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案例经过:</p><p class="ql-block">某日,一名老年客户来到网点办理银行卡业务提额业务,工作人员询问其需求及用途时,客户表示提额是为了将自己的资金转入一个国家扶贫账户上,且需要较大限额,我行工作人员心生警惕,于是进一步向客户了解情况。经了解,客户接到声称国家扶贫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往国家扶贫账户上转入10万元,就能获得国家专项扶贫资金,且对方为客户提供了一份关于国家扶贫政策的红头文件。客户信以为真便往该账户转入资金,但因限额原因未能转账成功,故前来网点调整限额。</p><p class="ql-block">案例处理:</p><p class="ql-block">在征得客户同意后,工作人员查看了客户手中的国家扶贫账户及相关的红头文件,我行工作人员向当地反诈中心警官寻求帮助,确定客户遭遇了网络诈骗。于是,告知客户文件是假的,并通过多起电信诈骗的相关案例,向客户讲解他目前遭遇的此类诈骗,最终客户幡然醒悟。</p><p class="ql-block">案例启示:</p><p class="ql-block">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银行业应继续加大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力度,为了更好的保护消费者权益,银行业需要加强自律,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升员工的反电信诈骗能力,提高服务质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