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随笔】菊径村

东方红

<p class="ql-block">菊径村是一个古风犹存的徽州古村落,位于江西省婺源县大鄣山乡,这个神奇的村庄, 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江西的群山之中。菊径村的建造奇特,四面青山环绕,一条小河沿村环绕,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个后山前水设计的小村庄,被称为中国最圆的村庄、中国八卦村,2019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p><p class="ql-block">菊径村始建于宋初,由罗盘鼻祖,南唐国师何溥亲自设计。村前水流如环,村后龙山葱郁,独聚風水。其得名源于溪流在此婉转九曲,初名九径;又因河畔山林间莒树丛生,曾被唤作莒径。后来,何氏先人借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意境,取菊之高洁雅致,更名为菊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登上村落正南的半山腰的观景台,俯瞰整个菊径村。村庄山环水绕,巷道深曲,古韵悠长。传统徽派建筑的粉墙黛瓦与层叠青山相映成画。从观景台俯瞰而下,菊径村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缓缓展开。它静静地躺在群山的怀抱中,四周被青翠的山峦环绕,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悠然流淌,宛如一条玉带轻轻环绕着村庄,与公路一同构成了两个完美的玉环,将村庄抱在怀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菊径村始建于南宋乾道五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明代名臣何如宠的故里,现存有传统建筑60余幢,其中以"何氏祠堂"、廊桥等古建筑文物最为有名。何氏祠堂有明崇祯皇帝御笔亲赐的"黄阁调元"牌匾,意为"荣登宰相之位,执掌天下大政之意",可惜牌匾被盗,至今下落不明。</p> <p class="ql-block">山环水绕的菊径村巷道深曲,古韵悠长,传统徽派建筑粉墙黛瓦与层叠青山相映成画。菊径这个古朴清幽的山村,村人多何姓,据清《何氏统宗谱》记载何氏宗族祖先于宋朝乾道年间迁居至此,千百年来繁衍生息,遂成大族。</p> <p class="ql-block">村庄的入口处建有有一座名为水口虹亭的廊桥和宋代何氏祠堂。廊桥如同一座历史的丰碑见证了村庄的沧桑变迁。而祠堂旁的大樟树,已经屹立了600多年,它如同一位慈祥的长者,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踏着夕阳的余晖下山,眼前一座古老的小木桥横跨在小河上,村子周围共有三座这样的小木桥,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板凳桥"。这些小桥如同村庄的血脉,连接着村民与外界的世界。</p><p class="ql-block">走上窄木桥,颤颤巍巍,小心翼翼地走过窄窄的木桥,仿佛踏入了一个时光倒流的隧道。村外曲水环绕,而村内则是另一番景象,古朴而宁静,巷陌交错,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村人淳朴厚道,笑容可掬,仿佛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由于汽车不能进村,这里仍然保持着那份宁静与祥和,这份难得的宁静让人心生向往。</p> <p class="ql-block">村子里街巷布局呈"井"字形,10多条街道巷陌交错,仿佛一幅迷宫。在狭窄的小巷道,我们呼鸡唤鸭,与小狗嬉戏,在农家看柴火在灶膛里欢快地跳跃,去河边看小鱼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屋后那片茂密的竹林,竹影婆娑,清幽静谧。</p> <p class="ql-block">村子里,民居如积木般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这里的建筑风格独树一帜,白墙黑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翘角飞檐的马头墙仿佛在低语,诉说着古代徽派建筑的悠悠古韵。房舍与周围的山水相依相偎,相映成趣,宛如一幅精心勾勒的田 画卷,令人心醉。</p> <p class="ql-block">菊径村,山林茂密,水源充足,生态保持良好。这个保存完好的古老山村有着惊艳的圆,惊艳的美,是惊艳近千年的历史文化珍宝,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岁月的沉淀与文化的韵味。</p>