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十三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闫浩宇走进杨文忠的办公室,对他说,杨书记,你交给我的任务完成了。杨文忠听了一愣,随后说道,我哪敢给你大科长布置任务呀。紧接着又说,你是说选两个知青到酒厂当工人的事儿吧?闫浩宇说,是呀。你跟我说了后,我在会上和知青们讲了。按照大家的意见,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在全体知青中进行了考试选拔,从中选出了两个成绩最好的到酒厂当工人。杨文忠听了,不住点头,这个办法好,这个办法好!说实话,公社也想采用这个办法,但是不好实行。闫浩宇不解,为什么不好实行?杨文忠给他倒了杯水,说,我要是也搞考试录用,那不把大队书记们都得罪了?就是这儿,酒厂还没建好呢,我就收到大把的条子,都是要求照顾的,足足有上百人了。</p><p class="ql-block"> 闫浩宇端起杯子喝了口水,既然这样,那就更应该公开选招,不然你得罪的人更多。杨文忠抬眼看了看坐在桌子对面的这位带队干部,心里说,这家伙看着文质彬彬的,还有点道行。他问,你说公开选招,那些大队干部能同意吗?我可指着他们干活儿呢。这些人要都撂了挑子,我这公社书记就成了光杆司令了。闫浩宇说,咱这酒厂就招十几个工人,有上百个条子,而且都是乡、村干部的亲属,你如何选择?要谁不要谁?</p><p class="ql-block"> 杨文忠从办公桌上摸到了烟盒,从中抽出两支“佳宾”牌的香烟,递给闫浩宇一支。闫浩宇摆了摆手,表示不抽烟。杨书记,烟的品味不低呀。杨文忠笑了笑,两毛四一盒,瞎抽吧。其实我也不怎么抽烟,一天也就抽几支,主要是陪着客人抽。客人来了,怎么也得敬人家一支烟吧。咱好歹也是公社书记,给人家“工农兵”,太寒酸了。闫浩宇听了一愣,“工农兵”?“工农兵”是何方神圣?杨文忠不由大笑起来,看来你老弟真不抽烟。“工农兵”是一个香烟的牌子,也是最便宜的,八分钱一盒。闫浩宇也笑了,让杨书记见笑了。不过我觉得,工农兵是咱国家的主人,把他们列为最便宜的香烟牌子,是不是不大尊重呀?杨文忠道,你还别说,是有那么一点。</p><p class="ql-block"> 闫浩宇这会儿不由自主地抽出了一支“佳宾”香烟,有些自言自语地说,我这不抽烟的,从来也没敬过人家烟。杨文忠开玩笑说,要不你当不了公社书记呢。闫浩宇也笑了,咱就没当官的命。本来是赋闲之人了,带队干部的差事没人愿意干,这才轮到我了。 杨文忠听出了他话里的伤感,岔开了话题。闫科长,你说,我们如果也像知青那样,用考试的办法决定取舍,应该怎么做?</p><p class="ql-block"> 听到杨文忠的话,闫浩宇从椅子上站起来,端着茶杯在屋里转了一圈,不紧不慢地说,杨书记,让我看,先设一个框框,比如,年龄不超过三十岁,学历要高中毕业,身份必须是本公社的社员等。这样,一下就把条子里那些人刷下百分之八十。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再通过考试决定录用。杨文忠也站起来,离开办公桌,猛地吸了口烟,好,就照你说的,干!</p><p class="ql-block"> 杨文忠推开办公室的门,朝院子里喊道,小谷,你来一下!喊完后,杨文忠又坐到办公桌前。没一会儿,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进了屋。杨书记,你找我?杨文忠说,你去通知公社的党委委员,明天下午三点开公社党委会。说到这儿,杨文忠特意强调,你去北洼村,把董贯英通知到。那个被称为“小谷”的年轻人点了点头,出去了。</p><p class="ql-block"> 见小谷走了,杨文忠对闫浩宇说,那个考试招工的事儿必须要经过公社党委会讨论通过,让大家无话可说。否则,就让我一个人承担责任了。闫浩宇佩服地伸出了大拇指。</p><p class="ql-block"> 这样吧,杨文忠说,我想让你主持公社酒厂在全公社选招工人的考试,试卷和考试都由你负责。不然,让公社的人干这事儿,亲戚朋友太多,万一再把考题泄露出去,那就麻烦了。闫浩宇思考了一会儿说,我干也行,就是,北洼村和吴家营村要搞联欢会,这个事儿也让我负责,两个事儿凑一块儿了,怕是顾不过来。听闫浩宇这么说,杨文忠陷入思考。这样行不行,杨文忠道,年前你先集中精力搞联欢会的事儿,等过了十五,联欢会搞完了再操持考试招工的事儿。闫浩宇说,行,过年回家我可以先把试卷印好,什么时候要考试拿出来就可以用。