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是一座既有海滨风光又有异域风情的旅游城市。十几年前曾到访过,今年冬天又趁着在青岛办事之机,利用空闲时间,在青岛市内逛了青岛啤酒博物馆、八大关等几个地方。 那天从无锡坐高铁抵达青岛,办好入住手续后已近下午2点多钟了,即赶去参观青岛啤酒博物馆。青岛啤酒博物馆由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一个集文化历史、生产工艺流程、啤酒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的4A级旅游景区。 我们坐车抵达青岛啤酒博物馆所在街区时,就被周围五顔六色的街景所吸引,沿街店铺的广告招牌很醒目,这些都是主打啤酒娱乐的餐馆或酒吧。 下车走到啤酒博物馆门口,看到红砖砌就的墙壁上挂着的“登州路56号”门牌特别醒目,青岛啤酒一厂、二厂均在此处,这也是青岛啤酒最初的生产地,后来我们发现在青岛的餐馆里售卖的不同产地的青岛啤酒价格有所不同,同样一小瓶啤酒,一厂生产的就要比二厂的贵2元。 博物馆售票处旁边的墙壁上缀满五彩缤纷的繁花,看起来浪漫满满。经过剪票口,又经过一个芦苇花花径,来到了中心广场。 这里有一个“100”数字雕塑叫“百年颂”,是为纪念建厂百年的作品。广场上还有一个圆形水池,池中立着由一个酒瓶、八个酒杯组成的石雕群。 广场边上另有一栋楼的楼顶上立着四个巨大的色彩鲜艳的易拉罐模型。红黄色的墙面搭配上白色玻璃的拱形窗户,显得简洁明快,是典型的德国建筑风格。 我们在广场上观赏拍照后,先去参观A馆。A馆的主题是与历史对话,是百年历史文化展区,展示的是一些老物件、图片和文字介绍等,主要展示青岛啤酒的文化和历史。参观完后,在A馆出口处可以免费喝一小杯原浆啤酒,口感极好,带有绵柔的蜜味,还有一包啤酒豆佐酒。 接着去参观B馆。B馆的主题是与经典相遇,展示青岛啤酒的酿造工艺,可看到与酿造啤酒相关的设备,比如糖化罐、一百多年前的电机、供电系统等这些初期建厂时使用过的设备,B馆还用了光影手段来展示一些酿造、检验等过程。 展馆的橱窗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啤酒杯,不同时代、各种口味的啤酒瓶整整摆满了一面墙,非常壮观。走过一个个各种各样的啤酒灯箱广告牌后,走到了B馆出口,与之紧连的是一个休闲、购物区,在这里就可喝上免费的第二杯啤酒。第二杯是纯生啤酒,口感明显比原浆差了好多,我们甚至连小小的一杯啤酒都没喝完。不明白博物馆方为何将好喝的原浆先给游客品尝,口感较差的放在后面,这样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我们在休闲区里呆了一会,就走出来了。 第二天下午2点钟左右,我们来到了八大关。<br> 八大关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汇泉湾东部,太平山南麓,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八大关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点的风景区。所谓八大关,是因为这里有八条马路是以中国古代长城著名关隘命名的,比如宁武关路、山海关路、居庸关路、正阳关路、函谷关路、嘉峪关路等。 八大关的建筑多为独立院落别墅,参与建设的外国建筑师来自俄、英、法、德、美、丹麦、希腊、西班牙、瑞士、日本等国家,景区内三百余栋建筑以欧陆式近代建筑风格为主,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 我们先来到太平角一路,沿着海边栈道往八大关方向走去。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青岛已处在初冬时节了,仍可看到好些树上依然挂着黄叶,还有好几棵枝头挂满红叶的枫树,虽然过了些时候,黄叶、红叶在阳光下仍然透亮。 走了一小段路,我们转进一片葱郁的树林里,顺着园中步道穿行于草地、林间,里面树影婆娑、黄绿相间,那些别墅就隐藏在树林里。 途中遇到一个小水池,池边一棵棵金黄色落羽杉齐整直立,倒影清晰可见,像极一幅色彩饱满的油画,画面感丰足,感觉静美悠然。 再往前走不远,一片鲜红的枫林更让我们惊喜。我们在这里观赏、拍摄了好长时间,也看到有游客在这里放飞无人机穿行于枫林间。 我们先去参观公主楼。公主楼是八大关经典建筑群中的一座瑰宝,为北欧田园别墅,由俄国设计师设计并建造。