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编辑:生生不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图片:网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音乐:网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按照拉萨市委市党发(1992)03号文件和林周县委林党发(1992)8号文件精神,在农牧区普遍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安排部署。1992年8月12日工作组进点,拉萨市公安局驻林周县强嘎乡“社教”工作组共有13人组成(其中县级1名、科级4名、一般干部6名、工人2名包括驾驶员1人、炊事员1人)。这些人员由市局下属10个部门抽调,于当年8月8日进驻该乡开展第二批社会主义教育活动,由局纪检组长布穷和我带队(一周后由于布穷组长患重病连同驾驶员一同返回拉萨),只有我一人负责全面工作,队员有:曲扎、强巴念扎(我建议强巴念扎同志担任副组长获批)、旦增、巴桑、强巴念扎、边英、段绍成、陈光普、达瓦、罗布等,由原来的13人减少到11人(藏族8名、汉族3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刚到该乡时由于水土不服,大部分组员都患有腹胀腹泻情况,但大家没有怨言,带病坚持走村串户,组织群众积极开展“社教”宣传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强嘎乡位于林周县的西南部,离县城15公里,左右两面环山,多年来缺水、缺电,交通不便,文化落后。唯一的虎头山水库位于该乡澎波河上游,由于长年失修,无法存储山上流下来的水源。全乡面积约70平方公里,总户数为636户4008人(其中男性1940人;女性2068人;14岁以下的1340人;15岁以上的2668人,总劳动力为2152人)。可耕面积达24890.89亩,适宜种植冬、春小麦、青稞、油菜、土豆、蔬菜等各类经济作物。该乡历史悠久,自1960年建乡(1970年改为公社)经过几次改名于1987年又于果吉乡合并,形成了今天的规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林周县人民政府搬迁新址后的白色办公大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强嘎乡在林周县中的地理位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乡政府大院及我们工作组住的房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强嘎乡隶属于林周县,地处该县西南部,与春堆乡、卡孜乡、松盘乡毗邻,乡政府设在强嘎村。该乡地理位置独特,土地广阔,适合各种农牧业发展,乡内设有9个村委会:典中、果吉、仁青、林周、强嘎、昔定、冲嘎、八学、曲克强,形成了紧密的社区结构。该乡主要经济以农业为主,辅以牧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工作组到进点后,全驻守在该乡政府办公大院一栋三间的平房里(一间作为伙房,另两间作为办公及住宿)。到后第二天,我们就召开乡党委、政府班子会议,通过双方自我介绍,初步对该乡的领导班子成员组成(该乡党委书记坚村、副乡长阿旺、会计拉巴、乡妇女干部等4名成员)。接着就是向乡干部们传达“社教”相关文件,并向乡领导们说明来意,争取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市、县两级“社教”组织、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挥下;在强嘎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们在发动群众、动员群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方面、在调查研究社情民意方面、投入“三秋”各项工作中、在加强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基层组织配套建设和制定本乡经济发展计划以及自查把关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林周农场建在强嘎乡境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黑劲鹤与人类共享一片热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夏寺位于果吉村,信教群众举行佛事活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工作组进点不久,采取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发动群众,动员大家积极参加“社教”活动;二是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使“社教”生产两不误;三是“社教”工作促进全乡组织建设;四是加强队伍自身建设,确保全体组员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始终本着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方式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也采取“三管齐下”,一边制定工作计划,成立临时党、团支部;一边参加三个村的“望果节”赛马会安全保卫工作;一边把在农牧区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意义、任务、目的、内容和党对农村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及《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市县有关“社教”文件、藏汉两种文字学习资料印发各村骨干,进行广泛宣传教育。自始至终进行正面教育,打消他们的顾虑,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加强法制宣传,增强法制观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整个“社教”期间,工作组成员走遍强嘎乡每一寸土地,一辆私家北京牌吉普越野车轮胎都换了几次,不落下每村每户。工作组共召开培训骨干会议39次518人;召开群众大会77次7219人;各种座谈会40次298人;党团员集中培训和分村培训多达26次313人;走访群众66户,广大群众受教育面达到96.58%(其中党团员、基层干部和青年骨干教育面达到100%)。</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望果节”参加赛马会现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澎波河水映衬着碧水蓝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三秋”农忙季节,为加强保卫工作,相对来说集中组织群众学习时间就减少了,加强“三秋”保卫防盗、防火工作也是当务之急,组建治安领导小组10个成员58人,去辖区4座寺庙了解僧尼情况14次,为237名僧尼登记造册。果吉村村主任边巴同志于当年11月4日主动应邀去夏寺庙为63名阿尼(尼姑)进行“社教”和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以及党的宗教政策宣传。