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 炼

吉文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70 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的指示》《关于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指示》《关于反对铺张浪费的通知》,简称“一打三反”。1971年我县根据中央统一布暑,成立了“一打三反”运动指挥部,并组建了贫宣队、工宣队进驻各学校、农村生产大队。当时从各工厂抽调的党员、退伍军人等,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难以完成内查外调的材料工作。1971 年 下半年,又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抽调部分人员充实到工宣队,负责文字材料、查账等相关工作。我高中毕业在家劳动,被抽调到吕良公社陈庄大队工宣队,并负责占圩生产队运动,由县化肥厂工人、复员军人周言美带我熟悉情况一个月。</p><p class="ql-block"> 占圩生产队位于白马湖西南岸的河堤之上,背倚白马湖,于圩堤南侧呈东南西北走向分布,共有六十多户人家。我们居住在东侧一户郑姓贫农家院中的芦围把子搭成的小屋里,我和周言美随他家生活,每日交一斤粮票和 2 毛钱的伙食费。</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边走访了解情况,发动群众,一边宣传中央关于开展“一打三反”文件的精神,动员他们对干部进行背对背的检举揭发。还分批召开座谈会,倾听他们对队长、会计在生产活动中是否存在侵占贪污等不法行为。依据座谈走访中发现的问题,找队长、会计谈话,让他们认真学文件,以积极的姿态参加运动,正确对待群众的批评,主动交待检查自己的问题,边整边改,力争早日得到群众的谅解。同时组织群众代表查账,在查账中,群众代表认为大部分账目没有问题,大家都清楚。有几笔关于外地拖拉机耕地、脱粒机脱粒的支出,听说人家是帮忙不收费的,但支出了一千多元,肯定是被队长、会计贪污了,还有些小的收入也有出入,队长在平时工作中方法简单,主观武断,搞一言堂。猛一听,队长会计问题还真不小。经过反复征寻意见,没有新的问题,立即进入面对面的斗争。先由队长、会计在大会上进行检查,交代问题,再由群众当场批评,直接面对面提出问题质疑,队长会计认真听记,根据群众提出的质疑进一步检查和解释。几次群众大会的检查批判,大部分问题都能说清,就是拖拉机犁地、脱粒的支出,队长、会计一口咬定是缴费的,部分群众不相信人家收钱了,只能外调取证,才能说得清楚。我和生产队民兵丁排长,前往宝应县三阳镇的几个大队调查拖拉机犁地、脱粒机的费用,到底人家收费了没有。由于交通不便,地理位置不清,全靠步行。从白马湖码头坐船先到宝应县后再打听,就这样边走边问,几经周折,二天后才走到山阳镇的一个生产队,找到会计。会计印象很深的说:“我和詹锦祝是朋友,我们拖拉机正好在白马湖乡耕地,他让我们帮个忙,我说行,不收费。但他们坚持付了费。”说着就翻到收入账,并找到了收费收据 。就这样在外十多天时间,找全了几个生产队,一一进行对账,查找入账收据。我手工绘制了收据和入账页,盖上生产队公章和骑缝章,并和当地会计做了谈话笔录。通过外调终于弄清楚了问题,关于犁地、脱粒的费用一分不少的入账。队长、会计没有虚报冒领,没有贪污行为,账目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楚。我立即向大队工宣队的金丽生队长汇报并建议我队进入向群众交底的阶段。经同意后,我及时召开了群众大会,针对队长、会计反省自身问题的态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一笔笔进行公开,并对外调情况进行详细解释,宣布队长傅廷选,会计詹锦祝没有贪污等行为,是合格的群众带头人。对其在生产活动中工作方法简单,民主作风不够,账目不公开,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傅廷选队长,詹锦祝会计主动在大会上做了深刻的检讨,并表示改正,欢迎群众监督,迎来了群众的热烈掌声。会后,我组织队干部一班人和群众代表研究制定了民主理财制度、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队于部接受群众监督制度。至此,干部们放下了包袱,群众消除了疑虑,心气顺了,关系和谐了,心情舒畅了,全队团结一致,一心一意搞生产,生产队处处显示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p> <p class="ql-block">  为做好积肥工作,公社号召大搞草塘泥,用绿肥来提升土地肥力。