据史料记载,20世纪30年代初丹麦阿克瑟王子携妻子玛格丽特公主曾访问青岛,看到八大关一带风景优美,是建设避暑别墅的好地方,即与时任丹麦驻青岛总领事商定,在此处为丹麦公主建造一座别墅,故名“公主楼”。公主楼与这次访问在青岛所留下的许多美丽故事,更给现代的人们平添了一份追溯历史的兴致和浪漫的遐想。 这是个收费景点,我们入内参观。公主楼以花岗石做墙基,砖红色的瓦、淡青色的外墙搭配白色门窗,显得淡雅清新,倒也与公主气质相符。建筑造型简洁、流畅、精巧,在蓝天和绿树的映衬下又显得典雅,别具一格。 楼高三层,里面有公主酒吧、公主卧房、梳妆间、会客室、鞋匠屋等, 二楼设有露台,方便观赏圆林景观。室外设有安徒生雕像、豌豆公主雕塑、卖火柴的小女孩雕塑、丑小鸭雕塑等。参观面积不大,一会就逛完了。 在公主楼对面有一个西班牙风情园,也需20元门票,我们对其没有兴趣,而是去参观花石楼。<br> 青岛花石楼,坐落于八大关景点南端的岬角,建于1930年,外墙由花岗岩石砌筑,塔楼顶部为雉堞式女儿墙,由主楼、辅楼和塔楼组成。因为楼的主体是用花岗石砌成、墙壁内饰用滑石加以装饰的缘故,因此而得名“花石楼”。它是一幢融合了西方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欧洲古堡式建筑,既有希腊和罗马式风格,又有哥特式建筑特色,是一幢珍贵的建筑艺术品,是八大关风景区标志性建筑。 这也是个收费景点,门票8.5元。从检票口进入,眼前所见是一幢高大,坚固,挺拔的城堡。顺着鹅卵石铺砌的小路,经过草坪、花坛,来到位于建筑西南侧的主入口,看到门口两根巨大的仿罗马石柱支撑起第二层的阳台,门口墙壁上“花石楼”三个黑色大字赫然醒目。 我们在里面主要参观了属于主楼的那三层楼。白色的墙壁,鲜红的地毯,淡蓝色的床笠,原木色的家具,配上精美的吊灯,考究的壁炉,展现出优雅、高贵又浪漫的氛围。阳光透过大面积的窗户或彩色玻璃,在室内营造出明亮的色彩和迷幻的光影效果。这些又与花石楼的外部建筑风格相得益彰,使整栋建筑和谐统一。 花石楼又称“蒋介石公馆”,传说1946年,因东北战事紧张,蒋介石曾秘密飞到青岛,住在花石楼。花石楼在历史上接待过许多名人,解放后,成为接待中外宾客的场所,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陈毅曾先后下榻花石楼,陈毅元帅还在此挥毫写下了著名诗篇《初游青岛》。此外,花石楼所处位置不错,面临第二海水浴场,风景独特,环境优美。透过窗户,可见室外树木繁茂,树梢摇风;碧波连连,云卷云舒。这海、天、云、树、花、石融合在一起,成就了这座楼的经典。 参观完花石楼,沿着山海关路往蝴蝶楼方向走去。虽时值初冬了,但所见仍然是秋日的景象,法国梧桐依然挂满黄叶,时不时飘落下几片到街道上。八大关景区选用不同的树种作为每一条道路的特殊生态符号,行道树因路而异,一路一树种,路路皆不同,如紫荆关路的雪松、宁武关路的海棠、正阳关路的广玉兰、居庸关路的银杏、嘉峪关路的枫树等。走在这里,不同的景观让人应接不暇,又赏心悦目。 蝴蝶楼位于山海关路与汇泉路交叉口处,我们走到此时,看见绿荫掩映中有一幢粉色的二层小楼,周围有一圈围墙挡住了视线。这也是一个收费景点,但我们看过公主楼、花石楼后,再看类似的已经兴趣不太,没有意愿再购票进去参观了。 后来查资料才知,因在1935年,由电影明星胡蝶主演的电影《劫后桃花》曾把此楼作为主要的取景地,后来就把胡蝶居住和拍摄过的这个片场称作“蝴蝶楼”。在蝴蝶楼一楼展室能看到从国内外搜集到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电影器材,二楼展室是中国第一位影后胡蝶当年居住过的客厅、卧室。史料证实《劫后桃花》是第一部以青岛为题材拍摄的电影。 我们隔着围墙往蝴蝶楼瞧了一眼后,走到不远处的海边,观赏了一下海景,吹了一会海风,就坐车去小鱼山。 下午4点钟左右,我们到了位于莱阳路东端,汇泉湾北侧的小鱼山。我们到此地的目的是要居高临下观海上日落以及周边青岛老城区的风貌。 我们沿着小鱼山北门一条平缓的山路慢慢往上走,一边走一边观景,或抬头望上蓝天,或回头俯看山下。小鱼山很矮,海拔才61米,5分钟就走到了山顶,站在了览潮阁下。览潮阁是一座共有三层的观景楼,每层建有八角挑檐,楼高18米。它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亭,分别为拥翠亭和碧波亭。 四周同样是林木茂密,我又在银杏黄、枫树红的树林中沉浸了好一会。 小鱼山虽然不高,但已是周围的一个制高点,站在览潮阁上,四周风景已可一览无遗。只见一边是红瓦绿树,一幢幢红瓦黄墙的德式建筑掩映在红、黄、绿相间的树林里;另一边是碧海云天,弯弯的金色海滩连接着茫茫的大海;远眺遥遥相对的信号山,可清晰看到那三个红色的蘑菇楼。