</p><p class="ql-block"> 让闫浩宇没想到的是,北洼村真是藏龙卧虎,光是能拉胡琴的就有好几个。此外,还有会吹笛子的,会打快板的,会吹唢呐的等等。经过筛选,确定一队的董玟慧、王爱军,五队的董三河、董振超,七队的王祖安,九队的王社牛,十一队的董杰等在联欢会表演节目。知青这里选定了马桂芝、何婉萍、乔文怡、郑璞玉、魏晨阳等参加文艺演出。</p><p class="ql-block"> 闫浩宇找到董三河,对他说,你的二胡拉得不错。我考虑,你是不是表演两个节目,一个是二胡独凑,一个是给人伴奏。董三河听了,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可以。闫科长,你想让我给谁伴奏呢?闫浩宇抬眼瞅了瞅他,说,给女知青马桂芝伴奏吧。董三河一愣,马桂芝,她在哪个队?闫浩宇告诉他,马桂芝在第一生产队。这个女知青喜欢唱歌,就是嗓子不是太好,你伴奏时注意点音调和音高。董三河回道,好的,我会注意的。</p><p class="ql-block"> 马桂芝有个三叔,和闫浩宇是省艺校的同学。这个三叔不知从哪听说了,闫浩宇是马桂芝他们这批插队知青的带队干部,便找到闫浩宇,请他给予关照。闫浩宇听说马桂芝喜欢唱歌,也曾是学校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就想让马桂芝在联欢会上唱首歌,请董三河用二胡给她伴奏。</p><p class="ql-block"> 这天晚上,北洼村大队部的高音喇叭又响起来,还是董玟慧的声音:请王爱军、董三河、董振超、王祖安、王社牛、董杰,还有知青马桂芝、何婉萍、乔文怡、郑璞玉、魏晨阳到大队部来一下!</p><p class="ql-block"> 大概过了有一个小时,这些人才到齐。董贯英说,今天把大家找来,主要是成立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事儿。说到这儿,他用手指了指在座的,继续说,经大队研究,你们这些人都是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成员。听董贯英这么说,马上有人提出了问题,董书记,这样的宣传队以前也搞过,但都是业余时间,也没有工分。现在又搞,有工分吗?董贯英笑了,说道,你这个王祖安,就知道工分。王祖安也笑着说,董书记,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呀!董贯英说,放心吧,少不了你的。</p><p class="ql-block"> 王祖安是五队的社员,他的唢呐吹得非常好,十里八村有什么红白喜事儿都请他去演奏。据说,他的媳妇儿就是“吹”来的。那次,本县赵家楼村有一户办喜事儿,请他去吹唢呐,到了以后,主家给了他一个十块钱的红包。那会儿,“赏钱”也没有什么标准,说是“随意”,其实也看主家的实力。家境不大好的,给个三块五块,家境好的,能给十块八块。别小看了这十块钱,在生产队里干活儿,累死累活一天才挣十个工分。这十个工分顶多少钱呢?一般也就是几毛钱,低的才几分钱。王祖安唢呐吹得好,人缘也好,主家给多少就拿多少,从来不提出分外的要求。正因此,十里八村找他的很多。</p><p class="ql-block"> 就在王祖安给人家吹唢呐的时候,有一位姑娘看上了他。姑娘名叫赵小霞,她大姐就是凤凰公社的书记赵明霞。那会儿,赵明霞还在她们赵家楼公社任副书记。</p><p class="ql-block"> 提到赵明霞,我们要多说几句。赵明霞在县办高中毕业以后就回村务农。她带头组建了“明霞铁姑娘队”,没日没夜地领着一帮姑娘们“战天斗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她们做的最得意的事儿就是把沙窝变成了良田。</p><p class="ql-block"> 赵家楼的村西有一块儿沙滩地,大概有上百亩。由于地势低洼,此块地被称为“沙窝”。千百年来,这个沙窝寸草不生,当地人也不把它算作“田”,只是,每到雨季,这里都会存水。为啥会存水呢?因为此处地势低,四面八方的雨水都往这里汇集。但是,它存水快,漏水也快。沙窝本来就是“漏斗”,再多的水也存不了几天。</p><p class="ql-block"> “明霞铁姑娘队”成立没多久,她们就盯上了这个“沙窝”。赵明霞说,那个沙窝多少年都不产粮食,白白浪费了。我们就是要把它改造成肥沃的良田,让它造福我们赵家楼!如何改造呢?她们并没有蛮干,而是先到了县农业局,农业局的说,他们对改造沙地没有什么经验,建议去省农业大学,请有关的专家为她们做指导。</p><p class="ql-block"> 省农业大学“土肥系”的教授郭志鹏,五十多岁的年纪。