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陈家沟

源泉

<p class="ql-block"> 陈家沟·太极拳</p><p class="ql-block">太行山高河水长,中华武术见宝藏。</p><p class="ql-block">陈家沟深蕴乾坤,两极四象八风扬。</p><p class="ql-block"> 陈家沟是闻名遐迩的中华太极拳诞生地。位于河南省温县赵堡镇西南的清风岭上,南临黄河,北依太行,与伏羲画卦台、河洛汇流处隔河相望,整个村庄青砖铺地,绿树成荫,笼罩在浑厚的豫晋文化氛围之中。</p><p class="ql-block">陈家沟景区主要景点包括:太极拳祖祠、祖林、太极拳博物馆、太极文化园、武学社、东沟创拳处、中华太极馆、陈照丕陵园、古皂角树、名人故居、太极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p> <p class="ql-block">太极拳由明末清初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世人陈王廷(1600-1680)依据祖传拳术,博采众家之长,汇集《易经》太极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说和道家导引吐纳、养生功法而创编。经过近400年的传承与发展,太极拳已逐渐衍生出杨、吴、武、孙、和等诸多太极拳流派,在世界150多个国家或地区广为传播,习练者达数亿之多。</p><p class="ql-block">关于太极拳发源地也有系武当山张三丰创建学说。关于谁创立的笔者未曾考证,但自太极拳风行以来,得到了海内外华人和外国友人的肯定。基于“河出图,洛出书”“伏羲画太极″的中华文化渊源,笔者认为,太极武朮系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天南海北,同根同祖,共同相携,发展才是硬道理。</p> <p class="ql-block">说起太极拳有人风趣的比喻到:</p><p class="ql-block"> 打太极就像是在跟自己的影子对打,只是影子总是比我先动一步。</p><p class="ql-block"> 打太极就像是在跟风舞动,只是风总是比我更优雅。</p> <p class="ql-block">游走在温县,时不时就可以看到太极拳的街头雕塑和太极拳武术学校。练武的氛围十分浓厚,不由让我想起了当年河北人杨露禅几次三番到陈家沟拜师学艺的故事。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有着悠久的太极拳历史,自明末清初陈氏第九世陈王廷创编太极拳以来,世代相传,名手辈出。杨露禅听说陈家沟有一位高手陈长兴,便前来拜师学艺。然而,第一次来到时,陈长兴却因为杨露禅是外姓人而不愿收他为徒。杨露禅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留在了陈家沟,帮人做工,做些杂活。他的诚心和毅力感动了陈长兴,最终被收为徒弟。</p><p class="ql-block">杨露禅在陈家沟跟陈长兴学习了太极拳,每天起早贪黑,苦练不辍,得到了陈长兴的赞赏。六年后,杨露禅回到广府与人比武时却不敌对方。于是,他第二次来到了陈家沟,继续学习太极拳。这一次,他学习了更加认真,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太极拳的精髓。每天练习,不断琢磨和改进自己的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的太极拳功夫得到很大提高。又一个六年过去后,杨露禅觉得自己已经学得差不多了,没有想到的是,他还是不敌乡邻高手。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于是乎又再次到陈家沟苦学勤思。</p><p class="ql-block">经过三下陈家沟的学习和磨练,杨露禅终于学到了出神入化的太极功夫,最终战胜无数对手,成为了一代太极宗师。</p> <p class="ql-block">太极拳以“中庸”为体,以“无用”为用。集儒家的“仁义为本”、道家的“道法自然”和佛家的“慈悲为怀”诸多理念为一体,吸取了《周易》的“阴阳”论、“太极”学说、道教的导引吐纳、修身养性、传统医学中的经络学说、《孙子兵法》的战略战术、传统美学的理念等精华,蕴含着丰富的多元文化内涵。太极拳经过不断地衍变和发展,形成了陈、杨、武、吴、孙、和等流派,各流派都包含有太极理论、套路、器械等。太极的阴阳转换、五行的生克原理,以意导气,以气摧行,运用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螺旋缠丝、劲由内换等技击方法,化打结合、攻防并蓄、刚柔相济,处处体现出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的独特攻防技法。太极拳融汇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运用阴阳五行、导引吐纳、经络学、运动学等原理,在意念的作用下,以意导气,以气摧行,虚实开合,螺旋缠丝,使内气从丹田出发,沿经络节节贯穿,达于四梢后回归丹田,从而达到培气、养气、聚气,平衡阴阳,外健筋骨,内强脏腑,实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