草塘一般位于河边或紧邻河边的地头,人工挖掘 5、6 米见方的坑,深度在 1 至 1.5 米之间。里面放一层青草一层河底淤泥交替放置,顶部用泥抹平封严,经过一段时间,微生物发酵,待水分蒸发干涸,就形成了一种农家肥料,在插秧前或种麦时,撒在地里用于增加土壤肥力。河底的淤泥依靠人力用罱泥工具罱上来。罱子通常用两支长篙,在篙根弯成弧形,而后用两只相连的铁箍箍住,篙根配有铁制的“T”字形刀口,扣上用麻布缝制的罱布,两篙一张一开,罱口就会张开,河泥便会被夹入罱子内。接着双篙一合,河底罱口也就闭合,然后拖上船,再将竹篙张开,河泥就泻入船舱之中了。我觉得很有趣,也上船操作起来,站在船边双手提着罱子往下一压,还未用力,船就向一边倾斜且迅速偏离罱子的位置,我手忙脚乱,双手握着罱子不放,船却快速漂向另一边,我抱着罱子掉进了河里,引得岸上的妇女们哈哈大笑。队长说道:“罱泥看起来容易,实际上光有蛮力不行,得用巧劲,还得会撑船,站在船上能保持平衡,不然就会落水。”在队干部一班人的带领下,全队上下同心,鼓足干劲快干,做到每块地头都有草泥塘,大小高低一亇样,领导在检查验收时,我们生产队完成速度最快,质量最好。最后,公社在我队召开了现场会</p> <p class="ql-block">  我的工作得到了群众认可,大家对我都比较亲近。谁家有好吃的都请我到他们家做客,有时几家抢着拉我,这可难坏了我,最后还是队长出面解围,让我一家一天轮流吃,才平息了抢人的风波。至此,我正式吃上了百家饭,依旧遵循老规矩,一天一斤粮票和 2 毛钱的伙食费。当时都很贫穷,生活非常艰苦,好多人家的口粮都不充足,但家家户户都想尽办法,提前到湖里、湖滩上寻觅食物。春天青黄不接时,上滩打蒌蒿,叶子煮饭茎炒菜,有的人家还用叶子加点面粉和麸皮做成饼。夏天到湖里割鸡头杆子、菱角棵子,菜地里还有小白菜、菠菜、韭菜、南瓜、菜瓜、辣椒、豆荚等各类蔬菜;秋天吃粮没问题了,但家家户户为了节约粮食,还是下湖采莲藕、鸡头(芡实)、菱角、山芋做成主副食。冬天到了,又去滩上挖蒌蒿根,湖里挖藕、水塘边挖茨菇、芋头等。各家的饭菜各不相同,稀的、干的,莲藕饭、蒌蒿饭、胡萝卜饭、青菜饭、山芋饭、蒌蒿饼,菱角棵面糊糊,百叶炒蒌蒿、炒鸡头杆子,而且每天都能吃到湖里的鱼和虾。家境稍好的还会杀只鸡、鸭炖汤。群众对我这个毛头小伙子极为尊重,给予了我极大关心和信任。运动结束了,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来找我这个工作队员,谁家丢了鸡,跑了猪,两口子吵架,婆媳拌嘴、邻里矛盾、孩子生病,都得找我去调解出主意。我也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工作。先听矛盾双方说完话,再根据不同对象做工作,两口子的先训斥男人的大男子主义,不体贴老婆,达到安慰老婆的目的,最后再数落女人几句,各打五十大板。婆媳拌嘴,自然是责备媳妇不尊敬老人,当媳妇认错时再讲婆婆不能倚老卖老,要理解儿媳,一家人应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好在当时我威信颇高,他们都给我好大的情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白天和他们一起劳动,晚上和他们一起学习,真正的打成一片,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现在回想起来,一年多的工作队经历,对我的一生影响深远。从学校步入社会,懵懂无知,但秉持着正直无私,尊重人有礼貌,讲道理说真话做好事,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在运动中不体罚、不打骂,尊重人格。人在做天在看,老百姓看得明明白白,心中自有一杆秤。1972 年 10 月份,工宣队全体人员收拢集中在大队部,由于大部分人在运动中有骂人整人的现象,让他们到所辖生产队购买菜、粮、鸡、鸭、鱼、蛋时,当地都不愿意出售。最后金丽生队长得知我和群众干部关系较好,让我担任司务长,负责每天菜粮采购。我每天到占圩生产队鱼塘下网打鱼,到鸭棚里去买蛋、抓鸭子。群众说:“老吉,只要你来啥都有,不给钱都能拿走,其他人来就算给钱也不卖。”</p><p class="ql-block"> 一年多的工作锤炼,让我收获满满。使我学会了组织领导工作、学会了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群众打成一片的方法,提升了情商,提高了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更为重要的是锤炼了品质,磨炼了责任担当,锻炼了素质能力,学会了做一个正直无私、敢讲真话、敢于负责,勇于担当且有责任心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