们表现眼神疲惫、面容憔悴、不修边幅等状态。这种状态即“班味”。</p><p class="ql-block">味,本指通过人的味觉、嗅觉系统得到的感觉,后引伸到感受、旨趣、意义。比如,刘勰《文心雕龙.宗经》曰:“是以往者虽旧,余味日新。”古人还有“三味”之说:“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zhuan),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醯xi,指醋;醢hai,指肉酱)。”鲁迅先生读书的“三味书屋”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对,上书:“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p><p class="ql-block">人们把上班的一些不爽感觉用“班味”来表达,就是“味”的一种引申运用,这其中既隐含着某种牢骚,也流露出一种改变的期盼。</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势篇》曰:“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孙子借“声、色、味”来言兵,把深奥的机理通俗易懂地阐释出来,深受后人喜爱,不枉为“兵圣”。这也说明,“味感”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是非同寻常的。</p><p class="ql-block">说起“味”,人们就会想起伟人那代人身上的“土味”“情味”“平民味”。那些席地而坐、合影时不讲究位置、言谈举止毫不做作的场面,每当浮现眼前就会让人有一种吃了“山珍海味”般的享受,沁人心脾,非常治愈。</p><p class="ql-block">这种“美味”,何不是一种“烹制”职场“佳肴美馔”的“天然味精”?毫无疑问,这种“美味”正是当代职场的“刚需”。要改变“班味”、优化“班味”,让人们不再“望班生畏”而是享受班场,一些人就必须增“情味”、扬“美味”、去“异味”,让自己变得更有“人味”。</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孙子兵法大讲堂讲师团团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