信号山高度更高,站在那应有更好的观景视觉,但信号楼离海边稍远。 最后,我们站在览潮阁的第三层,静等海上日落的到来。可惜,因云层太厚,太阳慢慢躲进里面去了,连霞光也少得可怜,在寒风里期待着的浪漫日落、绯红晚霞就此擦肩而过。 第三天天刚亮即起床,顶着早晨冷冽的寒风,赶到青岛奥帆中心去观海上日出。同样,可惜因云层较厚,没有看到红彤彤的太阳从海面升起,橙红色的光芒倒是将海面染成一片梦幻。 看完日出,顺便去观赏那些停泊在奥帆中心的帆船、游船。这些船只按种类、按大小,分别停泊在不同的码头。可惜帆船的帆已收起,竖着光秃秃的桅杆,好在停泊得整齐划一,同样显现出壮观之气势,也显得多而不乱。 奥帆码头上竖立着一根高高的奥运火炬。青岛奥帆中心是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的举办地,规模不小,我们从观日出的燕岛秋潮这个景点走到火炬码头这边,竟花了二十多分钟。 返回酒店吃过早餐后,我们赶去参观海军博物馆。这是一个需提前预约的免费博物馆,我们提前几天就在网上预约好了。我们在上午9点开馆前抵达,但看到已有好些人在排队等着进场。海军博物馆位于青岛市莱阳路八号,西接小青岛公园,与青岛著名景点栈桥遥相呼应,是我国唯一一座反映中国海军发展历程的军事博物馆。 博物馆外一块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的长条形石材,看上去就有点像是潜艇或是鱼雷的形状,倒也与此博物馆很贴合。 我们先进入博物馆大厅去参观室内展区。室内展区共有四个展馆,我们没有太多时间逐一游览,只好随机选了其中一个展馆参观,看到了一些珍贵的资料、照片和模型。 匆匆一览后,去参观室外展区。走到军港码头时,最吸引我们的是停泊在海里的那几艘潜艇,准备先睹为快。但是,参观潜艇还得另外提前预约,我们就此遗憾错过了这些“大黑鱼”。 我们只好去参观已退役的济南舰。济南舰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导弹驱逐舰,是051型导弹驱逐舰中唯一能够搭载直升机的一艘。我们在甲板上参观了火炮等一些武器系统和动力系统,但只能外观,各舱门是锁上了的,在上面稍为转了一圈后就去参观其他军舰。 鞍山舰和长江舰并排停泊在另一个码头。我们走过跳板舷梯,先去参观右边那艘鞍山舰。它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引进的苏联制07型驱逐舰,是中国海军的第一艘驱逐舰,也曾是海军最大的水面战斗舰,被海军官兵称为“四大金刚”之首。周恩来总理曾代表党中央、毛主席,在鞍山舰上检阅海军舰艇部队和航空兵部队。鞍山舰与济南舰一样,也只能外观,不能入舱参观,所以我们也只是在甲板上转一会后,就去到左边的长江舰。 长江舰由江南造船厂建造于1929年,原为“民权”号,1949年11月在重庆起义加入人民海军,于1950年4月命名为“长江舰”。1953年2月19日,毛主席视察该舰并随舰航行四天三夜,期间为该舰题词“为了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长江舰成为了新中国建设强大海军的历史起点和荣誉载体,现在成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因该舰的舱门没有锁上,除了在甲板上可以看到一些武器装备、舰舵系统外,在该舰可参观的内容较多,比如毛主席当年在舰上不足16平方米的住舱,也是主席的办公室、会议室。期间主席在舰上作了很多讲话和指示:“小船能办大事”“水道变了,世界也变了”“太平洋还不在平”“我军的好传统不能丢”“我们一定能装上自已造的大炮”“我们的海军一定能强大起来”等等,这些都为建设强大的海军指明了方向。时至今日,我国海军装备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装备、新武器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不仅有了055大驱,更有了自己制造的航母。 海上舰艇展区还展示有我国第一艘防空型导弹护卫舰鹰潭舰、获得“水下发射试验先锋艇”荣誉称号的长城200号艇等等,但这些没有对游客开放。室外陆地上还展出了一些退役的海军陆战装备、海军航空装备、岸防装备,如水陆坦克、水上飞机、两栖装甲突击车等,这些我们没有去详细参观了。但我们知道,这些武器装备与战舰一起从历史中走来,静置于海军博物馆,在此默默地向世人展示着新中国如何就加强海防、建设海军、向海图强所展开的艰辛探索,铭记着人民海军的荣耀时刻。 