通过教育广大僧尼主动下山帮助群众秋收,参加人数达200余人次。我们会同乡干部一起帮助7户无劳动力的困难户收割青稞、小麦40余亩,运场27车(其中人工背背2车),同志们脸晒黑了,手肩磨破了,返回后还得自己做饭,但大家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为不影响秋收顺利进行,该乡曲果强村土地面积多,按分派拖拉机的数量参加收割是不能按季节完成收割任务和秋翻土地任务的,我们两次去县里找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共联系调来拖拉机11台,提前完成了收割任务,同时还帮助八学村运送修复拖拉机轮胎2趟:参加粮食测量1人3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市局党委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主要领导侯建国书记、王槐生局长分别于9月18日、10月5日两次来强嘎乡了解情况,看望乡干部,为该乡捐款5000元、面粉、糌粑1430斤、衣服170件、警用胶鞋66双、粮票800斤、棉帽5顶、公用自行车6辆等物品,乡干部和人民群众深受感动,决心以实际行动配合工作组工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三秋”正忙,丰收在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为了方便群众工作,我们还为该乡免费办理40本驾驶证、学习转实习的13人、实习转正式的6人、增驾车类的4人、免费年审65人、免费车检83台。同时还为临近乡没有按时参加年审的13名驾驶员补办了年审、车检17台。为及时把党的“十四大”会议精神向群众宣传,我们在资料短缺的情况下,先后派2人去拉萨与“西藏日报”社联系《西藏主权归属与人权状况》白皮书和党的十四大主要会议藏汉两种文字版面的报纸26份。从而确保“社教”各阶段学习内容与广大人民群众及时见面。通过“社教”宣传,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激发出群众的劳动热情,使“社教”、生产双丰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为了弥补建村小学经费不足,在筹建期间,副县长、县政法委书记詹星武(后调市政府工作)带领乡里壮劳力拆旧房取石头,亲自动手,人杠车拉长途搬运,经过多方努力,为强嘎乡仁青岗村建一所120平米、造价8000余元的村办小学。全乡农牧业生产、人畜用水全靠“虎头山”水库,由西向东延伸全乡10多公里,由于常年失修无法存水,我们也已向市委、市政府呈报了改造意向,如能尽早归纳为“一江两河”计划中,强嘎乡今后经济发展前景是可观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社教”期间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0余件,总投资折合人民币约12529元。截止10月中旬,全乡秋收时间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提前15~20天完成收割任务,10月底做到颗粒归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为强嘎乡仁吉岗村修建一所120平米的小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建立一支永不走的“社教”队伍,1992年11月,为加强以基层党支部为核心的组织建设,充实党组织队伍,根据中共拉萨市委党组发(1992)28号《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文件规定,结合强嘎乡基层党组织不健全的实际,本着整顿、调整、充实、提高和多换思想少换人的原则,分别给林周县党委、县组织部以及相关上级部门呈递了8个方面“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报告”,派专人去拉萨找相关部门复印、装订45份党表,从友邻单位要来正式党表32份,通过近四个月的考察,对发展党员对象进行了及时填报,截止11月16日,上级党组织已批准新考察党员30名,发展团员72名,比“社教”前党、团人数分别增加18.47%和276.92%。调整和新建村级党支部4个。“社教”前全乡只有一个团支部,现新建团总支一个,村级团支部2个。对“社教”前的69名党员进行了民主评议,对新发展的30名预备党员和72名团员,分别利用2天时间组织他(她)学习党章、团章有关章节,举行了入党、入团宣誓,每人发给了党章、团章一本,并为新团员佩戴了团徽。与此同时,在县武装部的大力支持下,利用2天时间组织全乡104名民兵进行了实弹射击训练(拉萨市公安局援助“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子弹1200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冬季即将来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为提高农村社会治安力量,在各村建立9个治保小组40名成员组成,增补乡特派员1名,成立了强嘎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下设10个领导小组,共有成员37名,增加村妇代会成员1名、村委会干部1名。制定《社教工作组工作暂行规定》共五章二十三条,撰写上报各种材料14份(抄报60余份),绘制各种表格10多种1000余张,起草各类请示报告12类40余份,张贴“社教”宣传标语24张,制定内部工作计划2份,为上级决策及时提供了各类数据报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根据我们近四个月的工作,对该乡今后的经济发展和开办乡镇企业制定了2条规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是,充分发挥和调动全乡现有私人开办的9户8人磨面机房;4户5人的榨油机房和80户83台个体机动车辆的作用,动员他们逐步由个体经营走向乡办企业道路,壮大集体经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是,对全乡115头黄牛进行品种改良,不断提高品种质量,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在本乡建立乡镇企业木器加工厂和羊毛编织卡垫加工厂各1个,以弥补该乡企业短缺、经济无后劲的困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社教”后的强嘎乡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配套组织健全,人心振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下,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强嘎乡人民群众一定会不断总结经验,勤劳致富,发展本乡经济,尽快走向治穷致富的道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社教”工作于当年11月底圆满结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由于在“社教”工作中表现优秀,2001年2月13日,在市委礼堂召开总结表彰大会上,我被记“三等功”一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三等功奖章及证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