虽然个子不高,但腰板绷直,走路生风。那会儿讲究“教育要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赵明霞她们找到学校,学校领导感到这正是一个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好机会,就让郭志鹏他们到村里来了。郭教授在沙窝里边走边用随身带的小铁锨铲着沙土,身旁的几个学生在聚精会神地看老师的操作。他抓起一把从沙层深处铲出来的沙土,用手揉了揉,又用眼看了看,再用鼻子闻了闻。赵明霞看着老教授认真的样子,不由笑起来。郭教授,您这是要吃土呀!郭志鹏也笑了,不瞒你说,干我们这行的,“吃土”是常事儿。有些时候,你不亲口尝一尝,就很难判定土壤的酸碱度和疏密度。小赵,让我看,你们这个沙窝很难改造。赵明霞一听,有些着急地说,郭教授,您看还有什么办法吗?郭志鹏用手一挥,走,咱们到上面再看看。</p><p class="ql-block"> 一行人围着沙窝走了有多半圈,郭志鹏突然停下脚步。他用手指了指离沙窝不远的小土岗说,那个土岗是你们村里的吗?赵明霞说,是呀,怎么了?郭志鹏道,我看那个土岗上面绿油油的,长满了野草,说明土质不错。你们可以把那个土岗的土移到沙窝里,这样既能把沙窝填平,也能把土岗铲掉,一举两得。赵明霞高兴地说,您这办法太好了!郭志鹏继续说,具体的操作是,先把上层的熟土起出来,放到一边,再把下面的生土填到沙窝里,最后再把熟土盖在最上面就行了。但是,这个办法比较费事儿,怕你们干不了。赵明霞语气坚定地说,郭教授您放心,三年之内我们肯定会把它干完。郭志鹏又笑了,那好,三年之后我再来。</p><p class="ql-block"> 赵明霞和她的铁姑娘队说干就干,她们不分白天黑夜,就连春节都没休息。村里的人都说,这群“铁姑娘”真是疯了,费劲巴拉的弄那个,有啥用?然而,她们不信邪。她们坚信,通过自己的双手艰苦奋斗,沙窝一定能够变良田!她们的精神也感动了“上帝”。赵家楼村党支部发动了一百多青壮劳力帮助她们挖土岗,填沙窝;赵家楼公社也抽出了一台拖拉机来支援她们。正是有了这些人力和物力的协助,本来计划三年完成的工程一年半就完成了。三年以后,郭志鹏教授再次来到赵家楼时,看到的是满地的庄稼,以前那个大沙窝已经不见了。</p><p class="ql-block"> 由于赵明霞表现出色,人长得也比较漂亮,很快就引起了上级领导的关注。当时的县委书记韩庆元亲自到赵家楼视察,并把赵明霞的事迹上报到地委。地委书记带着报社两位记者到了赵家楼,县委书记韩庆元陪同。几位领导在赵家楼住了两天,还跟着赵明霞干了两次农活儿。领导走后没到久,地委机关报就刊发了长篇通讯《明霞与沙窝齐飞——记赵家楼村铁姑娘赵明霞》。标题很有诗意。文章是该报记者郭俊生和曲敬轩写的。</p><p class="ql-block"> 郭俊生是省农业大学教授郭志鹏的儿子,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那年二十五岁。郭俊生和曲敬轩受报社派遣,跟随地委书记到赵家楼公社采访。期间,赵明霞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两位年轻记者,特别是郭俊生。姑娘的健硕之美早已俘获了郭俊生那颗年轻的心。长篇通讯《明霞与沙窝齐飞》发表后,郭俊生壮着胆给赵明霞写了一封求爱信。赵明霞很快就回了信,信中对郭俊生的求爱表示接受,但也明确告诉他,自己是个农民,婚后可能会有诸多不便,希望他能慎重考虑。郭俊生回信说,任何困难也阻不了他对赵明霞的爱情。就这样,没过多久两人就结婚了。</p><p class="ql-block"> 两年以后,赵明霞被提拔为赵家楼公社副书记,身份也从农民变成了干部。她的妹妹赵小霞看上北洼村吹唢呐的王祖安后,赵明霞表示支持。赵明霞对赵小霞说,别看祖安只是个吹唢呐的,但小伙子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是个福相。再说,他经常给人家吹唢呐,收入比一般的社员多得多。我觉得,你跟着这样的人不会吃亏。经过媒人的说和,赵小霞嫁给了王祖安。这一晃十年过去了。</p><p class="ql-block"> 这会儿,董贯英又指着十一队的董杰说,你那笛子独奏不能少。董杰有些心神未定地说,我刚才在路上遇到“魔”了。董贯英说,瞎说什么,哪有“魔”?我走了这么些年夜路也没遇到过。董杰仍然说,我说的是真的。</p><p class="ql-block">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