大约10点半从海军博馆出来后,我们即坐车去了一个叫“三江里”的街区。 三江里街区位于青岛大鲍岛东端,得名于“三江会馆”。上世纪二十年代,三江里及周边是最有老青岛世俗生活烟火气的地方。三江里街区的房屋多为两层,下层是商铺,上层是住宅,是当时青岛住宅区的典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近年来,政府对这些具有百年历史的建筑进行修缮,外表依然是红瓦黄墙,保留着最原始的底色和最独特的城市肌理。 从街头装饰、商店经营的手工品、墙壁上的广告及宣传图画等,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以青年群体为目标人群的街区,以经营民宿、餐馆、酒吧、咖啡、烘焙、小吃、手作等为主。目前已修缮的街区不太,就一条短短的L形街道,但置身于此,已感受到浪漫满满的小资情调。 从三江里街区出来,步行去参观附近的青岛天主教堂,它位于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在此街区里,拥有众多著名建筑物的旧址,比如胶澳邮局旧址(青岛邮电博物馆)、相宜洋行大楼旧址、德国海军士兵俱乐部旧址、中国银行青岛分行旧址、海恩洋行大楼旧址、义聚合钱庄旧址、山东大戏院旧址、安娜别墅旧址等。这些旧建筑透着历史的厚重感,静静地诉说着青岛的兴衰沧桑,很古旧,也很青岛。 青岛天主教堂,又叫圣弥厄尼教堂,始建于1932年,1934年10月落成,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该天主教堂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我们在广场上看到教堂主体两翼,各自矗立着一座由石砖砌就、高耸入云的尖塔,顶端各立有一个巨型十字架。淡黄色的外墙,粉红色的窗棂及塔尖,青铜色的十字架,在蓝天的映衬下,倒是显得那么的协调。 此前我们已参观过不少教堂,就没有意愿购票入内参观了。坐在广场边上的树下休息时,一位老者过来跟我们聊天,告诉说教堂在文革时曾受到红卫兵的破坏,塔尖上的十字架也被拆除,现在所见是后来修复后重新装上去的。 从教堂广场出来,去吃午饭途中,经过了离广场不远的安娜别墅旧址。安娜别墅为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建造者和第一任主人是德国商人罗伯特·卡普勒,这位砖瓦生产商为了纪念爱女而将新家取名“安娜别墅”。现在的安娜别墅以全新形象向世人展示,主打爱情演艺、爱情文创、婚恋咨询等主题,成为最受年轻人喜爱的浪漫打卡地,成为见证一对对恋人“海誓山盟”“百年好合的永恒瞬间”的地方。 在别墅前方的交叉路口处,有一个“永恒之翼”雕塑,倒也与这个主题很匹配。这也是一个要收门票的地方,我们也仅是外观,路过而已。 午饭后,去参观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总督楼始建于1905年,落成于1907年,建筑风格为德国威廉时代典型建筑样式与青年风格派相结合,先后为德国总督、日本驻青岛守备军司令、国民党驻青岛市长的官邸,于199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 购好票后,从入口走上一百多米,在一个分岔路口处看到几棵枝繁叶茂,苍翠高大的雪松,总督楼就隐藏在这几棵雪松后面。 接眼一看,总督楼的外型像一座童话故事里的城堡,红瓦黄墙石头房,粗犷质朴、不规则的外型搭配上精致的窗框,典雅的门廊,在冬日暖阳下看起来却是那么的和谐和优雅。走进里面,首先看到的是一个挑高九米的大圆厅,靠墙有一百多年前的暖气片、壁炉,还有一个木楼梯盘旋而上。 总督楼共有四层,内部装饰气派豪华,陈设异常华丽,房间、会客室不少,馆藏的精品也不少,比如有依然可用的大摆钟、用水晶打造的镜子,镶嵌满水晶并用紫铜打造的一吨重的吊灯,还有一台白色琴键用象牙打造的钢琴,在世界上也只有两台这种钢琴,等等,可以说总督楼里宝贝无数。 景观也很美,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宁静而美丽的花园之景,站在阳台上可以俯看青岛旧城区的红瓦绿树。 我们就是在这青岛美丽的冬日画卷里,结束了此次青岛市景之行。<br><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写于2024年12月18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